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73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所以他回到县衙便又叫来崔瑗,“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崔瑗:“……您现在这么急?不是说秋收结束以后再悄摸的把人弄过来吗?”

  白善道:“现在就是秋收时候,你确定能吸引多少青壮过来?”

  他顿了顿后道:“不拘青壮男子,年青的娘子也可以,拖家带口本县都能接受。”

  要是寡妇和单独的青壮那就更好了。

  崔瑗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郎主放心,我会尽力的。”

  他决定明天再出去看看。

  白善很大方,“带上一些铜钱,不够了再与我要。”

  白善说的一些是两筐满满的铜板,装在了车上给崔瑗。

  抢人这种事不好让县衙的人出面,所以白善给钱,崔瑗拿着钱雇了几个人。

  将装着铜钱的竹筐绑好放在牛车上,崔瑗和白善行礼道:“郎主放心,某定不负所托。”

  白善点头回礼,其实完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去和郭刺史坐一坐,和他求人呗,但崔瑗都那么郑重了,他自然只能回礼,也要鼓励鼓励人家,不能打击嘛。

第3019章 奔活一

  袁老汉拖着一个竹筐在田里走,时不时的弯腰捡起一条稻穗,别看他走上十来步就能弯一次腰,但能捡到的稻穗并不多。

  谁家收走稻子的时候不大致的检查一下?

  所以一块地能剩下来给拾荒人捡的稻穗并不多。

  弯腰,直起来,再弯腰,再直起身来,他估计也觉得累了,干脆就一直弓着背,这样弯腰直身的起伏就不是很大,感觉没那么难受,也能省一些力气。

  他捡完了一块地,便到另一块田里去,正好附近正有人在收割,他就走过去,和人说说话,顺便聊聊天。

  “袁老伯,今天捡了多少了?”

  “没多少,”袁老汉在田埂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让人看他竹筐里的稻穗,叹气道:“日子不好过,大家都收得很干净啊。”

  正在收割的主人家一边割稻子,一边大声的道:“老三老四他们没去方老爷家割稻子吗?”

  袁老汉闷闷不乐的道:“去了,但今年去的人多,所以一天就赚十二文。”

  “那是有点儿少。”

  “好在包了三顿饭,家里能省下不少粮食。”

  袁老汉更不高兴了,“今年方老爷家里请的人多,再干几天也干完了。”

  便有人安慰他,“收完了稻子还要种麦子呢,总能找到活儿干的。”

  太阳渐渐大了,收割的主人家也决定休息一下,附近几块地的人家也纷纷停了动作,丢下镰刀拿了水和干粮就凑了过来,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吃东西休息一二。

  “好在今年收成还好,不过方老爷从哪儿请来这么多人,我看好些都不是我们这附近的。”

  “哎哟,你们还不知道吧,之前衙门抄家,那些人家都没地了,下人也没了着落,可不就得出来找短工?”

  “下人被抄了,那不还是下人吗?”

  “听说新到的县太爷放了不少的下人,没有再卖,而是放为良民,每个人还分了两三亩地呢。”

  “我们自己的地都不够,怎么还分给下人?”有人拉了袁老汉做例子,“袁老伯家不就缺地吗?”

  袁老汉连忙摇手道:“我家是分了地的,唉,奈何家里不争气,因为看病卖了不少地,这才入不敷出起来。”

  “所以还是不能生病啊。”

  “我听人说,北海县那边建了一个什么医署,看病就不要钱。”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我还听人说,州城和我们县以后也要建的,下户去看病抓药都不要钱,中户是看病不要钱。”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这还是在里长家里帮工的赵老三说的。”

  “北海县,那很远吧?为啥医署要建在那边?建在州城我们好歹还能去,北海县在哪儿?”

  “州城还要过去吧?听说离州城不远,那医署的署令是北海县县令家的娘子,那肯定是偏自家夫君的。”

  “听人说现在北海县大不一样了,那边地多人少,能干的活儿也多,过去的话一天就是二十文呢,随便都能找到活儿。”

  袁老汉忍不住关注起来,“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那人道:“这消息是从里正家里传出来的,那还能有假?而且要是落户在那边,还能分到地呢。”

  袁老汉咽了咽口水,问道:“已经分过地的过去也能分到?”

  “可以吧,只要是没有地的人,可以把户籍转过去就可以。”

  袁老汉就思索起来。

  “哎呀,袁老伯,你可以让你家老三老四去试试啊,他们两个名下的地都卖了不是吗?正好过去看看,要是能分地,那你家赚大发了,以后还怕养不活自己吗?”

  “说得这么容易,真做起来也不简单吧,别的不说,去了北海县,以后家里还能见面吗?北海县在哪儿你们知道吗?”

  在座的大多数人还真不知道,他们最远也就去到过州城,大多数人则是更远去过县城,北海县,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袁老伯在日落后才拖着竹筐回家,他从日出时出门,忙碌了一天,竹筐里的稻穗也才装了三分之一。

  他将竹筐放在屋檐下,大儿媳过来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将里面的稻穗抱出来晾在了院子里,转身就进厨房继续忙碌。

  袁老汉问道:“老三和老四呢?”

  厨房里的人应了一声,“不知道,老早就回来了,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袁老汉皱了皱眉,正要说话,两个儿子嘻嘻哈哈的从外面回来了,俩人身上都湿漉漉的,手上还拎着两件湿衣服,他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到河里洗澡,顺便把衣裳也给洗了。

  袁老汉看了一眼院子里挂着的衣服,这才发现上面没他们的衣服,显然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又没有给他们洗衣裳。

  袁老汉叹息一声,心里便拿定了主意,等两个儿子晒好了衣服就道:“你们跟我来,我有话跟你们说。”

  厨房里的人大概是听到,剁菜的声音更大了一点儿。

  袁三郎和袁四郎也不在意,跟着他爹出门去说话。

  只是他们也忍不住惊诧起来,“去北海县?”

  “对,”袁老汉道:“树挪死,人挪活,咱家现在是不挪不行了,今年三四月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就接不上趟了,今年等交完了赋税还得还之前借你叔和你舅家的粮食,剩下的更少了,这样下去,一年比一年艰难……”

  袁三郎和袁四郎脸色很不好看,打断他道:“爹,当初家里卖我和老四的地是给娘治病的,大哥和二哥也得拿出一份来,不能卖了我们的地就把我们赶出去。”

  “不是赶出去,”袁老汉双眼悲伤无奈的看着他们两个道:“你们两个走,我肯定给你们粮食和钱,家里的东西都要分了,田地上你大哥二哥占便宜,其他东西就多分你们一些。”

  “我不答应!”袁四郎梗着脖子叫道:“就是分家,田地大哥多一些也就算了,但我们也不能没有吧?当初说好的,地卖我们的,但大哥和二哥的地我们也有份。”

  “活不下去啊,”袁老汉忍不住伸手拍他们,又悲又怒道:“要是把剩下的田地分了,那还不如不分家,就那两亩地,你能养活自己,能娶媳妇,还能去服役吗?”

  “我让你们去北海县,也不是立刻就要分家的,”他和缓了语气道:“你们先去看看,要是能分地,家里再分家,要是分不到地,你们就先打短工,过年过节还是回家里来,该是你们的总还是你们的。”

第3020章 奔活二

  给方老爷家干活的短工们也在悄悄议论此事,尤其是被抄没了家产的那些人。

  连被放归的一些丫鬟都听说了。

  去年被抄没家产的人不少,放良的下人也不少。

  但县太爷分地的时候只给男仆分了田地,女仆是没有的。

  她们只能归家。

  但回家……

  有的人从小就被卖做丫鬟,别说她们对家里的感情,就是家里对她们也没多少感情的。

  被放归家里,不是被匆匆配了人嫁出去,就是被留在家里累死累活的干农活,别说穿暖,连吃都吃不饱。

  认真说起来,还比不上做丫头的时候呢。

  还有的人家,收了回来的女儿,转过身去又找了人家卖出去。

  但她们年纪都大了,许多大户人家都不喜欢用,只能被配给小户之家,既是丫鬟,也是通房,过得也很差,遇上不好的人家,还有可能被卖到脏地方去。

  因此听说了北海县不拘男女都要,过去也是种地养鸡,但包吃住,还发工钱,她们悄悄的打听,竟然比留在家里还要强一些。

  几个大姑娘就趁着去方老爷家帮工收稻子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我和在方老爷家做长工的二柱打听过了,说因为北海县有医署,署令就是女官,因此那边有女孩做的工。”

  “你们去不去?”

  “我不认路呀。”

  “我认识,以前我们家少爷去北海县游学时带过我,我知道怎么去,那北海县离州城不远,我们只要到了州城,再走上一日就到北海县了,近得很。”

  “就我们几个吗?路上不会有危险吧?”

  “再险也险不到哪里去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娘子咬牙道:“那花婆子近日隔三差五的上我家来,我偷听着,等忙完了秋收,我就要被卖了。卖到那种地方去,我还不如直接撞死了事。”

  “你气性也太大了。”

  “呸,这叫什么气性大,他们生了我一回,十年前我已经还了他们,现在这条命是我自己的,他们凭什么还卖我?”

  “别吵了,要去就一块儿去,多叫上几个人,我叫上以前认识的姐妹,现在还在家里没出嫁的,除了那几个真疼女儿的外,其他的谁不是想留着入冬卖个好价钱?我们干脆一块儿上路,人多也不怕。”

  “我认得去州城的路,二柱人好,他常给方老爷往县城里送东西,认识不少车行的人,我们到了县城可以请他帮忙雇一辆车去州城。”

  “这事儿不能漏掉风声,我们联络好人就走。”

  “户籍怎么办?”

  “还要什么户籍,我们都是女子,又没地,直接做了流民去。”

  “对,做了流民去!”

  而此时,崔瑗就在离他们不是很远的县城里,他抓了两串钱给几个帮闲,和他们道:“放心,不是坏事,我就是想着你们县没那么多地养人,而我们县那边地多,让他们留在县里不是做乞丐,就是到处打短工,犯了事流窜起来到最后背锅的还不是你们?”

  帮闲们见识有限,觉得崔瑗说的很有道理。

  而且只是传一些消息,又是真的,人家去不去也全靠自愿,那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于是帮闲们接过了钱,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