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凌凌凌
为了名声,也为了骨气,那些读书人都不愿意给这个藩王做事。
无人可用,于是,在登基两年后,他被迫下台,把好不容易抢来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也是父传子,但被逼着退位,总归也是不舒坦的。
在退位之后,藩王就无所顾忌了,对儒生怎么都看不顺眼,经常找当官的读书人麻烦。
那个朝代只存在二十一年,却前前后后杀了不少读书人,多达上千人,虽然是找的各种借口,但也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警觉。
自那之后,就留下了这样一个传统,只要不是你的敌对势力,你就不能随便杀读书人,一旦干了,就将面临所有的读书人群起而攻之。
毕竟,他们也怕自己将来会被莫名其妙的鸩杀。
目前,安谨就是这样的状况,他是一个没有站位的读书人,还是一个有着官位的一县县令,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有事的。
不管朝堂怎么更迭,没人会和他过不去。
而普通百姓,就更不敢了,那几个流民,要不是饿急了眼,也不敢做出伤害他们的事。实在是以为他们盆里装的是粮食,是能救他们自己命的粮食。
而夫妻二人则认为他们是想抢孩子,自然牢牢护着。
因此产生了误会,让急眼的流民动了手。
安西听完,也明白了,这大概是安谨最好的办法,不过,这又能怎么办,他又不是安谨。
“我虽然会武功,但我是个黑户,黑户你知道吧,比那些流民还不如,只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但也不能给他们安稳的环境。”
这是实话,因为黑户,安西难免东躲西藏,并不能让那三人过的多好。
“我知道”安谨苦笑,随即脸色郑重,“所以,这个请你收下!”
安西好奇,接过来一看,居然是户籍文书,以及官印和上任文书!
“给我干什么?我又不能冒充你……”安西好笑的道。
“你能!”安谨坚定的道,“这个县城,没人认识我,除了五原县人和太原书院的一些师生,也没有其他人认识我,他们都不会来这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所以,你能代替我当安谨,当这个县令!”
安西无语,他代替过很多身份,但那些都无关痛痒,也不会有穿帮的风险,可这个不行,这可是朝廷命官,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县令,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冒充的。
在古代,这个罪名好像还蛮严重的,应该会被判为欺君之罪,他犯不着冒这个风险吧?
大概是看出了安西的顾虑,安谨急切的保证道,“不会穿帮的,我看过了,我们脸型身高都相差不大,只要稍微修饰,外人是看不出来的。等到几年后,你把胡子蓄起来,有惠娘在,就更不会有人怀疑你了。”
外人即使觉得奇怪,但有妻子儿女在,别人也只会以为‘安谨’当官了几年,变了而已。而且有胡子和没胡子的差别其实很大。
“另外”安谨微微有点不好意思,脸上露出憧憬又羞赧的表情,“我能看出安公子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如果你当县令,想必也能帮助扈县的百姓。”
身为读书人,安谨自然有治世报国的念头,即使做不到兼济天下,也希望能竭尽所能的为治下的百姓多做一点事。
可是以他目前的状况,自己肯定是没希望了,但莫名的,安谨就是觉得,安西可以。
这种感觉来的莫名其妙,但却无端的让安谨信服,而他也希望,感觉能成真,安西真的能帮助到那些可怜的百姓。
要说,对于刚刚砍伤自己的流民,安谨恨不恨,当然是恨的。
可在弥留之际,他心中就只能存下善念,希望妻子儿女都好,希望岳家一家安康,希望安氏宗族平安,更希望扈县的百姓能够安稳的活下去。
扈县的百姓本该是他的责任,只是他做不到了。
扈县地处偏僻,周围四处环山,只有一条管道通过府城,但也是翻山越岭,极为难走。
东南北三面的山林都非常陡峭,基本没有越过去的可能,西面是一个小山包,过去就是大海,山包也隶属于扈县,海岸附近的两个村子归扈县管辖。
因为地理原因,扈县非常穷,交通极为不便,虽然是一个县的规模,也设了县令,但其实常年无人管辖。
每每县令一到这里就任,没多久就会想办法调走,等到下一个被迫调过来又不知道要多久。
一般来说,县令是三年一任,做的好可以调走,要是一般会连任,做不好就会被调去更偏僻更贫穷的地方当县令。
但在扈县不一样,无论你做的怎么样,上官都不会主动把你调走,因为一旦你调走了,下一个来接任的,还不知是猴年马月。
扈县已经是最贫穷的地方了,在这里当县令,除非你有惊世之才,把这里打造成繁华的江南盛景,不然就是一辈子老死在这里的命。
这对安西来说,却是非常安全的。
因为地势原因,安西一年也就只需要去一次府城,向上官禀报一下扈县的情况,其他时候完全可以窝着不出去。
这里又实在太偏,无论别人怎么拐,都不可能拐到这里来。
扈县的上一任县令已经离开两年多,才调来了一个安谨,如果安谨出事,下一任县令又将遥遥无期。
如果是平常的日子,没有县令就没有县令吧,但现在,扈县正面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
县城的太平仓就只有县令能下令开启,其他人动了,视同谋反。如果没有县令的文书,整个县没人敢开仓救灾。
朝廷对这方面管的非常严,县令以下的官吏,像主簿,文书,衙役等敢动粮仓,一旦被发现,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因此,如果没有县令,就连主簿等人,都是逃亡的命,而百姓就只能成为流民,逃往他乡,到时候会死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安谨实在不忍这样的事发生,因此,看在百姓的份上,他也希望安西能代替自己,好歹为百姓做点事。
安西默了默,突然想起了《体验》第一期的节目,好像就是当个县令吧?
他当时只是以玩闹的心态,觉得自己当上了县令可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可事实上,怎么可能是一件可以拿来玩闹的事呢?
一县之长!他真的可以做到吗,负担起这么多人的性命,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
安西有点不确定了。
他在红楼世界当上了侯爷,但也没真的做过实事,往往是一拍脑袋,想出个主意,就让人去帮着去做了。
无论是什么建议,都有林如海,有皇子,有皇帝兜底,行不行的,都由他们去考虑。
在陆小凤世界,他也做了不少好事,但身为一个江湖人,无论他做的事成不成功都无关大局,不会关乎别人的身家性命。
可现在不一样了,一切都安在了安西一个人头上,只能他自己来!
安西突然觉得,他肩膀上的重量很重。
但却不想去拒绝,他也是可以去承担一些东西的,不是吗?
第145章 冒名县令世界5
第二天雨总算停了,一整天都没下什么雨,但地面的水已经半人高了,这还是以安西的身高来算的,如果是慧娘,怎么也要到上半身了。
经过一夜的发酵,安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好在现代的止痛药对于他来说,药效惊人,即使后背溃烂不堪,却基本感受不到痛。
趁着还有意识,安谨一一和安西交代清楚,人际交往倒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等洪水退去后的救灾问题。
关于县令怎么上任,需要什么文书,上任后需要做什么,安谨都有设想,此时正好告诉安西。
安西知道他没多少时间了,认真把他的话记下来,然后晚上回去查资料,一一对比认证后,找出最佳也最适合扈县的方案。
白天再拿去读给安谨听,两人商量着修改。
安西的计划还是比较完善的,结合了古代现代各种灾后重建工作的精髓,但他毕竟初来咋到,对于这个世界不熟悉,因此有些地方不合时宜。
安谨听到安西的计划,惊为天人,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县令’而暗暗高兴。
他相信,有安西在,自己不用担心扈县的百姓了。然后他强打起精神,指导安西哪里不合适,那些又是千万千万不能干的。
花了三天时间,他们总算把计划完善了。安西给安谨把脉,发现他也就这一两日的功夫了,遂不再打扰他们一家四口的团聚。
第四天的下午,安西在家里整理资料,突然听到阁楼里传来女子和小孩的哭声,心里一酸,明白这是安谨去世了。
之后的两天,安西找到了县城的寿材店,里面没有人,但许多东西还在,尤其是棺材,被摆在架子上,没有被水浸湿。
安西留下一点钱财,把棺材带走了,然后找了一个大木盆,带着慧娘母子三人,去了他们之前停歇的山头。
那里有一座破庙,庙里早已没了人烟,荒芜一片。之前安家四口人就是在这个庙里暂居。
现在安西把安谨的棺材也安置在这里,和慧娘商量好,等洪水过去,就找人修缮这座庙。
安西的意思,他会借着安谨的身份过十五年,等到他们二人的孩子长大,并考取了功名,他就死遁离开,然后慧娘他们就可以正式的给安谨办葬礼,并送入安家祖坟埋葬。
至于安西自己,作为县令,他想伪造一个身份,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现在是乱世,就更方便了。
等到百姓们回来,安西肯定会组织一次人口普查,把现有的户口登记造册,到时候直接做一个安西的户籍就行了。
目前,为了安全,只能委屈安谨无名无分的躺在寺庙的后院了。
好在古人自古有这个传统,把去世的人安放在寺庙享受香火,慧娘对于这一点接受良好。
等寺庙修建好了,她以后也可以带着孩子们来祭拜父亲。
回去之后,安西开始安顿慧娘母子三人。
他们毕竟是假夫妻,不可能真的住在一起。好在古代本来就是夫妻分居,等到有人手了,安西打算在自己楼房落居的那个院子修建一座房子自己住,也顺便掩人耳目。
然后把其他的地方划分为后院,给慧娘母子三人居住,平时只要把院门一关,就可以互不打扰。
至于现在,安西花了点时间,帮助慧娘母子三人修缮好了阁楼的二楼,并放了不少的粮食和衣物,让他们能安然的住在上面。
至于阁楼的楼梯,安西直接拆掉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会非常忙,县城应该也会非常的混乱,他不一定能顾忌到母子三人的安危。
住在楼上反倒方便了,一般的屑小上不去,即使会爬墙的,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爬县衙后院的墙。
慧娘也非常满意,没有上楼的楼梯,她觉得安全极了,晚上带着两个孩子睡,也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
在知道慧娘识字后,安西买了一些笔墨纸砚和古代样式的线装书籍过来,让慧娘给两个孩子启蒙,找点事干,省的无事可做她整天胡思乱想。
然后安西又找了一些玩具,比如七巧板,九连环,象棋,军旗等等,有这些打发时间,想必两个孩子也能安稳的呆着。
安家的事了,安西就开始按计划筹备未来的事,首先,他找到了县衙放资料的地方,暴力破开了屋门。
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被水浸透了,但也有一些放在高处,安西把这些都带了回去,然后慢慢理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扈县别看偏僻,但也是有着上万人的大县,但居住在县城的不到三千人,其他的人口,大部分都分居在各个山里。
平时,这些村民是基本不会出山的,偶尔出来,也是采买必备的物品。
这次发大火,他们应该会躲进山里,等水退却后,还是会回到原本的地方重新生活。
其中,海边有两个村,加起来有上千人,以前那里靠着出海打渔,日子还过得去,可是由于洪水的原因,现在是重灾区,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口。
通过仅有的资料,安西还推测出了县城太平仓的位置,它建在高地,到是没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安西想办法进去看了,粮食并不多,只有朝廷规定的最低限,大概四五千斤的样子。
这点粮食够干什么呀,还不够县城百姓一人一斤的量。
好在,现在百姓都跑没人影了,等他们陆续回来,还有一点时间。安西立刻上网查询哪里能买到最低廉的粮食。
现代的粮食最差也差不到那里去,至少比太平仓里放的那些好多了,因此安西心安理得的找最便宜的。
上一篇:被迫去卧底的我躺赢了
下一篇:综艺巨星从赶海直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