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151章

作者:作者明光里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这夫子教的好不好啊,一看学生就知道了。这唐家老爷子可是个极厉害的,你们看啊,这唐家人年年有人下场,年个都有人考中童生,可见是人家有天分又肯下苦功还有个好夫子才考出来得,可不是用了什么旁门左道。”

  有几个年年关注县试的,点了点头,附和着,一面感叹别人用功,一面羡慕人家运气好有个好夫子。

  这人又说:“有些人说啊,人家一家五人来下场有些多了,其实要我说来,这唐家人可是真厚道啊。他们家十一个人,每年下场三人,分了四年来考,可没有一下子十一个人全都下场,真要那样了,还有别人什么事?别说县试前十被他们占了,怕是这一年除了唐家人都没人能考中童生了,要知道,唐家现在可是有五个童生一个秀才啊!今年人多,有五人下场,不过是两个孙子辈不努力,去年没有考中童生而已。”

  众人一听,都觉得是这个理儿,也都感觉唐家人是仁善的,为了大家,竟然能让家中子弟忍上两三年。

  要是他们家里人学的好,才不管自家考上了别人考不上,先考了再说。

  类似的情况,在县里一些地方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会知道唐家的一些情况呢?因为沈平赵秀才这两个唐家的亲家往年来给人做保时听到一些不好的话,他们对于唐家情况了解,就详细的说了一些他们知道的,让大家明白了唐家人读书有多努力,也让大家更相认唐家人的品行,于是别人就知道了。

  人家的成绩,是自己考出来的,是人家真的优秀。

  还有一些别的亲戚,像在奉天县里住着的唐家的二婆三婆二婶三婶四婶大嫂这些人的娘家舅家,和唐家大姑婆和大姑三姑四姑的家里人,对于唐家的情况感兴趣,询问过,知道唐家人的情况,就传出去了。

  唐家可是这些人家的亲戚里身份地位最高的了,又出了一个状元,能不感兴趣不询问这些人唐家的情况?

  逢年过节走亲戚,这些人对于唐瑾最是感兴趣了,听多少遍都不嫌烦。

  这次唐家考试的人多受到了注意,有疑惑的就有好为人师帮人解惑的,是以唐家人学习的情况快速的在不清楚的人里传开了。

  以至于第二场成绩出来了以后,再看到唐家的成绩好,说出怀疑话的人就少了很多。即使说了,被清楚情况的人一解释,也都知道了。

  唐大人家的啊,哦,那好像也不奇怪了。

  县试简单,唐家人第一场考的好,第二场第三场和最后一场也都发挥正常,没出什么问题。

  第四场一过,第二天就是发案时间了。

  唐爷爷他们年龄大了,唐二哥唐三哥没有让他们过去,说发案后他们自己去看。

  三个长辈和沈平坐在一起,有些心焦,期待着快点发案。

  正等着呢,旁边有人问:“可是唐大人家的亲人?”

第208章 番外9

  一桌人转过头去一看,见是一个穿着常服的人,感觉有些面熟,像是……衙门里的?

  唐爷爷点了点头,这人下去收粮税的时候也见过唐家的人,有些印象,知道人没有找错,便将一张纸递给了唐爷爷。

  “这是我家大人给您的。”

  唐爷爷接过来,道了谢,那人便走了。

  唐爷爷打开来一看,上边写满子密密麻麻的名字,仔细一看,上边有他们兄弟的名字,猜测着可能是这次县试的名单。

  他看完了以后,把东西给了唐二爷,让他看。

  唐二爷打开一看,见第一个就是他的名字,又细看了一下,笑道:“这是……”

  店里人多口杂,就算是县令给走了后门,也不方便说出来。唐二爷停顿了下,找出了家里人的名次来,笑道:“小三总体来说比第一场进步了,其他人都没有变。”

  唐三爷接过名单看了一下,笑了:“没想到还能这样。”这下子,就不用去挤了。

  唐爷爷有些高兴的道:“县令这是体贴我们呢。”他们年龄大了,不适合挤过去看发案,应县令就早些把名单拿给他们,以免他们着急。

  唐二爷跟着点头:“他是县令,卷子是他批的,成绩他知道,自然可以这样。以往咱们没想到这一点,也是没遇到过这种事。”

  说到底,是身份变了,但心里的身份还没有变过来,不然前三年,其实私底下问一问,也可以提前得到名单。

  沈平侧头和唐三爷一起看了,感叹的道:“有人就是好办事啊。”

  唐二哥唐三哥接过来,把名单看了,见了自己的名字在这边,很高兴。虽说第一场是最重要的,名字在前边最终就能过,不过没看到之前还是有些担心啊。

  两人看完以后,又扫了一下大堂里的人,他们都是在家里读书,外边读书的人认识的并不多,这名单里其他人也不认识,也没得给人说,又把东西递还给了唐爷爷。

  唐爷爷接过了以后,顺便教育两人:“这是大人给我们方便,不可宣扬出去,弄得人尽皆知。那样的话,大家都知道大人给我们走了后门,有人就会有不满,对大人名誉有影响。别人帮我们,我们却给他带来麻烦,这是不对的,往厉害了说,是恩将仇报,是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谨慎稳重,懂吗?”

  两人一想,的确是这个样子,都觉得自己刚才想要张扬炫耀的心思不对,点头应下。

  一旁的沈平看着,自叹不如。他觉得他要是到了这种情况,可做不到这般细致及时,能顺便教育一下晚辈。

  他却是不知道,唐家头顶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迫使唐家上下这些年来个个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子,要是像别人的那样的成长环境,也不会这样。

  知道名次了以后,几人便不急了,唐三爷说叫点点心茶水,唐爷爷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去道个谢。

  于是几人便在街上买了些东西,去了衙门里,见了应县令。

  应县令很热情,唐爷爷表达了感谢他体贴的谢意。

  应禹海一见唐爷爷是真心的感谢,半点都没有怪他之前没给唐家提前通信的意思,觉得唐家人真是个可交之人。

  他便说了自己之前没有开窍,不晓得早早通知,让唐爷爷别介意。

  这话说起来也是半真半假的。

  唐家人第一年考试的时候,成绩出来的时候,应禹海的确是忘记了,后来才想到了这一点。

  第二年,就想着要不要私下里通知一下,不过他爱惜名声,当时又有别的事,不想让人把这件事拿出来说道,加之第一年没做,第二年干脆也就不做了。

  这前二年都没做了,第三年自然不用做了。

  至于今年吧,唐爷爷那么大的年纪在那里放着呢,且第一场县试前十名都要在县令眼皮子之下考后边的几场,天天面对下来,哪里能不重视呢。

  唐爷爷怎么可能介意,人家不特意对你好那是本份,对你好了那是给你面子,不能不知感谢反倒是得寸进尺。

  大家都谦虚,自然是相处和谐。

  应禹海顺便叫人拿来了唐家人的卷子,找出了他们的,让大家都看了一遍,每一份都详细的讲解了,文章哪里有问题,应该侧重哪里,应该怎么样做文章更好。

  他说的极为细致,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也都听懂了,更加感谢他。

  这个时候都到了中午了,应禹海叫了一桌子菜,招呼大家吃饭。

  推辞不过,还是坐下来和他一起用了饭。

  唐二哥唐三哥极为激动,这是和县太爷一起吃饭呢。

  出了衙门,沈平感叹的道:“不愧是进士啊,这文采就是好,我这跟着一听,都觉得受益非浅。”

  唐爷爷他们都跟着点头,称赞起了应禹海来。

  唐二哥唐三哥都感觉很荣耀,唐三哥说是:“我还没和县太爷一起吃过饭呢。”

  唐爷爷笑道:“谁说没有,你不是天天跟县太爷一起吃饭,吃了六年了么?”

  唐三哥想要反驳,想起唐瑾现在也是县太爷,他以前天天和他一起吃饭,也算是跟县太爷吃了六年饭。就算是唐瑾当了县长以后,也就吃了那么几次,也的确吃过啊。

  “那……那不一样。”唐三哥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下意识的说。

  “怎么不一样啊?”唐二爷笑着逗他,唐三爷也跟着笑。

  唐三哥想了一下,说:“他是家人嘛,就感觉……很是亲近。”

  唐爷爷呵呵笑道:“那也一样啊,应县令也是你这么大的孩子的家人啊,他在他家里人的眼里,和小四在你眼里是一样的啊。你又为何觉得他高高在上?”

  唐三哥想了一下,好像也是这样。这样一想,倒觉得县令没有那么可怕,心下对他感觉到了一份亲近。

  唐二哥也有些感触,轻声开口:“他是父母官,从小到大都觉得他是我们接触不到的大人物,见一面跪着磕个头都是荣幸的,哪里会觉得他和咱们一样?也就是我弟考中了状元被圣上封了官,这才对他生出亲近的感觉来。”

  以往你要见一面都难的人,见了都得磕头的人,如今见了面不用磕头,他还请你吃饭,对谁来说都是个荣耀无比的事情啊。

  平民见官要跪,唐爷爷他们是平民,又没有什么身份,见了县令按礼肯定得跪,可他是唐瑾的亲人,县令又想与他家相交,自然不可能让唐瑾的家人来跪他。

  唐二哥说了这话来,唐爷爷他们都叹了口气。别说孩子了,他们谁不是这个心理?

  唐瑾当了官,家里人的心理当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生经历丰富的长辈适应的快,接受的快;年龄小的适应的慢,反应激动也正常。

  唐二爷感慨的叹了一口气:“所以说啊,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考上秀才举人,便是随便谋一个差事,也会是和县尊那样受人尊敬的存在。”

  唐爷爷看了唐二哥一眼,本来想说,你也是个聪明的,学习也努力,怎么就过不了府试呢?今年的成绩看着比去年好很多,要过府试还是很难啊。

  话到嘴边的时候,想起县试刚过,四月还要考府试,这话什么时候说都比这个时候说好,现在说容易打击孩子,就不说了。

  找个机会应该鼓励他,就算进步慢,有进步就好,每年都进步,总有一天会过了府试,考中童生的。

  几人现在在县里,就顺便买了一些家里用的东西,再买一些好吃的,带回去。

  家里人听到几人县试都过了,高兴的很,一大家子做了一顿好的。

  饭后,唐爷爷就与唐二爷说起了去府城的事来。

  在县衙的时候,应禹海给他们讲卷子让他们受益非浅,期间有一段谈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北方没有文教大省,像江浙那样的文教大省,每年到县试府试院试前,各种有名的夫子那里挤满了学生,都是在考试前补习的。

  像一些秀才专研考试,对于复习的重点都抓的比较好。

  唐爷爷就想着,要不要去府城找人补习一下。

  唐二爷县试是案首,府试肯定会过,这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的,不过唐二哥和唐三哥还有唐三爷就差一点,要是上课效果很好的话,说不得一次就能考中童生。

  唐二爷就道:“去府城找夫子还不如去长安找呢,两城离的那么近,也不再乎远一个时辰的路,长安的夫子肯定要比府城的夫子好很多。”

  唐爷爷迟疑了一下,他觉得这个说法也对,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这不是老大他丈人是夫子,家又是府城近的,就想着有他介绍,肯定能找一个靠谱的夫子来。长安的夫子虽然好,咱们却不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来。”

  唐二爷不太赞同的这一点:“这是亲家呢,你问他哪个夫子好,不是说他教的不好吗?说不得亲家也是教的好的那一类夫子。”

  唐爷爷倒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了解第二晟,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

  唐二爷一说,他还是有些顾虑。最后想了一下,便道:“那就去长安吧,老二对那边熟,写信让他打听一下。要是最近能打听出来的话,就让小二小三去。”

  唐二爷点了点头,唐爷爷继续补充:“明年又是院试了,主要打听教童生的夫子,秀才可是要比童生重要。”

  唐二爷应下,点头笑道:“不写信了,过几天他回来了,我就叮嘱他。”

  过了年以后,唐二叔要去长安的书院,一个人走了。

  过几天,就是唐二姐过大礼的日子,唐二叔肯定会回来。

  唐爷爷想信在路上一个来回也是费时间,就算早收到信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就同意了。

  说完了这个,就说起了要是过几天能找到夫子在府试前补习,谁都去。

  肯定要唐二哥唐三哥两个小的去。

  唐爷爷觉得自己府试基本没有问题,唐三爷要是这次府试能发挥好,就能考中童生,让唐三爷去,他看着家里。

  唐三爷不同意,觉得唐爷爷好好去学了,童生才是铁板上钉钉子的到手了,他去学了也不一定中。

  最后,就决定县试过了的四人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