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著同人)小奥斯汀小姐 第45章

作者:米迦乐 标签: BG同人

  又给单独在巴斯的乔治牧师写信,要他11月底之前就来伦敦。

  爱丽丝没什么可忙的,这几个月仍然跟着黑斯汀斯先生学习,黑斯汀斯要在伦敦待到圣诞节过后,他们会一起返回戴尔斯福特。

  *

  乔治牧师还没有离开巴斯,伦敦的奥斯汀又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伊丽莎的儿子小黑斯汀斯生病了。

  病得很快,发高烧、呕吐、咽喉疼痛、全身出鲜艳的红色皮疹,几天后就奄奄一息。

  奥斯汀太太去看望了小黑斯汀斯之后,回来把全身衣服都换了,好好的洗了一个澡,才让凯茜去告诉爱丽丝,这段时间不许出门,老实在公寓待着,伦敦可能正在流行猩红热。

  对爱丽丝来说,猩红热很陌生。后世医学进步,婴儿出生后会打一大堆疫苗,传染猩红热的孩子已经极少极少。猩红热在少儿中高发,这个时代的医生已经知道猩红热病菌由空气飞沫传播,所以一旦爆发疫情,不要外出是最好的保护措施。

  爱丽丝几年前就打过天花疫苗,之后爱德华的7个孩子也都打了天花疫苗,小黑斯汀斯也打过天花疫苗,但没想到最后夺去他生命的不是天花,而是猩红热。

  几天后,15岁的黑斯汀斯·福伊德伯爵因病亡故了。

  伊丽莎悲痛欲绝,亨利也十分难过。

  乔治牧师到达伦敦后,参加了小黑斯汀斯的葬礼。

  *

  黑斯汀斯先生十分感慨,说没想到伊丽莎的孩子也过早夭折,他感伤命运的不公平,为教女感到同样的悲伤。

  “我本来已经修改了遗嘱,会将我的一部分财产留给他。”黑斯汀斯叹息,“真没想到——”

  爱丽丝也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他,只好说:“这种事情没法事先预料。”

  “是啊,真可惜。你看,我都快70岁了,还活着,可15岁的男孩却已经死了。”老人伤感的留下了眼泪,大概也是想到了自己早夭的儿子吧。

  爱丽丝也觉得挺可惜的。但病菌无情,说弄死你就弄死你,不带含糊的。伊丽莎就这么一个孩子,她即将年满40岁,在这个年代来说也就约等于失去了生育能力,大概她跟亨利也不可能再有孩子了。想想爱德华有那么多孩子,亨利却一个都没有,就觉得这种事情真的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说。

  跟拿定主意以后不婚不育的爱丽丝不同,伊丽莎很想再次成为母亲,但命运不但没有给她另一个孩子,却把她已经有的孩子带走了,怎么能不让她绝望?

  奥斯汀太太这时候也顾不上烦恼亨利的继承人问题了。因为猩红热传染性强,她没让简和爱丽丝去亨利家看望小黑斯汀斯,只让凯茜去了。凯茜去过亨利家,回来也得衣服全换,洗过澡,才能见爱丽丝。妈妈可担心爱丽丝也会被传染了,猩红热的致死率现在很高,也就比天花稍逊一点,因为主要传染的是15岁以下的少儿,成年人的发病率不高,但要是简被传染了,可能会影响到她肚子里的孩子。

  简只能给伊丽莎写信,妈妈还不让伊丽莎给简回信,说怕信纸上都会有病菌。

  简也为了哥哥和表姐感到难过,就连《理智与情感》的热销也没能安抚她。

  *

  奥斯汀太太在忙着布置新居的时候,伦敦各家报纸上正在红红火火的开始预告《理智与情感》,宣传文案写的很不错,是爱丽丝写的,天花乱坠的吹了一波。报纸广告做了一轮,又在伦敦各家书店里开始推广“奥斯汀读书俱乐部”,免费发送小册子,只要填写小册子中的一页,附上1英镑寄到“奥斯汀与费列罗出版社”,就会收到一份印刷精美的小册子,里面除了即将上市的小说的宣传广告,还有几则书评,一枚精美的手绘印花,读书俱乐部的小册子每个月邮寄一份,集齐12枚印花,11月之前邮回出版社,将收到一份意外的圣诞礼物,出版社将从今年出版的小说中挑选一本免费赠送。

  一开始这个读书俱乐部计划推广的不算好,毕竟这是先付钱,要到一年后才能享受到的福利,谁知道你到时候送不送呢?早期的推广计划还是得靠熟人。

  露辛达当然不能落下好友的任何活动,积极参与,还鼓动她家的亲朋好友参加活动,她家的亲朋好友基本也都不差这1英镑,很给面子的参加了,反正钱也不多。

  汤姆也在法院系统和律师学院里推广读书俱乐部,拉了一些人参加。

  等到了11月底,“奥斯汀读书俱乐部”有了差不多50个会员,于是在圣诞节之前邮寄了第一期会刊。

  *

  《理智与情感》的第一版第一印是1000册,9月初开始预售,预售数不算高,也就100多本,在新人作者来说,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到了10月初正式上市,第一周加上预售的销量,也就是不到200本,但第二周就猛地销了200本,接下来的两周又销了200本,之后的11月,以每周80本左右的销量,成为伦敦各家书店第四季度的畅销书。

  这个成绩远远超过同期市场上的同类小说,也远远超过一般作家的首本销量,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出版社还没有从书店结回书款,但从销量来计算,简能拿到至少400镑的稿费。

  简得知这个数字的时候,差点呆住了。

  ——这是她远远没有想到的数字,而这只是一本书、两个月。

  亨利说,已经开始印刷第二版了,这次要多印一点,大概1500册,在书店多卖几个月。费列罗先生说,按照小说受欢迎的程度,会一直都有人来买书的,这样会有一个长期的收入。对出版社来说,出版小说靠堆量,数量上去了,即使没有推出新书,每个季度或者半年也会有不少结款;对作家来说,也会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要是加印了,就又多一笔收入。

  这种工作形式很适合简,就是有了孩子,她也能在家进行创作,她和汤姆明年的年收入超过1000镑,这就能过的很不错了。

  *

  乔治牧师到了伦敦后,奥斯汀家很快入住新居。

  整个12月,奥斯汀宅都乱哄哄的,妈妈要习惯新居、新仆人,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去处理,也就实在没心思去哀悼小黑斯汀斯了。

  又因为见到了爱德华的几个孩子,悄悄跟亨利商量,是否愿意过继爱德华的一个儿子?亨利不太愿意考虑这件事情,但妈妈说,以后你的财产总要有个继承人吧?以前因为有小黑斯汀斯,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可现在,你没有亲生孩子,也没有了继子,你的财产怎么办?将来不还是挑一个侄子留给他吗?要不还是挑一个侄子早早培养,就像朗格鲁瓦先生和汤姆那样,可以先不说过继,只是接过来抚养。

  亨利跟伊丽莎商量后,勉强同意了。

  妈妈又跟乔治牧师商量,乔治牧师倒觉得这样也不错,这种事情常见,奈特先生和爱德华,朗格鲁瓦和汤姆,格莱谢姆夫人和卫斯理,都是同样情况。

  于是乔治牧师写信询问爱德华,他愿意将其中一个儿子放在亨利家抚养吗?暂时不算过继,只是看看孩子是否能跟亨利叔叔合得来。

  爱德华又去跟妻子商量,最后决定,让小亨利去叔叔家,但要等到明年春天,伊丽莎白不放心亨利家的卫生环境,病菌什么的,总得消散几个月吧。

  信来信往的,终于在圣诞节之前安排好了小亨利到伦敦的事情。

  *

  爱丽丝12岁了。

  这一年其实过得也挺快,但人生总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小托马斯,比如小黑斯汀斯。

  赚钱大计有条不紊,出版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

  经济改善了,居住环境改变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似乎都完成的很好。

  想到几年前她还在1个英镑1个英镑的攒私房钱,就觉得有点好笑——那56英镑她还留着没有动,那是她身为小孩子时期的奋斗史。

  当时怎么想的来着?是想着写小说、成为作家、一年赚1000英镑?

  现在,年收入1000镑这个目标早已实现,她还想成为作家吗?

  她琢磨着,“成名”似乎不应该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她因为有着21世纪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认为“有名”羞于启齿,可能在这个时代会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但是做人嘛,重要的是开心,只要我想做,我便要去做,就这么简单。

  写作是一项极为私人的事情,每个创作者从中得到的乐趣都不一样,对她来说,就是那种——怎么说呢?“创作欲”大概每个人都有,书写自己心中所想,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宣扬出去,得到他人的喜爱或是共鸣,得到夸赞,获得满足。

  对于“成名”,爱丽丝很有欲望;但成名之后的事情,她其实并不太有觉悟。

  至于其他的事情,她更是绝大多数都还没有想过。

  *

  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窗帘没有拉上,月光清冷的照在窗前的书桌上。

  桌上有一台打字机,墨水瓶、几只蘸水钢笔、1只铅笔,两叠不同的纸张。

  另一边放了一份打字稿,第一页写着“英格兰恐怖故事,丰山庄园”,By A·Austen,1801年,10月,10日。

  ————第一卷 完

第50章 海伦娜

  1804年, 10月的一天。

  英格兰,南安普敦。

  一艘商船正在排队进港。

  一个身穿白衬衣的年轻男子站在船头, 远远眺望岸上。

  “喂, 快要靠岸了,你不用再做出这么一副小鸟归巢的急切的样子了吧?”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邓波儿小姐陪伴。”年轻男子回头看了一眼好友。

  威廉·金斯利哈哈大笑着,拍了拍查尔斯·卫斯理的肩膀。“你也可以的, 只是你不愿意。”

  卫斯理笑了笑,“瞧,还是什么都没有变,还跟3年多以前没什么分别。”

  “你想要什么变化?”

  “我不知道,也许是惊人的巨变。”

  “你在外面待的太久了。来吧, 船快进港了,你该穿的像个绅士, 别搞得像一个新大陆的野蛮人。”

  商船缓慢的进入停泊码头, 放下船锚停稳。水手放下舷梯,搭靠在码头上。

  搭乘商船的客人先下船,卫斯理与威廉一行一共5人,年轻的莎莉·邓波儿好奇的打量着码头上的人:有接人的绅士和男仆、有一脸兴奋的水手、有搬运货物的疲惫的苦力, 几乎看不见女人,也极少有黑人。

  威廉扶着莎莉的手,带她下船,“我看见了父亲派来接我们的马车, 就在那儿。”他手指着码头上的几辆马车。

  莎莉很是担心,“到伦敦有多远?”

  “不是很远, 走两到三天就到了。”

  莎莉的母亲邓波儿太太跟在他们后面下了船,“但首先,我们应该找一家旅馆,好好洗一洗。”她嫌弃的蹙眉。要是按照她的想法,就应该等专门运送旅客的客船,但商船的船期更早,而且更快一点,于是两个男人做主,上了商船。商船主要是为了运送贸易商品,客舱不多而且条件不好,没有太多的淡水供客人洗澡,十分不便。

  另一个大概17、8岁的少年三步两步跳下舷梯,“威廉!这就是英格兰吗?”

  卫斯理站在舷梯上眺望,心情有点激动,很快走下舷梯。

  一队黑人奴隶跟着将他们的行李抬下船。

  “希望你父亲派了足够多的马车来运送行李。”邓波儿太太说。

  威廉微不可察的蹙了一下眉,“管家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的。”

  *

  金斯利勋爵——噢不,现在应该是金斯利男爵了——在南安普敦有一间海边别墅,别墅的地点、面积和内部装饰很让邓波儿太太满意,仆人们的训练有素也令她印象深刻,为此她可以忍受一下英格兰口音。

  10月的英格兰已经颇冷,等到客人们都洗漱完毕,正餐就被推迟到晚上8点多了。

  17岁的格兰特·邓波儿的餐桌礼仪不怎么样,带着美国南方庄园少爷特有的漫不经心。一边吃还要一边点评,这道菜不好吃,这道菜一般,这道菜还行。

  威廉和卫斯理都没怎么理他,俩人座位相邻,低声说话。

  邓波儿太太大概终于意识到这不是在他们南卡罗来纳州的庄园里,“格兰特!不许这么无礼。”

  格兰特笑嘻嘻的,“妈妈,你瞧爸爸总说英格兰什么都有,我看有些地方还不如美国。”

  “不许这么胡闹。”邓波儿太太轻飘飘的责备儿子,“这也是你祖父的祖国,邓波儿家离开英格兰还没有100年呢。”

  卫斯理瞥了一眼威廉。

  威廉便说:“没准你们在白金汉郡还能找到亲戚。”

  格兰特摇头,“都离开了几十年了,回去干什么?要是祖父还在,没准想要回白金汉郡看看。我倒是想看看伦敦。我们明天就去伦敦吗?”

  “明天一早就走。”

  邓波儿太太催着儿子女儿赶紧吃完,上楼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