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第112章

作者:微云烟波 标签: BG同人

老实说,放到后世,是个有点理智的人,大概都不会觉得这是什么仙丹,但是这个时代,大家都觉得什么金性不朽,所以,仙丹就该是这个样子。至于那些吃了这所谓仙丹的方士,一般也会躯体变得具备一定金属的特征,真的就类似于那种金刚之体,不腐不朽了!

问题是,刘彻呢,要的可不是这种不朽,人家是要活得长,所以,这些仙丹,他是真不会吃。谁要是炼制出了能重返青春的仙丹,他倒是多半会吃下去的。

刘彻如今对于长生还不是特别迫切,他如今最看重的还是马邑那边,一下子就调动了三十万大军,这仅仅是大军,还有那些运送粮食还有其他后勤物资的民夫没有算,按照汉军一贯的编制,真正调用起来的,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可以说,还没开战,就已经大几千万钱花出去了。

汉家重军功,一般情况下,打了胜仗,总不会太亏本,毕竟,打了胜仗之后,总能够有不少的缴获,不管是匈奴人俘虏,还是匈奴人的马匹牛羊什么的,都是一大笔的财富,另外,朝廷肯定要封爵,赐金,这些都是能够刺激经济的。

在公元前这个时代,大家习惯了通过军功实现阶级的跃迁,这也是下层阶级流通最公正的一个渠道,其他的嘛,那真是不容易,能够出头的读书人很少,至于走外戚这条路,呵呵,如今刘彻后宫里头女人可是不少,除了卫子夫,其他人谁娘家跟着获得什么好处了?

而军功不同,沿袭了秦代的军功田爵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对于下层的那些士兵军官来说,骨子里头是渴望打仗的。之所以后来产生厌战情绪,也是到了卫青霍去病都已经去世,李广利每每到了后面就掉链子,他倒是封侯了,偏偏每每没有缴获,越打越亏,而且因为连年战争,也导致了战马不足,不得不让步卒参战,虽说也能支撑,损失却非常惨重,没好处,还要送命,又得驻守轮台那些地方屯兵,这种事情,有几个人乐于干的,因此,到了最后,良家子压根不乐意参军了。

或者说,连年战争损失的青壮太多,大家已经受不了了,毕竟,能够封侯的也就是那几个人,下面的普通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也没有多少战利品,尤其国家财政已经快要进入崩溃的边缘,能够许诺的赏金都发不下来了,家里没了青壮,还要面临被地主富户兼并土地的危险,如此一来,许多人宁可做逃户,给大户人家做奴婢,都不愿意做良民了。

舒云虽说是在后宫,但是却也一直在等着外朝的消息,马邑这一战不管输赢,有利有弊,别的不说,打破了许多人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必须直面匈奴这个敌人。好在大汉上下对匈奴并没有多少恐惧之心,因为匈奴这么多年入寇,并没有真的捞到什么好处,反而牺牲了不少,即便是大当户,骨都侯这样的高层,都有牺牲者,所以,汉军对于匈奴并无畏战之心。

然后,一帮子原本等着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的将领们,最后却是空手而归,匈奴人不是什么傻瓜,汉军这边布下来的计策也比较粗糙,匈奴人跑过来一看,马邑城外除了许多牛羊,压根就没一个人影,这根本不符合常理。要知道,汉人对于自家的牲畜,简直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其实这个时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人还真没有牲畜珍贵。

尤其,在这北地,能够拥有这么大的牛羊群的,都是大地主一流的人物,普通人家,自家养个几头羊都算是不错了。没办法,秦汉的时候,连地里头的干草都是要上交的,这也是为了配合国家的马政,所以,寻常人家,哪有多少草料喂养家里的牲畜,用作柴火还有些不够呢!

匈奴人跟北地边民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但凡是南边的部族,隔个一年半载,总会对边境起一些心思的,不过之前碍于和亲的政策,一般就是抢一把就走,并不敢过多杀伤,免得大汉那边跟匈奴彻底撕破脸,那时候的大汉虽说不能深入草原,但是他们要是发了狠心,如同秦代的时候一般,在草原上建城,就足够这些部族喝一壶了。

他们之前抢劫边民的粮食还有牛羊,总能够看到不少人,还会有一些底层的小吏在发现不对之后,就会燃放烽火。而如今呢,啥也没看到,就一群群看起来非常无辜的牛羊慢悠悠地在吃草,有点经验的都发现不对劲了。

军臣其实原本对攻打马邑兴趣就不是很大,最多的不过就是想着如同以前一样,通过马邑之后,一路南下,最好能够直接攻打汉人的长安城,逼着汉人再启和亲,多多赔偿各种金帛美人,最好还得有匠人和铁锅之类的东西,这么一来,这一次出战,也就捞足了本了。

结果如今发现有诈,对于手下想要进一步试探的建议直接就否决了,还试探什么,难不成真的去给早就埋伏好了的汉人送军功不成!要知道,在地域不够开阔的地方,匈奴人的优势可是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因此,军臣当机立断,就直接撤军,然后就从最近的小亭那里俘获了原本属于雁门的一些汉军,其中还有一个就是雁门郡的尉史,从他那里知道了真相。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哪怕李广,韩安国他们都发现了不对,主动出击,但是两条腿的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你别说埋伏了三十万大军,你就算是埋伏了一百万,跑不过也没用,匈奴人很快就跑出了包围圈,然后军臣就发誓一定要报复汉人。

其他人嘛,好歹也是不功不过,起码是有出战之心的,只是没追上,这也没办法。可是王恢这次算是倒了大霉,原本这事就是他一力主张,韩安国还劝了好几次,但是呢,最终王恢这边原计划要截断匈奴人辎重的大军明明跟匈奴人碰见了,却因为畏战直接撤军了,这就将刘彻给惹恼了。

刘彻本来就是个喜欢迁怒的人,这一次花费了这样大的代价,虽说没死几个人,但是,花了足有亿万钱,调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还直接导致了之后想要继续韬光养晦都不能,必须面对匈奴人的报复,也就是说,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北地都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常备兵力,还得不断向北地输送粮草辎重,原定与用来开挖河道,建设关中的许多民夫也不得不前往北地边境服役。可以说,这次简直是亏大了。

要是这次有所斩获,哪怕斩获的就是匈奴人的奴隶,那也就罢了,偏偏几路人马压根没跟匈奴人打个照面,唯一有机会的王恢居然避战不前,匈奴人还攻陷了雁门几个亭驿,那位暴露了汉军布置的尉史居然还在军臣那里被封了个所谓的“天王”,这简直是再刘彻脸上甩了个响脆的耳光,刘彻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就将王恢下狱论罪。

按照汉代的军法,这种事情本来也是死罪,不过呢,对于王恢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可以以爵赎罪,或者是以金赎罪,像是司马迁,就是因为交不起赎罪的罚金,才被隔了那一刀,而公孙贺,公孙敖呢,光是为了赎罪,爵位都丢了好几次。要不是卫青几次援手,早就没有下文了。

而王恢这种呢,得罪了刘彻的,刘彻自然也就绝了他赎罪的路子,他只好想办法贿赂田蚡和王太后,王太后自然又跟刘彻说起来当年之事,刘彻最烦的就是这些,不管谁求情,都不听,到了这个地步,王恢还有什么办法,为了不落到腰斩弃市的地步,王恢干脆在廷尉狱中就直接服毒自尽了。

经历了这么一场失败之后,刘彻看起来沉稳了许多,如果说以前是个跳脱的中二的话,如今大概算是勉强毕业了。

刘彻终于能够不再好高骛远,可以沉下心来去做事,当然,做事的同时,各种享乐也是停不下来的。

为了打败匈奴,刘彻已经决定,命人前往西域那边,寻找盟友,夹击匈奴了。他已经听说了,西域那些小国,可是饱受匈奴盘剥之苦,另外,刘彻也担心回头汉军攻入草原,匈奴人却直接跑西边去了,没有西域那边的合作,汉军想要追击匈奴也不容易。

一听说刘彻打算派人出使西域,舒云顿时就有了不少想法。西域是个好地方啊,舒云惦记那里的东西很久了。主要是各种物产,如今所谓的西域其实已经囊括了后世的中亚乃至西亚的一部分地方,甚至还有一部分地方跟印度次大陆那边接壤,这些地方的气候跟中原颇有些相似之处,如今呢,也没什么土地荒漠化的困扰,因此,这些地方可以说是非常富饶了。

中原如今呢,大多数能吃的东西都已经被先民们找出来了,尽管对于许多作物进行了驯化,但是目前来说,还是需要外来物种的补充的,如果能够得到中亚那边的麦种带回来跟中原本地的麦种杂交一番,说不定就能够提升不少产量,另外呢,西域那边还有各种蔬菜,水果,香料之类的,带回来之后也能丰富百姓的餐桌。

舒云最看重的就是棉花,有了棉花,舒云就可以开始搞纺织业了,其实现在也可以搞,就是搞丝绸业,但是在这个粮食产量严重不足的时代,要是让下头改农为桑,那真的要有许多人要饿死了,桑树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没有足够的雨水,土地没有足够的肥力,那是长不起来的。而棉花呢,完全可以在北方比较苦寒的地方种植,原本这些地方就长不出多少粮食来,改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的话,反而能让他们多赚一些钱财。

至于搞羊毛纺织什么的,那更是得先将匈奴人打怕了再说,匈奴人对于生产什么的,压根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如今算是草原上唯一的霸主,想要什么都是抢,不将他们打服气了,就搞什么毛纺,那说不定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你这边刚刚生产出来,他回头就直接抢走了!

做生意,尤其还是这种贸易剪刀差的生意,可不能跟强盗做,就像是当年那位米国总统说的,要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听话了,给你点好处,不听话,大棒直接打破你的头,这么一来,生意就好做了。而现在嘛,先看情况吧!

刘彻这边很快将使节团给搞出来了,舒云呢,趁机塞了几个自己人进去,顺便告诉了他们,与西域那些国主往来的事情交给正使,而他们呢,只需要负责搜罗西域诸国的各种作物种子就可以了,就算是花卉什么的,最好也别落下。

刘彻虽说知道舒云这个皇后往使团里头塞了人,一问也不过就是皇后要他们搜罗西域诸国的各种植物种子而已,这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也不会影响到什么大局,因此,自然不会有什么想法,何况,在现在的情况下,刘彻跟舒云这个皇后的立场乃至利益是一致的,刘彻也想不出来,舒云会去拆他的台。

舒云当然不想拆他的台,但是朝堂上头,窦家和陈家看着刘彻这般折腾,然后就有了想法,丢出去一个小卒子,表示,陛下,你现在已经有了两位嫡子,皇长子过两年都十岁了,也该立太子了!

其实当年舒云生下皇长子的时候,朝堂上就已经有了立太子的风声,当时太皇太后还在呢,自然也是支持的。但是刘彻找了个借口,表示皇长子年纪还小,也不说不知道贤愚,只是说,这年头,婴儿夭折率比较高,所以还是先不要折腾,平白折了孩子的福气云云。

但是如今,刘彻再想要用这个借口不立太子,已经是不行了,要知道,真要是说年纪小的话,刘彻自个做太子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岁的光景,你做得,你儿子就做不得了?

刘彻对此非常恼火,他是个非常自我的人,之前太皇太后在的时候,许多事情他尚且要阳奉阴违,何况如今太皇太后已经不在了。他最恨的就是有人逼迫他做什么事情,哪怕明知道,早立国本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其实没什么坏处,但是他心里头就是迈不过这个坎。

刘彻将那个建议立太子的折子留中不发了,但是很显然,这惹恼了窦家和陈家,以前的时候,他们蛰伏是因为还算是有个念想,毕竟,陈家出了个皇后,还有两个外孙,也都是有着窦家血脉的,等到做了太子,两家人还算是有出头的机会,可是如今呢,皇帝这点念想都不给他们了。他这般一直拖延,显然是不想让嫡子登基了。

不能登基的嫡子能有什么好下场,难不成刘彻早早就准备着废后,废掉嫡子不成?想想当年的刘荣,刘荣被废之后,他做了两年临江王就被郅都逼死了,曾经宠冠后宫的栗姬被幽禁在永巷,就差没如同当年的戚夫人一样被做成人彘了,而栗姬的其他儿子也没落到什么好,如今也都已经死光了。刘荣的舅家栗家呢,更是举族跟着刘荣陪葬了,当时光是被杀的人就有上千人,何况还有被贬谪,被流放的呢?

真要是刘彻早就打算好了废后,那么,陈家和窦家是不是都在清洗之列?甚至,大家很怀疑,刘彻压根不光是想要废后,毕竟,皇后贤明天下皆知,只怕刘彻是想要直接暗中下手,让皇后顺理成章地病死,而没了生母,两个皇子在这个宫廷之中,想要活下去可不容易。到时候,为了防止他们这些皇后的娘家人反弹,刘彻会做出什么事情呢?会不会直接找个借口,直接灭掉两家人呢?

真要说起来,现在这些列侯,哪个真的就屁股干净了,难免都做过一些出格的事情,像是陈须和陈蟜,更是有名的纨绔,嘴上从来没个把门的,没人追究的时候自然没问题,一旦追究起来,那可就都是问题了。

但是窦家跟陈家的情况都很尴尬,别的列侯喊着要造反,起码还能凑出一些甲兵出来,而窦家和陈家呢,作为外戚,在军中压根就没有什么根基。唯一一个曾经从过军,做过大将军乃至丞相的窦婴,如今也同样是被闲置,还在田蚡那里受过许多屈辱。以前的时候想想,这算是田蚡与窦婴的私怨,但是如今,窦家人再仔细一思量,顿时就觉得这里头刘彻这个做外甥的,肯定也逃不了干系,要不是他有这个想法,就凭田蚡,敢这般怠慢羞辱窦婴吗?

刘彻要知道窦家人的脑补,肯定会觉得很冤枉,毕竟,刘彻自己也很烦田蚡这个舅舅。可是很多事情本来就是不能细想的,想得越多,问题就越多。

因此,这两家人私底下一商量,不行,大家不能坐以待毙!我们两家在历代外戚里头已经算是够低调的了,但是,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皇家也不能太不讲理,太绝情吧!所以,两家人觉得,太子的事情,必须要让皇帝定下来,要不然的话,就别怪他们掀桌子了!

田蚡自个一屁股的烂账,别的不说,他当初因为刘彻没儿子,还在刘安那里说些有的没的,表示刘安是宗室长者,陛下没儿子,你也是有机会的嘛!这话又不是没人听到,以前的时候是没人上纲上线,现在的话,要是翻出来,那就是你舅舅宁可让刘安做皇帝,也不肯让你亲儿子继位了!

总之,陈家也就罢了,正儿八经的人脉其实都在窦太主手里,陈午,陈须,陈蟜父子三人正常就属于赠品,窦太主想的起来的时候给他们一点面子,想不起来的时候嘛,对不起,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吧!

但是窦家,哪怕当年在文帝一朝被压制,但是在景帝一朝,因为曾经的事情,景帝对窦家还是比较纵容的,两个列侯平常不吭声,但是呢,他们家的子侄亲戚,其实在地方上头,乃至在军中的中下层,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像是窦婴当年率军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窦家可不就出了不少人给窦婴帮忙?

大家都知道太皇太后耳根子软,有些为难的事情,想要求太皇太后开口的话,不是求窦太主,就得求窦家,如此一来,窦家两代人别看没做过什么实质意义上的官,但是呢,在朝堂上头人脉却并不少,这些人有的被刘彻边缘化了,还有的呢,还留在朝堂上或者是地方上呢!

所以,当这两家人发起狠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能够调集多大的力量。

两家人也知道,刘家的皇帝都是属牛的,脾气犟,你要是强逼着他做什么事情,他就算是当时做了,事后也一定要报复,因此,他们要做的,却不是逼着刘彻立太子,而是直接打击王太后这一系的力量。

因此,等到刘彻发现,一大堆弹劾盖侯王信,丞相田蚡的奏折都纷纷飞上了自己的案头。按理说,这种事情并不应该发生,因为如今的御史大夫韩安国是田蚡举荐的,而弹劾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御史大夫他手底下那些官员的职责。

但是架不住刘彻上台之后,受够了被人架空的滋味,他调整了朝堂上的结构,让许多官员可以越过三公九卿,直接对他负责,另外,地方上头的官员,也是可以直接上书的。这也导致了,一大堆的折子没有通过御史大夫和丞相府,就送到了尚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