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华尔街 第42章

作者:岐茶 标签: 英美衍生 西方罗曼 历史衍生 职场商战 万人迷 BG同人

他本人是出了名的不好打交道,傲慢而冷淡,跟绝大多数风投家的关系都很一般,但他很有能力,运气也不错。过于的一年中,他的一家科技公司发展迅速,带来了至少是近亿美元的营收,已使得他在硅谷科技圈子里小有名气。

“推进器出了问题。”克里斯说,“SpaceX原本计划的推进器供应商因为欧盟环保限制延迟了出口,亚洲供应商在接口协议上不兼容......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导致我们的交付也连带着停滞了。”

“什么叫做欧盟环保限制?发射火箭耽误欧洲人环保了?”

“说是氧化剂试验不符合碳排放新标准,德国那边批不下来......”

“你们的交付有问题,我们的该怎么办?”亚当挑眉,“我已经往里砸了不少钱了。”

“我们在找新的推进器,不过还没有找到,你得帮忙一起找,因为如果没有推进器,搞不好我们要一起破产了......”

亚当:???

迎着他的注视,克里斯乖乖闭紧了嘴巴。

“能接受的最大推迟时间是多少?”

“188个小时。”克里斯说。

亚当皱眉盯着桌上的那张白纸看了几秒,没有说话。

他总不能一年过去,仍然在破产边缘徘徊。可现实是,创业比他想象得更复杂。技术、融资、验证、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故障,而每一次耽误都在消耗时间和金钱。

克里斯还在翻文件,嘴里断断续续地念出候选名单。

德国的太贵,美国的太慢,中国的接口不开放,日本的推力不够。他甚至念出了印度的一个小型私营航天机构,但连他自己也没太当回事。

“五天之内能出货,不会受到出口限制,能和Orion的数据总线兼容,而且推力至少达到1MN(兆牛顿),还不能太贵,我们也没有多少资金了。”亚当缓缓道,“想想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些?”

控制室里安静下来。显示屏上的模拟进度在自动跳转

当前仅有少部分国家掌握最先进的液体推进器技术,美国自然算一个,但技术被官方的NASA垄断,民营企业仅有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以及Pratt&WhitneyRocketdyne掌握部分技术,这都是竞争对手,可以直接忽略。

欧盟方面,德国和法国已经研制出氢氧发动机,却因为所谓的环保计划限制出口,很难说里面是否有大公司的恶意竞争在内。

除此之外,中国尚未完全进入液氢时代,日本有技术但据说他们生产的推进器发射成功率低的惊人。

那么,也就剩下一个选择。

“俄罗斯。”克里斯小声说,“听说喀山那边的技术团队最近重启了一条老型号的动力线,工艺很成熟,价格也在预算以内,但我们没人认识俄罗斯军方的人......我的意思是,谁有这个本事去把老苏联的火箭搬回来?”

莫名其妙,亚当大脑中浮现出一个名字。

上次见面,她似乎说她要去俄罗斯来着?华尔街的交易员去到莫斯科,毫无疑问会和当地那些有权有势的商人们打交道,说不定可以从这个渠道获得火箭发射器。虽然这样想很荒谬,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认为对方一定能给予帮助。

“我可能有一个人选。”亚当谨慎地说。

【作者有话说】

五一去日本玩几天...请几天假啦qaq,本小女孩太需要去游乐园玩了。。。

诺里尔斯克的钯金储量到底有多少呢?俄罗斯官方从未明确告知过,不过根据每年的出口量、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年报(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大概还是能估算出来,大概在2,820-3000吨之间(来自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官方披露的数据),不过加上未探明的,可能超过了6000吨,该公司目前控制全球40%以上的钯金供应。

1930年代中期乌尔万采夫领导的苏极北方地区发现队发现诺里尔斯克镍矿资源非常丰富,当时探明其他镍矿储量达到1,436万吨,已知金属资源量超过了18亿吨。(来自维基百科)

截至2011年底,该矿山证实的和概略的矿石储量为3.39亿t,俄罗斯镍整体产量为33万t,诺里尔斯克镍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78%。其镍产量占全球镍总产量的20%,镍产量占俄罗斯的总产量91%,钴产量占俄罗斯的80%,铜为57%,铂族金属总产量的95%。在西伯利亚地区诺里尔斯克一塔尔纳赫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床。(来自北京矿冶研究院的报告)

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矿业冶金公司,生产主体位于叶尼塞河附近的诺里尔斯克,还拥有科拉半岛的尼克尔、扎波利亚尔内、蒙切戈尔斯克、芬兰西部的哈尔亚瓦尔塔、南非与博茨瓦纳以及西澳大利亚的有色金属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镍与钯生产商,世界十大铜生产商之一。世界镍产量约18%,铜产量约2.5%,钯产量约50%以及铂产量约13%。

公司在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9年初,俄罗斯寡头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的OlderfreyHoldingsLtd实际控制该公司(34.57%)。奥列格德里帕斯卡的俄铝持股27.82%,罗曼阿尔卡季耶维奇阿布拉莫维奇的Crispian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5%。2019年3月,阿布拉莫维奇将该公司1.7%的股份以5.51亿美元转卖给英国投资者。(同样来自维基百科)

第49章 极夜之地

当飞机降落在诺里尔斯克时,外面是一片彻底的黑。

极夜笼罩着整个城市,机舱的灯光熄灭后,窗外便只剩下无尽的夜色。一行人穿着棉服出去,外头的气温是零下三十七度,尽管裹得严严实实,风仍像钝器一样敲在人的脸上。

就着微暗的灯光,海莉看到了机场四周散落的飞机的残骸,她不清楚这些七零八碎的零部件到底是因为失事还是其它的原因散落此处,她尽量要求自己不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恐惧。

停机坪边缘有一辆军绿色卡车在等待。

“这里的条件就这样,你们只能尽量忍受一下。”亚历山大冷着脸从雪里走过,他的靴子深深陷进雪里,伸手把卡车后斗的帆布撩开。

海莉适应良好,她本来也不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女孩,踩着栏杆爬上卡车后座,玛琳娜、加西亚、维克托陆陆续续进来,卡车很快发动,轮胎碾过坚硬的积雪,带着她们驶入这座北极圈内的城市。

“你到过这里吗?”海莉问加西亚。

对方摇了摇头。

“好吧。”海莉略掀开帆布,“我以为这里会是冰岛那样的地方,我没有想到——”

她没有想到雪是黑色的。

这并非一种比喻,不少地方的雪真的是黑色,像掺了粉煤灰和油渍的混凝土,空气里到处都是刺鼻、令人作呕的硫磺味味,像把沥青锅烧开了,从天空中浇下来。

怀特加西亚挪到海莉的身边,他整个人都被包裹在深绿色的军大衣中,一头黑发,微微凌乱,看起来跟个二战时期被流放到北极圈做苦力的德国军官一样。

海莉想到这个比喻,忍不住笑出声。

“笑什么?”怀特瞪她。他刚一下车就想吐,冷风差点将他的脸割裂。

“你是德国人吗?”海莉问。

“不是。”

“那你是犹太人吗?”她又问。

“是。”

海莉看他和维克托都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轻嗤一声。

“我敬佩于最先找到这里的人。”海莉转头对玛琳娜说,“谁会走过漫长的冰原,迎着暴风雪来到这里?又是谁在这里发现了矿产?”

“诺里尔斯克不是一个为人类居住而存在的地方。”玛琳娜轻声说,她的声音几乎被引擎声和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淹没。

在管理能源运输线的那些年里,她是极少数来过诺里尔斯克的外界人士之一。

那时她刚从巴黎回国不久,负责的是从北极矿带往黑海港口的石油与矿石集装调度线,对莫斯科的城市规划满腹牢骚,人行道太窄、立面太脏、交通噪音不断,没有高楼大厦,建筑过于古板......直到她被派往这里,为西伯利亚的冶金企业谈判铁路运输通道的问题,才第一次见到这片遗失的土地。

关于诺里尔斯克金属公司的争夺在过去几年中从未停止,那一年,一处工厂内发生巨大的爆炸,导致了严重的矿区灾难,并使得整座城市停水断电。

玛琳娜仍然记得,当时她看着远处一幢闪着红色雷达波点的老楼,断电的楼层像一口张开的嘴,烂牙纵横,整座城市仿佛死去的巨人,尽管还保持着工业时代的骨架,但器官已经腐烂,肋骨外露。

“诺里尔斯克最初是古拉格的矿工囚犯开采出的成果,后来换成了合同制工人和科学家,仍在日夜不停地工作。金属公司是这城市的心脏,它提供工作,供暖,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玛琳娜平淡地说道。

没有道路通往外界,外国人进入诺里尔斯克需要边防证,唯有一条运输矿产的铁路铺向莫斯科,如果要从陆地进入,就要先到贝加尔湖,沿着叶尼塞河向北,穿过常年零下五六十度的冻原。

从那一刻开始,玛琳娜认为阿尔科维奇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家族,他们有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勇气,也有着回来的决心。

这种想法一直停留在她的脑海里,让她如今再度回到此地——与一群美国人同行,深入冰川之下的矿洞。在旧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俄罗斯,钯金的产量是国家机密。

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在她心中浮现,从血液中渗出,浸透四肢百骸。她迅速压下这股情绪。

卡车经过一块被冻土撑裂的地面,雪堆塌陷出一个巨大的黑洞。再往前,是一小片湖泊。

湖泊的颜色是红的,像铁锈水泡在泥地里,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铁味。

“雪是什么颜色,取决于这里开采什么样的金属。”玛琳娜说,“有时候是粉色,有时候是蓝色,如果什么金属都需要,那就是黑色。”

卡车减速,拐入一条工业区的支路,车灯在墙上扫出一排锈迹斑斑的宣传画,上头写着:“诺里尔斯克,祖国的财富”。

离这里不远,冰川之下,就是诺里尔斯克矿区。

和海莉以为的不一样,这里的矿洞不需要坐着吊机进入黑洞洞的地底,它仍然保留着浓烈的旧时代风格,钢铁制成的隧道拱门像堡垒般伫立,宽敞的道路延伸到黑暗深处,卡车可以开进矿洞,在复杂的道路里穿行,当进入第一个路口后,他们停了下来,在这里,要乘坐地下轨道列车才能进入更深层。

“只能有一个人进去。”亚历山大看向海莉,“这是国家机密。”

“我得到了总统的授权。”维克托第一个提出请求。

亚历山大并没有理会他:“海莉,你跟我一起下去。”

维克托:......

“先生,我可能得提醒你。”他裹着棉衣挪动了几步,“海莉年纪还小,她根本没有任何矿产交易的经验,她评估不了这些资源的价值。”

“噢,是吗?”亚历山大无动于衷。他本就是因为海莉提出要查看矿洞具体生产情况,才带她到极地。至于剩下那几个,是为了怕他们在莫斯科临时反悔导致计划失败,不得不将他们一起弄过来,算是附带的累赘。

“我准备好了。”海莉说,她带上防毒面具——矿洞里的排放的污染气体和粉尘让整个诺里尔斯克癌症发病率高居不下。

“海莉。”维克托不得不把她拉到一边,低声对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到俄罗斯来,对不对?”

海莉点了点头,她一身厚重的装备,做任何动作看起来都很是笨拙。

“听着,五年前,联邦尚未解体之前,西方人不被允许踏入科拉半岛,所有的矿产产量都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只能靠估算、猜测、假象,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地底下埋藏的东西很值钱,你看看怀特加西亚,他就知道要诺里尔斯克金属公司的股份,因为他知道那一定会值钱......这一次阿尔科维奇被迫与我们结盟,将我们带到这里,这是唯一一个能亲眼见到矿产的机会,你不能独吞数据,我们可是盟友!”

“我知道。”海莉敷衍地回答。

“每一吨金属可以换成外汇,你得叫他们把所有的矿产都拿出来给我们。”

“再看吧。”海莉说。她并不关心这些。

海莉并不在意这些金属最终属于谁,总之不会属于她。ESF并不做并购或吞并企业这样的生意,海莉本人也没有多少私有资金来吞并矿产。

世界上绝大多数富豪扩张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手上有一大笔钱,海莉如今没有,她只想脚踏实地一些,先赚到这笔钱再说。维克托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宽客基金,为了他的老板乔治霍尔,海莉并没有热心到为他伸出援手的地步。

“为了我们的利益。”维克托紧紧盯着她,隔着防毒面罩,海莉的视线和维克托交汇,湖蓝色眼睛里的温度让维克托一愣。

“别忘了你的老板曾经是苏联人,先生。”海莉冷冷道。她穿上防护服,扭头走向人群,“走吧。”

矿道缓缓下沉,车灯在岩壁上照出锈蚀的反光。地下的温度比地面略高,空气中混着尘土、金属和浓烈的化合物燃烧的臭味,越往下走,那种沉闷与压抑的感觉就愈发浓烈。向下进入第二个卡口,是尚未封闭的工作区,数十个工人身穿厚重棉衣和防护帽,围着输送带进行清洗、分类、打包作业。矿石在机械臂中被切割、磨光,传送至后方处理区。头顶的钢缆“嗡嗡”作响,

“这个矿洞从1935年开始挖掘。”亚历山大解释道,“第一批矿工大部分死在这下面,我的父亲也曾在矿洞下工作。”

“阿尔科维奇先生是个很伟大的人呢。”海莉抬头,视线滑过湿漉漉的岩壁顶,冰川水渗透进石缝,缓缓滴落,这里好像一个扭曲而古怪的世界,天空之下是漫长的极夜,地底长眠着沉睡的巨龙,即便有人告诉海莉她们已经身处另一个星球,她也毫不怀疑。

人类在这样的世界生活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连死亡都不需要仪式,它是一种必然,一种职业病,一种自然的终点。在热带,生命的死亡像是自然腐烂的水果,而在极地,所有的生灵都仿佛尘封于冰川之下。生存、死亡、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这里全都停滞下来。

海莉忽然理解了亚历山大的固执,矿洞埋藏着几代人的地层,即是生命换取的财富的证明,也意味着某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权力根基。它让这个家族变成了俄罗斯新任首富,他们视同它如神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这就是他们的原则,所谓是否同外国资本合作,都不过是原则之外的条件,即便是失去一切,也要将信仰掌握在手中。

矿车在最下方一段隧道停下,前方豁然开朗。

那是一块裸露的金属矿层,横贯三十米高的拱形岩壁,从岩顶垂落到脚下,如瀑布凝固,岩石呈现出一种近乎梦境的色彩。灯光打在那一面,反射出寒光凛冽的银白、深邃幽暗的靛蓝、以及剥蚀氧化后的橙红,光与色在矿层中交错流动。

简直.....是一座财富的神庙。

“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亚历山大没有看她,只是注视着那面矿层。

一位负责人模样的工程师站在最底层等待他们。

【作者有话说】

海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她知道这些矿产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她的眼里,矿洞是真正的神庙。阿尔科维奇家族因此而崛起,她也将因此而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

这一次去迪士尼玩特别感概。其实从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迪士尼了,以前当学生的时候,港迪也好、上迪也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游乐园,我甚至觉得太幼稚了,都是小孩子才会喜欢玩的设施。这一次去迪士尼,看到烟花盛放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到了会自我麻痹去寻找童话的时候,当烟花燃尽那一刻,就好像是童话破碎,如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