作者:方一宇
第327章 番外八、人皆养子望聪明(2)
太上皇的万寿,真的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家宴,长公主一家子、皇帝一家、理亲王一家、诚亲王一家、福亲王一家,再有就是太后太妃了。
嫁了人的琼南已经随同夫君去了外地,提前命人送了礼物回来——打开那雕刻着精致海浪纹的红木匣子,一股带着海洋气息的独特香气扑鼻而来。匣中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几样闽南特有的珍品。
一匣子是几包用油纸仔细包裹的武夷岩茶,乌褐色的茶叶紧实卷曲,散发着醇厚的茶香,仿佛能品尝到闽南山间的清冽甘甜。
一盒子鱼皮花生,颗颗饱满的花生裹着酥脆的鱼皮,色泽金黄,香气诱人,是佐茶下酒的绝佳小食,带着浓浓的闽南风味。
再有几块用红绳细致捆扎的泉州贡糖,白色的糖块间夹杂着香脆的花生碎和芝麻,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是闽南人过年过节必备的传统糖果。
另有漳州木版年画,画上是憨态可掬的门神和寓意吉祥的图案,带着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和对太上皇寿辰的美好祝愿。
琼南的寿礼,太上皇很喜欢。拿回岛国,东南如今在朝廷治下,越来越好了。虽然如此,但当琼南丈夫外放时候,能主动申请去闽南,还是让太上皇和皇帝都十分欣慰的事儿。
到底地处偏远,比起中原很多地方,闽南如今还不够富庶。正因如此,朝廷希望派有能力的官员前去。
而琼南夫君苏子冉,作为状元郎加上娶了郡主,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一年又兢兢业业成绩突出,竟然主动请缨,这立刻就让不少朝臣佩服起来,同时也带动了一部分官员,不再是一味贪图富贵,而是主动申请去边疆苦寒之地。
等着太子带着太上皇的孙子辈一起来给太上皇祝寿的时候,太上皇本来的高兴中,闪过一丝担忧。
皇上有三个儿子,比起历朝历代的帝王都算少的。如今太子念书骑射都属上乘,二皇子小小年纪,但学文习武也是毫不落下,三皇子更小,但已经看得出资质不凡。
但三个孩子都很优秀,这就让太上皇有些不安了:将来孩子们都长大了,皇位只有一个呀。
掩下心中的不安,太上皇高高兴兴享受了一次格外温馨的家宴。他知道,今儿自己这寿宴,皇后和太后可是忙碌了很久,为的就是让自己开心。
但当夜,太上皇还是单独叫了皇帝去。
看着自己跟前已经不惑之年的儿子,太上皇更是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记得当初,乔氏生了老三,自己高兴的不得了。
一转眼,老三都当了皇帝好些年了。
“太子和老二老三,你怎么看?”太上皇也没时间感慨了,直接问。
萧霆钧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因为这也是萧霆钧有些时候会担心的事儿。虽然三个皇子都是玉儿生的,一母同胞感情会更好些,但那可是皇位,是天底下只怕最有诱惑力的。
看着儿子的脸色,太上皇就知道皇帝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担忧。
“你可得好好想一想,这三个孩子,哪一个都聪慧的很,可不能再祸起萧墙了。”太上皇叹了口气。
萧霆钧觉得,这可是比所有朝政都还复杂的事儿,因为若是处理得不好,会伤人心,尤其是玉儿。作为他们的母亲,要是真的兄弟相残,玉儿该多伤心啊。
想着想着的,萧霆钧仿佛是看到了玉儿为了儿子们心痛心碎的模样,一时间悲情上脸,仿佛都快哭出来了一般。
太上皇看着年纪不小的儿子一副要哭没哭的样子,不禁瞪大了眼,自己不过是未雨绸缪,叫他来商量对策,他倒好,明明都是皇帝了,怎么这样一副模样?
“难道,已经发生了什么事儿?”太上皇不禁皱了眉头,更忧心了。
萧霆钧听见太上皇的声音才从悲伤中回过神来,灿灿一笑:“儿子就是想多了,仿佛看到他们兄弟阋墙,一时悲从中来,让父皇笑话了。”
太上皇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朕叫你来,不过是给你提个醒,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孩子们还小呢。”
都是当皇帝的人了,竟然还这么沉不住气,太上皇叹气摇头。
“行了行了,你自己回去,跟皇后商量商量,朕看着你就来气。”太上皇摆了摆手,自己何苦再操心,反正都是皇帝皇后的事儿了。
皇上呆了呆,看着太上皇一脸的疲惫,想着玉儿说的,父皇这一年身体不太好,让他好好休息,于是还真就告退了出去。
太上皇看着皇帝的背影,倒是忍不住又笑了——这孩子,就算已经不惑之年了,倒也是个心实的。
只是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帝以及太后皇后等全都没料到,反倒是一直看起来相对健康的长公主,竟然先一步离世了。
第328章 番外八、人皆养子望聪明(3)
长公主的离世反倒是让黛玉伤心了很久,黛玉永远不会忘记,在自己孤立无助的时候,长公主出现在了荣国府,就此,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即使后来知道,这一切都是皇帝皇后的意思,但黛玉依然很感激长公主,尤其是在她定下来会成为三皇子妃后,长公主待她真的太好了。
长公主处于超然地位,她无需拉拢任何人,所以她对黛玉的好,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看着妻子格外伤心,萧霆钧每日都要来安慰一番。
“别担心,我没事儿,只不过总是想起当年的事儿来。”黛玉知道萧霆钧作为帝王,其实是很忙的,所以竭力隐藏自己的情绪。
“姑姑已经是七十三岁,又是睡梦中溘然长逝,并无任何痛苦,所以玉儿该替姑姑开心才是。”萧霆钧紧紧握着妻子的手,夫妻二人缓步走在池边。
“所以我才让你别担心。”黛玉当然明白,于人生而言,姑姑这般已经是十分圆满了。
而长公主一离世,太上皇的身体就越发弱了下去。不过每任皇帝从登基起,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所以一应后事都是准备好的。
长公主新丧,太上皇病重,宫里这些日子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嬉笑声不闻。
然而嘉悦的及笄礼,太上皇特意命人传话给皇后,要好好操办。
太上皇这些年格外偏疼这个孙女儿,他总记得,这孩子出生的时候,东南就大胜,所以太上皇一直都跟太后说,嘉悦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然而等着嘉悦的及笄礼一过,太医都抖着身子来回禀,说太上皇有油尽灯枯之相,萧霆钧和黛玉除了伤感也是没有什么法子了。
太后用了一个红泥小火炉,专门给太上皇熬粥,太上皇嗜甜,以前总是控制着,如今也不必了,黛玉特意吩咐内务府,将最好的饴糖送到太后处。
那个小火炉时常都温着粥,或者甜汤,太上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太后几乎是寸步不离。
这一日趁着还清醒,太上皇叫来了皇帝和皇后,还有太子嘉琮。
太上皇看着已经十三岁的太子,总觉得看到了自己十三岁一般。这孩子小时候很活泼,当了太子了,就沉稳起来。
“记得,虽然你是太子,但你也是你爹娘的儿子,有什么事儿,办不了的,就诚实的说,要是觉得对着你爹说不出来,就告诉你娘,不要担心,你爹娘都是疼爱你的。”太上皇拉着嘉琮的手,历朝历代太子能顺利继位的太少了,但也有,他想,嘉琮就可以。
嘉琮含泪应了。
太上皇又看着皇帝:“皇帝,你记着,别百般猜忌太子,别试探冷落太子。”
萧霆钧想,兴许,父皇想到了二哥,其实没告诉父皇,二哥只怕也不行了。
最后,太上皇单独留下了黛玉。
“你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太上皇想,他大概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就是给老三选了个好妻子。
“朕担心他们将来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些,都只能拜托你了。”太上皇将这副重担,交给了黛玉。
黛玉忙应了,其实黛玉心底也明白,天家父子兄弟,与寻常人家本就不同。
太上皇说了这么些话,已经相当疲惫了。黛玉见太上皇没话说了,告辞着出来,太后本就等在那儿,这会儿就进去。
两日后,太上皇去世。
黛玉同样也很难过,太上皇虽然不似长公主那般亲切,但这些年,也是偏疼她这个晚辈了。
外人仰望皇室,如同膜拜庙宇中镀金的菩萨像,口中说着千岁万岁,实则他们也只是凡夫俗子。
办完太上皇的丧事,宫内暂时还是十分的沉寂,国孝期间,一切宴席都停了。
黛玉担心太后,所以每日都抽空陪着,太后知道是她孝顺,拉着黛玉的手语重心长:“你忙你的,我这辈子,什么事儿都经历过了,现如今,佳儿佳妇,儿孙满堂,没什么不知足的。虽然你父皇去世,我是很伤心,毕竟是一辈子了。”
“我嫁给你父皇时候,从未想过能有今日。这一路虽然走的艰难,但已经是福禄双全了,所以,满足的很。”
“你放心,我可不会做傻事儿,我还等着看我的孙子孙女成亲呢,说不定,还能看到曾孙,你说是不是?”
话音才落,外头通传和康公主来。不一会儿就看见嘉悦抱着一束花进来,她的活泼劲儿,给这安静的院子,都添了一丝轻松。
“皇祖母,您瞧,花儿开得多好。”她找了个汝窑瓶子插上。
太后的脸上,在太上皇去世后,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第329章 番外八、人皆养子望聪明(4)
太上皇去世的三年后,黛玉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嫁女。
这桩亲事早在去年年初便已敲定,说来也颇为有趣,几乎可以说是嘉悦公主自己相中的。而这位未来的驸马,正是诚亲王妃左江秋的侄儿,她二哥左卫家的次子,左弘毅。
左家的儿郎,自小便浸润在习武的氛围中,个个身手矫健,弓马骑射样样精通。而嘉悦公主小时候也曾对驰骋草原的飒爽英姿心生向往,缠着太上皇和皇帝开了金口,特许她跟着诚亲王妃学习骑术。
左江秋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自然也乐得收下这位聪慧可爱的公主为徒。一来二去,嘉悦公主便有了更多与左家孩子们接触的机会,其中便包括了比她年长几岁的左弘毅。
那时候的嘉悦,还是个天真烂漫、好奇心旺盛的小丫头,对宫外的一切都充满了向往。而左弘毅,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是个眉宇间带着英气的少年,身手利落,仿佛一只初生的猎豹。
嘉悦喜欢到诚亲王府玩耍,有时候跟着王妃习武,遇见左弘毅的次数越来越多。左弘毅比她年长几岁,就像个大哥哥一样,带着她四处闯祸,哦不,是探索新鲜事物。
春日里,两人会偷偷溜到王府后山的桃林里,用自制的弹弓比赛打桃花。粉嫩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如同下了一场绚烂的桃花雨,两人的欢笑声也洒满了整个山谷。
夏日炎炎,溪水清澈见底。左弘毅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在溪边捉鱼摸虾。他总是能眼疾手快地抓住那些滑溜的小家伙,然后得意洋洋地向嘉悦和他姑姑炫耀。
秋日里,树叶金黄,左弘毅还会爬上高高的树梢,小心翼翼地掏鸟窝。他身手敏捷,将鸟窝里的鸟蛋轻轻地取出来,放在自己怀里捂热,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嘉悦虽然只能树下看着,却也觉得很有趣。
冬日里,白雪皑皑,整个王府都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左江秋会带着他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所以这门亲事算是水到渠成,皇帝将京城一处犯事官员的旧宅选为公主府,让嘉悦自己抱着图纸去和内务府的人说,想要什么样子。如今经过一年多,翻新工作已经结束。
这还是新皇登基后首次嫁女,又在京城,礼部和内务府可以说从公主订下亲事开始就在准备。
提前五日,沿街的商户与人家都收到了由顺天府统一发下来的红绸和红灯笼,吩咐大家在公主大婚之日寅时末就要挂出来。
虽然是皇帝嫁女,但也按照了习俗,驸马骑了带着大红花的白马,前往宫中迎接,虽然嘉悦公主没有亲姐妹,但已经出嫁的小姑姑瑛公主、还未出嫁的郡主琼芳,以及好几个宗室的姑娘全都拦新郎。催装诗念了不少,她们就是不放公主出来。新郎急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太子看着姐夫可怜,替他单独又写了三首诗,大门这才被打开。
萧霆钧早就有了准备,带着黛玉坐了马车先到公主府,二人来的很早,也就随便逛逛,瞧瞧女儿之后居住的府邸布置如何。
“倒是想起你我当年成亲时候了,从布置咱们的王府再到成亲,朕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萧霆钧十分感慨。
黛玉也是如此:“当初你亲自来迎亲,可是吓了我一跳呢。”
皇子娶亲,一向都不会亲自上门迎亲。
“能娶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萧霆钧牵着妻子的手,仿佛这样下去一辈子都不够似的。
二人逛了逛,按着时间回正厅,二拜高堂的时候,黛玉看着一对新人,差点儿都落下泪,幸好忍住了。
嫁女之后,黛玉又忙着要给太子选妃了——嘉琮如今是越发像他父亲了,沉稳挺拔,打小就被严厉培养,如今虽然才十六岁,但朝臣们都会感叹,储君风范足以让他们臣服了。
黛玉先和太后商议,想着办一个赏花宴,将京城适龄贵女们请来:“到时候让她们也陪着母后说说话,母后帮忙掌掌眼。”
“这也是个法子,玉儿是想让琮儿自己也瞧瞧?”太后哪里不懂黛玉的心思,皇帝那边当然能把贵女们的家世人品调查个清清楚楚,但到底是琮儿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