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第14章

作者:微云烟波 标签: BG同人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朱元璋这么多儿子,能够继承他位置的就一个,要是将他的儿子都教得太出挑了,回头几个儿子争位,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不好过。

所以,对于几个给皇子授课的官员来说,最好朱标一个人出挑,其他人都是陪衬,这才是最理想的情况。

当然,他们心里头是这么想的,但是呢,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舒云都是不能允许让下面的孩子都长成草包的,那不是笑话吗?

尤其天下还没有安定,如果朱元璋没能北伐成功,还得指望下一代,与其依靠臣子,不如靠自个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于如今几个年长儿子的教育都很上心。不喜欢读书,没关系,字认识全了也行,但是,你总得有一技之长吧,要真是儿子跟废物一样,朱元璋指不定会让他们重新投胎一次,横竖儿子多了不值钱。

朱樉虽说对于读书兴趣不大,如今这个年纪,也算不上有多少野心,不过,因为他跟朱标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是不可能真的将朱标当做是需要敬服的长兄的,因此,他有的时候,跟朱标会有一些竞争意识,这会儿瞧见朱标在忙活,立马就凑了过去:“大哥,你在干什么?”

朱标对下面的弟弟一向比较宽容,因此便说道:“娘说要给我一个田庄,让我试试手,我先搞个计划书!”

顿时,朱樉有些不乐意起来了,噘着嘴说道:“不行,我也要,我这就去找娘!”说着,不等朱标再说什么,就一溜烟走了!

舒云干脆也跟他解释了一下计划书的格式还有用处,然后表示,他要是计划书做得没问题,也可以给他一个练手。

朱樉这下满意了,兴冲冲地跑了。

如今能做这事的也就是他们兄弟两个了,从朱棡往下,年纪还是小了点,至于未来那位永乐大帝,朱棣也还是个有些顽皮的孩子。朱棣的弟弟朱橚甚至还没完全断奶。

舒云交给他们的就是两个刚刚规划出来的农庄,这个算是朱元璋的私产,朱元璋哪怕看到了商业的价值,但是,在选择私产的时候,还是倾向于田庄,一方面呢,是他出身农民家庭的习惯,另一方面,田庄也能安排更多的人。

朱元璋虽说不至于百战百胜,但是领兵至今也是胜多败少,只是,在这个时代,即便是胜利,也不可能没有什么伤亡。就算是朱元璋的那些亲兵,很多时候也是要冲锋在前的。这些伤亡的亲兵,如果战死,他们的家人不仅会得到抚恤,也可以搬到朱元璋的田庄里头生活,而残疾的,也可以担任田庄里头的管事,家人也能得到照顾,之后,朱元璋的亲兵也会考虑优先从这些人的后人里头选。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惯例,为将之人,都是如此,亲兵要么从亲信族人里头挑选,要么就是从自家的庄户里头挑选。甚至,比起族人,庄户更忠诚一些。因为他们一家子的身家性命,几乎都寄托在主家那里。

像是后来臭名昭著的锦衣卫,雏形这时候已经有了,当然,这个时候还不叫锦衣卫就是了!这些田庄上曾经的亲兵和亲兵的家人和后裔,就是补充进锦衣卫最好的选择。

伤亡的亲兵只会越来越多,田庄里头需要容纳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好在朱元璋地位越来越高,因而,手里头的私产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了,舒云拿出来的,就是两个新增的田庄,舒云暂时也没有对这些多出来的田庄做出什么规划,横竖这里也没安置什么需要特别照顾的人,如今应天这边钱粮也不少,随着朱元璋地盘的增大,日后后勤上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小,所以,舒云并不介意拿这两个庄子作为两个年长一点的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就算是庄子出了什么问题,也就当是交学费了,舒云承担得了这样的损失。

他们年纪不大,至今学的东西都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的事务并没有真的处理过,舒云不懂怎么做一个皇帝,一个需要治理自己藩国的藩王,但是,多了解一些细务并没有什么坏处。像是后世,领导干部也得经常下基层呢!

朱标和朱樉兄弟两个满腹雄心,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起来,他们毕竟年纪还小,满脑子都是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叫父母惊讶欢喜,实际上,他们也就是满脑子的幻想了,甚至压根没想到,亲自去庄子上看看情况,就是从舒云那里拿到了简单的关于庄子上一些数据的统计还有舆图,就兴冲冲地做起了计划。

别说是朱樉了,就算是朱标,稍微懂事一些的时候,朱元璋都已经有了自个的地盘,是一方诸侯了,舒云也没有穷养儿子的习惯,因此,他们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真的不知民间疾苦。所以,他们的计划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幻想,很多地方压根不考虑实际情况。

但是,舒云在看到两人送过来的初稿之后,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只是笑着鼓励道:“既然你们已经想好了,要不,你们就试试看吧!庄子就在应天城外,你们带上护卫,直接过去安排就可以了!”

顿时,两个半大的孩子愈发兴奋起来,当即响脆地答应了一声,揣上舒云给他们的起步资金,带了自个的护卫,问清楚了路线,就各自带着人过去折腾了!

看着两个孩子活蹦乱跳的背影,舒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脸上露出了一点慈爱的神情来。

第33章 马皇后

没错,舒云又怀孕了,她好不容易才消停了两年,毕竟,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哪怕因为那个空间灵水的缘故,对舒云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舒云也不想继续生孩子了,肚子里揣着一个孩子,真的不是什么舒服的体验,最重要的是,孩子生下来,是需要对孩子负责的!

舒云的事情真的很多,她原本就不可能如同一个家庭妇女一般,将所有的心力都耗费在孩子身上,照顾孩子有乳母帮忙,可是,教育什么的,尤其是早期的教育,关系到孩子最初人格的塑造,并不是可以轻忽的。

舒云再如何,一天也不能变出48小时出来,人本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心多用,往往什么都做不好。再有就是,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哪怕生孩子的时候,再如何想着要一视同仁,许多事情也是难免的,比如说对长子比较重视,下面的就有点忽视了!朱元璋其实也差不多,第一次当爹妈是惊喜,第二个嘛,就平淡多了,再蹦出个几个来,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儿子里头,也就是舒云现在的三个儿子,朱元璋还会时不时问几句,对朱棣朱橚,朱元璋很多时候都有点想不起来。

大概是有李氏暗中教导,朱棣如今往朱标身边凑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毕竟,靠在朱标身边,才更容易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至于女儿什么的,朱元璋如今就一个女儿,是孙氏生的,孙氏原本宠爱也颇为平常,但是有了个女儿之后,朱元璋也会往孙氏那里多去那么一两次,也让孙氏在后院站稳了脚跟。不管生男生女,在这个时代,肚子能生,都是个优势。

舒云对朱元璋后院的那些侧妃侍妾也就是面子情,准确来说,也就是公事公办,就算她对朱元璋更多的是对顶头上司的尊敬,但是,后院这些算不得竞争对手的女人,也着实叫人心里头不那么舒服。这也算是人的天性,倒也与爱情什么的无关。

因此,舒云看起来对后院这些女性比较宽和,大户人家的小妾巴不得有舒云这样的主母呢,不用立规矩,不用时常请安,可以养着自己的孩子,每个月的份例也不会出什么岔子,只要她们不折腾出什么大事来,也不阻止她们争宠。

实际上呢,这纯粹是一种漠然,她们中一些人出身不错,知书达理,却因为家人或者是自己的选择,走上了这么一条路,舒云固然不会对她们产生什么偏见,却也不会有多少好感,所以,她就是制定好规章制度,反正就是公事公办。

朱元璋对于后院的事情也不是很关心,虽说他后院的女人许多都是他手下家的妹妹,女儿什么的,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朱元璋多少优待。朱元璋在这方面并不肯委屈了自己,他不喜欢的,那就是不喜欢,并不会因为要用着她们的父兄,就对她们另眼相看!到了朱元璋这个身份地位,许多事情已经约束不了他了!

总之,孩子越多,对于排名靠后的孩子,所能够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只会越少,当然,年纪大了之后有的幼子又是不一样了,但是现在舒云与朱元璋都还年轻,尤其是朱元璋,之后孩子多了去了,他每个孩子都过问一遍,一天就干不了什么事了!而舒云呢,她也不是什么富贵闲人啊!

最麻烦的是,舒云得到了一个模糊的意念,她需要按照马皇后原有的轨迹,生下那几个本来就该是她生下来的孩子,也就是说,如今肚子里揣着的这个,还不是最后一个,这就比较让人绝望了。

心里头想归想,但是既然孩子已经要来了,舒云就得为她打算,如果是按照历史的话,这应该是个女儿,明朝的公主大多比较苦逼,朱元璋的公主大多数是嫁给了勋贵之子,不说这些勋贵的孩子品性如何,关键问题是,朱元璋到了后来,举起屠刀,不知道干掉了多少淮西勋贵。就算是朱元璋刚刚登基的时候,批发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但是也没能阻止他杀人,像是什么胡惟庸案,蓝玉案,哪个不是牵连了上万人,驸马又算得了什么!

摊上这样的驸马,公主又能有什么好日子过了!等到到了明代中后期,公主更苦逼,朱元璋的祖制,王妃要从平民里头选,公主一般嫁的人家也就是寻常人家,结果呢,为了公主的俸禄还有带来的好处,有些人家就敢贿赂太监,给自家娶个公主进来,就算是驸马有什么问题,都能被那些太监糊弄过去。

舒云想到这种事情,就差点要气炸了,她自己是女人,自然容不得自个的女儿将来也遇到这些事情!所以,舒云希望让自己的女儿活得更自在一些,她一点也不介意公主如同汉唐时候的贵女一般嚣张跋扈,自在放肆!

当然,想要这样做,公主就得有自己的权势,而不能完全依赖于父兄!女权这种事情,从来都是靠着能力争取来的,而不是嘴皮子上要来的!所以,在教育上头,势必不能如同现在对女子的教育一般了!当然,作为公主,也是不能如同对待那些普通妇人一般,只让她们不做文盲,又能经济独立,提升家庭地位的,公主需要更多的底气。这般一想,舒云就决定给自己的女儿铺垫起来了。

舒云给朱元璋那边写信,表示自己又怀孕了,这次怀孕的感觉,与前面几次完全不同(其实就是瞎掰,舒云身体太好,怀孕的时候压根没太多反应),所以,她觉得,这次应该是女儿。可能是孕期多虑的缘故,舒云想到自己的女儿,就想到宋朝时候几个公主的遭遇。

公主下嫁,驸马对公主不好,公主哭诉,还要被百官计较。所以,她希望自个的女儿是个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能够自立的女性。舒云在信上表示,自己将来会好好教导自己的女儿,让女儿有着足够的本事,能如同她的兄长们一般。

朱元璋那边战事一直非常顺利,看到舒云的信,不由笑了起来,直接回信道:“秀秀望女为木兰乎?”

第34章 马皇后

木兰吗?舒云接到回信,心里却是摇了摇头,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得到与儿子同样的机会而已,既然欧洲可以有女王,有女大公,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能如同儿子一般,出去镇守一方,非要困居后院,为自己的丈夫儿女筹谋呢?她的孩子,就算是没有野心,以后有了相爱的人,也该是实质意义上的并肩而立,而不是被当做一个花瓶,一个金丝雀一样。

女性之所以会甘心被束缚在后院之中,相夫教子,难道是因为她们天性如此吗?无非就是整个社会的矮化教育,给她们冠以相应的责任,稍有出格之处,便变成了所谓的不守妇道,平民女子纵然为了生存,抛头露面,也要被那些学究腐儒碎嘴一番,这些人刻薄起来的时候,比那些所谓“犯口舌”的女子可要刻薄多了!加上历代还有女子,在那里搞什么列女传之类的,呵呵,能传记的本来就是少数好吧,将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强行分派给所有人,这本来就是一件悖逆人性的事情。

朱元璋知道舒云怀孕,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是后院还有一个姓胡的侍妾怀孕了,那个姓胡的也就算了,朱元璋连胡氏具体长什么样子都有些回忆不起来了,但是舒云的孩子,他还是比较期待的。

张士诚那边实际上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但是张士诚却不是什么傻瓜,像他这样称王的,投降了,也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清算的命!就像是三国上说的,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孙权和刘备没法投降,其他人在谁手底下都是做臣子,其实差距都不大(其实还是很大的,君主也分好伺候的,不好伺候的,软弱的,和残暴的)。

张士诚这个人私盐贩子出身,怎么说呢,对敌人,他是极为残忍的,但是对自己人,他又是非常义气的,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不管能力如何,的确是忠心耿耿,即便后来有几个投降的,也是发现没有回天之力了。但是,忠心不能当战力使,所以,面对朱元璋的大兵压境,张士诚手里纵然有不少金银,但是,买不到粮食,兵力也不够用,如今已经只能困守平江这座孤城。

平江就是后来的苏州,这里非常富庶,张士诚在这里经营多年,也极得人心,加上张士诚手底下也有不少能人,朱元璋一不想对苏州有太大破坏,二来呢,谁也不嫌人才少不是!所以,琢磨着张士诚没有回天之力了,便亲自写信劝降。

张士诚看了劝降信,嘴上说考虑考虑,实际上呢,还是要据守不出。

朱元璋算了算时间,他也不着急,反正平江已经是一座孤城,张士诚也搞屯田,可是,他的人出不了城,种在外面的粮食,等到成熟了,也是给朱元璋这边加餐的份。因此,朱元璋这边根本很少攻城,反而只是围困,毕竟如今朱元璋这边,火炮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真要是攻城,城墙还真是扛不住火炮齐射。

张士诚几次三番要突围,最终都失败了,最倒霉的一次,居然是自个兄弟掉了链子,脑子抽了!眼看着穷途末路,张士诚还算是顾忌了手下军民的利益,他下令手下投降,自个却是准备直接自尽,不想回头受到什么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