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51章

作者:紫生 标签: 红楼梦 情有独钟 BG同人

  保龄侯夫人听了,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老保龄侯夫人的病情没见加重,也没见好转。倒是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贾母也来过,还送来一支百年老参,都隐约长成个人形了。

  贾母出身保龄侯府,算来和老保龄侯夫人乃是姑嫂。保龄侯夫人见姑母送来这样的好东西,倒也没有立即用上。就是保龄侯府什么好东西不缺,这等品相的人参也是罕见的,通常来说,这等品相的人参都是病情危急的时候用来吊命的,现在老保龄侯夫人病情平稳,倒用不着上药性这么烈的参。

  有司徒卓这个宫内情报员在,黛玉倒是省了不少事。就在贾母回史家探望老保龄侯夫人之前,黛玉接到了司徒卓传来的消息,说是贾元春打发人送了一批东西出宫。

  现在贾元春是在小钟妃宫里当差,别看小钟妃恨林家恨得吐血,但是对贾元春很是不错。特别是中秋宫宴之后,因为黛玉和苏岚逼得小钟妃暂失了掌宫大权,贾元春很觉得自己和小钟妃有几分同仇敌忾,对小钟妃越发忠心。

  这些小钟妃都瞧在眼里,赏其他宫人的时候,必然有贾元春的。所以别看贾元春的父亲是个五品小官,母亲落了罪,元春在宫里也没受什么委屈。

  本来么,元春往家中传递东西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出身低一些的宫人都会往家里传递东西,补贴家用。元春的出身,家中自然用不着她补贴,但是得了什么好东西,孝敬家中长辈一二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就是这个小插曲,黛玉得了消息后还是背着贾敏跟林如海说了一声:“父亲看吧,果然来了。若是过不了几日外祖母就去探望老保龄侯夫人的病情,倒要提前提防着才好。”

  林如海自然知道黛玉说的什么意思,道:“借刀杀人,是长康宫惯用的手法。再说,岳母大人送去的药材若是没查出问题,老保龄侯府人就此去了,史鼎自然要守孝,粤海总督一职仍然有可能落到石光珠头上。若是老保龄侯夫人去了,而且查出来是岳母送的药材有问题,长康宫也有法子将此事往咱们家引。荣国府是我的岳家,太子殿下是我的姐夫,难免让史家多思;再说,玉儿你曾削过史家女的面子,如此细算下来,史家甚至有可能将咱们家做仇家。”

  好毒的计策,只要老保龄侯夫人用了贾母送去的药材,且老保龄侯夫人有个三长两短,长康宫便立于不败之地了。那么老保龄侯夫人会用贾母送去的药材吗?多半是会的,毕竟就算保龄侯府小心防范,也不会防到史家自家的老姑太太头上。

  黛玉一边听林如海分析,还一边给林如海续上了茶,才道:“九皇子妃乃是北疆候之女,北疆出产人参,长康宫定然能拿出来天下最好的参。极品人参都是吊命用的,赌的就是一口气能否提上来。

  若是外祖母送去保龄侯府的当真是极品老参,多半会是在老保龄侯夫人病情恶化的时候用。彼时就算老保龄侯夫人有个三长两短,多半也会被判定为命数到了,查出问题的可能性极小。不过我觉得柳叔父能治好老保龄侯夫人的病,就是不知道史家敢不敢用柳叔父了。”

  黛玉就是有这分本事,不但能提防长康宫借刀杀人,还能大约猜到长康宫借的什么刀。

  林如海道:“咱们家和保龄侯府有嫌隙,我若是提醒保龄侯,只会使得其他,但愿文丞相举荐柳郎中,保龄侯府肯用,敢用吧。”

  黛玉点了点头。

  即便父女两个分析了种种可能,但是也知道保龄侯府不会采用林家的建议,所以老保龄侯府人什么造化,端看她自己的儿女如何取舍了。

  不过对于保龄侯夫妇请柳行给老保龄侯夫人诊病,黛玉还是有一二分的乐观的。

  薛家太太还是王子腾、王氏的嫡亲妹子呢,薛家主不也去了宝庆堂问诊。而且宫里太医治不好的病,人家柳郎中出手之后,薛家主的病情还真一日好似一日了。这起码说明柳行的医术和医德都是有保障的。不会因为柳家和林家交好,王家又和林家有仇,就在给薛家主诊病的时候藏私。那么,史家和林家虽有冲突,并无大恨,若是史家请柳行诊病,应当是放心的。

  如此过了月余,忠靖侯史鼎终于回京了。

  自然,镇守边关多年,史鼎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宫面圣。据司徒卓的消息,史鼎入上书房内和太宗皇帝交流了很久,但是司徒卓自然打听不到具体内容,其他人也难以打听。但是据司徒卓判断,太宗皇帝也没有发怒。

  面圣回府,史鼎又跟兄嫂交流了这些年京中的情况。林如海任户部尚书后干的几件大事史鼎自然是有所耳闻的,但是知道得肯定不如一直在京城的史鼐详细。

  史鼎花了整整三日光听兄嫂说这些年京城发生的事,然后问:“中秋宫宴那一次,二嫂能不能再跟我详细说说。”

  其实宫宴已经过了很久的了,但是因为那次林家姐妹两个表现实在太过惊人,保龄侯夫人至今记忆犹新,都不需要叫来那日带去的丫鬟帮忙回忆,就差不多将黛玉姐妹两个说过的话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了。

  史鼎没做任何评价,又问史鼐:“二哥可否跟我说说大朝会上讨论关于如何安置我的经过?”

  关于此事,史鼐很是气愤,所以也记忆深刻。当然大朝会上唇枪舌剑的,争论很是激烈。史鼐是没那个本事全都复述出来,但是哪些重臣站什么立场,史鼐是知道的。于是,史鼐也将朝会上的事说了,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分析。

  史鼎认真听完,又道:“二嫂可否将林姑娘送来的十首牡丹诗给我看看。”

  史鼎这个要求挺奇怪的,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他倒有心情去看几首闺阁诗。但是史鼎这人难得在他有真本事,而且心术还算正,没有打王子腾那种灭了兄长爵位就是我的了这种主意,而是早早出去建功立业。所以史鼐夫妻还是很喜欢这个兄弟的,也服史鼎的本事,便将黛玉那日写的十首诗取来了。

  当然,黛玉的原信已经留在了长康宫,现在保龄侯府人取来的是誊抄本。史鼐夫妇觉得画蛇添足的事,史鼎却觉非常必要,因为一个人的诗作,是能体现一个人的心境格局的。

  黛玉的诗自然是好,前世已经极好了,不过前世黛玉孤苦无依,诗的意境有些幽怨悱恻;但是现在,黛玉的诗有种王者之气,瞧着不像闺阁诗。

  自然是不像的,黛玉穿越到后世的时候也手不释卷,尤其极爱华国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且不说格律,光是那种格局气象一已不作第二人想。黛玉的诗词自然还没有达到毛诗词那样的气派,但是已经不似前世婉约缠绵,自带磅礴气象了。

  史鼎只扫了一遍黛玉的诗就暗道:世上竟有如此奇女子!这还是史鼎看了誊抄本的情况下发出的赞叹,若是史鼎看了原版,配上黛玉那一笔力透纸背的好字,不知道如何惊若天人。

  “若有机会,我想见见林姑娘。”史鼎道。

  史鼐和保龄侯夫人也是懂诗的,但是他们还真觉得黛玉送来的十首诗是林如海代笔。因而保龄侯夫人道:“你见她做什么?这丫头虽然出挑得有几分邪性,这诗应当是林如海所作。”

  “何以见得?”史鼎抬起头来问。

  保龄侯夫人道:“你只看这诗哪像一个九岁孩子能写的,何况是个姑娘?况且你没看她那一笔字,笔锋中都隐隐透着峥嵘气势,更加不似一个姑娘能写出来的。”

  说到此处,保龄侯夫人一脸懊丧:“都怪我,当初林家突然送信来,我已经瞧出诗作笔迹都有不对,还是叫湘云回了信。我原是想着林氏女的诗作是林如海代笔,湘云的诗则是正紧出自闺阁女儿之手,就算输了,也羞死林氏女。谁知那林如海老谋深算,假意让女儿斗诗,却给我们挖了陷阱,原是要离间我们和长康宫。”

  史鼎摇头道:“这诗多半不是林如海所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我离京多年,许是林如海境界有提升也不定。二哥可否找些林如海近几年的诗作给我看看?”

  史鼐和保龄侯夫人对视一眼,都一副史鼎果然还是史鼎的表情。怎么说呢,当年史家子弟,最出色的就是史鼎,一直胆大心细、料事如神。譬如史鼎提的这个细节,林姑娘是闺阁姑娘,诗作不外传,所以不好做对比;林如海是当朝名臣,诗作甚至被许多学子抄写颂习的,找来一对比,不就能判断那十首牡丹诗是不是出自林如海手笔了么?

  当然,真正的诗词大家也是可以转换风格的,林如海故意用平常不用的风格写十首牡丹诗也不是不行;让林家谋士代笔也不是不可,但是对比一下总比什么都不做武断下结论强吧。

  史鼐道:“我这就去问。”史家也有清客谋士,当朝名臣的诗作,这些谋士许多原本就极熟悉,很快就能查了拿来。

  两相对比下,果然这十首牡丹诗不是林如海平时的风格。

  史鼎对比完两组诗作又问:“兄嫂可知道那场讨论粤海总督一职的大朝会后,林姑娘有无外出交际?”

  这个保龄侯府人是清楚的,大朝会后或者说是中秋宫宴后黛玉只出过一次门,就是去文丞相府上做客。

  史鼎听了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便有又拿起那十首牡丹诗看,直接下了结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诗当是林姑娘所作。”

  说完,起身道:“天色不早了,兄嫂也早些歇息吧,我明日去拜访文丞相。”然后起身对史鼏夫妇行了一礼,留下莫名其妙的史鼏夫妇,回自己房内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史鼎还是那个史鼎啊。其实在史鼐眼里,史鼎这个人有些神。从小到下,史鼎都可以从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细微线索中,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

  在长兄史鼏和史鼐自己眼里,都觉得史鼎简直异想天开,他那些结论和证据完全不相干。但是事后又往往证明史鼎是对的。

  小时候,史鼎还会跟兄长解释,后来见兄长要么听不明白,要么极力反对,史鼎也懒得争了,都是留下结论就走人。

  史鼎判断黛玉有非凡才能当然有自己的理由:譬如本朝极少有大办中秋宴的先例,为什么今年会办?会不会是小钟妃发现了林姑娘有什么与众不同?譬如在讨论完粤海总督一职的委任问题后,林姑娘去文丞相府上做客,是真的只参加闺阁小宴还是见了别的什么人,譬如文丞相?

  还譬如史鼎自己是带兵打仗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爵位,这种人的直觉、敏锐度、抓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都非常人可比。在别人只看到林家两个姑娘大大扫了长康宫的脸面,害得九皇子妃被禁足祈福这一层面时;史鼎却能敏锐的察觉到经此一役,林家女的安全便赖在了九皇子府和长康宫。

  那么林氏女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已经发现自己置身危险中。是什么样的事能为一个小姑娘招来杀身之祸。

  这么一层一层推下去,史鼎自然能得出林姑娘能力非凡,绝对不止体现在牡丹宴、中秋宫宴大出风头的嘴皮子功夫上。怎么说呢,这等能力,如果用打仗做形容,就好比算计到敌军不得不替你断后。

  这种外人或许还没瞧出门道的能力,史鼎这种内行一看,就知道这林姑娘绝对是能人中的能人。

第73章 次日并非休沐日,……

  次日并非休沐日, 史鼎刚从粤海回来,太宗皇帝自然是安排他在家中侍奉母亲的,其实也就是休息;但是文丞相是有公务在身的。

  不过古时候么, 当差上朝都是极早,早朝都是寅时就在宫门外排队等候了, 不上朝的时候也是卯时在衙门点卯, 同样的落衙也早。所以史鼎下晌去拜访文丞相, 便见到了人。

  文丞相向来是一张严肃脸,不过见了史鼎, 依然脸上现出一分笑意来。一是因为史鼎也是当年京城的风云少年了, 如今回京,已经封侯封爵。看着少年子弟成长为国之栋梁,文丞相自然是高兴的。二是因为文丞相想到了林家那个小小姑娘, 人家早就料到史鼎会来了,还托自己给史鼎带话。

  现在这些后辈啊, 当真一个比一个出色。

  文丞相比较熟悉的一批出色少年正是史鼎这一批。当年的林如海、贾敬、史鼎个个出身不凡,就是那能力,称一句个个皆是天才少年不为过。不过见了黛玉和苏岚之后, 文丞相也得说, 人才辈出, 这两个姑娘各方面才能不下当年林如海那批人。

  两人见礼之后,便入了书房,分宾主坐了。

  这两人一人是一朝丞相, 日理万机;一个是边疆守将, 多年不曾回京,自然有许多公务要谈。

  不过史鼎回来之后,除了入宫面圣, 这些年的朝中大事,已经同史鼐夫妇打听过了。再说史鼎虽然外放,这些年也没断了和京城的通信,也有每期邸报都认真看,所以史鼎对于许多朝中大事是打听过问,需要当面请教文丞相的都是对以前信息的修正和补充。

  到了文丞相府上后,除了回答文丞相一些问题,史鼎就如与史鼐夫妇谈话那日一般,跳跃性的问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然,文丞相既是一朝丞相,又可算是长辈,史鼎的语气是很恭敬的。

  文丞相比之史鼐水平高出不少,听史鼎打听的问题虽然散,但是几乎都是某些大事的转择点或者标志性事件,就知道史鼎还是当年那个机智敏捷的史鼎,只是这些年沉稳了些,还带着武将特有的杀气。

  末了,史鼎问:“丞相能跟我说说林姑娘么?”

  文丞相就笑道:“老夫如何知道一个姑娘家的事。”

  史鼎轻轻摇了摇头,道:“丞相当见过林姑娘了。”用的是陈述的语气,并非疑问句。

  文丞相便也没否认了,只说:“上回林姑娘来咱们家玩,我和林姑娘有过一面之缘,极貌美文气的一个姑娘,林姑娘托我带给侯爷一句话。林姑娘说,宝庆堂的柳行柳郎中医术高明。”

  史鼎的双眼再次迸射出两道光,瞧向户部尚书府的方向。自己判断是没错的,林姑娘的本事,绝不止步于闺阁聪明,这位姑娘有大智慧。

  史鼎和文丞相还有一些别的交流,然后史鼎才从丞相府出来。而同时,他这一举动已经惊动了不少人。

  为着粤海总督这个重要职位,都不需要知道史鼎和文丞相谈了什么,面圣之后不是先拜访承恩公府而是拜访文丞相,这就说明了史鼎的离场和态度。

  黛玉得到这个消息,心情十分平静,毕竟是凭军功挣回侯爵的人,怎会被一个裙带关系左右。只有宠物狗才需要被拴着链子摇尾乞怜,而史鼎显然是狼。

  粤海兵权的事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林如海自然也知道史鼎拜访的第一个朝中重臣是文丞相,这就很有意思了。

  和黛玉商量此事的时候,林如海道:“果然天下事无出玉儿意料者。”不过林如海依旧好奇:“忠靖侯从军的时候,玉儿尚未出生,你们从未见过面,玉儿如何笃定史鼎会做此选择。”

  关于史鼎选择和长康宫切割的概率,之前黛玉也分析过。但是人与人不同,万一史鼎就是那个思维异于常人的异类呢?

  黛玉自然知道父亲问的是这个,于是道:“就算史鼎不走阳关道,偏走独木桥,咱们至多没有得利,但是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此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无非是粤海总督换成石光珠或是史鼎继任,但是史鼎依然选择长康宫。那又如何呢?之前就是这样的格局,无非是维持原状而已。

  但是只要有了大朝会上太子那番顾全大局,恩威并施的话,太子必得人心。从这一点上说,东宫依旧有所收获,何乐而不为呢?好比下棋,有人取势力,有人取实地。咱们和长康宫这一局,必然得势,大概率还能取实地,乃是上上之局了。”

  林如海得承认,黛玉这番话,他无法反驳。而且现在史鼎直接去找文丞相,也证明黛玉的布局一开始就是对的,在这一局棋上,黛玉已经开始收官,而且几乎已经见到屠龙大胜的定局。

  文丞相在政治上没有明显的偏向,向来以大局为重。史鼎与文丞相沟通,释放的信号便是追随朝廷,以国家利益为重了。这表面上是在太子和九皇子之间没有取舍,实际上就是已经和九皇子剥离。追随朝廷,那太子就是朝廷正统的储君。

  得知这个消息后,九皇子借着入宫请安的机会到了长康宫,气咻咻的将此事跟小钟妃说了,还道:“我们果然没有错疑史鼎。早知如此,当年在给粤海诸将请功的时候,就该提拔石光珠。没想到提拔起一个史鼎,竟是个白眼狼。”

  现在这局面,小钟妃也是焦虑的,不过还是批评了九皇子:“你呀,一着急就说胡话的毛病该改了。且不说当年史鼎的功绩本就比石光珠高,就说史鼎乃是承恩公夫人的兄长,本宫不在提拔史鼎上使力,如何能得承恩公府的支持?总不能因为现下史鼎不识抬举了,便觉当年的做法也错了。”

  九皇子也明白这个道理,道:“儿臣只是一时气话。”

  小钟妃却道:“虽是气话,到底暴露你一旦情绪上来就不够冷静的弱点。要成大事,无论成败逆顺,皆不可自乱方寸。”

  九皇子垂首应是,言道自己记下了,母子两个才开始讨论史鼎的问题。

  小钟妃媚眼一眯,道:“老保龄侯夫人也病了许久了,既是史鼎不识抬举,便将他留下来守孝吧。”

  九皇子也面如寒霜,带着几分狠厉的点了点头。长康宫自去安排不提。

  史鼎回府之后,便着手打听城西宝庆堂柳郎中的人品、医术、医德。

  柳行好打听得很,乃是理国公府的旁支,其兄长柳征便是新任的松江知府。别看只是个从四品的官,当初为了这个职位,太宗皇帝还特地敲打了朝臣一番。就是史鼐夫妇,也知道一些。

  保龄侯夫人道:“要说这个柳行,据说医术确实高明,林如海的夫人在江南时候就吃他的药,这么多年了,这气色瞧着越发好了。林家回京之后,宫里是来过太医给贾敏诊病的,后来贾敏依旧吃柳行的药,可见林家十分信任他的医术。就是金陵薛家的家主,之前病得什么似的,后来吃了柳行的药,前几个月已经好好的能够带着家小回南了。

  但是这柳家跟林家走得近得很,柳家有个姑娘,不过是郎中之女,却常来往与尚书府,据说现在跟林家几个丫头通吃同住同学,三五不时的就在林家住下。这林家如此抬举一个郎中之女,可见两家交情不浅。

  三叔说这柳郎中乃是文丞相推荐的,原本我也不该起疑。只是文丞相府上可跟宝庆堂没什么来往。这林家,林家丫头之前去文丞相府上做过客,也不知道这邪门丫头又跟文丞相说了什么。”

  史鼎带兵惯了,面容自带威严,低低的嗯了一声。这回二嫂倒是聪明了一回,竟然能猜到林姑娘头上。“既然兄嫂都说柳郎中医术高明,母亲这病就请柳郎中回来瞧瞧吧。”

  这个,保龄侯夫妇都不敢同意,又说起黛玉给湘云写了一封信,就直接离间了长康宫和史家的事:“林家那丫头年纪虽小,却满肚子的坏水,别又出了什么坏主意,要害老太太吧?咱们老太太福气厚,定然长命百岁。”自然,史家兄弟两个也都知道老太太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过世。

  这几日老保龄侯夫人的院子外头,都守着史鼎从粤海带回来的侍卫。

  叫史鼎说,瞧林家丫头行的事,桩桩件件都光明正大着,不至于做出举荐郎中又害人的事,但是兄嫂坚持不用柳行,且老太太的病情也平稳,史鼎就没坚持。

  接下来的日子,史鼎除了在家侍奉母亲,就是偶尔入宫面圣,承恩公府,人家就没打算去。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老保龄侯夫人的病情恶化了。

  如果之前史鼎还坐得住,这下可坐不住了。回来是述职兼给母亲过寿的,若是过成了白喜,还保留着的粤海总督一职可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