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亲爹 第30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天作之和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他家虽然他娘身体不好,又因为容貌不敢抛头露面,可他娘私房丰厚,花了这么多年,还剩下一些金银,除此之外,还有当初置办的宅子、田产。

  而李叔,虽然会打猎会武功,能抛头露面赚钱,可他当初遇到他娘身无分文,这么多年又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赚一点花一点,也没攒钱的念头,所以几乎身无余钱。

  所以李叔一说他来了几个月,林风就知道他肯定没盘缠了。

  林风拉拉李叔,“李叔,你跟我回相府吧,正好你不是想请我爹帮忙恢复军籍么。”

  李叔忙摆摆手,“这怎么能行,没递帖子,没有冯相召见,我这样的身份,怎么能随便进相府呢!”

  “不碍事的,你跟着我进就行。”

  李叔忙拉过林风,语重心长地说:“风儿,你自小生活在乡野,不懂侯门相府的规矩,这些地方,万万不能和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就跑到人家家去,这是不敬。”

  林风眨眨眼,“我没随便跑人家家里,我只是带人回自己家啊!”

  “你现在还只是个孩子,你爹才是一家之主,你爹又是宰相,你怎么能不禀告父母就随便带人回家呢!”

  林风愣住了。

  李叔一看,简直痛心疾首,“唉,也是我的错,平日光教你武艺,也没教你点规矩,你这大大咧咧,在豪门大院可怎么呆得下。”

  林风张张嘴,很想说我呆得挺好的,甚至皇宫,我都呆得挺好的。

  不过看李叔对相府的敬畏,林风知道李叔肯定不会跟他进去的,就翻翻衣袖,摸摸出荷包,从里面拿出一锭金子,塞到李叔手里。

  李叔忙推辞,“你这个孩子,给我钱干什么!”

  林风硬塞到李叔手里,“李叔你还和我客气什么,京城物价这么高,没钱压根住不下,这钱你拿着,等我找我爹报备过,就去接你。”

  李叔这才不推辞,“行,那就当我占你一次便宜。”

  “那李叔,你现在住在哪?等我问过我爹后好去通知你。”

  李叔刚要说,突然觉得有些尴尬,他一个堂堂前御林军副指挥使,居然在仆射府当护卫,就支吾了一下,“我在尚书仆射府旁边的那个客栈。”

  林风不疑有他,“那我到时去找你。”

  李叔忙点点头。

  *

  李叔回到李琪府上,刚一进门,一个眼长在头顶的管事就走过来,骂道:

  “你个乡下来的又死到哪偷懒去了,老爷刚刚外出,本管事居然都找不到你,你是不是不想干了,这可不是你乡下,由着你偷懒磨滑!”

  李叔无语,“我昨晚上刚值了夜,今天不是我轮值。”

  “我管你是不是你轮值,大人要外出,你们就得护卫,要不我花钱请你回来是做什么的!”管事怒道。

  “可你之前说,护卫是轮岗的!”李叔脾气也上来了。

  “果然乡下人都是惯会偷懒磨滑,再刁钻不过的,我叫你当值,是看得起你,你居然还敢推三堵四,你还想不想干了,不想干趁早走人,李府不要你这个惫懒赖皮的!”管事对着李叔怒喷,口水都喷到李叔脸上了。

  李叔顿时怒了,当年就算给皇帝站岗,他们都是轮值,要是随皇帝外出,还有额外赏赐,就连皇帝,都没这么对他骂过,如今他却被一个小小的管事指着鼻子臭骂。

  李叔一把推开管事,“滚,老子不干了!”

  管事直接摔倒在地,顿时疼得脸皱如菊,气得指着李叔,“你敢推我,你今天出了这个门,就别想回来!你当别人舍得花钱雇你这个乡下人!”

  李叔摸了摸怀里的金子,冷哼一声,大步走出去。

  有了钱,谁还当护卫,他住客栈去!

第38章 (一更)

  林风回到相府, 就去书房找他爹,正看到他爹从书房匆匆出来。

  “爹!”

  冯相一边系着腰带一边往外走,“风儿回来了。”

  “爹你这是急匆匆要去哪?”

  “去政事堂,西北一县出现地动。”

  “啊, 地震?”林风惊道:“严重不?”

  “发生地人烟稀少, 倒没太大伤亡, 只是一地动, 周围势必人心惶惶, 再加上如今临近年关,影响不小,陛下急召我进宫议事, 你休沐了?自己呆在家玩,这几天我可能没空回来了。”

  林风听了地动发生地人烟稀少松了一口气, 看着都快走到门口的他爹,想起李叔, 忙说了一句,“爹, 我刚刚在外面看到李叔了,李叔说之前托李虎将军的事。”

  冯相脚一顿,“这事你和他说我知道了,有空我写个条子去兵部, 你让他先回晋阳老家呆着,到时兵部会发任令给他, 还有, 告诉他什么该说什么别说, 让他心里有数。”

  说完, 就匆匆走了。

  “知道了爹, ”林风看着已经没人影的他爹,转身去了后院,先叫来管家,收拾点衣服送去政事堂,林风目测他爹接下来几都要住那了,然后转身回自己屋里,收拾了份盘缠,准备去客栈找李叔。

  *

  客栈,李叔盘腿坐在床上,一边等着冯相相召,一边想着今天的事。

  “风儿的爹,怎么会是冯相呢?”李齐摸着下巴,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以前猜错了?”

  李齐和林家母子相识多年,可有件事,李齐一直没说,就是当初他受伤意外遇到林情儿,并不是他第一次见林情儿。

  他第一次见林情儿,其实是在教坊。

  只不过他当时是侍卫,所以林情儿才没注意到他。

  也正是那次护卫,让他后来对林风的身世有隐约的猜想。

  当然,开始也只是猜想。

  毕竟当初林情儿当时恩客不少,哪怕时间正对上,李齐最初也没抱太大希望,直到后来林风越长越大,隐隐有那位的模样,李齐才心里嘀咕,不会真是那位的种吧!

  猜测到可能是那位的种后,很长一段时间,李齐都心思浮动,想带林情儿和林风进京认亲,毕竟一旦林风被认,他不仅可以洗脱先帝旧将的身份,不用逃亡,还能因为带回皇孙,加官进爵。

  这对于他,简直是当时摆脱困境最好的出路。

  只是这些心思浮动,都在深思熟虑后,被他放弃了。

  因为,他没证据。

  当初这事不过是先帝醉酒后干得一件荒唐事,当时在场的,就先帝、金枪指挥使和殿内当值的他,而这前两位,都死在了宫里,这样一来,简直死无对证。

  偏偏林风打小还长得像他娘,要不是他当年和那位一起做过同僚,天天见,他真不一定看出林风有点像那位。

  没证据,林风长得也没多像,再加上他先帝侍卫的身份,李齐都能想到,他带林风进京,会遭遇什么。

  十有八九会被当成冒认皇亲,居心不良吧!

  所以这么多年,李齐只敢把这件事藏在心里,谁都没给说,就连当初林风说出来寻爹,李齐都没敢多言。

  只是李齐没想到,林情儿临终前,居然给了林风一块信物,还是玉佩。

  李齐做梦也没想到,林情儿居然还留了这么一个后手。

  而林风还真拿着玉佩,找到了他爹。

  只是让李齐不解的是,林风找到的亲爹居然是冯相。

  为什么会是冯相呢?不该是金枪指挥使么?

  李齐挠挠头,简直满脑子问号。

  突然,李齐想到林风说“陛下很喜欢我……封我做银枪指挥使”,又想到林风叙述的他在大殿上认亲的过程,李齐一个激灵,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皇帝不会是觉得小风母亲身份有碍,怕坠了皇室的名声,让冯相顶锅吧!

  李齐瞬间恍然大悟,对啊,小风的母亲毕竟是青楼女子,听小风说当时又是被一个朝臣当众揭出的,皇帝为了脸面,哪怕认出玉佩,只怕也不愿当众承认吧!

  肯定是示意宰相顶锅,所以林风才认亲认成冯相。

  这么一想,李齐瞬间觉得所有的事都能解释通了。

  为什么林风会说他很得皇帝疼爱,为什么皇帝会封林风为银枪指挥使,毕竟是亲孙子,哪怕明面上不能认,暗地里,皇帝肯定也不会亏待。

  自觉猜到真相的李齐瞬间心情好起来,想不到林风这小子,出来一趟还真认到了亲爹。

  林情儿也是,你有玉佩早拿出来啊!

  要早拿出来,我带着你们娘俩进京,你们娘俩也不用在乡下受罪,我也不用天天窝山沟里。

  不过好在现在也不晚,如今皇帝认了林风,他教养林风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想到这,李齐顿时高兴起来,说不定他这次回来能借着这个功劳官复原职呢!

  正美滋滋地想着他不小心捡到的这个金疙瘩,突然,李齐觉得有些不对。

  皇帝虽然认了林风,可并没有直接认林风,而是让冯相顶的锅,那这是不是说,皇帝为了皇家颜面并不想让林风的身世被别人知道。

  而且李齐想到了之前李虎蒙面袭击他的那天晚上,虽然李虎后来认出他没对他动手,可怎么看,那晚上也不是去请他的吧!

  李齐一个激灵,站起来,皇帝和冯相不会想掩盖小风的身份吧!

  那身为知道真相的他……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小二的声音,“小郎君,你说的那位李叔,可能就是这位……”

  李齐忙走过去,打开房门,就看到林风跟着小二上来。

  “李叔,果然是你!”林风一看到李齐,忙跑过来。

  小二看到林风找到人,笑着说:“那小的去给两位准备茶水。”

  说完,下去了。

  李叔侧身,让林风进了屋,关上门。

  刚才还兴奋地心情有些忐忑,小心问:“冯相可要见我。”

  林风把包袱放在桌子上,“我爹本来应该是要见你的,不过西北刚出了地动,我爹忙着出去,他让我转告你,说他到时会出个条子给兵部,让你先回老家,到时兵部会给你任令,不过他还说了一句好奇怪的话,说我叫告诉你‘什么该说什么别说,让你心里有数’,李叔,是什么事啊?”

  李齐一个激灵,心道果然,皇帝和冯相不希望小风的身世被世人知道。

  李齐忙打了个哈哈,“没什么,大概是说我以前是先帝御林军副指挥使的事吧。”

  林风恍然大悟,是哦,他叔这身份确实别乱提的好,要是被一些有心人知道,确实容易生事。

  林风就说:“李叔,虽然你以前是御林军副指挥使,可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也别抱着原来的身份矜持,等接到兵部任令,还是当自己是新人去入职的好,省得弄出事端。”

  李叔听了哭笑不得,他都在山沟窝了十七年了,早没拿自己当御林军副指挥使,不过面上还是说:“我还用你教,你叔我都懂。”

  林风说完正事,把带来的包袱给李叔,“李叔,我爹让你回晋阳等通知,我想着晋阳路途遥远,你虽然等任职后有俸禄,可毕竟现在没有,我就自作主张替你准备了行李,你可千万不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