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52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杨和书也道:“是呀嫂子,大郎还小,现在春寒乍暖,这样忽冷忽热的很容易生病,不如让满宝帮着参考参考,我们买些药备用着,再把衣食做好,总要让嫂子和侄子平平安安的到京城。”

  唐夫人抬眼看了他一下,点头。

  杨和书大松一口气的模样,转头和崔氏温和的笑道:“家里先不必忙,你和满宝去药铺里准备些药给嫂子带上,我这就让人启程,沿路定好客栈,安排好饮食,心中再急,路上也要不急不缓,这才不委屈了嫂子和侄子。”

  崔氏看着杨和书的笑容,愣愣的应下。

  一旁王家的下人都觉得杨家的大爷果然谦逊贴心,难怪全京盛赞。

  崔氏和唐夫人商量了一下后就拉着满宝出去买药,等出去了才觉着不对,她买药为什么要带着满宝呀?

  但俩人都已经坐上了马车,满宝还一脸兴致勃勃的模样,她便不好多问。

  马车一路到了济世堂外,满宝踩着车凳跳下马车,转身要扶一下崔氏,红雪已经扶住了崔氏,俩人目光碰上,便相视一笑。

  济世堂的郑掌柜探头往外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是满宝,愣了一下,再看到一位陌生的夫人,目光扫过他们乘来的马车,心中一动,连忙迎出来。

  “满宝,你何时回来的?”

  满宝热情的和郑掌柜打招呼,虽然她没有拜纪大夫做先生,但纪大夫的确是在教授她,而郑掌柜以前也是跟着纪大夫学过的,俩人虽没有师兄妹的名分,却有师兄妹之实,所以她毫不脸红的叫跟她亲爹年纪差不多大的郑掌柜做“郑大哥”,然后道:“我回来有半月了。”

  郑掌柜可是知道的,他爹和纪大夫可是很看重满宝的,几乎当一块宝一样在培养,他忍不住问,“你不跟纪大夫学了?”

  “学呀,只是家中有事所以需要回来一段时间,”满宝觉得自己还是会回去继续学习医术的,“我这次来是买些备用的药材的,哦,这是我们的县令夫人,崔姐姐,这是济世堂的掌柜,他的医术还行,以后你要是生病了,或是要买什么药可以找他。”

  郑掌柜觉着这孩子太会说话,也太不会说话了,连忙替她找补道:“见过杨夫人,还请夫人见谅,这孩子快言快语,并无冒犯的意思。”

  崔氏这会儿总算是听明白了,笑道:“我知道,满宝活泼善良,我自然知道她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没想到满宝还会医术呢。”

  满宝憨憨一笑,郑掌柜在一旁道:“她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连我们益州城里的纪大夫都夸赞不已呢。”

  等和满宝互吹完,郑掌柜也顺便介绍了一下他们药铺,然后道:“夫人以后要买什么药让人拿了药方来就行,实不必亲自走一趟,我们坐堂的大夫偶尔也会出诊的。”

  崔氏这才醒过神来,是啊,所以她为什么会来?

  想到临出门前杨和书冲她露出的笑容,崔氏俏脸微红,连忙低头掩饰道:“今日正好出来走走。”

  她看向满宝,笑问,“你说我们应该买些什么药?”

  “这会儿准备些时疫的药吧,再有些治风寒,咳嗽和发烧的药就差不多了。”满宝说着心里便有了药方,一个一个的报出来,郑掌柜便和药童一起抓药。

  满宝道:“每样都只抓三副就好,两副药若是没有缓解,还是该当地请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郑掌柜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在这儿抓药的时候,杨县令却把自己的心腹给叫到了书房,白善和白二郎分别将东西包好了交给杨县令。

  杨县令将包裹放到桌子上道:“你们一起出发,但分两路进京,一路沿途安排好唐夫人的食宿,一路则直接到唐大人府上,将这包东西和我这封信一并交给唐大人。”

  心腹们低声应下。

  杨县令顿了顿后低声道:“这东西极重要,若有人截留,宁毁不留。”

  心腹们还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信件,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低头郑重应下。

  杨县令这才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

  为首的一人便上前拿了包袱,将信放进怀里后离开。

  这些人出了书房就去马厩里选马离开,唐夫人没多久就知道了,她的大丫头低声禀报:“……一共是六个人一块儿走的,骑的都是好马。”

  唐夫人哼了一声道:“就给我打点客舍就要六个人,杨长博果然看重情义。”

  大丫头默默地不敢说话。

  唐夫人甩了甩帕子道:“算了,总有一天我会知道的,去收拾东西吧,我们回京。”

  “是。”

第897章 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大家在城门外送别唐夫人母子,看着马车渐走渐远,站在一起的五个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崔氏一松气就觉得不对,抬头对上杨县令的目光,连忙解释道:“妾身是叹息,表姐一走,家里便少了许多热闹了。”

  杨县令对她笑笑,并不介意她心口不一,反正今天他肯定会保持这样愉悦的心情的,总算是把那个祖宗送走了,下次唐知鹤再想让他媳妇过来罗江县住,想都别想。

  两个大人表现得内敛,满宝三个小的却表现得很外放,车一走,他们就高兴的欢呼起来,活泼得不得了,白二郎夸张的拍着胸脯道:“总算是走了,再也不用担心火会腾的一下烧到我身上了吧?”

  满宝和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一个道:“我们也回家吧。”

  另一个跟着点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祖母他们肯定会担心的。”

  白二郎道:“担心不担心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很生气,不知道我爹会不会罚我。”

  白善道:“堂伯罚不罚你我不知道,但我祖母肯定会罚我的,先生肯定也会罚我们的。”

  毕竟说好了最多进山五天,结果他们直接出来半个多月,除了周四郎偶尔从村里来给他们送东西,我们通过他把东西往回送一些讨好长辈们外,他们一次都没回去过,因为怕被骂,甚至连信都没写过。

  三人欢喜的心情一顿,又有些忧愁起来。

  满宝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其实唐夫人走不走和我们关系不大呀,因为她不走,我们也要回家了呀。”

  白善和白二郎与她相视一眼,竟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他们有什么可高兴的?

  杨县令在一旁看了全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崔氏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笑得这么开怀,一时看呆了。

  满宝却觉得杨县令很无良,他肯定早想到了,却没有提醒他们,反而一大早的叫上他们一起来送唐夫人。

  于是三人齐齐横了他一眼,然后道:“事情办完了,我们要回家了。”

  杨县令总算是收了笑,脸上还是灿烂的笑着,和煦的点头道:“回去领罚后乖乖读书,剩余的事就不用你们管了。”

  满宝很好奇,“你们到底要怎么对付他呢?”

  杨县令就用手指抵住自己的嘴唇嘘了一声,眼中带笑的道:“大人间的事,小孩子少问。”

  满宝三人同时“嘁”了一声,知道这是不让他们在外头谈起这事,他们也不再提,想着回家的事便不由侧头看向他们回家的路。

  满宝道:“既然都出城门了,我们干脆就回家吧。”

  白善点头,“免得回城再出城浪费时间。”

  白二郎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觉得皮有点儿紧,于是问道:“我们要不要去成衣铺里买些护膝,或夹衣之类的。”

  白善:“没用,要是先生打的话,多半是要打手心,你还能拿布把自己的手包起来吗?”

  “可以是可以,就怕先生给拆了更用力的抽。”满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冷漠的看着她,“别以为你是女孩子先生就不打你。”

  三人说着就要招呼大吉一起回家,崔氏没想到他们如此洒脱,竟然说走就走,连忙挽留。

  杨和书却挥手道,“回去吧,你们出来的时间的确够久了,嗯,这辆马车借给你们回去,送回来的时候给我摘些菜蔬,春天菜蔬少啊。”

  满宝想了一下家里此时会种的菜,没想出什么好菜来,就问:“野菜要不要?”

  “只要是青叶子的就行。”

  满宝就道:“那没问题,我们回家也可以上山去挖,如果我们不被罚的话。”

  杨和书:“那估计有点儿难,让你四哥或你侄子们给我挖一些吧,野菜鲜嫩也很好吃的。”

  白善:“再过段时间应该就有菌菇了。”

  白二郎:“还会有野果子,山上的刺泡差不多也红了吧?”

  这么一说,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要回家了。

  三人很干脆的爬上他们来时坐的马车,然后和杨和书崔氏挥手告别,“杨大人,我们先回家去了,等有空了再来看你。”

  崔氏连忙冲他们挥手,杨和书有些敷衍,从现场到七里村,骑马只要两刻钟不到,赶马车也就三刻来钟,也就走路会要一个多时辰,想什么时候来去不行?

  想到冬小麦就快要收了,到那时他又要下乡去,杨和书便慢悠悠的挥手道:“待过段时间我带夫人去看你们,好好受罚,别乱跑。”

  三人就把帘子放下了,招呼大吉上车,“我们回家去。”

  车夫等大吉也坐上车辕后便挥了鞭子让马跑起来。

  崔氏看向杨和书,不好意思的问,“他们住的村子离县城很近吗?”

  杨和书笑着颔首道:“不远,我们坐车三四刻钟吧。”

  崔氏就松了一口气道:“那是不远,听闻白家出自陇州白氏,也是官宦之家,怎么会搬到绵州来?”

  杨和书就给她解释了一下,“白立之祖便迁徙到此,在罗江县安家后发家,他们家这一支和白善祖辈那一支不论是血缘还是交情都比较近,所以走得亲密些,白善之父白县令殉职后其祖便带着他搬迁到这儿来了。”

  崔氏点了点头。

  虽然她在罗江县人生地不熟的,但自己丈夫很看重白善他们,崔氏自然也派人打听过他们三个,只是县城里有白善的传说,白二郎也挺有名,但满宝却很少听人说起。

  她也不好和杨和书问一个小姑娘的情况。

  其实这是崔氏的人问错了人,他们问的都是县城各大户人家的下人,他们要是问街上的人,尤其是那些开铺子或摆摊卖东西的,那些人多半都认识满宝,不,是认识他们三个。

  毕竟前些年他们没少纵横县城买卖东西。

  虽然这两年他们去了罗江县,出现在县城的机会少了,但他们的印象依然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停留。

  马车行驶在他们无比熟悉的小路上,三人将车窗推开,一脸忧伤的看着外面的花花草草,白二郎:“害怕。”

  满宝:“担心。”

  白善则搓着手掌道:“我很久没被打手心了。”

  满宝:“那真是恭喜了,今天应该可以再体验一次。”

第898章 挨打

  马车把四个人拉到了七里村,四人在村口跳下马车,左右犹豫了一下,最后三人还是决定先去过最难的那一关——先生那里。

  于是三人视死如归的先去了白家。

  庄先生一直没有回家,三个孩子不回来读书他也不急,就每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或是和白老爷下下棋,徒弟们一走半个多月,他也一句话都不问,由着他们在外野。

  三人小心翼翼的趴在院门上,悄悄的探进脑袋去看,就见庄先生正坐在树下边晒太阳边看书。

  三人你推我一下,我捅你一下,没人敢轻易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