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19章

作者:寒小期 标签: 快穿 种田 美食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给江奶奶的小零嘴,其实是昨个儿在豆腐坊那边做的。虞三娘家里的食材种类更多,调料也更全一些。因为昨个儿做了很多,虞三娘用油纸包包了一些让赵桂枝带回来。

  今个儿拿过来的,就是五个油纸包。

  如今,五个油纸包都打开放在炕桌上,等着江奶奶指点江山般的品尝美食。

  她尝了,也点评了,话里话外全是好吃。

  赵桂枝一开始是真的很认真的记着江奶奶的口味,她想的是,知道了老人家的口味后,才能根据她的要求调整小零嘴的品种和口味。

  但她很快就发现没那个必要。

  因为江奶奶只会说,好吃,很好吃,这个更好吃。

  迟疑了一下,赵桂枝指着被江奶奶点评为更好吃的五香辣条问道:“奶奶是觉得这个更好吃?那我下次多做点儿这个好吗?”

  “那你还是把所有的都做一遍吧,我觉得都好吃。”江奶奶特别坦然的回答道。

  二郎在旁边憋笑憋得格外困难,因为不想叫奶奶误会被孙子笑话了,他侧过头看向门边:“……虎头?”

  门边何止虎头啊,分明就是一溜儿三个娃。

  还是三个馋嘴娃儿。

  为啥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仨都是馋嘴的娃儿呢?因为他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嘴角挂着哈喇子。

  江奶奶动作飞快的将已经打开了的油纸包,又一一包了回去:“我的,都是我的!”

  赵桂枝:……

  倒也不必如此。

  她觉得自己有必要说点儿什么。

  “奶奶,您要是喜欢我做的小零嘴,等我过两天再做一次,给您送来。对了,二郎下午就要回镇上去了,过两天的回门席面,二郎就不来了。您跟大伯娘说一声,成吗?”

  江奶奶一口答应:“成!这有啥不成的?但你要来!”

  赵桂枝肯定得来啊,二郎不来堂妹的回门席面,还能说是为了学业,这是正事。她要是不来,大伯娘一生气……

  好像也没啥。

  “我肯定来,到时候我跟我大嫂一起过来帮忙做饭。”回门席面的话,就算没有出嫁席面那么隆重,估摸着也还是要人帮忙的。

  毕竟这是要款待姑爷的。

  江奶奶满意了,又小心翼翼的打开油纸包拿了一块小零嘴送到嘴里,随即笑眯了眼。

  “奶,那我们走了?”二郎出声道。

  回答他的是江奶奶特别无所谓的摆手,仿佛在说,你走你的。

  哪怕二郎已经习惯了他奶的脾气,这会儿还是有点儿心塞。不过,比起门边蹲着的三只馋嘴娃儿,他就觉得他还好。

  “走走,别看了,没你们的份儿。”二郎出门时,告诉了馋嘴娃儿这个残忍的消息。

  仨娃委委屈屈的走开了,边走边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

  赵桂枝于心不忍,喊住他们:“我家里还有一些材料,你们想吃的话,下午晚些时候来家里找我,成不?做好的都太辣了,等我把你们二叔送走了,再给你们做一些。”

  馋嘴娃儿们两眼放光,纷纷围了上来,争先恐后的问二郎:“二叔/堂叔你啥时候走啊?”

  二郎:……

  他决定不搭理这群倒霉孩子,拉过赵桂枝,就往外头走。

  “等等!等等!”大堂嫂喊住了他们,“二郎你自个儿先走吧,我跟你媳妇说会儿话。”

  二郎:……

  这家人还能好吗?

  大堂嫂直接无视了二郎,拉着赵桂枝的手,无比热情的道:“二郎媳妇儿哟,我第一眼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个好的。瞧瞧,长得多水灵呢,还有一份好手艺,我们家二郎娶了你,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哟!”

  赵桂枝笑得很是尴尬:“大堂嫂您有什么事儿?您是不是也想要我做的小零嘴?”

  “不不,我要那玩意儿干啥?”大堂嫂拒绝得特别利索,可随即她又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还真有个事儿想找你帮忙,妹子啊,咱们不管老江家咋算,反正我一看到你,我就觉得你跟我亲妹子一样!”

  “……您有话直说。”

  “我儿子啊,我家大儿子今年都十五岁了,大小伙子了!你这个当姨的……”

  二郎听不下来了,轻咳一声:“她是堂婶儿。”

  大堂嫂很是惊讶的看过去:“你咋还没走呢?哦哦,堂婶儿也行吧!妹子啊,你倒是帮忙想一想,有没有认识的好姑娘?你侄儿还没媳妇儿呢,帮着给说合说合?咱们家的情况你是清楚的,我大儿子啊……”

  以下省略一万字的自夸。

  及至赵桂枝跟二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还是一脑门子的浑浑噩噩。

  二郎很同情她:“都怪我,忘了跟你说,大堂嫂因为儿子生得多,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到处托人说合。她这人不坏的,心软,干活麻利,还很热情,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找她一准儿错不了。唯一的一点就是,她见着个人就让人帮忙找儿媳妇儿。”

  “儿子生得多?大堂嫂几个孩子呢?”

  “五个,前头四个都是儿子。老大十五了,老二十三,老三老四是一对双生子,今年都是十岁。闺女还小,她倒是不担心闺女,就是发愁娶媳妇儿的事儿。”

  都说到这儿了,二郎又提了几句关于大堂嫂家里的事情。

  大伯娘家的条件当然是不差的,本身就比江家更好,又因为江家供了两个读书人,两家的条件差距还是蛮大的。

  可就算条件再好,也架不住儿孙成群。

  旁的不说,这都要娶媳妇儿了,肯定是需要新屋子的。一般兄弟多的人家,都是几兄弟住一屋的。没成家当然没啥,可都要说媳妇了,咋能没有新屋子呢?在乡下地头,连间屋儿没有,媒婆都不会帮着说亲的。

  本来,秀娘嫁出去了,倒是可以将她的屋子腾出来。但大伯娘心疼闺女,觉得不能让闺女回娘家没地儿住。因此,她做主把秀娘原本的屋子,让给了两个孙女住。等秀娘回娘家了,姑姑和侄女住一屋,又没什么的。

  屋子少人又多,娶媳妇儿就意味着必须造新屋,再算上聘礼的钱,哪怕家里条件不差,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

  “大堂姐也是一片慈母心,你要是认识人,倒也可以帮着说合说合。”二郎如是说。

  赵桂枝:……

  她傻了。

  她没装。

  遥想她上辈子,因为单身太快乐,跟小姨两人一起组成了单身者联盟,还想出了一百零八招抗婚绝招。

  可以说,对付介绍人和相亲男,她们的经验是足足的。

  结果,这些经验放在现在全都没了用不说,她居然还要当介绍人?

  二郎扭头看着身边的小媳妇,突然间露出了绝望崩溃的神情,他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劝道:“你要是不愿意就算了,大堂嫂见着个人就这样,没消息她也不会说什么的。再说你不是忘了以前的事儿吗?没什么的。”

  赵桂枝绝望的看着他:“不,你不明白。”

  她只是没想到,自己还有被人拜托当介绍人的一天。

  不过话说回来,当介绍人这活儿她妈熟啊!

  她妈有个非常神奇的天赋,哪怕不用本子和笔,就能在脑海里自成一份名单,上面书写了附近多个小区未婚男女的资料,还能够进行飞快的配对。

  还不止呢,哪怕已经退休了,她妈依旧在社区里发光发热。

  帮未婚男女介绍对象,帮各家的小狗小猫配种,帮外来务工者找房子,帮小区里的房东找房客,帮小饭桌拉生意,帮年纪大的老人送饭菜……

  从来只有她妈不想干的事儿,就没有她妈干不成的事儿。

  赵桂枝突然停下了脚步。

  假如真的是团灭剧本的话,就她妈那个性子,搞不好真能在古代闯出一份新事业来,毕竟她妈除了做饭不行外,旁的都可以。

  ……那她岂不是可以继续当一枚快乐的咸鱼了?

  好了,她距离咸鱼躺的人生,只差一个妈了。

  今天的赵桂枝,也是一枚大孝女呢!

第16章

  待吃过午饭,又休息了一会儿后,二郎就背着行囊离开了大坳子村。

  他不打算去石磨村搭牛车,反正眼下时间还早,哪怕慢悠悠的赶路,也能在傍晚太阳下山之前赶到孝义镇的。

  赵桂枝通过他的话,大概的了解到了孝义镇距离他们村的位置。近肯定是不近的,但好像也没有远到特别离谱。也就是说,大坳子村的位置应该是在孝义镇不远的。

  不过,就算这样,她也绝对不可能花一下午时间赶路的,因此她要是真打算去镇上,也就是只能早起,搭豆腐坊的牛车了。

  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家拥有牛车。

  目送二郎走远后,赵桂枝向薛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薛氏想了想:“咱们大坳子村不像其他地儿那么富裕,只有村口的李家有一头耕牛。可他们家没有牛车,那头老黄牛的年岁也大了,只在春耕的时候用,平常都是让他们家的老李头赶上山吃草的。”

  “那其他村呢?”

  “赶场子的时候,有牛车的人家会顺道捎带上同村的人,但好像只有豆腐坊是每天早出晚归的。”薛氏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反正附近几个村没有,再远一些的,我就不大清楚了。怎么,你想出门?”

  赵桂枝点点头,她是想出门来着,但假如说,每次出门都要迈开腿走上老半天,那她还是选择继续宅在家里算了。

  薛氏刚想说你可以搭豆腐坊的车,就想起赵桂枝早上起不来,顿时笑道:“其实也没啥,你要是想出门逛逛,回头逢集了,我领你去。再不然,等有货郎上门时,你想买啥跟他说一声,再难的东西人家也会帮你寻来的。”

  货郎?

  赵桂枝没听说过这个行当,照她的理解,应该是小摊小贩?还是那种移动性比较强的乡间小商贩?

  本着不懂就问的想法,她跟薛氏聊了起来。

  正好,下午也没什么要紧事儿,薛氏就跟赵桂枝一起在灶屋里忙活着,一人生火一人做零嘴,顺便聊起了家长里短。

  薛氏告诉她,他们大坳子村去镇上还算是方便的,毕竟走路也就小半天工夫。这还是慢悠悠的,要是脚程快的,估摸着一个多点儿时辰就能赶到了。还有些村子庄子,哪怕赶牛车,也得一天光景,多半都是天还擦黑着就出门,紧赶慢赶的,最多也是在月亮升起时到镇上。

  这去镇上麻烦得很,赶集虽好,但集市上的东西多半都是自家的出产。

  像蔬菜禽肉蛋类,那自然是不愁买不着,粗盐麻绳老土布等等这些东西也寻常,再就是竹编的筐子篓子之类的。

  除却这些,想买其他稀罕一些的物件,却完全是碰运气了。看看有没有人前阵子去过镇上,顺手采买了些东西过来,再添点儿钱卖出去,赚个茶钱。如果没碰上,搞不好就一直买不到。

  也因此,乡间地头就兴起了一种名为货郎的行当,他们一般背着篓子挑着担子,行走在十里八乡。既卖一些小玩意儿,也接单子帮人家捎带镇上乃至城里的东西,还能帮人送个信什么的,对于村里人来说,倒是方便得很。

  只是,货郎啥时候来不一定,还有可能去了邻村没来本村的,这就得靠自个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得了信儿立马过去。

  赵桂枝:……

  所以,说了半天,她还是没办法扩大刷脸的范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