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47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等蒙古少年们都呼啦啦的骑马走远了,陈廷敬才幽幽道:“老夫没有内急。”

德亨大惊:“您听的懂蒙古语呢?”

陈廷敬捋须,施施然道:“老夫已至古稀之年,该学的学问,自然要学好喽。”

人不仅要学,还要学好。

德亨抱臂,哼哼道:“我觉着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小小捉弄你一下,你觉着我是不是不堪教化的顽劣少年,然后要教训我一顿了?”

陈廷敬笑着拱拱手,道:“不敢。”

他姿态洒脱,看在德亨眼里就有股子老狐狸味道,让他瞬间想起了徐潮。

话说,这次徐潮也随驾了呢,啧啧,这些个小老头儿,身子骨儿都这么棒棒的吗?

德亨皱眉,开门见山问道:“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你为什么在课堂上孤立我。”

陈廷敬看着蜿蜒如长龙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的北巡队伍,沐浴着草原的雨后阳光和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温暖的风,嗅着青草和雨水的味道,笑道:“德公爷,如果在座以您为首,老臣定将您夸的天上有地上无,这样您就高兴了吗?”

德亨:“什么意思?”

陈廷敬:“虽说少年意气难得,然老夫以为,收敛锋芒,心怀敬畏,许他人不如自己,亦许自己矮于他人,方可长久。”

许他人不如自己,亦许自己矮于他人……

“您是说,‘执其两端’?”德亨略迟疑问道。

孔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意思是,度量人们认识上的“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他们。

用在德亨身上,就是,德亨要先低下头,找到普通人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点就是正常普通人能接受的普众标准,站在这个普众标准上,他就能度量人心,平衡局势,进而运筹帷幄。

这就是儒家提倡的中庸。

陈廷敬垂首:“尽言矣。”

德亨太聪明了,只有已经站到顶端的很少一部分人才能跟得上他的思维,看的透他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

他站在金字塔顶端这个高度上去看别人,尽是“愚蠢的人类”……

他要是对蒙古少年们这样还好,或许迟钝的都没发现自己被鄙视了?

但当他对上康熙帝,开始有了“不过如此”“封建帝王”“没有跳出时代的局限性”这样的思想苗头的时候,离自取灭亡就不远了。

就拿这次他擅自在古北口停留一天这件事来说,他派芳冰来追上圣驾,是在通知康熙帝,我要在古北口一天,而不是请旨,问康熙帝,是否允许他在古北口停留一天。

德亨这种行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先斩后奏”。

芳冰回话的时候,陈廷敬就在伴驾,当时他真是替这位德公爷捏了把汗,康熙帝随口一句:“知道了”就过了,但谁知道,以后会如何呢?

帝王心思,你最好别猜,也别寄予厚望。

德亨:……

再说回课堂。

好吧,这个浸淫宫廷和官场一辈子的老狐,是在告诉德亨,在有皇子在的时候,就算你答的再好,先生也不会夸你的,因为在先生这里,你是“不可能”比皇子还要优秀的。

陈廷敬用实际行动和若有若无的点拨在教导德亨不要太露锋芒,该藏拙的时候要藏拙的道理。

其实这也是这一堂课的中心思想,中庸之道。

你优秀,你表现出来了,先生也知道了,就行了,就不要执着于这浅显的“名利”了。

陈廷敬作为一堂之师,该做的,该教的,都教了。

至于学生能学到多少,就看个人悟性了。

德亨喃喃:“要是我没找出来,跟你要个说法,误解了,你不怕我记恨你吗?”

陈廷敬:“您可有想过,您身边不如您的人,可会嫉恨您呢?”

德亨第一个想到了弘晖和德隆,脱口而出道:“当然不会……”

说完,又后知后觉的想到,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为什么就不会呢?

他们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为什么要处处都低他一头。

再者,就算弘晖和德隆不会,难道胤礼和胤祄这些和他差不多年岁的小阿哥们不会吗?

他们是天潢贵胄,是皇子,你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宗室凭什么会抢了皇父本就不多的宠爱。

就算胤礼和胤祄不会,难道,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这些蒙古少年们不会吗?

你谁啊,哪里来的小屁孩子,我们都是公主、亲王、郡王之后,你个将军的儿子凑上来做什么……

嘶!!

陈廷敬再道:“德公爷,老夫能教您的,只有这些。您毕竟不是舜,不必有舜的品行……”

德亨从十公主那里要来一匹马,陶牛牛亲自服侍陈廷敬上马,然后牵着马将他送回阁老队伍里面去。

德亨面上自然心下如闻大音一般前所未有的警醒。

要不说人家是帝师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德亨站在草地上,前方的车辆、侍卫等如水一般从他眼前划过,没有留下一丝残影。

“德亨,德亨……”

德亨醒过神来,循声望去,见是卓克陀达和月兰在跟他招手。

德亨他们在前面跟陈廷敬上课,后方的卓克陀达她们也没闲着,她们在跟伊凡学习俄罗斯语。

德亨深吸一口气,抛下过往赘余,展露笑脸朝卓克陀达的车驾跑过去。

德亨:“两位姐姐,我饿了,你们有吃的吗?”

月兰笑着用不甚流利的俄罗斯语说道:“有中国面包,你要吃吗?”

中国面包,就是奶饽饽,奶酥小馒头。

德亨亦是用俄罗斯语回道:“要吃,再来一大碗牛奶。”

卓克陀达笑接道:“还有牛肉干、烤羊腿、蓝莓果酱……”

一个一个单词,全是食物名词。

德亨坐在车辕上,接过一个奶饽饽啃了一口,笑着打趣道:“哇,姐姐们好厉害,都学了这么多单词了呢。”

卓克陀达和月兰还有小福都笑了起来,伊凡更是眉飞色舞道:“德亨,我真的没有想到,东方的淑女太聪明了,她们一定受到了智慧女神的祝福。”

德亨理所当然道:“当然,她们都是我的姐姐……”

第166章

跟陈廷敬上过一课, 德亨受益良多。

他以前,自以为是宗室,另有晋身的途径, 对读书之上,就不大上心,只觉着能读的通、听的懂就行,对书里的学问和道理浅尝辄止, 并不深研。

现在看来,老祖宗的传世本领不学是不行了,读书,是真的可以增长双商的。

所以,德亨决定了,从现在开始,他得抓紧时间读书了,要是落下太多, 以后就更难补了。

而且, 他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根本不愁师资, 缺的是他想读书求知的一颗心。

在接下来行程当中,德亨在康熙帝面前当差时,再有侍讲、侍读学士来御前侍奉康熙帝讲书、读书,他就仔细听讲起来。

其实以前在康熙帝面前当差的时候,德亨也有好好听这些大儒们给康熙帝讲课,但这些大儒们讲的学问多深啊, 说出来的词儿他很多听都没听过, 就跟学体育的去听物理教授讲黑洞一样, 那就是听天书, 根本就是眼前一黑,啥都不知道。

这些学问,他既无心去学,自是过耳就忘。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还是听不懂,但他带上了一颗求知的心,听不懂就集中精神努力听,将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然后等下值了,再去找老师询问。

老师是谁?哪个是你的老师?

嗐,御驾旁侧,到处都是翰林院学官,随便逮着一个都可以做德亨的老师。

只要让德亨给逮着了,那是一定会追根究底,一直到学会弄懂为止。

一有了空闲,德亨也不和德隆、罗布藏喇什他们一起骑马打猎放风去了,他就拿着本书倚靠在马车厢上通读,读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就记下来,然后不拘路过的是谁,一定要给他讲明白了才能放人走的。

每天到了康熙帝点的当日教书师傅来上课,更是德亨如鱼得水的时刻,他上课好好听讲,下课就侍奉着师傅让师傅给他讲他不懂的经史道理。

他这种好学的行为,让康熙帝看的啧啧称奇。

把他叫到跟前随意考了两句,德亨也回答的有模有样的,康熙帝惊讶道:“真是进益了,”又摸摸他脑门,“怎么突然开窍了,想着静心读书了?”

德亨四十五度望天,明媚的忧伤道:“我以前竟是都错了,读书可以明理,我以前就懂得,现在看来,竟是一点都没懂得,竟是一直混沌愚昧的。我如今才明白这样的道理,现在开始努力,想来也是不晚的吧?”

康熙帝:……

康熙帝一副我很懂你的样子,拍着他的肩膀点头道:“不管什么时候努力读书,都是不晚的,你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去吧。”

等人走远了,康熙帝才问徐潮道:“他刚才什么懂的不懂的,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徐潮:感情您是没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呢,那您还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您这是把皇帝喜怒不形于色让人摸不着深浅的本事给用上了。

徐潮道:“回皇上,老臣猜,德公爷应该是从书中有所解惑,寻到读书的乐趣了,才开始真正读书了吧。”

康熙帝一听就明白了,道:“原来如此。你不知道,这小子聪明的紧,不管是背书还是学做事都是一点就透,轻松自在的如吃饭喝水一般,朕只当天才都如此,现在看来,不过是只纸老虎,他那是没遇到能治的了他的事儿呢。”

“就是不知,他遇到了什么事儿,能让他明白读书可以明理这个道理。”

这个徐潮还真知道,就笑道:“前几日,皇上不是让子端去给皇子们讲书去了吗,子端回来就跟臣等说,德公爷虽然看着聪明,内里还是个争强好胜的孩子呢。

皇上不知道,他因为子端在课堂上没有夸奖他答的好,就闹脾气了,课下非要拉着子端要个说法。

子端那人,皇上是知道的,最是好人为师,不免就要教导上几句。

想来,就是子端引的德公爷开悟了吧。”

陈廷敬,字子端。

康熙帝哈哈大笑:“子端可是帝师,那小子还想要个说法呢,子端能被那小子给问住了?看来,子端不仅没有被他给问住,还给教训了。”

“好,教训的好!玉不琢不成器,痴顽小子如此顽劣,朕早想着什么时候让他知道一下好歹了哈哈哈。”

徐潮心下暗惊。

康熙帝这话听着像是玩笑话,但往往,玩笑话中暗藏真心。况且,谁会当帝王说出来的话是玩笑话?

看来,子端这个大棒,敲的正当时啊。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