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 第91章

作者:空谷流韵 标签: 穿越重生

  不是一阳指,而是兰花指。

  弯弯绕绕地,让她一个开局并不是从公主床榻上醒过来、满朝文武都是裙下之臣的穿越者,一点点地获得各种人脉。这些当世之中,身处不同领域的人,才是令她迅速学习、融入、发展的重要资源。

  她当初肿着脑壳儿从汴河畔进到沈馥之的小院时,就打定主意,既然准备开启奇妙之旅,便须摆正心态,莫以为自己是个现代人多了不起。

  事实证明,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现代人,许多方面真没有比十七八、二十出头的宋代人牛,更别提苏颂、沈馥之这些阅历丰富的长辈了。自己唯一能打的,可能也就是零星的知识储备激发几分创业思路了,还不知实践起来会如何。

  谦逊带来理智,理智令她深信人心的幽微之处,古今相同。

  因而,李师师和徐娘子本性再是端方,姚欢觉得,有些话,自己还是说在前头为好。

  “师师,好好,你们都已知晓我和曾家四郎有情。但省试未开,曾府又是何等人家,我与曾四的事,就算八字有了一撇,一捺还不知何时起笔。你二人放心,合租、合营这栋小宅,我是认真的。”

  李师师点头,看了徐好好一眼:“欢儿,我二人均知你有几分男子的仗义之气,既定下与你合租,自不想旁的。”

  姚欢顿了顿,又道:“我与曾公子只是男女之情,与姨母只是舐犊之情,新开铺面的银钱事上,我得争一口气,不与他们求助,靠自己撑下来、赚出来。”

  李师师和徐好好都是从小没了爹妈的女娃,就算前者最近从西军历练出一番成就感,就算后者有幸与恩师父女相依为命,她们在心理上,依然有种独行于茫茫人海的孤单感。

  姚欢救了李师师一命,李师师仍会发出“她是曾府的义女,自是不怕”的感慨。姚欢与徐好好因筝结缘、亦说服她跳出为酒楼卖艺的营生,徐好好仍会产生“她若撂挑子不干、嫁入豪门怎么办”的疑问。

  酸涩的心理,圣人都难免染上丝丝缕缕,何况李、姚这两位挣扎求生的普通女子。

  姚欢表露出“我一不准备啃老公,二不准备啃老人”的志气,果然令李师师和徐好好说不出哪里又舒坦了几分。

  心理建设搞好,要开始说工作计划了。

  毕竟现在开始,每天都在烧租金。

  “这屋后原有个灶房,先用起来是够的。东水门的明月楼有些旧的碗碟,正店的东西,器型正、瓷色雅,明月楼的东家又与姨母相善,故而作价三成卖于我。”

  “官家给我题的字,明日我便挂上,给四邻交个底,我是有官家撑腰人,莫想着来欺辱。”

  “我定的桌椅板凳、饮马的木槽以及米粮醋酱和食材,天内也都会到齐。玥儿做的鲊,我每样都多定了些,分送给左邻右舍和此坊的税吏,攀攀交情。”

  “左右不到十日,我便可开门迎客。好了,说完我的买卖,你二人的琴塾,何时开张?”

  姚欢讲的都是干货,语言呱啦松脆,仿佛她不是个小娘子,而是一架打得噼啪响的算盘。

  李师师和徐好好对视一眼,有些窘。

  姚欢心想,你们不能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发发广告吗?教育机构没有公众号投放的时候,不都是这么干?

  她笑吟吟道:“竹林街往北不到二里路,染院桥外,就是个大瓦子,听我姨母说,常有打赏万钱的豪阔客官,人气极旺。外乡远道而来、想着学习歌艺琴艺的少年们,初始也会在瓦子观摩,你二人不妨动动彼处的脑筋?”

  徐好好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勉为其难的拒意。

  李师师对这小师姐知根知底。

  小师姐就是太要面子,否则当初也不会失了那好的少年郎君,还误会自己暗地里插一脚。情事上自尊到生硬,其他的事亦会如此。此前好歹也是在正店酒楼里给文士们弹《高山流水》的,现下骤然要去闹哄哄瓦子里寻学生,怕是不愿意。

  “若我那婢子还在就好了,让她跑几趟。”

  李师师叹气道。

  姚欢一听就明白了。

  她又想,后世两个高大上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通过银行网点卖产品,不也要在门口摆摊招徕的嘛。

  “吾家门前那么宽敞的地方,又不会一直停马驻轿的。你们要不,把琴筝搬出来,就对着大道弹琴唱歌?左邻右舍,不是卖文房四宝的,就是典当金石古籍的,那日牙人说,城里的文官儿和子弟常要光顾的。你们将本事亮出来,彼等买了家伎小女子,或可送来习艺?”

  这回徐好好倒是开口了:“嗯,姚娘子说得对,吾等须想法子结识能赏弦歌、知雅意的学士大夫们。”

  姚欢虽仍无奈于这位姑奶奶过于清高、只服精英阶层,但经商嘛,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些。

  并且,徐好好这句话,忽然提醒了她一桩事。

  “对呀!我怎地忘了,”姚欢合掌道,“下个月初一,苏学士的次子,苏迨苏仲豫,迎娶欧阳永叔公的曾孙女欧阳七娘已满月,依礼要举行答谢前辈与挚友的家宴。苏二郎已应许了,家宴由我家来张罗。苏学士这般人家,喜宴自不会请人来演杂剧,你二人的歌乐正有用武之地。”

  十余日的辰光眨眼而过。

  其间,姚欢问沈馥之借了美团过来,教会赵融的女儿小玥怎么做热乎乎的糯米猪肚糕和羊油韭菜饼子。卯时,冬夜未明,漫天闪烁着亮晶晶的星子,姚欢和两个小姑娘帮手,推着车儿,载上点心和一桶热粥,去城门口试营业,顺便向朝官们做做推广,指点百步外的自家铺子,请老爷们若后头遇上大风大雪的天气,自可移步到那里用膳,好歹有个屋顶、还暖和。

  从效果看,还不错。起码,已有三两个也不知是哪个衙门的中年官员,买了姚欢的饼子、听完她的搭讪后,打望了几眼竹林街方向,甚至还询问门前可否停驻马匹。

  这天终于到了苏迨二婚答谢宴会的正日子。

  美团头些天回了东水门,要帮沈馥之准备苏家宴席的食材置办。

  辰时,姚欢从东华门口回来,李师师和徐好好已梳妆打扮停当,背上琴与筝,雇好骡车。

  三人一同往苏宅去。

第165章 茶粥火锅

  和后世的婚礼一样,宋代的婚礼也是从头到尾贯穿了一个“吃”字。

  莫说士大夫人家,就算普通平民,只要是“娶妻”不是“纳妾”基本也得吃五次。

  第一次是亲迎当日,男方与傧相、家仆等到达女方家中,女方须设宴“管待迎客”送上彩绸,然后男方催妆,新娘上马车。

  第二次自然是到了男方家里后,来客于酒席前饮酒三杯,送新人参拜家庙和高堂、对拜、合髻、饮交杯酒、入房行掩帐礼,新郎再出来参谢宾客,与宾客继续宴饮,直至宾客散去、新郎走入或被扶入洞房。

  第三次是婚后翌日,女婿携带礼物、独自前往岳家,拜会岳家尊长,吃一顿酒宴。宴罢,岳家以锦缎、衣袍、鞋靴等回礼,书香之家则可能赠与古籍笔墨等,热热闹闹地送女婿回去。

  第四次是婚后第三日,女方到男方家“作会”提上锦缎、油蜜蒸饼等物赠与新人,又称为“暖女”带着几分为女儿在婆家撑撑腰的意思。婆家设便饭招待。

  第五次是婚后一个月,称为“满月”男方设宴款待亲朋。

  上述五次宴饮中,比较正式而对外的,乃男方家的亲迎之日酒席和满月之日酒席。

  苏迨原想着,两次席面,都交给沈馥之与姚欢来做,但欧阳家提出,亲迎之日的酒席还是交予朝廷的四司六局为妥,毕竟四司六局不知为多少臣工办过婚丧嫁娶的家宴,饭蔬好吃与否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仪式流程熟悉。

  此前苏迨一解释,姚欢就明白了。

  乙方嘛,甲方和你再好的交情,也没有“这单生意一定要给你做”的道理。

  四司六局的大名,她本也早有耳闻,就是个官办的婚庆公司和婚宴酒店结合体。听听人家各部门的名字,就很“做戏做全套”的感觉——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

  她们做民间海底捞上门服务的,莫看烹饪手艺好,礼仪流程和器具准备的专业程度,真心拼不过。

  但满月酒则不同,苏迨主要请了与父亲和自己颇有私交的长辈、平辈友人,没有俗礼虚礼,酒馔之美和歌乐之雅,就成了重点。

  做东西好吃这一点,苏迨对沈、姚娘俩的水平很有信心。

  姚欢则想到,来自南方的姨母沈馥之,其实精于烹茶,姚欢便给姨母出了个主意。

  “和上回西园雅集的大俗不同,这一回去苏二郎家,我们来个大雅——茶汤风炉宴。”

  申末酉初。

  苏迨宅中,檐上斜阳晚照,廊下腊梅初绽,阵阵馨香扑鼻中,苏家的贵宾从容而至。

  这个时代,红烛乃是奢侈品,寻常照明仍用的“一灯如豆”的油灯。

  但今日毕竟是带有喜宴意味的场合,苏迨便将四司六局中油烛局的祇应人单独请来,布置厅中的灯与烛。

  那领头的祇应人叫吴阿照,有几分本事,做出的蜡烛仿照时人制香的法子,掺入素馨花等植物原料,燃起来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同时,他为了给苏迨省钱,除了席案周边用烛,其他地方的照明仍是用的油灯,只是因制作工艺到位,亮度很高。

  宾客们正赞叹屋内屋外灿如白昼时,席上的美食更吸引了他们。

  但见十几只风炉中,咕嘟嘟冒着浅碧色的汤水,细细辨别,竟是清茶之气。

  姚欢这回准备的宴席主角,正是茶粥火锅。

  茶泡饭,《红楼梦》里就写过。众人在贾母处,宝玉因饿了,等不得祖母命人准备的新鲜鹿肉,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肉做的酱,狼吞虎咽吃下。

  日本料理里,茶泡饭也很常见。

  姚欢穿越来后,见识了宋人五花八门的饮茶方法,但后世那种茶汤与主食同煮、茶末木屑做烟熏肉干、茶叶炒虾仁等用法,还未出现。

  她从那日雁汤兔肉火锅里得了灵感,因想着苏迨请客正是冬至在望的寒冬,请的又多为文官或文坛的宾客,故而决定试一试茶宴。

  所用之茶不必多么上乘的团茶,市井小坊常备的片叶茶即可。

  在苏家的灶房,姚欢午间与姨母、美团会合后,便先煮出好几桶淡茶水备用,再以茶水为底,放入前一夜已请苏迨家仆浸泡发胀的新米。

  新米与茶水同煮时,须同时加入两件物什。

  一是胡麻油,二是渍梅子。

  两者都不必多,但胡麻油可令米粒开花,粥汤变得越发口感温润细腻,不似泡饭那般形、味不足。渍梅子,则能中和茶汤的涩味,并且因为涮料中会有肉类,梅子的清酸,可以压一压腥和膻。

  这个季节,开封城夜里的室外温度,早已到了零下,新鲜羊肉冻一夜,临近晌午时微微解冻,正可切得薄溜溜,和现代火锅店用机器切出来的涮羊肉,差别也不大。

  鲤鱼则备得更多些,分为三种吃法。

  一是腹腩部批成丛丛细丝、但底部不斩断的模样,入火锅便会蜷曲如菊花绽放。

  二是取了背脊骨两侧的厚肉,斫成肉泥,蘸着橙皮齑酱吃,或者蘸着调入蒜茸葱齑的米醋吃。

  这便是东京人特别爱的鲤鱼脍了。

  三是将剩下的鱼头、鱼尾、鱼骨,加入萝卜,煮成鱼汤,撒上芫荽末,在开席之初先给每位宾客端上。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大冷的天,落座后先来一钵鱼汤,预热型的暖胃佳品。

  苏迨事先交待过,还有吃素客人,姚欢与沈馥之除了野菜、豆芽等冬季也能寻到的叶蔬外,又用莴苣干、蕈干和豆腐斩碎揉团,裹上麦粉先炸了,成为豆腐丸子,同样可以作为火锅涮料。

  果然,宾客里头,就有人赞好:“前几日我去徐舍人家吃亲迎酒,上来的菜呀,莫不是鸡叫头遍的时候就煮好的,一星半点热乎气都无,午时吃宴,若非有几口酒下肚添些热力,只怕肠子都要结冰了。还是苏二郎这席面做得好,目下虽是黄昏,但吾等现煮现吃,四肢百骇都暖了一遍,再尝这鲤鱼脍,才不觉寒凉,佐酒正佳。”

  另一个又道:“老夫吃素,有个毛病,出来吃席面,总疑心主家的厨子不讲究,煮羊煮鸡的锅子,直接就煮了菜蔬豆腐,给老夫端上来。咳,也不是疑心,有时候老夫真能捞出一两片肥肉来。二郎家今日这风炉茶宴,甚好,汤底只有茶、米、梅子,你们吃荤的涮肉,我们吃素的涮豆腐,两不相扰。”

  (感谢小薇和弥的月票)

第166章 泼油

  酒过三巡,肉蔬在茶米清香馥郁的风炉里涮过四五回,来宾们开始填些应景吉祥的词,由李师师和徐好好唱来。

  瞅着茶宴无甚差池,姚欢稍稍送了口气,仍是侍立一旁。

  今日在座的宾客,有三位是熟人。

  苏颂、邵清、高俅。

  苏颂乃苏迨世伯,自然在受邀之列。苏迨登门送请帖时,苏颂提出带邵清同来,也好为这后生引荐几位前辈,当初与邵清就一见如故的苏迨,满口答应。

  高俅目下虽是遂宁郡王府中的掌事之一,但因是苏轼的故吏,亦携礼前来。

  高俅与邵清此前并未照过面,见这位样貌气度不同于寻常白衣士子的郎君,颇得苏颂照拂不说,其间竟在姚欢摆置风炉、添加粥汤时,还与她搭了好几句话,令姚欢面露喜悦之色。

  高俅胸中,不由疑云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