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第35章

作者:微云烟波 标签: BG同人

所以,朱樉直接将几个不消停,还在私底下串联的蒙古贵族撤了职,虽说没有再额外问罪,但是这个惩罚已经对他们来说足够了,没有了官位,他们其实是没法保住自己的财富的!现在不是从前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兵马,连同原本的奴隶都被释放了,谁让劳动力不足呢?再者说了,中原都多少年没有所谓的奴隶啦,就算那些权贵人家的家仆,那也不能说是奴隶,那也是有人权滴!

在看到了前车之鉴之后,其他的那些蒙古贵族一下子老实了,老实一点起码还能做个富家翁,手里攥着大片的牧场,雇佣一批牧民帮着自个养牛养羊,光是卖羊毛,卖奶酪都能赚上一大笔,要是自个的牧场里头也能发现什么金矿银矿之类的,那就真的是发了!

最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年轻一代的人来说,他们本来也没享受过多少从前的风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他们说是部族的少头领什么的,实际上呢,生活质量并不怎么样,可是现在呢,日子那是过得真舒服啊!

不用住那种容易漏风,还总是有味道的帐篷了,住的是非常开阔的砖房,来自中原的匠人能够帮他们盖出又坚固,又保暖,又漂亮的砖房,还是好几层的那种,以前的时候,每年下雪,部族都得迁徙到一些避风的山谷里头,要不然的话,可能就会导致部族里的牛羊乃至人口冻死在暴风雪中,而现在呢,没这么麻烦了,这种房屋设计也很方便清理房顶的积雪。积雪太厚,可以住在高层嘛!家里不管是起火炕,还是建锅炉,冬天的时候都会非常温暖,便是牛羊在冬天也不会冻死饿死了,这省去了多少损失啊!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享受呢,各种精美的器物,温暖舒适的衣服被褥,更加丰富的食物来源,即便是大雪天,都能吃得上新鲜的蔬菜,一年四季,只要有钱,什么享受都能买到!总之,年轻的那一代人,几乎是以一种让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堕入了享受的陷阱,一点也不怀念曾经元廷的荣光了!元廷的荣光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处,可是现在呢,要啥啥都有,自己想象不到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送到自己面前,既然如此,干什么还要再改变呢?

至于他们的那些长辈,就算是想要拿着自个的例子教育下面的晚辈,也有些说不出口,别的不说,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大军,进入中原之后,本来也是不可避免地堕落了,到了后来,许多元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步,有的差点赘肉多得连马都上不去,再后来连那些压根没什么像样武器的义军都镇压不下去了!回到草原之后,他们心心念念地想要打回中原,不也是想要寻回当年失去的东西吗?只不过他们没成功就是了!

而现在,不要打仗了,比那个时候更加舒适的生活就这么到来了,谁还能生出多少斗志来!一个个这般一想,也就泄了气!

朱樉一时间并没有搞清楚这些蒙古贵族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不过,他也不着急,他的耐心这些年也慢慢磨出来了,横竖他现在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因此,许多事情并不需要立刻就做,他尽可以慢慢来。

大明那边,对于朱樉的封国也非常上心,主要是朱元璋将这里当做了一个试点,一些在国内不怎么好搞的改革,放到草原上,几乎啥问题也没有,只要看成效就可以了。

虽说内务府在草原那边注入了大量的投资,弄得朱元璋有的时候都有点心疼,不过现在看看,这些钱花的是值得的,草原开发的潜力的确非常大,只要能够抑制住土地的荒漠化,那么,草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个巨大的宝库。

其实就目前来说,朱樉那边虽说还没有开始真正盈利,其实也快了,那边已经建起了一整套羊毛加工产业,然后还有炼钢厂之类的重工业,随着日后草原上农业的发展,还会有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出现,那里很快就能变成一个资源型的工业国,朱樉的财政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原本是草原养不活太多的人口,现在已经变成人口严重不足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樉那边也在一边鼓励移民,一边鼓励生育呢!

对于朱樉那边的经营模式,其他有志于建设自己封国的皇子公主对此也很感兴趣,所以,很多人都保持了与朱樉的联系,像是朱棡这样很有经济头脑的,还拿了自己的私房钱跑去投资,获利很是丰厚。同时呢,他也在吸取朱樉那边的经验教训,就等着回头自个上去的时候来做个参考呢!

朱元璋和舒云也参考着草原那边的情况,对自己的一些计划进行微调,许多成功经验,中原这边也可以照着来嘛!

像是草原上那边,几乎就没几个科举出身的文官,差不多全是从军中挑出来的,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有些问题,但是往后嘛,也就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办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草原上许多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解决起来也比较简单粗暴的缘故,即便出了什么岔子,也比较容易挽救。

不过呢,那边识字率低也是个问题,想要让那里真正融入到汉族的文化圈子里头去,教化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朱元璋就琢磨着,干脆让那些文臣人尽其用,挑一些人带着他们的学生什么的,到那边去搞教化好了!

原本朱元璋以为这事是个苦差事,没人愿意去的,但是最终发现,居然还是有几个人比较积极的,甚至,消息传到民间之后,还有一些佛道人士居然也起了心思。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这事其实也是他的锅!儒家嘴上喊着温良恭俭让,但是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个极富攻击性的学派,要不然当年董仲舒也不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在这个年代,任何学派想要生存下去,都需要帝王的支持,原本儒家已经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但是现在呢,因为社会的变革,一些早就消亡的学派居然也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甚至是儒家内部,也有人偷偷摸摸地在先贤的书籍中,开始寻找起能够解释现在这个社会变化的依据来。

嗯,别的不说,民间原本杂家还有法家的书卖得不错!更让儒生们气恼的是,还有人在外头公然宣称自个是墨家学徒了!其实这些就是牵强附会的,正儿八经的墨家现在压根找不出来了,墨家的学问可能留存下来了一些,但是墨家的理念,到了现在,还有谁能继承呢?要知道,有几个人能背叛自己的阶级呢?

而作为皇帝,朱元璋的态度却非常暧昧,朱元璋觉得,谁能干就用谁,你也是啥也不会,光是一肚子圣人文章,我要你作甚,回家专心做学问好了!朱元璋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人,不是喜欢排除异己的嘴炮!

到了这个时候,儒家这边呢,要不就要学会变通,让自个变得更加有生命力,要不呢,就是扩大自个的基本盘。因此,一部分比较理想主义的,觉得大明的百姓不好忽悠了,其他地方的百姓应该还成吧!因此,朱元璋一说,很快就有人报名了!

而佛道之人呢,道理也差不多。别看朱元璋做过和尚,就以为他对和尚佛祖有什么好感了!舒云琢磨着,皇觉寺估计都要悔青了肠子,他们这些教派,原本是有着扶龙庭的传统的,结果一条真龙落魄的时候在自家的地盘落脚,然后呢,他们有眼不识泰山,把人当做是蹭吃蹭喝的,不光没有好好对待,还直接将人赶出去讨饭,嗯,佛家不叫讨饭,叫化缘,但是那种灾荒时候,人们自个都吃不饱,会给和尚才怪了!

至于道门嘛,这些年来,是真的比较倒霉,先是宋朝的时候,神霄派想要另外立一个玉皇,取代昊天的信仰,偏偏赶上金人入侵,神霄派的道士一下子变成了笑话,自然也就落魄了!

道门那时候很是出了些人物,但是呢,那有什么办法呢,朝廷糜烂,人心难测,道门也是无可奈何,道法这玩意,放到战场上,那就是个梦!王重阳那样的宗师最后都心灰意冷,何况其他人呢!

全真教倒是兴盛一时,等到元廷的时候,那真是里子面子都丢得一干二净,跟人家和尚辩经,输得连头发都剃掉了!至于后人所说的武当派,其实在道门就是个小弟弟,说白了,他们虽说在道门另外立了一支,实际上并不算道门正统,与正一派和全真派都搭不上关系。

大明建立之后,不管是对于佛道,那都是一视同仁的,都很严格。

不管是佛寺还是道观,按照规模规定所能够容纳的上限人数,别一个小庙,也弄个几十个上百个和尚,而且,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度牒,没有度牒的,那就是假和尚,假道士,第一次发现,就强迫还俗,死不悔改的,就直接去做苦役!

另外,各个佛寺和道观的产业也得严格控制,按照规模划分档次,自耕自种自己吃就行,还想着不事生产,叫佃户养着他们,想也别想!多出来的田产,就得征收高额田税。若是有信徒供奉的财产田产数额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就要对这些信徒征收高额慈善税!毕竟,既然你有钱供奉佛祖神仙,那么,自然是有心做善事的,就应该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不是吗?甚至,道佛门派那边收到的香火钱,同样也是要征税的。不管是平常人去庙里面上香给的香火钱,还是做法事得到的钱款,这些都是要征税的,如果瞒报,那就回被处以高额罚金。

朝廷理由也很简单,佛祖菩萨还有那些神仙一流的,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对于人间的什么金银能有什么需求,在他们眼里,金银这些东西跟破铜烂铁没什么区别!如果他们也对这些有贪欲,那还算是什么神佛?所以,归根结底,这些东西都是你们这些和尚道士享受的,你们都是出家人了,不是喊着要四大皆空嘛,要享受这些做什么,影响你们修行呢!强权加歪理,弄得谁也不敢吭声。

可以说,一套组合拳下来,两家都懵逼了!道门正一派那边还好,他们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修行,本身就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出家的,其实就是让在家的那些人养着出家的这些。而全真派那边就有些尴尬,本来就是天南地北的道士凑一块的,道门修行,可比佛门花费大多了,不管是内丹外丹,还是其他的修行法门,对于资源的依赖性都是比较大的,何况,那么多道士,吃喝拉撒都不是什么小数目。要是将时间耽误在耕种田地,自食其力上头,那还修行个什么!

倒是考试什么的,难不倒这些道士,能当道士的,其实文化水平都不会差,像是当年的全真七子,还有考过进士做过官的呢!佛门那边倒是因此损失惨重,他们一向宣称佛门广大,大开方便之门,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要,又说什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呢,一些江洋大盗土匪恶棍都被招了进来,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就算是进了佛门,又真的能被佛法感召吗?一些佛寺甚至直接废物利用,利用这些恶棍去催租!

总之,道佛两派开国以来,日子都不能算是非常好过,嗯,还是有一些比较好过的,有一些炼丹不怎么样,反而老是炸炉的已经得了“高人”指点,跑去给一些作坊做顾问了,嗯,这些作坊大多数都是内务府名下的,他们是真的需要各种人才。像是这些勇于探索,什么都敢往炉子里面放的,一方面他们认识的东西足够多,经验也比较丰富,你说一下特性,他们就知道是什么矿物,你给条路子,他们差不多就能摸索个大概出来。如今他们对炼什么长生不老药已经没那么多兴趣了,长生不老有什么好的,能有爆炸有意思吗?爆炸就是艺术啊!

可以说,如今大明的火器弹药还有初步的化工基础,那真是托了这些道士的福,可惜的是,愿意改行直接做化学家的道士是真不多。

不管怎么说,佛道两门对于传道这种事情,都是比较积极的。全真教那边尤其如此。他们是真心不爽,想当年,长春真人在成吉思汗还没有完全发迹的时候就去了蒙古,但是最终呢,全真教被羞辱得差不多变成了全天下人的笑话,之后为了避祸,甚至直接分裂成了好几个支派,不复从前的风光。

如今听说朝廷有意派遣人手去草原教化,顿时,这些和尚道士都动了心,不说这里头的利益,光是天高皇帝远,就足够他们动心了!他们倒是也考虑过,朱樉会不会跟自个老子一脉相传,但是后来想想,又觉得草原那边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要是现在就将规矩订得太严苛,哪里还有什么人愿意过去呢!

朱元璋那边知道了消息,顿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过呢,在朱元璋看来,这是一件好事,他也没真的将和尚道士一竿子打死,这些人里头还是有人才的,既然是让人去传道的,他们肯定得派有本事的人过去,要懂得经义,嘴皮子要利索,最重要的是,得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戏法障眼法什么的就算了,这种东西,能糊弄得了下面,糊弄不住上面,所以得拿出点真本事出来。最简单的,就是医术!

佛道两派在医术上头都是有些独到之处的,草原那边,在这方面的确也是有些欠缺的,这些人过去,正好能够补足这些缺憾,要是能够多教导一些学生就好了!

琢磨了一下之后,朱元璋就去给朱樉那边去了信,将情况跟朱樉说了,朱樉一听,简直是大喜过望。

以前没感觉,自个当家做主之后才知道,果然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以前的时候,他一肚子的雄心壮志,而现在呢,现实已经开始教他做人了!

在这个时代,统治成本其实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喜欢用儒家呢?儒家的理念就是为了让统治者降低统治成本,因为他改用一个“礼”来约束百姓,儿子要听爹的,妻子要听丈夫的,个体家庭要听宗族的……环环相扣,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就能够控制住基层,虽说会导致不少问题,但是,无疑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一些小问题下面自己就解决了,不会闹到上头去。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懒政,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因为按照之前国家对于士人的优待,国家是真的养不起这么多的官僚阶层。

放到草原上,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约束,编户齐民之后,有的时候,一些琐碎的事情也得报上来让他解决,朱樉要不是耐心已经磨练出来了,他早就恨不得跳起来了!

朱樉如今急需要对下面的那些牧民进行扫盲,教会他们基本的规矩,省得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太过简单粗暴的执行办法,暂时还可以解决,但是要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往后可就不好办了!

朱樉从朱元璋那里才拿了名单,盘算了一下人数,立马就准备起草相应的规定,那些文臣过来,就是为了教化的,那么,那一个人需要负责多大的地方,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都得先说好了,免得他们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混个资历,这不是占自己的便宜嘛!

至于和尚道士们,也是一样的,朱樉也是同样要下硬性指标,多少人要脱盲,要做出多少贡献,才有资格传道,要不然,你就是非法传教,是要被处罚的!

王明珠看着朱樉在那里奋笔疾书,凑过来一看,顿时哑然失笑,不过很快又是黯然起来,心里想着,也难怪大元这么容易就崩溃了,大元当朝的时候,除了贵族得了很多好处之外,底层牧民的生活又得到多少改变了呢?他们承担的义务很多,获得的收益却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愿意为了元廷出生入死呢?

而大明呢,说是要教化,那就是真的要拿出实际的东西来,王明珠对此非但不会抗拒,反而非常期待。想着自个的兄长,王明珠暗叹一声,他是真的是生不逢时,以至于遇到了如今的下场。

听到王明珠微微的叹息,朱樉抬起头来,有些愕然:“明珠,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怎么不叫我一声?”

王明珠莞尔一笑,然后她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神情,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含笑说道:“我刚刚知道了一个好消息,所以决定亲自来告诉你!”

朱樉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