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51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御医诊治之后,都摇头叹息,得出了“确为疯病”的诊断。

康熙帝无法,只好让范三拔回山西老家养病。

内务府的差事也没交给范三拔的儿子范毓馪,而是交给了范毓芳。

范毓芳成了范氏新的家主。

范毓馪则是退守承德,成了承德织造局的主事。

范三拔离京这一日,德亨特地去送他。

在城郊十里亭,范清洪和范清注兄弟两个给德亨磕头谢恩。

那日凶险,他们回家之后,家里的大人已经给他们分析过了。

他们是奴才。

当日在夹道里时候,若是他们冒然冲出去救人,德亨和弘晖都会没事,他们兄弟两个一定会难逃厄运。

就算最后保下性命来,苦难也已经遭受了,也无事于补了。

对德亨扇范清注的那一巴掌,范清注很感激。

若不是这一巴掌,十来岁的冲动少年,大喊大叫下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

此次来京,他们也见识过了,经历过了,是该回家好好攻读,陪侍祖父养病同时,也会慢慢学着打理家中的生意,为以后做打算了。

德亨入了范三拔的马车,对上的是一双清明的眼睛。

德亨一愣,继而笑道:“范公。”

第113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一天, 德亨去他位于正白旗的那个蒙古佐领小校场内去检阅旗丁们的操练。

倒不是德亨专挑这一天去,而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八旗每个佐领内的旗丁都要到各自专有的小校场, 在佐领的带领下进行操练。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为了大家好好过节,德亨将这一天的操练改为了十四,另外还有一个中秋节。

一年当中, 除了这两天,其他日子的初一和十五,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是雷打不动。

德亨的这个蒙古佐领内,以蒙古人居多,战力自然是有的,但于内务经营上,就有些欠缺了。

应该说是很艰难。

德亨刚接手这个佐领的时候, 阿玛叶勤都不愿意让他来看一看, 怕他在正白旗境内遭遇了什么意外,之后用人也都尽量避开这个佐领的人, 就怕有人心还在旧主那里,给德亨使坏。

德亨虽然将这个佐领给闲置了,但这个佐领内的事务,却是已经交接到他的手上了。

德亨刚接手这个佐领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债务问题。

具体来说,是他手底下的一个旗丁, 为了生活债台高筑, 还不上就拆东墙补西墙, 最后将祖上传下来的旗地分别抵给了三个债主。

一地抵三主, 就跟将一个大姑娘同时嫁了三个婆家,收了三份高额聘礼一般。

这个旗丁真是个人才。

地就一块,居然有了三个债主,那还得了,这三个债主相争不下,一下子将这个旗丁告到了德亨这里。

您是旗主,您看这事儿怎么解决吧。

事儿简单又明白,除了那块旗地的归属问题,并不存在其他争议,就连旗丁本人也承认,他是为了维持自家生活,不得已才做出如此事情。

在德亨面前态度也很端正,甘愿认罚。

德亨还能怎么办,只好自己掏腰包将这个旗丁的债给还了,旗地,仍旧归那个旗丁所有。

这个佐领内,类似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旗丁都是职业军人,若是生活上没有保障,他们又没有其他的盈利技能,可不就只能坑蒙拐骗的过一天是一天了吗?

对坑蒙拐骗的门道,佐领巴音是个中好手,也怪不得他手底下的旗丁们,都有样学样呢。

但这都是德亨接手这个佐领之前了。

在德亨接手这个佐领之后,先是问过所有人的意见,确定大家都无力且无意经营自己手里的旗地之后,他就将这个佐领内的所有旗地都集中起来,做了统一规划,雇佣周围无地民人耕种。

该置换的置换,该通渠的通渠,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种经济作物……

然后这些出地的旗丁每年从德亨这里领粮领布等日常生活供需。发财是不可能的,但保证一家老小饿不死过年过节有结余是可以的。

加之在国公府当差,以及跟着德亨、叶勤、纳喇氏出门做事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奖金可拿,这个以前穷的叮当响的蒙古佐领,也是一年富似一年了。

固然还是时不时的有债主上门找德亨讨债,但德亨应对这样的情况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一开始衍潢和弘晖等都十分不悦,要替德亨解决了这个顽疾,但被德亨拒绝了,因为他发现,通过解决这些债务,他能直面京城最底层一些人,通过他们,他能切实了解到这个时代的旗人、民人、奴才、商人、佃农……

都是怎样生活的。

与群众面对面,才能了解问题所在,才能切实的解决问题,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避免在沙土之上搭建城堡,让惠民政策成为空中楼阁……

扯远了,但总之,德亨没有禁止这种来找他讨债的行为,所以知道他的三教九流很有不少。

在京城看不到的角落,在无处不在的下九流当中,在德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已经悄悄聚拢了一些名气了。

名气是有了,但其实,真见过德亨本人模样的,还真不多。

因为德亨过去三年是住在四贝勒府的,出不来门,这些人自然见不到,但德亨身边的陶牛牛,他们可是熟悉的很。

他们恭敬的叫陶牛牛一声:陶老爷。

德亨一出现在正白旗界内,一些挑担的、推车的、赶驴的……都纷纷让路,有的还在原地行千儿礼,叩头,然后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德亨奇怪:“他们这是几个意思?”

陶牛牛:“给爷您拜晚年的吧。”

信你才有鬼。

一路走到朝阳门大街内的豆瓣儿胡同,远远就听到了位于斜街头口的小校场内操练的吆喝声。

德亨走进小校场,一时间小校场内的吆喝声更大了,大家伙儿都在卖力表现。

他们早就收到消息了,二月初会进行三年一次的编丁入册考核,编入丁册会有什么好处,他们已经身有体会。

不是说朝廷给的好处朝廷给的俸银粮米也就那样,一甲子都没变化了而是说他们的领主德公爷给在册的兵丁的好处,这四年来,他们已经深有体会。

所以,对半个月后的编丁入册考,他们比以前的每一次都更拼命。

德亨看了一会,又好好的勉力了他们几句,然后将佐领巴音叫到一边,问道:“报名的名单你可是有了?”

巴音抹了一把头脸上的汗,脑袋顶上就跟武林高手运功一样白雾升腾的,可见这位四十来岁正当年的汉子对自己要求很高,操练起来没偷半分懒。

自我要求能不高吗?

巴音十分怕德亨换了自己。

要知道,巴音是从他的大伯手里接手的这个佐领,如今堂弟已经长成了,也入了德公府当差,巴音毫不怀疑,要是自己一有个错处,或者给了领主已无力作战的印象,他的堂弟一定会想法子替代了他。

巴音从一开始的阳奉阴违,到现在的上赶着,这里面的心路历程走的还挺顺当,无非是谁给肉吃就跟着谁呗,这是正经领主,那还用动脑子选吗?

也不嫌累得慌。

巴音听到德亨问话,笑道:“咱们这个佐领内,只要是能拿刀的汉子,都报名了,另外还照您的吩咐,有愿意报名的小女子(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也不禁,都记录在册了。”

德亨点头笑道:“虽然朝廷有规定,兵额只有八十九个,但你也知道,我不光有国公府,还有店铺、大小庄子,萨日格日渐长成,府里眼看又要添丁,人总是不够用的,所以,若果真能选出好手,我必不会亏待了的。”

巴音朗笑道:“有主子这句话在,巴音定不负主恩,给主子选出多多的勇士来。”

德亨拍拍巴音的肩膀,半叮嘱半警告的说了一句:“有那好赌的,好色的,偷奸耍滑的,还有那好抽两口的……你可别给我鱼目混珠混了进来,你是知道我的脾气的,其他的都能忍,唯独这些污糟事儿我是忍不了一点的。”

巴音神色一凛,指天立誓的保证一定会将这些人给唰下去。

德亨满意离开。

至少面上表现出来的是很满意的。

等出了豆瓣儿胡同,来到朝阳门内大街上,德亨对陶牛牛道:“我忘了,应该先遣人来打听一下这些人的秉性的,要是将那些劣习带入府内,指不定咱们什么时候就在这上头吃亏,我更怕他们带坏了萨日格这些小孩子。”

陶牛牛笑道:“小爷放心,有些人什么样儿,我早着人打听清楚了,这些人,就是再勇武,也不会到小爷跟前儿的。”

德亨什么性情,什么脾气,没人比陶牛牛更清楚了。

衍潢总说他和德亨打小睡一床吃一桌,弘晖也自认和德亨情比非常,一起长大,但其实真正跟德亨一床睡一碗吃的人,是陶牛牛。

德亨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一些习性和小脾气,陶牛牛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是他总是沉默的,不说而已。

德亨有精神洁癖。

“精神洁癖”这四个字还是陶牛牛从德亨那里学来的,他觉着用这词语来形容德亨的一些脾性最合适不过。

像德亨这样大的小爷,已经开始对长相姣好,对柔媚入骨的美人们感兴趣了,但德亨的感兴趣,只限于欣赏,对亵玩,他就十分的厌恶。

还有一些诸如听戏唱曲儿,喝花酒耍乐子等纨绔习性,德亨都避之不及。

所以对一些带着目的找上来的少年少女们,他们都没到德亨眼前,就被陶牛牛给推了,并警告那些谄媚献上的人,以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德亨自己都奇怪,居然没有人来贿赂他,还以为别人都看不上他呢。

也所以,在德亨看不到的地方,有德亨没想到的地方,陶牛牛都先一步按照他的喜好做好了。

就比如腊月的时候德亨说要在二月初进行编丁入册考,从德亨说出这句话开始,陶牛牛就已经在考虑如何筛选人了。

入丁册的兵员自然也选好,入国公府跟随德亨出门为德亨办事儿的那些人,不但要勇武过人,人品和性情上,也需要加以甄别。

尤其是后者,其实更重要于前者。

勇武可以训练,人品却是难以更正。

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德亨笑问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些事儿?托谁做的?手上钱还够用吗?”

陶牛牛托人做事儿,总是要给赏钱的,德亨怕他手头紧了,再背后让人议论小气就不好了。

他德公爷的小伴儿,可不能让人议论了小气。

陶牛牛答道:“已经做了一个来月了。也没托谁,就跟以前来找您讨债的债主们说了一声,他们就将那些人什么样儿都告诉我了,也没花多少钱。您的钱袋子就在我手上,自是够用的。”

有一个甚至将有人喜欢穿什么颜色的底裤,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喜欢什么样的样式儿……全都告诉了陶牛牛。

简直让陶牛牛大开眼界。

不过这些浑话就不用跟德亨说了。

德亨啧啧叹道:“牛牛,有你在,我可真是省心省力多了。那些债主也不都是什么好人,你警醒些,可别被忽悠瘸了。”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