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89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德亨理所当然:“我守孝呢。”

弘晖白眼他:“我难道就不守孝了吗?”

想到还在寿皇殿的太皇太后和雍正帝,德亨不由语塞。

那什么,雍正帝要是知道他梓宫还未下葬,他们兄弟就在这里灯红酒绿的拥抱着异国美人跳舞,该气的掀棺材板了吧?

想到这里,德亨不由笑出了声。

弘晖一听这笑声,就知道他不知道又在腹诽什么恶趣味的事情了。

弘晖拍了拍栏杆,说起那位来自荷兰的公主,道:“荷兰的使臣直接跟我提亲,想将他们的公主嫁给我为妃嫔。”

德亨“哈哈”笑了起来,道:“那你答应了吗?”

弘晖道:“我怎么会答应,我跟那位公主说,让她在在场年轻人中挑一个,若是对方愿意,我就给他们赐婚。”

德亨玩笑道:“你为什么不收了,天盛帝妃嫔中有一位异国美人,传到后世,也是一段佳话呢?”

弘晖觑他一眼,懒洋洋道:“没兴趣……”

德亨还要调侃两句,眼尖的发现台基之下不远处暗色中,有两个人在……说话?

看着更像是…争执?

德亨还在奇怪时候,就见一个人从阴影里跑出来,跑到了灯火下,德亨认了出来,惊讶道:“知仪?”

另一个也追了出来,德亨更加惊讶道:“永华?”

赵知仪回头跟永华说了句什么,永华停下脚步,眼睁睁看着赵知仪跑了。

德亨猜,应该是让永华不要追她的言语。

德亨张着嘴巴好一会子合不拢,看着永华似乎是“失魂落魄”的走了,不由问弘晖道:“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弘晖笑了笑,道:“永华看上了赵知仪,想要娶她做嫡福晋。”

德亨:…!!!

“你知道?”

弘晖看他一眼,点头,道:“知道啊。永华问过我,能不能将赵知仪指给他做嫡福晋,我说赵知仪是你的人,我做不了主,让他来问你。怎么,他没去问你吗?”

德亨摇头,咬牙拍栏杆道:“我一点,都不知情!”

弘晖揉了揉下巴,猜测道:“他应该知道,如果去问你,你一定会让他去问赵知仪,如果赵知仪同意了,你不会阻拦,所以,干脆就直接去找赵知仪了。”

德亨问他道:“你同意吗?知仪可是包衣奴婢。”

弘晖笑道:“若是别家王府的包衣奴婢,我自是不同意的,只是,在你那里,存在包衣奴婢吗?”

德亨:……

弘晖再笑道:“永琏还没出生前,你是将赵知仪当女儿养的吧?”

“你觉着,定亲王的养女,够不上做皇子福晋吗?”

弘晖是知道德亨一直想放奴为民的,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很好的时机而已。

弘晖还猜测,放旗为民完成之后,不管时机合不合适,德亨一定会推动放奴为民。德亨一直跟他说,朝廷施行蓄养奴婢这样政策,是文明的倒退……

德亨笑道:“自是够的上的。不过,看知仪那丫头,似乎是对永华无意。”

弘晖:“不是谁都看得上皇子的……”

第434章

◎……◎

万国会结束之后, 大部分西洋人离京回国,但也很有一部分西洋贵族,留在北京留学。

弘晖重新启用因为理藩院和鄂罗斯学馆存在被弃用许久的同文馆, 来安置这些留学生。

同文馆就在庶常馆隔壁,西方留学生可以和东方庶吉士,时常串门交流学问。

放旗为民,拆除满城, 满汉共用一法典并不顺利。

这从根本上触动了满清贵胄的利益,将他们从人上人拉下来,和低贱的民人处在同一个位置,这不符合他们的祖宗家法。

就连一向无条件支持德亨的允禩都不赞同,更别提像是雅尔江阿、马奇等这样的老牌勋贵了。

这些老牌勋贵都认为,皇帝是被汉人给“挟持”蛊惑了,所以,他们不去找皇帝闹, 而是去攻讦汉官。

其实就是怕德亨, 他们不敢去找弘晖。

但从国家发展上来说,放旗为民能减轻国家财政, 拆除满城能减少对立,满汉共用一法典能脱去庇护,减少欺压和反弹,这对一个国家长远来讲,是有利而无害的。

所以,弘晖欲强势推行。

但被德亨给阻止了。

弘晖诧异, 他以为德亨会比他更加强势, 没想到竟是要停止吗?

衍潢也很诧异, 他还在在己身群体利益和德亨之间考虑能不能找到最优解时候, 德亨叫了停。

因为,讷尔苏已经发现青海罗卜藏丹津叛变的苗头,他联络了北面的阿拉善蒙古,而阿拉善蒙古王公和牧民,这些年因为牧场、山林问题,多次和汉人起冲突。

汉人好不容易耕好的田地,维护好的山林,转头就让你赶着羊给啃了,这谁受的了啊。

但在阿拉善蒙古王公看来,所有土地都是他们的牧场,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个贱奴管的着吗?

而清廷这边公正的处置,则是让阿拉善王公们心里很不舒服,觉着清朝廷是站在了汉人这一边,维护了汉人的利益。

和他们疏远了。

这就是立场上的不同了,蒙古人脑子想不到那么多,他们想到的只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而他们,也将用铁血和征略,给南面的汉人一个教训。

在这种情况下,罗布藏丹津一鼓动,可以想象,阿拉善王公会怎么做。

他们去到宁夏府,劫掠烧杀了那里的百姓。

当地官员,飞报朝廷,请求支援。

因为损失并不大阿拉善蒙古倒不是有良心,而是试探清廷态度,但性质恶劣,所以,这件军报,暂时压制住了,朝廷派遣理藩院和督察院官员,先去宁夏查探。

但用兵计划,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用兵之时,朝政一定要稳。

尤其是要上战场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优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接受和改变过来的。

而德亨所说,将勇武之八旗编制为陆军军队,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除家属外,将剩余不能采选入军队的,放旗为民,他们不能接受。

因为,有些人有自知之明,别说通过考试入选军队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可能连骑马射箭都荒废了,又怎么“入选”军队?

能入选的,只有显王、定王这一脉,就相当于,是将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废黜为庶人,显王和定王享受本属于他们的全部优待。

能接受才是奇怪。

但偏偏这些人,牢牢掌握着主奴观念根深蒂固的旗民和中低层八旗子弟,没有战事还好,可以通过编制变动,内外调动驻防,更新换代等方式,细水长流的改变。

但现在,阿拉善蒙古出乱子,青海战事在即,京内八旗,就必须要稳了。

稳的意思就是保持原状,甚至要优抚老牌勋贵。

所以,德亨不仅退让了,他还主动当朝向弘晖谢罪,自请削减俸禄和待遇,自禁于王府,以表示自己认错的端正态度。

嗯,此举一出,别说弘晖和允禩了,整个京城都沉默了。

就连在报纸上激战正酣的汉人们都哑火了一瞬,静悄悄的揣摩这位一向强势的定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错,当德亨真的认错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是在认错,都以为他是在憋大招。

而这个大招,一定会将他们打的七零八落,最后实现定王想要的最终目的。

他们有些慌了。

德亨:……

德亨郁闷问允禩:“我就这么让人害怕吗?”

允禩无奈道:“你说呢?”

两任帝王都奈何不了你,第三任帝王对你宠信有加,你在他们眼中,跟庞然大物和妖魔怪兽无异,你说他们怕不怕。

德亨幽幽叹息道:“我当自省。”

他明明一直在为他们谋福利,没有怎么着他们吧?

就在这种微妙的情势下,弘晖北巡异常顺利。

以往逃避北巡的八旗王公和子弟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以期待皇帝能劝劝定王爷,他们八旗,是不可动摇的存在。

弘晖也需要这样的热情,就同意了。

七月北巡,有些晚了。

但自从上次雍正帝亲自北巡,已经过去四五年了,从康熙皇帝定下北巡的规矩开始,还是头一次间隔这么长时间,皇帝的脚没有踏足蒙古草原。

所以,不能说晚,只能说有必要。

此次北巡,弘晖带上了太后、皇后、贵妃和永璋等其他皇子皇弟公主,京城交由德亨镇守。

没有皇帝这尊大佛在京,汉人、尤其是江南三省士子、举子们甚嚣尘上,越发“无法无天”了。

德亨并不惯着他们,下令让步兵衙门抓捕了一些最嚣张闹事最欢的入了大狱。

他们似乎认定德亨是“仁德”听劝的人,抓捕一批人之后,他们就走上街头,聚众游行,德亨下令,再抓捕。

同时将名单传给两江总督李卫,下令,按照名单抓捕其家人师传同窗好友。

京城这边抓了再闹,那就再抓,最后抓的人心惶惶,其残酷程度,一点都不输他的养父雍正帝向着汉家读书人举起的屠刀。

这大半年以来的开放和顺利,让他们失了敬畏之心,这次雷霆抓捕,终于让这些无视国法的读书人发现,这位定王,是真的如传说中不好惹。

他,并不怕他们协众取理。

他,也并不如他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包容甚至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最后,还是当朝首辅徐元正站出来,替这些江南读书人说话。

德亨好奇问徐元正道:“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