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59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允禩听到他们的这些话, 也笑道:“乾隆这个年号当真是好,开阔浩大,浩浩汤汤,不过,隆字还有极盛之意。”

允祥笑道:“其他字也很不错,德亨,你嘱意哪几个?”

德亨:“还是让皇上选吧,我觉着都好,挑花眼了。”

弘晖放下笔,拿起几人选的字,刚才几人对话他也都听到了,道:“乾隆两字固然好,不过,朕念着,像是在念别人的年号。”

允禩忙道:“这是上天示警,与君主不合,那万万不能用这两个字了。”

嗯,其实,说迷信,允禩比雍正帝不遑多让,似乎康熙帝的儿子们都挺迷信的,或多或少的都曾在府上养过喇嘛、道士什么的,像是老大、老三、老八三个,都因术士获罪。

允禩是很信冥冥中的感应的,既然弘晖这个皇帝自己说感觉不对,那就绝对不能用这个年号。

弘晖笑道:“不过,这两个字所寓示确实很不错,”他在“天”字上划了一个红圈,道:“大俗即大雅,大道至简,天比乾字更煌煌大势,”又在“盛”字上画上红圈,对允禩笑道:“方才八叔说隆字还有极盛之意,您话未尽,所谓盛极必衰,太过了。”

弘晖自己可以说“盛极必衰”这个词,允禩不能,这刚新朝呢,你就说寓意极强的话,这不给自己给旁人找不痛快吗,所以,他刚才属于未尽之语。

允禩笑道:“皇上博学多才,气度恢弘,我等不及。”拍了一记马屁。

嘿,咱叔侄心有灵犀啊。

衍潢和德隆也连声道,是我们没想到这一层了,果然不适合用那两个字。

弘晖:“不过,你们挑的寓意是极好的,是朕心中所期望的。”

又问德亨道:“天盛二字如何?”

他刚才看出来了,德亨或许真的挑花眼了,不知道挑选哪两个吉字,但不喜欢“乾隆”这个年号是肯定的。他要是赞同衍潢和德隆,会直接说出来,而不是避重就轻。

他也不喜欢。

他刚才说的是真实感觉,并不是托词,他对“乾隆”这两个字像是隔了一层膜,属于选谁都不会选这两个字的存在。

不得不说,他跟德亨心有灵犀了。

果然,德亨眼中异彩连连,真心赞叹道:“比‘乾隆’二字更好。”

果然有天命之说,这不,换一个皇帝当,人皇帝自己都觉着,“乾隆”年号听着像是在说别人,不是在说自己。

弘晖笑了起来,道:“那就用‘天盛’二字做新朝年号。”

允祥捋须笑说“天盛”两字的好处,道:“盛字更合皇上生辰。”

弘晖是三月二十六的生日,盛字下方的“皿”字,有“四”之形,成于四月,可不就是“盛”字吗,三四月又是草木生发逐渐鼎盛之时,弘晖的“晖”字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盛”字,从各方面来说,都与新帝相合。

德亨是想不到这么复杂的,但只要弘晖不选乾隆这两个字,他就都同意。

天盛和乾隆意义同源,都是“顺天繁盛”之意,但天盛听着就更加温润祥和,确实和弘晖本人所表现出来的特质相符合。

衍潢和德隆出声念了两回,都道:“果然不错。”

新年号,就用“天盛”二字了。

将画了红圈的奏折传出去内阁,谕示:待明年改元,就启用天盛为新年号。

选完年号,弘晖又令人将亲手抄写好的册封皇太后圣旨送去礼部,待得册封之日,这份册封圣旨会交给太后,然后送入慈宁宫正殿供奉。

打开允禄的折子,弘晖开始批示。

国事重要,家事同样重要,新帝的老婆孩子怎么安置,内务府总管大臣允禄自有折本要上。

允禄原本是雍正帝的禁军大统领,现在新帝登基,自然得换了,换成了弘晖的心腹色布耄。

跟雍正帝不同,弘晖有自己的心腹亲军,都是跟他一起上过战场的,虽然雍正朝时候,雍正帝下令限制各王府侍卫、亲军等数量,但后来德亨不是在城门外建了八城吗。

一城就是一旗,养自己亲军的法子有的是,就看你自己会不会养、养的能不能让人挑出错处了。

弘晖的亲军不止两千,他挑了两千出来充当御前护军。

这两千护军,跟衍潢、德亨都无关,只忠于弘晖一人,由他自己亲自率领。

除了护军,还有乾清宫侍卫。

新朝乾清宫侍卫也大换血了,由从龙之臣、或者从有“从龙之功”的大臣当中挑选子弟担任。

虽然乾清宫侍卫被弘晖当做奖赏性的美差,赏给有功之臣,但文、武素质上是一定要过关的。所以,这一批乾清宫侍卫只有十几个,不多,但精良。

文武兼备,那精气神儿,一看就精悍非常,十分的不好惹。

有这两项打底,再加上衍潢、德亨分领八旗左右两翼在外围布防,中间圈层的禁军就好安排多了,可以从弘晖潜龙时候的门下心腹中挑选,轮流担任。

色布耄是忠于弘晖的宗室,小伙子不仅忠心,还十分的能干,在弘晖手下当差勤勤谨谨,没犯过错处,是弘晖看好的议政大臣之一。

经过雍正朝的打压,弘晖现在有意优容宗室,选他做禁军统领,各方都满意。

弘晖对众位王叔们都是热情启用状态,没见先帝的好弟弟十三爷都和新帝的好王叔八爷平起平坐、不分伯仲吗对允禄,这位过继王叔,他自然也是与八叔、十三叔一视同仁啦。

您在康熙朝时候,内务府总管大臣就做的很不错,深受皇祖父夸奖,新朝初始,万象更新,到处都乱哄哄的,朕的后宫和内务府,就交给十六叔了。

说实话,允禄接到这个任命,是松了一口气的。

内务府总管大臣,非皇帝宠信之王公大臣不能担任,弘晖让他做内务府总管大臣,是安抚,也是信任。

他在新朝,妥了。

允禄还以为弘晖会将小十八从承德召回呢,看来新帝对小十八是另有打算。

允禄拟的后宫折本第一项,就是册封。

册封太后为皇太后,因为皇太后乌拉那拉氏既是母后皇太后,又是圣母皇太后,所以,尊称她为皇太后,徽号是昭和,册封大礼之后,官方明文就会用昭和皇太后称呼太后了。

册封原配嫡妻钮祜禄氏为皇后,徽号敬顺。

册封侧妃栋鄂氏为贵妃,美号庆。

册封庶妃纳喇氏为淑妃,美号敏。

册封庶妃李佳氏为静妃,美号容。

……

都是之前弘晖定好的,凡是有所生育的,至少是个嫔,也都赐了美号,没有生育的,贵人、常在不等。

将册封皇后之父阿尔松本为一等承恩公这一条划掉,其他不做改动,准。

第二项,是迁宫。

首要就是给皇太后迁宫。

慈宁宫向来是太皇太后、太后颐养天年之所,但昭圣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生前更喜欢慈宁宫东路的花园殿宇,所以日常起居,都在东路。

自她之后,逐渐慈宁宫大殿,就变成了举行庆典活动和朝拜接待命妇之所。

文皇后崩逝后,章皇后随文皇后之习,亦是居住东路花园,到了仁皇后,亦无改变。

仁皇后时候,她带着康熙帝无生养太妃嫔在此生活,这也无妨,但到了新朝,总不能让新太后和小婆婆们住在一起吧?

再者,人家老太妃住的好好的,你新太后一来就让她们搬家,不好吧?紫禁城就这么大,她们这些老太妃,又能搬到哪里去呢?

所以,允禄的意思是,将慈宁宫西路、供皇女所居四所、五所拆了,改建皇太后居所。

之前废太子允礽的女儿、雍正帝收养的兄弟的女儿、包括后来选秀从慈宁宫出嫁的云朵,都安置在这里。

雍正帝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收养的公主都已经出嫁,新帝的五个公主也自有安排,这样算的话,这慈宁宫西路,就算是空置了。

而且,新帝……近些年都未再有弄璋弄瓦之喜,这慈宁宫西路养育公主之所,说不好还会不会再启用。

正好改建了给新太后居住。

对弘晖而言,他自然是希望母亲住新屋子,而不是住修修补补的旧屋子的。

而且,这些年京中房屋建筑在舒适性和便捷性上多有改进,新屋子住着自是要更舒坦,

所以,准。

那么,在新宫殿修建完成之前,太后不宜移宫,仍旧住长春宫。

因为新帝妃嫔众多,所以先帝遗孀们,诸如齐太妃,晋升皇贵太妃,移居长春宫之后的咸福宫;年贵太妃,熹太妃位分不变,移居启祥宫,启祥宫前后有两个主殿,两人正好一人一个。

其他未曾生育妃嫔,随这两宫居住。

这样,长春宫这一路三座宫殿,就临时成了先帝遗孀们的居所。

皇太后和太妃们的居所确定好了,再定新皇后居所。

坤宁宫早就成了祭祀场所,不在当选之列。

东西六宫之中心位置,靠乾清宫最近的两处宫殿,一个是翊坤宫,一个是承乾宫。

这两个宫殿都好,看新皇后选哪个了。

弘晖想都没想,将给新皇后的居所点了翊坤宫,和太后的长春宫比邻。

承乾宫,就给贵妃栋鄂氏居住。

新帝后宫两尊大佛定好了,剩下的孕育子女的妃嫔就好定了,再就是没有生育的贵人、答应等,安置在西三宫和东六宫,绰绰有余。

最后,就是圣祖老太妃们了。

雍正朝出初始,先帝定下让有王爵兄弟们奉养生母的仁政,这些年,陆陆续续搬走了很多。

最后留在紫禁城的老太妃们有三位,一个是生育皇长子允禔的惠太妃,一个是生育皇十七子允礼的勤太妃陈氏,最后一个,生育皇三子允址的荣太妃,在允址圈禁不久后,就已经薨逝。

还有一个主儿,是废太子妃石氏以及废太子的其他妃嫔们。

其他兄弟生母都已经接去王府颐养天年了,勤太妃陈氏是因为允礼还是郡王爵,不符合先帝定的奉养太妃条件,废太子妃石氏是没办法,允禩两不沾,雍正帝就扣着惠太妃不放,明显就是为难他。

到了弘晖这里,就很简单了。

惠太妃晋升皇贵太妃,着廉亲王奉养天年。

废太子妃石氏,享亲王太妃之尊,其他废太子妃嫔全都晋升一级,允理亲王弘皙接去郑各庄奉养天年。

弘晖批一个“准”字,然后抽出一张新纸给远在遵化苦哈哈修皇陵的果郡王允礼写信:

……待大行皇帝梓宫入陵,朕将论功行赏,晋升十七王叔为亲王爵,届时,朕将躬送老勤太妃移居亲王府……

您现在不要着急,好好给朕干活儿,以后有的是尊荣等着您呢。

勤太妃在宫里一切都好,朕会着重照顾的。

合上折子,打开另外一份给兄弟们封爵的折子……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