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凌凌凌
所以,这三项极其挣钱的生意,成了垄断的趋势,众人只见安西大把大把的银子进账,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
第236章 替身成正主16
安西当然知道,自己在京城有多招人恨,那些钱虽然是他自己挣的,但被这么多人,用火辣辣的眼神盯着,也拿的烫手。
别看他是备受宠爱的皇子,但也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不说别的,那些皇子们,他就不能直接对上,都是他的兄弟,过来打个秋风,他难道还能不给了?
今天大哥过来借个五万六万的,明天二哥想买个园子,让七弟帮忙周转一下,后天三哥四哥也上门了。
哦,他们当然不是来借钱的,就是取取经,学习学习,好让自己的门人也多赚点。
这样的麻烦数不胜数,何况在京城,赵檀不仅有兄弟,还有叔叔伯伯,叔爷伯爷,有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姑姑姑婆。
完了外家还有亲戚,柳衡虽然能节制柳家嫡系,柳家也是传承了很久的大家族,穷亲戚也不少。
有的是真困难,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小孩念书,这些都是正当的。也有些没脸没皮的,拦着厉云芊的轿子,当街就跪下来哭求。
这样的你能不给吗?多多少少都要拿出一些,是个意思。
安西不是在乎那些钱,就是嫌麻烦,有一阵子,安王府的拜帖都需要拿一个库房来存放了。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静,安西直接找上了兴德帝,“父皇,儿臣和王妃最近也挣了不少,儿臣二人一辈子也用不了这么些,再说我还是一个亲王,本身不缺钱,也不会缺了孩子的嚼用。银子多了放着也是放着,就想着拿出来做一点好事。”
说着,安西让人递上自己写好的折子,“这是儿臣与王妃商量好的,在各地建一个孤儿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孤儿,并让人交他们一些谋生的技能,等长大了,也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那些人也是大楚的百姓,是父皇的子民,如果能生活无忧,也是父皇的恩德。”
兴德帝拿着折子,看了半响,沉吟不已。
安西明白他在忌讳什么,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接着往下说,“关于课程,那些孤儿也不可能真的学四书五经当个文化人,还是让他们学一些匠人的手艺,比如木匠泥瓦匠就不错,哦,对了,也可以学医,多一点大夫,对百姓们也是好事。至于女孩,可以学一下刺绣厨艺之类的。另外,再给他们安排一门爱国教育的课程。”
“爱国教育?”兴德帝品位着这句话,眼中是明明灭灭的光。
安西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天真的说,“是的,教导他们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孤儿,不像别人,有父母教导他们忠孝的道理,因此就只能我们找人来教了。”
这就是笑话了,在古代,有几个做家长的,会教导这个,会教的人,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上层人。然而他们教的最多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活。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孝顺?
是因为他们知道,当父母的一定会让儿女孝顺,而君王,想要让人听话,就要把孝顺父母和忠于君王划上等号。
这是一体的。
让人形成了思维惯性之后,父母教导孩子,让他们孝顺的同时,也会提上忠君的概念,提的多了,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以孝治国强调的是孝,其实也就是想让人忠君而已。
而现在,安西告诉兴德帝,那些孤儿没有家人,没有长辈,更加没有所谓的宗族。皇帝可以让人给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
只有忠君,没有其他的辖制,就不容兴德帝不心动了。
他这些年最怕的是什么?是底下的皇子们觊觎他的皇位,是那些有着种种利益纠葛的大臣们,对他失去了忠心。
如果能培养一批孤儿,一批只会忠君的人成为文臣武将,那他还怕什么?
“这些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可想好了?”兴德帝眼神闪烁,试探的道。
安西笑笑,仿佛不明白皇帝的潜在含义,“父皇多虑了,那些孩子能花多少钱,只是费一些粮油米面和布匹,另外再找一些人照顾他们,这个可以收一些孤寡老人,让他们帮着照看,最费钱的也不过是提供一个庄子,然后找一些有手艺的人教导,不费什么事。”
兴德帝摇头,这可不符合他的期待,“你不能这么想,这些孩子虽然是孤儿,但也是大楚的百姓,如果有天资聪颖的,也该让他们有念书机会的。”
安西一愣,“那这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不说读书的花费,就是那些教导的夫子,我也轻易找不出那许多来。”
假装思考了一下,他又开口道,“而且条件如果太好的话,很容易让外人嫉妒,难保他们不会为了沾便宜,而把自家的孩子扔过来。”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不限制生产,很多家庭都会生很多胎,之所以人口没有想象中的多,是因为小孩夭折率高,也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养不起那许多。
如果百姓们知道有那样一个去处,不仅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免费教读书,那肯定有不少的人干出偷偷扔孩子的举动。
不说别的,就说那些女孩,古代因为女婴的性别问题,溺死扔掉了多少,你想都不敢想。
是所有人都狠心如斯,就见不得女孩吗?
不是的,是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只愿意把资源倾注到男孩身上。
如果安西的孤儿院开了这个口子,那可以想见,孩子会多得超乎想象。
百姓们会一个劲的生,生完了就扔到孤儿院。等孩子们长大,他们就回去认亲,在古代以孝治国的风气下,孤儿们敢不认他们吗?
他们原就是孤儿了,在社会上备受欺凌,如果还出个不认父母族人的名声,那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有技术又怎么样,别人不要你,一切都是白费。
兴德帝想了想,“那就建明暗两间孤儿院,普通的孤儿就在明院里长大,学一些匠人的手艺。至于那有些天资的,就送到暗院悉心教导。院里的夫子我会派人过去担任,也免了你烦心。”
安西心中暗笑,上钩了就好。
“那就麻烦父皇了,我这就下去筹办,计划是先在五洲建立五所,至于以后,等着这五所走上了正轨,能自立自足了,再接着筹备。至于暗院?”
“就放在京城吧,西郊还有一个皇庄,那里有一座山地势平坦,出产不多,就让人改建成书院好了。”兴德帝直接开口,截住了安西的话,“这个你不用费心,我直接让人去办了,你只要让人送优秀的孩子过去就行。”
安西点头,西郊的那个皇庄他也知道,地盘很大,不仅有良田千亩,还有一个小山头。那里的田倒是肥沃,只山头怪石林立,没多少植被,也就没什么产出,现在弄成学院,倒也不错。
而且那些隐蔽,是属于皇帝的庄子,等闲也没人敢窥视什么,如果兴德帝的安保工作做到位,确实能隐藏很久。
等到这些暗院出身的学子,一个个进入朝堂,挤压那些原有的势力,形成全新忠君的势力,那皇帝的权限将进一步拉大。
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十年是完不成布局的。
安西没指望这个帮他夺嫡,他只是想提前筹备人才而已,了解科学,思想开放的人才!
其实暗中培养也不是不可以,安西完全有能力瞒住皇帝,就比如他现在收买的那些文臣武将,只是何必呢。
有了皇帝这个捷径,他为什么还要自己劳累,找人培养他们,还要想办法给他们安排身份,不动声色的进入朝堂。
这么做,多累啊!
而告诉兴德帝就不一样了,人才由兴德帝培养,身份也不需要他去安排,兴德帝可以弄的妥妥的。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从安西的孤儿院出来的,是夹带了私货的。
毕竟,他们能在考核中胜出,那就说明他们的学科都学的不错,在小的时候,接受了科学教育,打下了科学的烙印,难道他们还能反对自己意识里正确的事物吗?
等到安西登基,这些人也占据了朝堂,是支持安西的中坚力量,有了他们,各种改革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即使遇到了阻碍,也好解决的多。
安西笑着对兴德帝道,“那我在建明院的时候,出一套考核制度,合格的孤儿就送到暗院,剩下的就留在明院。”
兴德帝满意的点点头,对于安西的识相非常高兴,大手笔的赏下了不少贡品。
安西也很满意,钱光明正大花出去了,有了做善事的借口,再也没人好意思借钱不还了吧?
而人才,也借着皇帝培养了,顺便还解决了他们未来的就业问题。
完美!
第237章 替身成正主17
有了皇帝这个挡箭牌,香皂水泥和玻璃的生意扩展很快,四年间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如果安西仔细数数,估计利润比的上国库的一半了。
除此之外,厉云芊还在研究更多的东西,只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暂时不能拿出来而已。
目前他们已经够耀眼了,再多皇帝都要嫉妒了。
这不,嫉妒的人就来了。
安王府的管家李禹,也就是原来的小李子走进院门,穿过一干等候的账房管事,来到安西的面前,“王爷,宫里的淑妃娘娘派了嬷嬷过来。”
安西睁开眼,拿走脸上盖着的书,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小李子,“这是又打秋风来了?”
小李子气愤的道,“是的,王爷,这次可过分了,一开口就是十万两,她以为安王府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啊!”
厉芸萱听闻,担心安西生气,连忙过来安慰,“帐都收上来了,我这就拿十万两银票给你。”
安西倒是不气,摆摆手,“不必了,不能这么惯着她,有求必应不是什么好事。我这就去打发了那个嬷嬷。”
说完,就示意下人过来服侍,马上就有下人上前,把他的躺椅摇起来,然后抬着去了前院。
现在四年过去,安西早已恢复了,内力也完全捡回来了,只是为了扮猪吃老虎,以及打消皇帝等一干人的戒心,他还在装瘫而已。
根据御医的说话,他现在可以动上半身了,但依然还不能行走,再要有个半年才算好全,然后等毒彻底解了,需要做半年的复建。
毕竟五年没用过了,双腿该是废了,要用自然需要慢慢适应。
安西用了别的法子,掩盖了病情,让御医以为他一直没好,争取了三年多的时间。
这三年,他明面上一直在府里养病,就连挣钱这种事,都是厉云芊在操持,做足了废人的模样。
实际上,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组织,也培养了足够的人手,还暗中收买了一些文武大臣。
收买的人就不说了,忠诚度有限,只能当个炮灰使使。但培养方面,他可是方方面面的,文官有各地的学子举人,现在已经有不少进入了朝堂,只是做着低品级的官,还进入不了权利的核心。
不过没关系,很快就有人给他们让路了。
而武官方面,安西弄了一些粗浅的内功心法,培养了一批战斗力强悍的兵官。让他们加入各个军营,从新兵做起,慢慢升职为中层武官。
有了安西的金钱开道,又有强悍的武力,他们很快就占据了中低阶武官的位置。
安西并没有动那些高层武将,那些人太敏感,稍微有个调动,皇帝就会发现端倪。反倒是这些人,不起眼,又是直接和士兵接触的人。
有了他们,安西不说能调动所有的士兵,但也能防止他们被人收买,而自己什么信息也得不到。
只要防备着士兵不叛变,皇子们的斗来斗去,安西还不放在眼里。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离安西‘解禁’的时间只有一年,而这一年,就是东风该吹起来的时候。
安西被抬到了正院大厅,此时正等着的刘嬷嬷立刻站起来行礼,“奴婢拜见王爷,请王爷安。”
“起来吧,刘嬷嬷过来是有何事要说?”安西装作不知情,漫不经心的问道。
刘嬷嬷脸色一沉,明白安西这是不乐意再给钱了,但是她能怎么办呢,娘娘让自己过来要钱,如果要不到,自己这个奴才就要受罚了。
她也知道十万两不是小数目,安王就是再能挣,十万也不是轻而易举能拿出来的。
但是主子交代了,她就必须给办到。
想到这里,刘嬷嬷当即跪下,“淑妃娘娘看中了贤妃手里的玉石摆件,贤妃娘娘说了,十万两就卖给娘娘,娘娘只是个宫妃,哪来的这些银两。王爷,您是娘娘的亲子,理当孝顺娘娘的……”
上一篇:被迫去卧底的我躺赢了
下一篇:综艺巨星从赶海直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