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38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若是五公主不能求来雨,自是最好不过,可万一她真的求来了雨……娘娘,咱们也得早做打算啊。”宫女开口道。

  这事儿要是搁在别的公主格格身上,“万一”什么的压根儿用不着考虑,可五公主向来有些邪门儿,宫女觉得,她和她家主子得把最坏的情况也给考虑上。

  “倘若她果真求来了雨,就让她永远留在宫外吧,决不能让她安然回宫。”宫装丽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可五公主若是在宫外出事,皇上定会彻查到底,到时候……”

  “这种事又何须咱们亲自动手?那些反贼可是比咱们还憎恶五公主呢。只要咱们悄悄儿地将五公主的行踪透露给那些反贼,你觉得,那些反贼会做些什么?”

  祥瑞之兆被视为上苍眷顾大清的象征,自从芃芃这个“祥瑞公主”横空出世之后,每年被忽悠着加入起义军以及民间一些反清组织的百姓数量大为减少。若是反清之人得知了芃芃的下落,定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宫装丽人缓声道:“只要咱们处理得干净些,不会有任何人查到咱们身上来的。那些反贼既然想要反清复明,会对大清公主动手,再正常不过了,不是吗?至于他们的消息是从哪儿得来的,又有谁知道呢?”

  宫装丽人的心腹宫女闻言,沉默不语。她虽觉得自己主子的计划风险不小,却也明白自家主子为何会对这个计划如此热衷。

  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平日里五公主在宫中,她们很难绕开皇后的严密保护对五公主下手,更重要的是,她们很难在动手之后不留下任何痕迹。五公主这次出宫,对于自家主子来说是最好的机会,自家主子是万万不可能放弃的。

  一想到这儿,心腹宫女便不再犹豫,她凑上前去,与自家主子一起完善了这个计划。

  末了,宫装丽人对心腹宫女吩咐道:“你去给额娘递个话,让额娘入宫来,本宫有一些话,要请额娘带给阿玛……”

  ……

  芃芃启程的那日,是个极好的日子。

  她穿着固伦公主的朝服,由百官送行,轿辇一点点消失在乾隆的视线范围之中,同时带走的,还有乾隆与皇后的忧虑。

  在芃芃最初提出由她来代替乾隆前往旱灾最为严重的地方祈雨时,乾隆本是不同意的。他还在呢,没有必要把重担压在自己年幼的女儿身上。且芃芃独自出远门,他也着实不放心。

  但后来,芃芃的一番话说服了他:“各地的百姓们既然是因我之故而暂时被安抚了下来,那么,由我去进行祈雨,是最好不过的。至于汗阿玛您,就安安生生地呆在朝中吧。如今,朝中有合适各样的事情等着您来处理,您既要调粮赈灾,又要安排工匠去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挖水井,还要操心怎么才能让周边的国家多卖些粮食给我们,耐旱作物的推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推广之初必将引起诸多质疑……您要面临的挑战,丝毫不比我少,这些都需要在您的督导之下完成,刻不容缓。在别的方面,我没法给汗阿玛帮上什么忙,也只有代汗阿玛前去祈雨了。”

  “谁说你在朕的身边不能给朕帮上忙?”乾隆拿着芃芃呈给他的那份“奏折”,只见其上罗列了各项赈灾策略,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虽然这封“奏折”上的字迹颇为稚嫩,但整个朝堂中所有朝臣们的建言都没有这份奏折上的措施来得全面。

  倘若这些措施都是芃芃提出来的,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一个小女孩想得周道,只怕还要挑一挑芃芃的刺。但既然这些措施又是“仙人入梦”告诉芃芃的,朝中的大臣们自然适应良好,对于这些措施的接受程度颇高,只一心琢磨着怎么将“仙人”所提出的措施落到实处,也就是了。

  “你若是留在朝中,只怕比朕留下都要管用得多。”乾隆感慨道:“起码朕就出不了这么多的主意。”

  若是寻常人听了乾隆这话,只怕就要诚惶诚恐了,芃芃闻言却是笑嘻嘻地道:“那可不行,我只管将老神仙给我的法子拿出来,不管别的。汗阿玛要是亲自去祈雨了,留我在京中,我也是指挥不动那些大人们的,更别提监督他们按照我这上头说的来办了。祈雨这活计,我与汗阿玛都可以做,可调度指挥各个大臣们,让他们摒弃那些个小心思齐心协力地抗旱,却是只有汗阿玛能够做到的事。”

  芃芃一番话言之有理,且又小小拍了一下乾隆的龙屁,将乾隆拍得很是舒坦,最终,乾隆自然允了芃芃所求。

  为了确保芃芃的安全,乾隆将傅恒和福隆安安排到了芃芃的身边儿,与此同时,他又从禁军之中调派了一批人手,来保护芃芃。

  福康安在得知同在上书房中读书,自家小伙伴即将去做为国为民的大事、自家阿玛和兄长也被调派到小伙伴身边保护小伙伴后,他也闹着想去,说他如今功夫也长进了不少,可以保护芃芃的安全。

  傅恒听闻了自家儿子的话,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就福康安这三脚猫的功夫,真遇到了危险,还不是个累赘!他们可是要去办正事儿的,哪儿能以这么儿戏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呢?福隆安见状,顿时得意洋洋地冲着福康安叉腰,让他“小孩子就一边儿玩去,不要干涉大人的正事”,那嚣张的态度,着实把福康安气得不轻。

  福康安自从进入上书房读书之后,门路可多着呢,他见傅恒这边说不通,自家兄长又只会对自己落井下石,索性直接求到了乾隆跟前,一本正经地列出了一二三条理由,用以证明他跟着芃芃一道出行的必要性。乾隆忍笑听着他的话,看着他绞尽心思地找理由,在逗弄了他一番之后,最终准了他所求。

  自家小闺女一个人出远门,乾隆也的确是担心闺女会不会寂寞,会不会觉得无聊,若是有福康安在,起码能跟自家小闺女说说话儿,解个闷不是?更何况,负责护卫自家小闺女的还是福康安的父兄,也能照看着福康安。

  总之,芃芃启程那天,轿子里忽然被塞进个福康安,不止她傻眼了,福康安的父兄也傻眼了。

  ……

  这次出行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祈雨,氛围自然比较严肃沉闷。

  福康安履行着他在乾隆跟前做出的种种承诺,一直在与芃芃说着话,努力地逗芃芃开心。

  然而,等到一行人驶到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处干旱地带后,他却瞪大了双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烈日在头顶上炙烤着,大地都被烤的皲裂了。农民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地在田间奔走着,用尽他们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办法来挽救田间的作物,但还是只能看到田间的作物不断枯萎。

  见状,有农民终于忍不住趴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种不出作物来,就交不上租子,且一家人的口粮也没有了着落,若是再不下雨,他们就要活不下去了啊!

  这种悲戚的氛围落入芃芃和福康安等人眼中,无疑也影响到了他们。

  芃芃在启程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场面,倒还稍微好一些,福隆安与福康安兄弟俩却是自幼在京城繁华乡中长大的,除了日常训练艰苦些之外,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头,自然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从不知道,在他们苦恼于饭怎么那么难吃、书怎么那么难读的时候,有一群人,还在为了生计而奔波,为了吃穿而发愁,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在这样一群穷困潦倒、身处长物的百姓们跟前,芃芃一行人的车马队伍简直犹如黑暗中的灯塔一般显眼,很快就有人围在了他们的周围,开始向底下的小兵们打探究竟是什么人出行。像他们这样的小地方,许多年都见不到一个贵人。像芃芃这样的贵人突然出现在此处,又是为了什么呢?

  朝中早早便放出了固伦和晏公主代乾隆祈雨的消息,芃芃此次出行,并不需要刻意瞒着周围的人。相反,若是沿途的百姓们知道了“祥瑞公主”已经行至他们的身边儿,只怕也会振奋起来。

  因此,在被问到的时候,负责保护芃芃安全的士兵没有隐瞒,将芃芃的身份,以及自己一行人出行的目的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前来问话的农民。

  这些农民们听了此言,果然精神大振,双眼放光,像是落入水中的人死死地揪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祥瑞公主来了!她来为咱们祈雨了!咱们的庄稼有救了!咱们有救了!”

  短短的时间内,诸如此类的话,就在这座小小的村子之中蔓延了开来,几乎所有人都冲到了芃芃的车队边上,用饱含期望的眼神看着芃芃所在的方向。

  他们想要上前,却又害怕自己亵渎了神明,只能一个挨着一个跪下,请求芃芃能够为他们带来祥瑞,带来雨水,缓解他们村庄的旱情。

  坐在马车上的福康安看着这样一幕,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他也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当他披上铠甲、被诸多士兵簇拥在中间、被其他人用信赖和崇敬的目光看着时,会是何等威风。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人的信任,也可以这样沉重,似那装满了石头的担子一般,牢牢地压在人的肩头。

  虽说芃芃此行是为了祈雨,但跟随芃芃出行的人,对于芃芃能不能顺利求来雨,心中多是没底的。

  若是芃芃能够顺利地求来雨,那么自然皆大欢喜,眼前的这些农民们得到了救赎,他们一行人也能够如同英雄一般地被人欢送着离开此地。

  但倘若芃芃未能顺利求来雨,情况,又会变得如何呢?

  方才所看到的那一张张脸上的表情越是狂热,福康安就越是忍不住为小伙伴担心。

  傅恒显然也跟自己的儿子想到了一块儿,但他将自身的情绪隐藏得比较好,没有表现出来。

  作为多次领兵出征的主将,傅恒习惯了凡事都做好最坏的打算。他被君王委以重任,护送公主,若事情果真到了最坏的一步……无论如何,他都会拼死护送芃芃安全离开的。

第121章 二合一

  接下来, 芃芃借福隆安和福康安兄弟之口,向百姓们询问了一些问题,例如当地父母官对他们好不好, 平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能解决的难题之类的话, 让百姓们倍感贴心。

  站在他们眼前的, 可是公主啊!公主这样金尊玉贵的大人物愿意放下身段来关心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这样亲民的举动,自然使得周围的百姓们都对她深怀好感。

  再加上,公主通过福隆安兄弟向周围聚集过来的百姓们传递了安慰之语, 告诉他们, 朝廷已经知道他们的困境,带领他们挖井的队伍以及运送赈灾粮食的队伍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让他们不要放弃希望。朝廷一直站在他们的身后,只要他们不放弃希望, 必定可以度过本次的难关。

  一番话语, 说得在场的百姓们热血沸腾。

  芃芃是见识过演讲场面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挑起百姓们的积极性, 并激发他们的士气。她对百姓们说的话语,虽是由福隆安兄弟转述的, 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这下子, 就连原本一些对芃芃将信将疑的人,都开始因为芃芃的话, 心中充满了希望。

  芃芃见状, 趁此机会提议, 在救援队伍到达之前,百姓们先设法自救,她会派人找来周围懂得打井之人, 帮助百姓们一道打井,能多打出一口井来,便能多保住一些田地中的作物。另外,她知道一些作物,适合在干旱的地带生长。

  除此之外,她还提议将一些已经死去的作物拔掉,腾出地方来试着种植新型耐旱作物,兴许也可帮助周围的村民们度过这次的难关。

  对于芃芃所提出的找人来带领村民们挖水井的提议,村民们是不反对的。如若不是他们对此一窍不通,他们巴不得立马开始行动起来。可对于芃芃所提出的后一项建议,他们却有些踟蹰。

  他们已经习惯了种植当前的这些作物,要让他们转而种植新的、从未了解过的作物,他们还是很犹豫的。一方面,他们不熟悉这些作物,怕养不好,另一方面,他们也对这些作物是否真的适合种在此地、以及种出来后的产量持有怀疑态度。

  芃芃见状,也不再多劝。她心知,人们对于任何新出现的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接受时间。现在她给当地百姓们打了个预防针,引发百姓们开始考虑这件事,等到朝廷正式派人来推广耐旱作物时,想必会容易很多。

  当芃芃向当地想百姓们询问县令与知府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时,百姓们眼中一片茫然:“知府老爷下了命令,让各县的县太爷发放救济粮。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俺们也不清楚,俺们从来没有见到过所谓的救济粮。”

  芃芃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恐怕当地官员的不作为,也是此地灾情严重的原因之一。

  在遇到灾荒的时候,开仓放粮以确保大部分百姓至少能够活下去、从商贩手中购买粮食以作储备之用,以及带领百姓们抗灾自救,这些都是地方官该做到的事。如今周围的百姓们却一问三不知,芃芃觉得,看样子,自己得找当地的知府好生聊一聊了。

  就在芃芃准备离开的身后,忽然有一名好吃懒做的大汉蹿了出来,大声问道:“公主既然是来求雨的,又何必做多余的事呢?只要您能为我们求得雨来,一切情况自会有所好转,何必又是找人打水井,又是劝咱们改种其他作物的,多麻烦啊!”

  他这副吃定了芃芃,想要不劳而获的样子,让芃芃沉下了脸。

  更可气的是,像他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在他发话之后,又有人陆陆续续地站出来说了些话,大意就是他们遇到旱灾,是他们命不好,芃芃既然是来为他们祈雨、帮他们转运的,只要芃芃多努力努力足矣。只要上苍最近多来几场雨,什么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其余一些比较勤劳朴实的农民们听了这话,面上有些惴惴的,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大妥当。但具体是哪儿不妥当,他们又说不出来。

  芃芃扬声道:“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是否愿意垂怜咱们固然至关重要,可若是地上的人什么都不做,只等着事成,那是不现实的。上苍只青睐勤劳之人,谁好吃懒做,只等着上苍发善心,终将被上苍抛弃。”

  “这回,即便本宫成功地求来了雨水,暂时缓解了旱情,可若是你们不做出任何努力,他日再度遭遇旱灾,你们又待如何?等待上苍再一次的垂怜吗?若到时候,上苍不愿垂怜你们了,你们难道就要引颈就戮吗?”芃芃环顾四周:“祈求上苍垂怜,只是情急无奈之举,唯有自救自立,方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上苍不会一直垂怜不愿付出努力的人,希望你们明白这一点!”

  芃芃的话音落下后,周围的百姓们久久没有出声。

  半晌后,他们才开始呼应芃芃的话,并斥责那些个意图不劳而获之人。

  懒汉或许有,但在这村子周围并不多见,这座村落十分贫穷,土地与其他地方相比也颇为贫瘠,对于这十里八乡之中绝大部分人而言,若是想要活下去,只有不断地卖力干活。这里终究是勤劳的人居多,他们对于芃芃言辞中“唯有勤劳方能自救”的言论,还是很能接受的,对于那些意图偷懒之人,是越发看不上眼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想要得寸进尺,想得咋那么美呢!

  芃芃说出的这番话,震撼到了周围的百姓们,也使得傅恒父子三人颇为震惊。

  百姓们虽觉得这些话不像是一个小女娃子能够说得出来的,但联想到芃芃固伦公主的身份,再想想她那颇为传奇的身世,也就轻而易举地接受了她与普通小女孩的不同之处。在他们看来,哪怕皇族有再多的奇异之处,都是正常的。

  傅恒父子三人与这些百姓们不同,作为时常接触到皇家的人,他们十分清楚,除了身份高贵一些,皇室中人,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三阿哥夫妇、四阿哥夫妇、六阿哥夫妇,以及他们曾接触过的三公主、四格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也有属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在今日之前,傅恒只将芃芃视为一个小孩子,最多只是觉得芃芃比一般的小孩子要老成一些。他没有料到,他眼中的小孩子,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让他也感到震耳发聩的话。

  思及此处,傅恒不由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向了芃芃。

  福隆安也觉得芃芃与他见过的皇族宗亲的公主格格们都不同,一路行来,也让他对芃芃大为改观,他开始明白,芃芃并不只是在乾隆的庇佑之下养尊处优的傻白甜小公主,相反,她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公主。

  至于福康安,他觉得小伙伴所露出的这一面帅呆了,他暗自下定决心,等回了京城之后,他要加倍努力,要不然,恐怕就要离小伙伴越来越远了QAQ。

  ……

  固伦公主驾到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当地县太爷的耳中,还没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县太爷想好该以什么样的姿势来接驾,芃芃就已经略过他,直奔知府的所在而去。

  这个县城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赈灾措施,无疑是县太爷的渎职,而在这偌大的府城之中,像这样的县城,只怕数量不在少数,芃芃懒得一一去抓这些县太爷们的小辫子。知府负责管县太爷们,她直接去找知府问罪就好。

  在收到芃芃命人送来的消息后,知府一面命人准备迎驾,一面急匆匆地命人去将府上最好的院落收拾出来,准备迎公主入住。

  在此之前,知府可没有想到过公主会到自己的地盘来,毕竟,他所在的这州府,是出了名的荒凉落后,远不及临府繁华,就连作为枢纽城市的府城,也就只比临府的县城好上那么一点。

  来人可是固伦公主啊,若不是此番对方代替君王出宫求雨,只怕知府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贵人,更不用提跟她有什么交集。一想到对方有可能会在自己这座简陋寒酸的府邸中歇脚,知府就不由将额上的汗擦了一遍又一遍。

  若是早知道贵人会来他这儿,他今年开春之时就该将府邸好生修缮一遍。他在这穷乡僻壤窝了这么多年了,因没有门路,本身又才干平平,考核一直徘徊在中下游。要是能够把固伦公主给伺候好了,公主一高兴,在皇上跟前帮他说几句好话,他岂不是就可以飞黄腾达了?毕竟,皇上对这位主儿的宠爱,人尽皆知。

  就在知府命人去打探这位主儿的喜好,并将自己的女儿唤到跟前来,吩咐女儿要好生伺候公主的时候,这位主儿已经找上了门来。

  与想象中的锦衣华服不同,许是出门在外寻求方便,许是为了更接地气儿,公主换了一身便服,整个人的衣着打扮十分朴素,只是,一张小脸白皙娇嫩,再加上周身那高华的气度,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能够养得出来的。

  她的身后左侧站着一名中年男子,看起来亦是气度不凡,那种气势,明显是常年身居高位才会有的。在此之前,知府也就只在本省总督身上感受到过类似的气势。然而,这样一个明显身居高位的男子,却恭恭敬敬地跟在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后,隐隐呈保护之态,这也让知府越发确定这名小女孩儿就是公主。

  至于她的右侧站着的一名少年和一名孩童则被知府给忽视了。知府料想这两人不是公主的侍卫就是公主的玩伴。

  在经过一番打量之后,知府恭恭敬敬地上前朝着小女孩儿行了礼,对站在小女孩儿身后的中年男人也是客客气气。

  谁知,芃芃的反应却颇为冷淡。知府琢磨了一下这个年龄的小女孩儿一般会有的心思,开口向芃芃推荐了府城中几处比较热闹有意思的地方,却听小女孩儿道:“知府大人应该知道本宫为何会有此行吧?”

  知府见芃芃面上似有不豫之色,心中咯噔了一声,赶忙拍起了芃芃的马屁:“微臣知道,公主是为祈雨而来。公主身份尊贵,却这般忧国忧民,为皇上分担重任,不愧是皇上的嫡女。皇上以公主为傲,百姓们也信赖并敬仰着公主。我大清能得公主,实在是我大清的福分啊!”

  若是一般的小女孩儿,听了知府的一番吹捧,此刻只怕早已飘飘然了。

  只是芃芃并不是一般的小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