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 第230章

作者:空谷流韵 标签: 穿越重生

  蔡攸上前,问道:“阿姊与我师成贤侄,说了小皇子得病的缘由吗?”

  “没有,这种杀头的事,你我二人心里有数即可,何必让他晓得。”

  张尚仪一边说,一边探出右脚,碾了碾树根下的沙砾,露出一角翠绿色的绸布片。

  她嫌弃地对蔡攸补上一句:“你将边角料埋在这里作甚?万一被下人挖出来怎么办?”

  蔡攸躬身自责:“一忙起来,就忘了。稍后我就处置了。”

  “好,先用老醋泡一泡,褪去颜色,然后烧干净。”

第379章 曾三郎钓鱼

  不再天寒地冻的晚间,人类在夜空下的侦查活动,就变得更为可行而高效。

  梁师成的身影,隐没在初夏繁茂的草丛中。

  月光撒在他的发髻上,仿佛铺了一层淡淡的薄霜。

  梁师成盯着十来步外的小小院落。

  片刻前,一对男女,走了进去。

  干娘果然有了新的秘密。梁师成想。

  早春时分,张尚仪,就让梁师成卖了城北王公别业附近的那处宅子,说是那一处,毕竟也是曾布有所耳闻的,既与老狐狸断了情分,宅子还在的话,就不是纪念,而是危险。

  但梁师成感到,干娘在宫外,应是又置了香巢。

  靠着对干娘行事风格的熟稔,以及从地屋行牙人处得来的一鳞半爪讯息,梁师成锁定了这个同样座落于城北、却更为隐蔽的简朴宅院。

  张尚仪打开门锁时,梁师成试图借着月光,辨认她身边的男子。

  看走路的仪态,不年轻,也绝不老迈。袍袖翩翩,身姿挺拔,却无魁勇之相,像是文士。

  可惜囿于距离和角度,看不清面容。

  院门关死后,梁师成站起来,穿出草丛,蹑手蹑脚地靠近院墙。

  这宅院,只巴掌大,再教几株椿树一围,土墙灰瓦的,就更不起眼。

  墙缝兀地一亮,是屋里点上灯了。须臾,橙黄色又强烈了几分。

  然而这光明,并非小院今夜唯一的新装,不多时,梁师成听到“笃”、“笃”的敲击声。

  红牙板?

  梁师成疑云未浓,附和着打板节奏的女音,已响起来。

  “纹漪涨绿……一年春事,柳飞轻絮……寂寞幽花,独殿小园嫩绿……他年清梦千里……应有凌波,时为故人凝目。”

  毕竟隔着一层泥墙,梁师成没法将每句歌词都听清楚,但他的惊诧之情,更甚于方才。

  这明明就是尚仪的声音,却又那么陌生。

  一曲歌罢,几息寂静后,屋中男子开始说话,说得很轻,嗓音沉酽,梁师成这一回完全听不清那人的言辞内容了,只能辨出,语气浑无激越甜腻之相。

  如此,二人谈论一番,又开始唱,唱完了再说一阵,半个多时辰一晃而过。

  屋里的灯暗了,灭了。

  梁师成皱眉之间,事态却并不如他预计的那样,往艳词小令热衷描述的闺帷罗帐间发展。

  脚步声起,二人竟是踏入院中。

  梁师成下意识地往墙根后头蜷缩。

  只见院门开处,男子先迈了出来,转身问道:“这个时辰,宫门已落,你今夜在此歇息?”

  张尚仪应了一声。

  男子道:“好,自己当心些。”

  口吻里带着犹豫和不舍。

  张尚仪却催他:“你快走,徘徊此处,万一被人瞧见。”

  男子终于沉沉叹口气,疾步离去。

  梁师成在墙根下愣了好一会儿。

  这一回,他看清楚了那张眉目五官与曾舍人有六七成相似的面孔。……

  城西,曾枢相府邸。

  家仆提着灯笼,引着晚归的曾纡,来到曾布院中。

  书房里,曾布放下手中的古籍,轻挥手,示意侍立房中的小妾出去,关上门。

  “张玉妍和你提及小皇子的病症了吗?”

  “回父亲,没有,”曾纡顿了顿,补充一句,“我与她,算上今日,一共相会五次,每一次,她对宫中事,都只字不提。我,依着父亲的吩咐,更是,从不探问。”

  曾布扬了扬白眉:“你只与她吟风颂月,舞文弄墨,她不奇怪?”

  曾纡盯着案上砚台,并无掩饰的企图:“我不晓得她心中所想,只是掂量她面上的神情,像她当年与我相处时,那般。”

  曾布毫不怜惜地盯着问:“她也没有求欢之意?”

  “没有。”

  曾纡平静道。

  “她透露过,与你弟弟,有过男女之事吗?”

  “没有。”

  曾纡的口气,仍是无风无浪的。

  曾布点点头,似乎并不认为,这样的问题,会与自己的不体面挂钩。

  他只是仿佛白日里在朝堂上那样,关心一些细致入微的事实。

  “三郎,你行事素来稳妥,”曾布揉了揉太阳穴,正色道,“今日退朝后在政事堂,官家没与我们几个执政说上几句,就捂心急喘,额头渗汗,梁从政直接让官家嚼了半截白山老参,他才缓过气来。”

  曾纡抬眼望着父亲,出语十分直接:“小皇子病危,若真的不治,官家伤心,龙体也或有大恙。章惇拥护简王,父亲只能站端王。端王继承大统后,就算向太后倚重父亲,但张氏与蔡家定会撺掇新君,对父亲不利,儿子明白,儿子听候父亲安排。”

  他说到此处,从怀中掏出纸笺,奉给父亲。

  曾布接过,看了几息,读出那句“寂寞幽花,独殿小园嫩绿”嘴角一噙,向曾纡道:“是你的词风。嗯,也是她的字。收好,六娘那边,你务必与她说清楚轻重缓急。”

  “好的,父亲。”

  曾纡回到自己的院中,妻子向六娘,正坐在美人靠上,望着中天明月。

  她很快起身,迎上来。

  曾纡执起妻子的手:“这样晚了,你应先去歇息,何必等我。我今日,去见了张氏,方才又与父亲议事。”

  向氏将额头抵在曾纡的衣襟上,疲惫道:“你今早与我说了那番话后,我昏昏沉沉了一天。三郎,我是向家的女子,我实在做不到,像市井泼妇那般……”

  曾纡轻拍她的肩胛:“你娘家姓向,你去闹,官家才不敢轻视。”

  向氏抬眼盯着丈夫:“朝官与内人有染,真的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曾纡道:“自损八百,也得拔掉她这个大患。何况,她是先帝时进宫的奉御,未受先帝临幸,与官家更像师生之谊。父亲与我思虑再三,自古帝王,既要臣子会揣摩上意,又恼恨臣子安插眼线的做法。至于臣子的私德,尤其风流韵事,反倒不是他们那样在意的。届时官家质问,我自会坦诚,少年时确实倾慕过她的才华,二人有过一段旧情,奈何有缘无份,此一回,是臣一时糊涂,与她私下相间,诗词唱和,互留字迹……”

  曾纡说着说着,仿佛面对的,已不是妻子,而就是当今的天子,他已开始自然而然地进入御前奏对的状态。

  向氏有些惶恐道:“既然官家很喜欢这位帝师,会不会,让你与我和离,迎娶她?”

  曾纡果断摇头道:“你莫忘了,你姓向。官家难道会在天下人面前,一把抹了向太后娘家的脸面?”

  “所以,只是让那张氏,丢了颜面、削夺内官之职、被驱出宫去?”

  “是的,从前内廷,有高阶内官与翰林夹缠,不至获罪,但天家一定不会再用她们的。就算张氏举告自己与吾家从前的渊源,从太后到官家,也会认为她是泄愤之举。至于知情之人,李夫人死了,我母亲和四弟,他们会替张氏作证?他们是傻了么?尤其是四弟,正是前程大好的时候。”

  向氏见丈夫对自己的每一点慌张疑问,都能开解,彷徨的心,渐渐从悬空处落了下来。

  她甚至还生出一丝微妙的畅快。

  丈夫说到张氏的时候,既没有躲闪之意,更不显得神思激荡,只仿佛在说一处敌军的堡垒,无爱无恨,不过是想解决掉这个麻烦而已。

  对初恋情人的凉薄淡漠,总是令有些现任妻子觉得放心,继而开心的。

  在她们想来,这是男子大大的进步。

  向氏于是重新扎回丈夫的怀抱,既像咬牙领命,又像给自己打气,低幽幽道:“其实我也明白,权衡利弊,如今局势,为枢相清除那些魑魅魍魉,顶要紧。只是,我们这一房,此一回挺身而出,枢相总该看清楚,哪个儿子才是真正的孝子。”

第380章 她的渊源(上)

  大宋王朝立国不久,就以“四京”闻名。

  东京开封,天子所居,煌煌正牌,其名也盛,其势也煊,自不必多言。

  另三处“京”都,则分别为: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

  大名府乃军事重镇,屯兵种粮,防御辽国。西京河南府,那繁华了千年的洛阳城,如今像是朝廷优抚致仕老臣的“后花园”、“干休所”澄澄蜿蜒的洛水两岸,青山秀谷间,建有不少华美的楼阁庭院,堪比唐时长安的终南别业景象。

  相形之下,南京应天府府衙所在的宋州,作为第一任君王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又占据水路要冲,经过赵宋王朝百多年的营建,商业氛围和治学气息,都十分浓厚。

  从开封城到宋州城,走汴河水路,搭朝廷的官船,不过十来个时辰,一日半的光景。

  邵清带着官药局的两个小吏,坐船到宋州,查验过南方药户运来的药材后,邵清留下小吏在码头值守,自己则往应天书院去。

  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所赐,应天书院几十年前就升为国子监,为了与开封、洛阳的国子监区分,应天书院被称为“南京国子监”目下担任判监事的,叫赵吟,也是赵家宗室一脉。邵清求见赵判监,呈上简王赵似的问候信。

  赵判监身在南京,心在朝堂,明了简王在立储之事上,也是可以争一争的,故而对邵清十分客气。

  再将那封信一读,得知简王竟是为南京国子监单独留出一批药材,不禁大喜,又有些不敢相信,看向邵清道:“邵提举,这,这是官家的恩沐?”

  邵清恭敬道:“自是官家允了的。今春物候异于往年,一入槐月,下官就与简王禀报,夏令恐有热疫,国子监、太学这样的生员聚集处,务必多备药品。南京国子监生员数倍于东京国子学,自也不能掉以轻心。赵公,下官带着太府寺的公文,后头两日,南京留守司自会在码头接药,运来书院。”

  赵判监连连点头:“多谢官家,多谢简王,多谢邵提举。老夫也劳烦邵提举回京后,禀报官家与简王,炎暑来袭之际,倘使书院学子们大半安好,老夫定也会率领司业、主簿和学子们,在城中施药。”

  邵清笑着应声,又捏着分寸,斟酌言辞,提醒赵判监莫忘了书写谢表,与本府邸报一道,提奏给官家。

  如此说了一阵堂而皇之的共事,已过申时,赵判监觑一眼陪着坐在下首的晁司业。

  晁司业心领神会,忙热络地与邵清道:“邵提举,我宋州城虽比不得开封,也当得起名都之誉,在下陪着提举,四处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