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 第1658章

作者:甜味沙琪玛 标签: 长篇言情

宋青苑漆黑的眸光,下意识的透过窗户朝外面望了望。

第1820章 大结局3

此时,传旨太监已经被请进了宋家堂屋,由宋诚忠招待着。

收回目光,压低声音道,“爷,这不算是抢了我的功劳。”

“当时报上去的时候,确实是我的名字。”

“可是皇上认准了你,把功劳给了你,才能让你顺利封爵。”

“这样一来,我不但是锦宁县主,还是奉贤伯的孙女。”

“如此,与萧大人才算是门当户对。”

“难怪……难怪……”

宋老爷子啊了一声,恍然大悟。

难怪这圣旨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到了。

原来还是当今圣上心疼外甥,想给宋青苑再提提身份,才有了今日封赏的这一幕。

宋老爷子失笑着摇头,“不管是因为什么,是你也好……是景铎也好……”

“总之,爷都是占了你们的便宜!”

“爷,话不能这么说。”宋青苑不认同的反驳。

“咱们都是一家人,什么占便宜不占便宜的。”

“我是爷的孙女,是宋家的孩子,能给宋家争光,能光宗耀祖,这不是我的本分吗!”

宋青苑的声音轻柔舒缓,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孙老爷子哈哈大笑,“说得对!说得对!”

“咱们宋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来人呐,快去准备准备。”

“今日老夫封伯,要大宴宾客,布施百姓,还要给国寺添香油钱,以谢皇上圣恩。”

…………

七日后。

一列列的官兵,整整齐齐的站在宋家门前两侧守卫着。

在他们的前方是一辆辆的马车,马车上承载的着的是一个个的大红箱子。

箱子很沉,至少需要四五个力气大的汉子一同使劲,才能从马车上搬运下来。

“都轻一点儿,里面可都是贵重东西,别磕着碰着。”

一个穿着毛皮夹袄,头戴皮帽的中年男人,站在一侧不断的指挥着。

“轻点儿,轻点儿,对!”

“这箱……该这箱了……”

“你们那边……”男人随手一指,“那边的先放下,这两箱先搬进去。”

“哎哟!”

“可轻点儿!”

“这里面是古董,可千万别打碎了!”

“这可价值上万两银子,别粗手粗脚的!”

随着中年男人的每一声落下,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不断的倒吸着气。

踮着脚,抻着脖子,恨不得两眼钻进箱子里,看看究竟是何等模样的宝贝,值这么老多银子。

“乖乖,那可是上万两银子啊!”

“一个古董就上万两银子,那么大个箱子,得装多少古董!”

“这还用说……”另一人接话。

“你数数,这有多少辆马车,每个马车上绑着两个大箱子,加在一起那岂不就是……”

旁边的人马上伸出手指一一点着,数了起来。

“一,二,三,四……”

越数越心惊,一边羡慕,一边唏嘘感慨。

“都说生的好,不如嫁的好。”

“瞧瞧萧侯爷给咱们县主这聘礼,别说咱们榆林县,就是整个淮安府,也无人能及。”

“准是数百年来的头一次。”

“别说数百年来,就是往后啊,我看也没人能越过去。”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这里面站着的不光是宋家村的村民,还有孟家沟,下西村。

甚至是青石镇上闻风而来,看热闹的一众人等。

宋家院内。

萧景铎以未来孙婿的身份,给宋老爷子,周氏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随后双手奉上聘礼清单。

一旁的管事人看着被打开的大红箱子,一边核对,一边唱礼。

“琉璃彩凤镯、广袖绫帛裙。”

“翡翠双珠耳环、金流玉珠步摇。”

“羊脂玉瓶、红珠宝石链。”

“南海琉璃珠,紫翡宝珠金钗。”

“滚金边红绵玉衣、八宝琉璃钗。”

“人参、天麻、阿胶。”

“海马、麝香、天麻。”

“龙涎香、灵芝、冬虫夏草。”

收拾珠宝,珍稀药材,名贵补品,古玩字画,稀有摆件,一件件的被管事人念出。

每道出一个名字,周围的人便惊叫连连。

饶是知道萧景铎财大气粗的宋家众人,也被惊掉了下巴。

“好大的手笔啊!”宋诚忠感叹。

身侧的孙氏也是羡慕不已。

宋诚义,李氏两口子眼里冒着精光,眼珠子盯在大红箱子上一动不动。

“咳咳!”四郎站在身边轻咳两声。

突然凑到了李氏耳边,丫,压低了声音道,“娘,哈喇子流出来了。”

“哪儿呢?”

李氏连忙回神,下意识的伸出手擦了擦嘴角。

摊开一看,什么都没有。

“哪呢,哪有哈喇子?”

“你这个熊孩子,调理你娘!”

李氏朝着四郎狠狠一剜。

“嘿嘿!”四郎嬉皮笑脸。

“娘,淡定!淡定!”

“这些都是我姐的。”

“那当然了!”

一说到这茬,李氏自豪不已,胸膛也跟着挺了起来。

点了点四郎的额头,“你也不看看,你苑儿姐是谁生的!”

“是咱俩生的呗!”

宋诚义挤眉弄眼的接话。

李氏鼻子哼了哼,“你哪有这个本事,都是我,是我生的好。”

“我有福气……才把我闺女也生的这么有福。”

“看看,这不马上就是未来侯爷夫人了。”

说完,李氏,宋诚义对视一眼。

那他们以后就是镇北候的老丈人,丈母娘了。

欢声笑语弥漫。

不出一日的功夫,萧景铎天价聘礼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榆林县。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传越远。

渐渐的,周围的县城,以及整个淮安府人尽皆知。

成为了老百姓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

…………

次年二月初。

此时早已立春,天气回暖,大地里冒出嫩绿的新芽。

国寺顺利开寺,大齐各地慕名而来,进香求佛沾国运的人接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