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遗珠(隽眷叶子) 第274章

作者:隽眷叶子 标签: 青梅竹马 穿越重生

  几个村长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不但几个渐渐富裕起来的村庄全部组队参加龙舟大赛,眼巴巴看着这几个村庄富裕起来的附近的几个村的村长,早已懊恼当初自己的没眼光,即便现在村民们依然还在为温饱挣扎却还是报名参加了这次的龙舟大赛。

  如此一来,原本只有几个村的龙舟赛,一下子便有了十多支队伍。

  准备的时间不长,有些村的龙舟也早又不能再下水,可是端午这一日所有报名参赛的队伍都按时出现在南竹县城外的赤水河边。

  这一日十里八乡的村民更是拖儿带女前来观看已经近十年不曾有的盛况,赤水河两岸人头攒动,热闹程度远超过年。

  如此的盛况,叶深作为南竹县的一号自然不能不露脸。

  原本他也只是打算来露个脸,便回县衙后院陪林婉过节,却不料这一去便是差不多一整日。

  叶深是到了赤水河边才知道,参加龙舟的居然有整整十八支队伍,村长们各有小心思,都想趁机出头露面,现场显得无序又混乱。

  叶深来了之后,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叶深一边叮嘱赵黑牛带着县衙的捕快衙役们加强巡视,一边将所有参加龙舟大赛的村长召集起来临时开了个会,便将龙舟大赛的整个主持工作接了过来。

  所幸叶深前来的时候,林梓墨、陈大林还有杨师爷、林大等人一起随行,倒也不怕没人可用。

  就在现场叶深对村长们事先商定的龙舟大赛章程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取得村长们一致认可。

  在一声响亮的锣鸣声之后,林梓黑手拿着用硬纸板做成的临时喇叭宣读龙舟大赛章程,之后叶深接过喇叭说了几句,重点说的就是安全问题,提出了“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

  这次龙舟大赛虽说准备不足,却给南竹百姓看到了希望。

  毕竟只半年时间,已经有好几个村庄通过做笋干,编织特色编渐渐富裕起来了。

  龙舟大赛之后,那些没有能带着村民走上富裕路的村长们堵住叶深提出了也要加入笋干、竹编的加工。

  看着之前无论齐俊如何劝说,都不愿意制做笋干竹编的村长们,一个个红脸脖子粗抢着向自己要致富项目,叶深的心里顿时大大地松了口气。

  只要乡亲们有这颗心,叶深便信心让全南竹的百姓至少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大家不要急,只要你们有这颗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脱贫的心,县里便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大家。咱们南竹虽说地少,却有山也有水,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能寻到一条让乡亲们吃饱穿暖的路,大家先回去将地里该收的收,该种的种,绝对不能让地给荒了!”叶深扫了一眼各位村长,带些县太爷该有的威严道。

  叶深手上是有好几个项目,不过他并不急现在就抛出去,只是说了这样一番鼓舞人心的话便让各位村长各自回村带着村民将现有的地先种好。

  南竹能种的地本就少,就算要发展经济,也不能把地给荒了!

  回到县衙,叶深也没回后院,召集林梓墨、陈大林等人就今日之事进行了一番商议,商议的结果便是划片包干。

  叶深、林梓墨还有陈大林作为县衙的主要官员,每个人都要承包几个乡镇,将带着南竹百姓发展落实到人头上。

  “陈县尉手上只怕没什么资源,这样吧,便由陈县尉负责以石榴村为中心的这几个村,大山里那个片区我来负责。”叶深指着挂上墙上的那张南竹县区域图道。

  石榴村是南竹县最先发展起来的几个村中目前最为富裕的一个村,其附近的几个村也正是最初跟着齐俊做笋干,后来又开始进行特色竹编的几个村。

  在最开初听叶深提议,县衙几个官员每人包干一个片区带动乡亲致富的时候,陈县尉心里是虚的。

  虽说他也是正经官身,说到底也只是个农家出身的读书人罢了,身后没人手上没钱,更没有什么资源,能力是有点,来了南竹之后,也让他找到了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可这些资源与叶深林梓墨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石榴村那一片,在他没来南竹之前,便已经开始制作笋干,之后又开始的特色竹编,对了,齐俊的葡萄园也在这个片区里,这个片区基本上已经算是脱了贫。

  叶深这是将政绩直接送给了陈大林,陈大林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便提出再带几个贫困村。

  叶深看了眼陈大林,倒是没有拒绝,看了眼墙上挂着的区域图,还是以石榴村为中心,又点了几个村给陈大林。

  “那么就这样商定了。”叶深看了眼陈大林,又看了眼林梓墨。

  林梓墨包干的主要是全县的商业,外加县城南边的杨柳镇。

  原本叶深没打算给赵黑牛划包干区,毕竟南竹的治安也是个重中之重,赵黑牛捕头身上的担子也不轻,不过赵黑牛主动请缨,一番商议之后便将东林镇划给了他去负责。

  南竹县不大,辖下三镇六乡大大小小四十来个村庄。

  三镇即是杨柳镇、寒山镇和东林镇,其中杨柳镇便是南竹县城所在,东林镇与杨柳镇接壤。

  寒山镇却在大山里,虽说与杨柳镇只隔一座山,若是骑马或坐马车那便要绕很远的路,当然若是翻山越岭还真不远。

  这样一分,叶深实际负责的便基本都是落在大山中的乡村了,却也是最为零散也是最贫困的区域,其中的难度不用说也知道相当大。

第568章

  这日叶深回到后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饿了吧,快去换了衣裳出来用餐。”见叶深进来,林婉抬头看向叶深,带着丝丝心疼道。

  虽说叶深只是个小小县令,这日子还真是没一日轻闲的。

  今日明明是端午假日,却依然不得闲。

  “我打算过两日去寒山镇走一趟。”饭后例行散步的时候叶深一边扶着林婉缓缓而行一边道。

  “那个在山里的小镇?听十八说,那小镇虽说穷了点却很有些味道也很有看头,真想去看看啊!”林婉的手落在自己挺起的肚子上,颇有些遗憾地说道。

  叶深自是十分清楚林婉心里的遗憾,有时间也会觉得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若没有这个孩子,他便可以带着林婉踏遍南竹的山山水水。

  南竹虽穷,风景是真的不错,随便一个地方便有着与青州府与京城截然不同的风情。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叶深在看到某一处景色偶尔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念头罢了,林婉肚子里的孩子给叶深带来的喜悦与日俱增。

  不过林婉才是最让叶深放在心头的人,听了林婉的话,叶深便轻轻的捏了捏林婉的手指温声安抚道:“咱们至少还要在南竹待两年,说不定更长些,待孩子大些,我便带着婉婉走遍南竹的山山水水,保证让婉婉看尽南竹的美景。”

  林婉不由抿嘴笑了起来,叶深的话说得太好了,来日方长,待孩子出生,总有走了走看一看南竹的机会。

  叶深计划中的寒山镇之行并未能如愿,已经晴了半月的南竹,在端午夜里便迎来了一场狂风暴雨,随着这场狂风暴雨的来临,南竹县便陷入了连绵的大雨之中。

  叶深的计划被打乱,连日大雨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随之而来。

  叶深头戴斗笠身穿蓑衣脚踩油靴,带着人终日奔波在南竹大大小小的村落,趁着大雨带来的山洪还没成势,趁着山体还没滑坡,趁着泥石流还有给村庄带来没顶之灾,苦口婆心地动员乡亲们往安全和高处转移。

  这次也许是叶深官员顶着大雨亲自前来村庄说服劝说的缘故,效果倒是比之前要好很多。

  那些让叶深深深挂念担忧的乡亲九成以上进行了转移,只有少数几家抱着侥幸心理就是不肯转移。

  面对这种顽固的人,县衙方面既不能强迫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由着他们听天由命,官员们心里难免也有些恼怒。

  “目前看来,也只能这样,不过大家务必与各村的村长进行好沟通,一定要保证那些已经转移出去的人家在当确定安全之前不回去,无论如何也不能前功尽弃。”对于某些乡亲的顽固不化,叶深也深表无奈,只得再三叮嘱大家。

  来南竹的这半年时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南竹的现状,叶深的足迹踏遍了南竹的山山水水,就算大山里可望而几家猎户的小聚集地也有他的足迹。

  除了走遍整个南竹,叶深更是将县志进行了一番研究,对南竹的自然气候以及雨季可能引起的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灾害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在对南竹乡镇进行的考察中,叶深特别对那些靠山近水的村落以及地势较低的民房进行了走访,并进行了必要的统计,甚至还特地让林大派人专门对村庄附近的山体进行过实在探查。

  林大亲自带着人对南竹所有的山,特别是附近的村庄民居的山进行了探查,结果还真是让人十分忧心。

  得到林大的探查结果,叶深便向包括族长、村长、里正在内的当地有威望的人通报了探查结果,想的便是利用这些人在乡亲中的威望,劝说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庄进行搬迁或转移,提前避开山洪、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给乡亲们带来的危境。

  虽说叶深动用了一些手段,林婉、朱玲玲等家眷也配合着举行了一次募捐,只要愿意搬家转移的村民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资助,可是即便如此愿意搬家转移的乡亲并不多。

  雨季年年有,山洪也好,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好,在南竹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死在这样的灾害之中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

  诸如此类的灾害,在贫穷面前似乎并不算什么,大多数村民已然麻木,当然更多的还是深藏在他们心底的侥幸心理。

  就算房子再破旧,也历经了几代的风雨。

  毕竟他们能活着,而且一直住在祖上传下来的房子里,这就充分说明是他们是得了祖上保佑。

  在村民的心里,既然他们的村庄他们的房子经得起岁岁年年雨季的风吹雨打避得开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的侵袭,往后自然也能经得住避得开。

  面对顽固不听教化的村民,叶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和手段,只能本着搬一户是一户救一家是一家的心态,让村长、里正继续进行说服动员。

  只是有些村庄,就连村长里正都觉得县里的官员是在危言耸听,索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此消极怠工的结果自然是收效甚微了。

  这次若不是有些山体在连绵大雨的冲击浸泡下有了看得见的变化,才让住在这样山体之下之侧的乡亲们确实感到了害怕,愿意冒雨转移的乡亲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

  那些不愿意转移的乡亲,或者觉得自家的房子离山体够远,或者觉得自己家房子足够坚固,可是当第一场山体滑坡掩没了整个东林镇一个村庄的消息传开,原本存了侥幸心理的几家农户便有那么几户人家悄无声息地或往高处的人家或往县里官员指定的安全区域转移了。

  让这几户人家觉得庆幸的是,他们刚将人转移到安全区域,正打算回头去村里搬东西的时候,只听“轰隆隆”的一阵巨响,与这个村庄“友好”共存了祖祖辈辈的山体在一股山洪的冲击下带着呼啸冲向村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自己活不成了。

  当轰隆声渐息,缓过神来的乡亲才发现这场滑坡几乎将山下的几个村庄都给埋了,唯一安全的便是县衙事前指定的这个安全区域!

第569章

  南竹山多,大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自然不仅仅只有东林镇的这一处。

  东林镇的山洪带来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没了几个村庄,不过因为人员转移及时,虽说被零散的石块砸伤了几个人,却无一死亡。

  当然损失还是相当大的,那几个被掩没的村庄房屋尽毁,那几户先前顽固地不肯转移的乡亲只带出了些衣物和极少量的口粮。

  面对被泥石流掩埋的家园,乡亲们在庆幸之余却又无法控制地为以后的生活而担忧,妇人们更是号啕大哭起来。

  当了十来年镖头的赵黑牛这些年走南闯北,倒是长了不少见识,虽说在山洪带着泥石流呼啸而来的时候,心里也是既有些惊惶也十分害怕,却还是挺着腰带着自己从从县衙带来的人护在乡亲们前面,直到泥石流渐渐平息下来。

  这会儿正忙着察看乡亲们的伤情,听到此起彼伏越来越大的号啕声,一对浓眉便紧紧皱了起来,大大的牛眼便往那几个泥石流惊得依然没能缓过神来的村长还有这片的里正恶狠狠地瞪了过去。

  赵黑牛这一眼的气势十足,便是村长里正们依然被泥石流带来的冲击震得心慌腿软,到底还记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强忍住两股战战几欲逃命的潜意识,一个个提起精神来开始安抚乡亲。

  场面渐渐得到了控制,赵黑牛微微舒了口气,便带着因叶深的安排跟他前来东林镇的林二、林十到处察看起来。

  说起来这处高地离东林镇并不太远,透过雨幕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同样笼罩在雨幕中的东林镇,但是此时此刻要从这里前往东林镇却并不容易,因为这处高地完全陷入了流感流的包围之中,去黄粱梦镇的道路被切断了。

  现在大家所处的这个高地呈东西狭长状,高坡村七、八十户人家便散落在这处狭长的高地上。

  从附近转移到高坡村的乡亲便被临时安排在高坡村的乡亲家里。

  只是高坡村本也是个穷困村,虽说有那么几家日子过得还不错,大多数乡亲房子便是处于外面大雨家里小雨的状态。

  好在高坡村的最高处有座不小祠堂,经过商议便将老弱妇孺安顿地祠堂里。

  那些年轻力壮的则分成数队负责治安和巡逻,另外再抽了数十人冒着大雨清理通往东林镇的道路。

  老天像是被人捅破了一般,完全没有消停的意思。

  既然雨势一时半刻停不下来,那便要考虑乡亲们的吃饭问题。

  如今聚集在高坡村的乡亲却是高坡村原来人口的好几倍,纵然高坡村有七八十户人家,纵然其他几个村的乡亲逃出来时带了些粮食,也坚持不了多久。

  只有尽快清理出通往东林镇的道路,将人转移到条件更好安全性更大的东林镇,这些没有丧命于泥石流之下的乡亲才能真正的活下去。

  连绵大雨让原本已经进入初夏的南竹仿佛重新回到了料峭的初春,最先转移出来的乡亲还好些,最后那几户转移出来的乡亲因为转移得太过匆忙,有的人除了身上穿的补丁累补丁的破衣便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就算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有些吃不消,更别说他们家里的老弱妇孺。

  就算被安排在高处的祠堂,祠堂里还生起了火,依然有不少人病倒了。

  赵黑牛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日之间便能将道理清理出来。

  可是山洪带来的泥石流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清理的呢,加之大雨瓢泼,刚刚清出的地方转眼间被灌满了泥浆水。

  赵黑牛亲自带着几十个壮劳力折腾了整整一日,也只往东林镇以方向清了数丈而已。

  看着面前虽说被清理过,却依然被泥浆占据的道路,赵黑牛便知这一日做的不过只是无用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