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欲问孤鸿向何处
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作弄,年龄相近的两位阿哥平日就颇为有点针锋对麦芒的感觉。可是,他们似乎明白到两人的战场不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竟然可以一人用计一人冲锋,合作无间,在天朝这次对罗刹国的战争中,为天朝夺得了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场胜利。
就在天朝准备全力一击的时候,之前还非常强硬的罗刹国竟然突然间强烈要求停战求和,不仅把葛尔丹双手奉上,而且他们甚至愿意退回他们之前侵占天朝的好些土地,作为他们求和的诚意。
原本大家都觉得罗刹国此举必定有诈的。没想到老天保佑,原来罗刹国因为跟天朝打这场战争,不仅加大了对农奴的剥削和奴役,还连续从各地抽调了大量的农奴到战场去‘送死’,这词可是出自那些见识过天朝的新式武器、从战场上逃亡回来的农奴们口中说出来的。于是,全国性的农奴起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罗刹国内部全面爆发了。雪上加霜的是,罗刹国人原本的手中的利器哥萨克骑兵也因为罗刹国近期跟哥萨克上层人物之间的利益纠纷而脱离了罗刹国人的掌控。
这下子,不仅是罗刹国女王和贵族们傻眼了,就是那些在战场上的士兵也没有了打仗的热情。在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他们拿什么跟势如破竹的天朝打啊?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计代价地要停战啦!要不然,难道要让天朝的大军打到莫斯科来吗?这时候的罗刹国可经不起什么折腾了!
皇帝在本意也不是要想现在把罗刹国给灭掉,即使他是很想,但是他知道如今的大清还没有如此实力。当然,停战这回事,也不是不行。皇帝暗示谈判人员们务必从罗刹国人手中拿到足够多的好处,否则没门!
你说天朝的风范?咱们天朝从敌国手里索取一下战后安抚烈士或者英雄的‘一点点’补偿咱们就涉及到了天朝的风范了呢?难道天朝的风范就是让敌人全身而退,而自己国家的军民吃亏吗?你脑子没被门缝夹到吧?还是正常的吗?
你说御史大人们会不会歪歪唧唧?难道他们家的人就不需要天朝的士兵们的保卫?那么英明的皇上会马上把他们全族人全部免费送到两国交界的地方居住,体验一下咱们天朝士兵们在保家卫国的时候,是多么地可亲可敬!
于是,在罗刹国脱了一层皮之后,大人有大量的皇帝终于允许钦差大臣在停战书上签上名字了。
正当天朝大军要班师回朝的时候,原本出兵帮助天朝打罗刹国的土尔扈特汗国送来了他们世子,也就是天朝七公主额附的求救信,表示他们在罗刹国投降之后,回家的路上竟然遭到了哈萨克汗国的突袭,现在正处在危机之中。
于是,领军的福全一边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信给皇帝,一边快速地进行着救援的动作。就在福全刚刚把七公主的额附从哈萨克汗国的围攻中救出来之后,皇帝的密信也到了。
在天朝大军再次遭到哈萨克兵的袭击之后,福全下令反击,加上得到消息前来相助的土尔扈特汗国大汗的帮助下,福全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哈萨克汗国收归天朝囊中了。
如此直到康熙三十年,天朝的疆域空前广阔。除了西部直达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汗国外,东部和东南部的领海和那些星罗棋布的岛屿也全部收入囊中了。
你说日落之国和棒子国?早几年就已经落入咱们天朝手里了啊!
之前,在成功驱逐了欧洲殖民者之后,部分天朝水师在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个日落之国的皇室成员,却遭到了大批倭寇的袭击。
原来,日落之国的天王想从握有实权的将军手中收回大权,可惜用错了方法,激起了那位将军的火性。他竟然从棒子国那边重金聘来了好些杀手,又利用手中的大权,调开了各处的守卫,几乎把日落之国的皇室给屠杀精光。在事后,这位将军又出兵把那些杀手全部干掉,却诬陷棒子国皇-室竟然派杀手刺杀了日落之国的皇室成员,然后趁机开战。如今,这位‘厉害’的将军已经攻下了棒子国的-首-都,并且‘报复性’地把棒子国皇-室也全灭了。
而被天朝水师所救的那位日落之国的皇室成员却是不小心在逃跑的时候掉到粪坑才得以保命的唯一幸存者。可惜,尽管费尽心思逃亡无果,这位幸存者最终还是让人给发现了行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跳了海,没想到让天朝水师给救了。
‘乐于助人’的天朝水师在击退倭寇的侵袭之后,当然非常‘乐意’帮助这位日落之国的皇室幸存者,去收拾那位败得的乱臣贼子(其实是收到了自己主子的密令罢了)。
于是,英勇的天朝水师就带着讨伐的名义,正式地杀进了日落之国。那位将军虽然‘厉害’,在面对天朝的新式武器的时候,却是没折了。不过,他也是个狗阴险的,竟然在临死前,安排了一颗很好的棋子,放到了那位日落之国皇室幸存者身边,最后还是成功地灭绝了日落之国的皇室。
无奈之下,不肯占他国便宜的天朝水师不顾日落之国某些势力的挽留,毅然地退出了日落之国。然后,无主的日落之国马上就陷入了争权夺利的内战。打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有一位土地主胜出了,同样有了起色的棒子国不忘旧仇,来雪耻了。于是,日落之国和棒子国就如火如荼地打了起来。
最后,他们共同的宗主国-天朝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得不出面让几近灭绝的双方调停,不仅送了很多人过去帮助他们回复国内的生产什么的,还给他们送去了先进的文化知识,教化了他们。
如今天朝人在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基数早就大过原住民了。那些原住民虽然还没有忘记他们的故国,但是他们也很‘感激’强大的天朝如此‘仁义’地帮助了他们,而且对于辉煌灿烂的大中华文化也的确是让他们非常仰慕,正在努力地学习呢!至于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可以预见了吗?
这次班师回朝,福全和宁罄的几个兄弟们都再次立下了彪炳的战功。福全跟以前一般,要求把封赏都换成一个不危害天朝和大清利益的要求。皇帝习以为常地答应了。
而多弼如今则凭借多年的战功,终于在这次被晋封为一等公。不过,这些年征战沙场,什么抱负都施展了,保家卫国,辅助皇帝开疆辟土也做到了,他也厌倦了这种生活。再说,他如今已经是一等公了,可谓位极人臣,而且,他儿子也大了,也是时候退下来了。所以,在得到晋封的第二天,多弼就上了折子跟皇帝明说他要退休了,就是爵位也给了大儿子。
这事很是突然,皇帝当然没有马上就下决定。一来,多弼对大清是真实的贡献巨大,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如此厚爱他。二来嘛,他也得顾虑一下天下人的眼光,毕竟像多弼这种大功臣的辞职,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就授人话柄的,那不是让天下人寒心吗?以后哪里找人来为大清冲锋陷阵啊?最后,就是自己养母的问题了,即便对方是从来不过过问自己对于政事的处理的,可是架不住多弼就是养母的亲哥哥啊!
不过,多弼很快就在金銮殿上面非常直白地说明了自己想退休的理由,甚至还以‘满身伤病,实在无力再为皇上分忧’作为总结语,而皇贵太妃娘娘也直白地跟皇帝让不需顾忌她。于是,多弼成功地退了下来。
再说说海兰和布拉吧!
他们俩虽然比不上大哥多弼在战场上的功绩和资历,可是熬不住人家救过先帝,还多次救了皇帝的命,而且他们在战场上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这次回京之后,两人都同时受封一等候。
而剩下的荪扎奇,虽然他其实跟前面两个哥哥一样,大功也是立了不少的。可是他就是死性不改,即便有几个哥哥看着,还会时而不时地抽风,亲手拿着一柄剑,到战场上发疯,有时候难免就会误了大局,于是功过相抵,他当然就比不上哥哥们了。不过,皇帝也给了他一个一等伯的爵位。
如此,董鄂家如今在京师却是太盛了。在多弼请辞之后,海兰和布拉也马上给皇帝递上‘辞职信’。紧接着,想脱身到处去玩儿的荪扎奇也不甘落后地也跟皇帝表示他也不想干了。
皇帝看到董鄂家都如此识相,那是既高兴又生气的。
高兴的是他没有信错董鄂家,这些年来,他们家一如既往的,做到了当初荪扎奇在董鄂家小花园代表董鄂家对他的承诺。只是,如今他们家实在是太打眼了,就是他这个皇帝也不一定说能保住他们。没想到他们又一次让他惊奇了,竟然全都不留恋权位,竟然在巅峰的时候,全都要退下去了。这种下属真的是百年难寻啊!但是董鄂家却同时给他这个皇帝贡献了四个。他当然高兴。
生气的是,这几个人争先恐后地辞职,让他感觉好像大清的爵位都不如从前那般好了,竟然无法留住几个人。而且,董鄂家几个刚刚得到超品爵位的几位都前后请辞,要是不明就里的人,不就以为他这个皇帝不能容人吗?这可是大难题呢!他当然生气。
最后,在几方的商议之下,最终决定让海兰和布拉因为战场伤病过重,太医也束手无策,需要外出广寻良医,故无力再为皇帝分忧,就只好退位让贤了。
而荪扎奇本人,就只能暂时留下来为皇帝分忧了,毕竟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失去了几个既忠心又有能力,还能镇住场子的超级武将。
当然,退下的几个人的爵位都给了他们自己的长子。
其实董鄂家在宁罄的建议之下,即便喀济海和瓜尔佳氏如今仍旧建在,身子骨也非常好,也早早地给多弼几兄弟分家了,毕竟一门四爵的确是过于大眼,更何况,他们后来还各自凭借战功,把各自的爵位不断升级。
也幸好,当初董鄂家所在的位置就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云集的地方。自从家里有了明面上的财富来源之后,瓜尔佳氏就开始注意自己邻近的房屋是否要出售,务必抢在第一时间把房子买下来,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分家之后,还能住在得近一点,免得感情生疏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些年下来,董鄂府本身扩建了几次,附近的房子也早就让瓜尔佳氏给握在手里了。早些年,在分了家之后,海兰、布拉和荪扎奇的妻子和孩子们都早早地搬到了围绕着董鄂府的三处房子去了。
如今一门一爵的,在京师这个地方,当然就不出奇了。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两章就结束了!
150
康熙三十一年,福全用皇帝给他的承诺换得了带着亲妈离开天朝到外面游历的奖励。
宁罄这回是想亲自到欧洲去看看十七世纪末的欧洲风情。同时,她从多年前就开始在欧-洲各地埋下了很多的线,如今天朝已经把自己的周边收拾干净了,宁罄觉得也是时候让那些觊觎天朝的洋人们付出点代价了。
临走前,宁罄带着红衣这几年整理出来的关于安南(越南古称)、澜沧王国(老挝古称)、高棉(柬埔寨古称)、暹罗(泰国古称)、缅甸这几个国家的国内总体情况报告,进了宫。
皇帝已经真正成长了,宁罄也不需要教他怎么去做,拿到这些东西,最近比较闲的皇帝应该会很有想法的,这些东西,宁罄知道皇帝做起来肯定是比她好的。
宁罄想亲自拿给皇帝过目的,不过是澜沧王国(老挝古称)近几年的储位之争以及暹罗(泰国古称)在先后受到荷兰和法兰西这两个洋人国家的不同方式入侵之后的种种境遇罢了,也希望给皇帝一个提醒。
果然,看完了宁罄特意给他看的澜沧王国(老挝古称)的储位之争之后,皇帝终于意识到他的皇长子如今已经二十岁了,皇二子十八了,三阿哥也十五岁了,而四阿哥是十四岁,五阿哥都十三岁了,后面的六阿哥和七阿哥两个也十二岁了。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之前皇帝是非常自豪自己的儿子都不是什么庸才,即便是刚刚上书房没多久的十一阿哥都是聪明伶俐的,其他那些在书房学习了多年的阿哥们就更是各有所长又同样钟灵毓秀。
但是,在看过澜沧王国现任国王如今的困境之后,皇帝也森森地苦恼了!当初没有几个儿子,他郁闷加焦急。现在儿子多了,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他屁股下的椅子只有一张,而皇权是如何动人心,他自己就最为清楚不过了。
再回忆一番在过去的几年里,年长的大阿哥和二阿哥以及三阿哥几个在相处的时候,似乎真有些针锋相对的感觉了。皇帝一时间那个忧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