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做状元 第37章

作者:项小沐 标签: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那这当下属的,工作多了,是不是跟领导汇报的时候就得多?

  向末从来不单独跟何朗然见面,俩人当年毕竟有过瓜葛,还有这人的名声可不好,粘不得。汇报工作从来都是在大会议室,必然会有第三人或者更多人在场的时候,公事公办。

  她越是这样儿,何朗然的态度反而越来越好。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是怎么沟通的,王采薇呢,会疑神疑鬼。动不动就到畜牧站接何朗然下班,还总是选在向末在站里的时候,接到了人,挽着胳膊往家走。有时候晚饭过去,两人带孩子散步,会特意到打谷场去转,秀恩爱。

  也不知道她这个危机感,是从哪里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她因为之前受伤流产伤了身子,一直没再怀孕。两口子时不时的就跑县医院去看病,家里也老是飘着药味儿,身体还是一直没有好转。她就找方逐溪给她看病,方逐溪现在名声可盛呢。时常的要去省里开会,说是开会学习,其实就是给领导看病。一个月总有那个七八天是出差状态。卫生所如今看病最多的反倒是徐紫苑了。特别是女人病,都找徐紫苑看,几百里外的人,都有找过来的。可王采薇不找徐紫苑看,非得找方逐溪看。方逐溪不可能理她,把她徐紫苑那边打发。她还不去,人家不说是女人病,就说要调理身体,非让方逐溪给号脉,说自己心不舒服。工作压力大,家里男人工作也忙,领导特别器重他,家事都没时间做,都压到她一个人身上,心累。

  好家伙,赶都不走,把方逐溪当心理医生用了,还内涵向末对她男人关注过多。把坐方逐溪对面的罗刚给憋笑憋和差点儿没直接笑出来。这是把别人都当傻子呢吧?你自己男人自己不好好看着,往别人身上泼什么脏水呢?更神奇的是,你为了给向站长上眼药,跑人家男人这儿说三道四的就算了,居然连你男人都放过?这跟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有什么区别?

  方逐溪直接起身就走了,到隔壁叫徐紫苑来处理。

  徐紫苑也是真有水平,过来给号了脉开了药,没吃上两个月,王采薇怀孕了。总算有转移她精力的事情,不用动不动就到卫生所找大夫了。

  “你也别一天天的就知道工作工作的,也顾顾家吧。”大嫂来家里送樱桃,向家的樱桃树结的樱桃特别甜,比向末家的好吃,闹闹老念叨着,大嫂采了樱桃就来家里送。

  向末被说得一愣,“咋不顾家啦?这不收拾得挺好的?孩子也吃得好穿得暖的。”也没饿着他们几个,衣服也都干干净净的,家里也收拾得利落,孩子也没说不管,还咋顾家呀?

  向大嫂就白她一眼,“我是说,你也该再生一个了。知道你家有大夫,有办法,可这过日子,过的就是孩子,闹闹都大了,你还等啥呢?人家方家那边儿就不着急?你婆婆没催你啊?你大哥去送粮,回回给不少给你们捎带东西回来,那大枣红糖的都带了多少了?我们仨妯娌都跟着吃了多少红糖鸡蛋了。你咋没想想人家是啥意思呢?”这小姑子是啥啥都好,又能干,还特别顾着娘家,就是主意太正,认准了啥,八匹马都拉不动。一直不要孩子,谁说她都跟没听见似的,把向老娘给气得不行。

  向末就无奈了,这可真是日子好过了,能吃饱饭了,一个个的,这闲心操的。可都是家里人,也知道是为她好,只是观念的问题。“好好好,知道啦,会努力的。”

  她是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时候的人,并没有避孕的观念,有了就生。特别是农村,都还有个孩子越多越是财富的那个认识,农场周围呢,地多,日子相对好过,没有挨饿的,只要能吃饱,别的好像都不算是问题了。就都可着劲的生,怀上了就要。反倒是向末这样,明明能生却不生的,成了异类。

  “我听你大哥说,今年开始推荐上大学了?”

  是,前一年在清北试点推荐上大学的方式,今天全面放开,农场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主动开发养鸡熬糖的业务,上级给分了再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林场那边有一个,听说公社也有一个名额。不过这个事情,领导们特别有默契,就没有公开,都在手里捂着呢!这名额可太珍贵了,毕业了包分配,知青得了这个名额,直接就能回城了,农村娃得了这个名额更是一步登天,以后就能留在城里工作了。老百姓质朴的观念里,总是觉得吃红本儿的城里人更高人一等,更好过。

  “大嫂有亲戚要去上大学?”向末就问呢,心里想了一下,大嫂家就姐弟俩,她弟弟两口子在场里上班呢。再说,他弟弟小学都没念完,也不够格啊。还是她弟媳妇家的亲戚想要名额?

  “不是。是咱村里的知青,叫蒋振军的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消息,这段日子,天天追着娟子跑,这也不是个事儿啊。他能是为了啥,你哥能不知道?这不是还没想好这事儿是能办还是不能办呢吗?我看娟子对那小子,也有点意思,再这么下去,再弄出什么事儿来可怎么好?你哥又去送粮去了,我这心里也没底啊,这不是过来跟你商量商量嘛!”大嫂说完就叹气。

  她说的娟子,是向四姨的小闺女,今年十七了。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她家在百里之外的靠山镇,那边日子不好过,她家里六个孩子,穷得年年来向家借粮食。娟子大了,去年向老娘做主,把她接到家里来住,说是帮着介绍对象,找婆家。但她年纪还小,就在家里住着,帮着种地干活儿。说白了就是帮着四姨养着这个闺女了,给她家里减轻点负担。

  真是没想到,这知青,心思还挺多。知道向大哥人脉广,想上大学想回城,人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帮他,就奔着娟子使劲。这成了表妹夫,帮他就有理由了。

  什么人呀?

  功利成这样儿的,能是好丈夫的人选吗?他现在能为了上大学追娟子,那以后呢?是不是为了他前程,也能随时把娟坑了?

  把这话跟大嫂一说,“谁说不是呢。我这不是也怕这个嘛!你说那个小蒋啊,平时不声不响的,一杠子打不出个屁来,看着挺老实个孩子呀。这要不是赶巧让我知道他想上大学,我都还以为他是真看上娟子了呢!要是真看上了,其实也没啥。结了婚给他找个民办教师的工作,当个老师,不也挺好的。娟子利利整整的,干活又勤快,两口子再开上几亩地,就够吃的,工资都能攒着将来养孩子,是不是挺好的事儿?”

  向大哥两口在村子里的地位是铁稳的,说句整个村子都在向大哥手里捏着,一点都不为过。那蒋知青想借着娟子当踏板上大学的事儿,只要他有那个表现了,那让大嫂子知道了不奇怪,她那渠道多着呢!有的是人愿意给她通风报信的。

  “那这婚事就不成。这要是成了,他上了大学,得把娟子自己扔在家里。谁知道他在大学会不会变心?要是没上成大学,会不会觉得是我大哥没给他使力,再对娟子有想法?两口子这心里要是有隔阂,不贴心,那日子怎么过?还不如找个老实本分的,消消停停的过日子呢。娘之前就说让我跟介绍场里的工人,我一直也留意着呢,只是现在工人挑得很,都想找双职工能分房子,再一个娟子年纪也不大,我也没着急,还想着看看有没有机会,招工进农场,怎么就出了这么个事儿呢。”

  向末没说的是,现在这推荐上大学,看着是挺好。可以后就是工农兵大学生,跟人家那恢复高考之后的正经大学生差着一层呢。再说,现在城里那日子就真的好过吗?别的不说,房子就是个大问题,住都没地方住去。以后参加了工作,能分房吧,那工资那么低,日子难不难?再退一步,这些都能克服。但那么功利的人,真能带娟子回城吗?

  再过几年,知青回城的时候,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的?把农村的老婆孩子扔下自己回城的还少了?就算回去了,再过一些年,人到中年了,他功成名就了,嫌弃农村的老婆了,跟你离婚,这样的事儿还少了?那到时候怎么办?

  娟子没上过学,一个大字不识,就会干活儿,肯下力气,这样儿的姑娘,让她跟个心眼子那么多的?还不得被卖了吃肉啊。

  “那就得赶紧把俩人分开,真有了感情就不好办了。”大嫂就说呢。

  她也是着急,娟子人老实本分不烦人,在家里也是真能帮上忙,她也是喜欢,不想她所托非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不想给向大哥揽事儿。

  向末就明白是啥意思了,“行,嫂子你回去跟娟子说,我这几天要去省里开个会,三嫂要生了,也没时间再给孩子做饭,让她来帮我看几天孩子。”

  大嫂就笑了,“哎,我回去就跟她说。让爹娘也来,她一个小姑娘,我不能放心。”

  那就这样儿吧。

  转天向老爹就赶着车,拉着向老娘和向源还有娟子过来了。两个大的留在大嫂自己能看了。向老爹如今也不那么拼命干了。一半的时间都在家呢。向末把娟子的事儿跟向老娘一说,她就知道啥意思了,看着点别让那姓蒋的再追过来就成,她当大姨的,也能跟娟把话说透了。实在不听的话,再说。

  交待好了,她才离开,上省城开会学习。

  一年到头这会多得都开不过来,大部分的时候,向末都上副站长去。后来为了表示对何朗然的重视,也让他去。他就喜欢这些务虚的事儿,那就去呗。这会是为了把娟子调过来,她也想到省城东西,就自己出来了。

  买啥呢?

  收音机。

  前几天刚得了一个工业券,就想着给家里添点东西。自行车早已经买了。手表方家不缺,男式女式的都有,还都是名牌的经典款,什么浪琴,摩梵陀的,方妈给了他们好几块。连方大哥和方老爹都有。就差一个收音机了。

  正好方逐溪也在省里,向末直接就住进了省里的招待所。

  “咱俩也过一过二人世界……”

  方逐溪用手拍她的头,跟拍孩子似的,哄着她,“好,我陪着你。”

  接下来几天,去开会的地方报个道,点个卯,方逐溪看完病,也不忙的时候,两口子把省城好一顿逛。这时代的城市有这个时代的特色,只当是增长见闻的话,其实也挺好意思的。还能看看行情。副食商店的肉价,粮店的粮价,百货商店里都有什么商品,都能看。

  俩人还去了公园,省城几个公园都逛了一遍。还看了电影,照了相。街也没少逛,把向末带来的那么些票都给败了,买了一堆的东西,毛线就买了足足两大包,得有二十斤。好家伙,够织好多件毛衣的。还有布料,这个丝那个绒的,还有呢子大衣,给向老爹,三个哥哥和方逐溪一人买了一件,向末自己买了大红的布料,打算回去自己做。

  这一趟,钱花出去小一千块,几年攒的票都花得差不多。

  回到家,把向老娘给心疼的呀,直骂向末不会过日子,败家子。方逐溪就帮她说情,说是他想买的。向老娘明知道姑爷是故意那么多的,又不好骂姑爷,到底没把手上的笤帚打到向末身上。不过老两口在他们回来第二天就回村里了,说看不了他们那个过日子法,心疼。

  娟子被留下来了,向末说忙不过来,让她留下帮助。还有三嫂马上要生了,三嫂没妈,得向老娘照看月子,好几个孩子要看呢,照顾不过来,她也能帮忙。三嫂现在行动也不便了,她还能过去隔壁帮着做做饭啥的。

  反正是把人留下了。娟子情绪不高,但是没说什么,在家里待得挺安稳的。这是听了向老娘的劝了,但是心里总还是有些心动的吧?

  向末也怕夜长梦多,那姓蒋的再找过来。没几天,就给介绍了一个叫于刚小伙子,小伙子是农场子弟,家里父母哥哥姐姐都是农场的工人,他自己初中毕业之后回农场进了会计科,现在在饲料场当出纳。之前跟一个女知青处对象,结果那姑娘一心向上,跟公社放电影的放映员搭上了。那放映员的爸是公社革委会的领导,把她给调到县里的文工团去了。前几天刚结的婚。于刚被扔个彻底。向末给他介绍娟子,按娟子的条件,是有点儿高攀了,但是于刚的父母可愿意呢,觉得就得找这种本分的姑娘。于刚可能也是让那女知青给搞出来阴影了,向末回来之后,晚上的大锅饭又开始了,他跟着来蹭了几天饭,跟娟子认识了,还聊过几句。就同意了。很快俩人就订了婚,只等着过了年就结婚。

  婚事定下了,再变得可能不大,向末才算是放心。

  这个事情忙下来,推荐大学的名额都定下了。

  谁能想到呢,其中一个人,就是向阳。不是向二舅家的儿子。向大哥人都还在中原省没回来呢,肯定不是他帮的忙。向二舅确实是有点水平。向阳被推荐上了Q大的机械工程系。不得不说,成分是真的帮了大忙。向家成分好,向阳又是工人,这两年表现得好,连着两年评上了先进。这学校的档次,直接就上去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向阳报名才走呢,向军就一下子成了热门的女婿人选,介绍对象,能把家门踏平,农场的小姑娘也开始都追着他跑的了,连知青里,都有小姑娘开始给他送好吃的了。把孩子给吓得,下了班就躲到向末家,跟瞿麦一起捣鼓木工活儿。

第52章 山村一枝花13 她变懒了,因为有依靠……

  你不得不承认, 在这个时代,出身是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

  就像是方云期,林场推荐上大学的名额跟他了, 是各方使力的结果。他的知识基础比向阳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是许多倍。可向阳人家成分好,就能去最好的大学。方云期就不行, 不敢哪。方家算起来属于是没受到波及的可团结的资本家,那出身在那儿呢,再是没受波及, 他就是不能太高调。推荐到中原大学的中文系, 也算是回家了,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在林场做了三年半知青,吃的苦没比别人少多少,孩子原来的那些热血也都冷静得差不多了。

  走的时候, 也没敢声张,悄悄的把他的行李和日常物品赶黑天的时候留给跟他关系不错的几个知青,老夏叔借了林场的马车给他送到了农场向末家。在哥哥家住了一晚上,两兄弟聊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就搭车去火车站,跟着往中原省城送菜的火车回家去了。行李都没有。他这是回家, 啥都不用带的。

  自打跟方妈接上头,这几年, 向大哥是一年到头的压车往中原省去。每个月至少都得有几车皮的粮食送过去。这么大风险的事情,中间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别人也确实干不了。只能他出面。冬天送粮食,送肉,送山货。夏天送的粮食少了, 更多的是送菜,村子里自打用上了菌肥,不止是粮食产量上去了,菜的产量也都上去了。自留地里打的粮食价卖得都不低,搭着粮量,菜都没要钱,只当是送了。都是家里菜园子产的,吃不了的。茄子豆角黄瓜辣椒的。别看自家园子都吃不完,可到了方妈那儿,就都是好东西。那小酒馆,自打吃饭喝酒可以不用票,生意火爆得不行。这些菜,就是做了咸菜,也都是好的呢!

  人嘛,有动力,干活就不知道累。这农村里,啥是动力?挣钱就是动力。一个个的卯足了劲挣钱攒钱呢。有钱了,才能给儿子盖上好房子,才能挑最好的姑娘娶来做儿媳妇。有钱了,才能多给姑娘嫁妆,娘家得力,姑娘在婆家的日子才更好过。有钱了,老人岁数大了,想吃口软烂的,才能给老人买得起细粮白面。孩子生下来,当娘的做月子才不用喝口小米粥都难,想吃个鸡蛋都得借,喝那一眼能看到碗底的粥,孩子一泡尿就饿,哭闹不休。有钱了,才能改善生活,不用一家子衣服补丁罗补丁,大冬天的孩子连双棉鞋都穿不起。一年四季的白菜土豆都吃不饱,做个酱还买不起大豆,得用玉米面炒酱,那个味儿,闻着都难……

  凡此种种,只有经过的人才懂。

  所以呢,向大哥担着风险带着村民开荒,没人敢犯众怒打小报告,都跟着拼命干呢。效果也都在那儿摆着呢!

  才三年多的时候,这几年村里新结婚的,哪个不是专砖的大瓦房盖着,两间都少,基本都是三间起步了,有的要养老人的,能一下子盖出四五间去,还能带上前砖后土的一溜仓房。嫁出去的闺女,就没听过哪一家扣下闺女的彩礼钱的,都给闺女带回去当私房了,还得带上不少的嫁妆。

  老人的土房子,也有那高调的改建了砖瓦房的,只是少数。都还是更愿意攒钱。谁不知道王家园子的日子好过呀?大姑娘小伙子的,找对象都奔着王家园子的姑娘小伙使劲呢,为啥的?还不是想过上好日子嘛。

  就连周围的几个村子,有那队长支书干得硬实的,日子过得也不差。把肥都上上,粮食产量上去,够交公粮的,再把以前欠下的都还上,一年的粮食、工分钱都能发下来,也比年年往回找强上许多。再偷偷的民不举官不纠的开上一点荒地,再加上自留地的产出,一家子的日子都能过不不差。就是那乱一些的村子,队长支书能力都不能的,只靠着每年发下来的公粮,至少饱不着。

  有那游手好闲的赖汉,恨人有,笑人无的,也都知道向大哥是个啥人,都说是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谁敢惹他,王家园子怎么折腾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撑死胆大的,开出去的荒地比在册的耕地都多,虽然不知道那么些粮食都卖去哪了。但就是能产那么些粮,人能不富裕?羡慕不羡慕,肯定都羡慕,只怪自己没摊上那么硬人的队长罢了。

  向大哥的人缘现在是好得不得了,脑子活的人从来不少,想搭着他的顺风车也挣些钱的人更多。他都得挑着合作呢。去年公社选主任,多少人都要选他,要不是他自己不愿意干,人家现在就是公社主任了。县里的领导早都喂饱了,上上下下的,没人有意见。

  要不那姓蒋的知青咋那么拼的追娟子呢,那是他知道,只要向大哥说句话,那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把握很大。不光他知道,农场公社,谁不知道!

  所以向阳那个名额呀,面上向大哥人都不在家,看着是没出力,可向二舅是不是用了他的人脉,谁知道呢?

  农场另一个推荐名额挺戏剧的,原本是给了何朗然,别管多不合理,人家就是能拿到这名额。何朗然呢,主动放弃了,还明说了是放不下家人孩子。明明白白的表明了,为了王采薇,大学都不去上。

  这恩爱秀的,把几个小姑娘给感动得直哭,越发的两人的爱情故事宣场得不得了。真爱呀!

  何朗然让了,那名额最后落到了一个副场长的闺女头上。那姑娘还迅速的跟一个男知青谈起了恋爱,是那种被人撞破俩人在说话,知青给姑娘写情书的那种情况。姑娘家里没法子,对外只能说给俩孩子早早就定了婚,只是没到婚龄,一直没办婚礼。然后这事儿就定下了。姑娘上了一个专科学校,两年半毕业,分配在省城的一个厂后勤工作,很快就跟那知青办了婚礼,知青做为家属给着进了省城也进了厂做工人。

  这个事情,给了很多知青提示。他们下乡的时候太久了。最早的,都已经在农村待了八年,有的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太想回城了。看到还有这样的法子,这人的心啊,就长草了。

  哪怕是去县城呢,也是进城了。都无所不用其及的想法子。

  像是向家这样,在农场和公社里都能说上话,甚至在县里省里都有人脉的,就成了香饽饽。都想方设法的想凑上来,想借向家的关系,进城呢!

  都想啥美事儿呢?美得你们。

  当谁傻子呢!

  向家人就不带理这些个人的。仨儿媳妇都精着呢,娘家日子也都过得不错,不用拉把,别人更不值当她们帮忙了。哥仨更是一个比一个精明,都滑不溜手,粘不上。

  就剩下向末两口子,方逐溪自己就是个外地的。谁想找他,他只说是姑爷说不上话就能推。

  找向末?找得着嘛。这时候她就觉得,关于她的那些个传言,也不是完全的坏处了。都说她报复心重,心狠手辣,收拾得王采薇和何朗然两口子不能出头,是个多厉害多厉害的人。这会儿,怕她的多呢。

  “这名声呀,有时候还真是双刃剑。”向末就跟方逐溪感慨呢!

  “这世上聪明人多着呢,谁都不瞎,你那名声传得再不好,那不得看实际你做过什么嘛!到了必要的时候,你放心,必然会有人为你说话的。”到时候一边为向末正了名,一边儿能扒了那俩人的皮,看看皮下到底是什么肚肠,何乐而不为呢。

  整个农场,除了那两口子,还有跟向末不接触的个别知青,就没人说向末的坏话。

  本地的工人,都是老乡,大部分都是看着向末长大的,她是什么样的人,王采薇又是什么样的人,都清楚着呢。

  畜牧站下属的几个养殖厂的工人,都恨不得撕了那些背后嚼舌根的人。这几天,养殖厂都扩大了三倍不止,工人却没进几个。大家累是真的累,可那福利,谁不眼红?工资大家都拿一样的,但是别的部门,有几个月月都能发肉的?年底要是能评上先进,除了农场里的奖励,厂里又是钱又是物的从来不少给。过年的时候,糖块肉蛋的,家家都不空手。谁家生孩子了,场里给送小米送鸡蛋的,夜班家老人没了,场里给送白布。这些不是钱吗?别看东西不多,但都是实际的。更不用说,一样的食堂,养殖场的伙食比别处都好上两成。谁心里不感念?领导想着工人,工人自然就知道护着领导。向末家但凡有点啥活儿,不用她说,抢着干的人都能排队。干工作的时候,更是用心得不得了,就怕有出了问题让领导操心……

  那跟向末不对付的王采薇两口子能是个啥待遇?别看你是领导,谁鸟你啊。我只要工作不出问题,你想找事儿都找不着。再说了,你真想为难我,我不能找领导吗?你自己啥名声不知道?敢干那为难人的事儿嘛?

  所以,王采薇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就不顺,看着什么都好,工作也顺利,职位越来越好,可就是哪哪都得劲儿,有劲使不上。憋得难受,还只能受着。只能背后跟关系好的抱怨抱怨不得志,他们也在家里搞大锅饭,还自己搭钱进去买菜买粮的,帮着日子过得紧巴的知青改善生活,总有人愿意跟他们亲近的。只不过那些人,多是在农场里过得不是太好的。几百的知青,文职的工作可没有那么,安排不过来。学校的老师就几十个人,再加上各处的办事员,技术工种,他们也只能占一小半。农场肯定更愿意提拔自家的子弟。大部分还是干农活。挣得少,活累。再补贴家里,说实话,吃不饱的都有。

  就有那老实头儿,不知道怎么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找不到门路的。就只能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了。嫁给场里工人的,嫁到周围村镇的。娶了农场子弟的,娶了周围村镇的姑娘的越来越多。

  “姐,你看,杜娟咋样儿?”向军这天晚上下班来家,没跟往常一样直接找瞿麦,到是先找向末了。

  啥?

  “你跟杜娟处对象了?”

  看上杜娟了?

  向末脑子里就过这个杜娟。

  这姑娘是三年多以前跟方云期一年来的知青,今年是十九还是二十来着?年纪跟向军到是合适。长得就更是没话说了,白白净净,总爱用手绢扎个马尾,性子也活泼,平时偶尔遇到,都跟知青们说说笑笑的,看着就欢实。再多的,她是真不知道了,那姑娘不来自家凑热闹,也不在哪个养殖场,种地种得很踏实,也没张罗着找关系走门路,平时真没什么接触。

  向军那手摆着跟小风扇似的,脸红得不行,“没有,姐。我没跟她处对象。我就是觉得她挺好的,她一笑,我心里就高兴,就乐意看她。我爸我妈老想给我介绍对象,我寻思着,非得结婚的话,我不想跟别人结……”

  啊,他这一说,向末就明白了。向二舅一直就非常反对自家的儿子闺女找知青,给儿女找对象向来只在农场和村里找的。向军这小子这是看上人家姑娘了,又知道爹妈那关过不去,跑她这来求救,让她帮着说情呢。

  “行,赶明儿个我打听打听那姑娘的情况。总得问问人家对你有没有意思吧?回头得了信儿,我再跟你说。不过我丑话可说在前头儿,要是人家姑娘对你没意思,或者是别的有不合适的地方,你小子就给我老老实实的相亲结婚去,要敢起幺蛾子,二舅不打断了你的腿都算你小子命大。”向末吓唬向军,就怕他去追人家姑娘,万一没成,你说闹心不闹心。这时候,名声多重要的。

  向军挠头,嘿嘿的笑,“知道了,姐。我去找瞿麦了。”还顺手把在边儿上听他们聊天的闹闹给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