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54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他可还有一堆事儿要忙呢,没工夫天天去安慰一个疑神疑鬼的女人!

第143章 一更

  乾隆向来是个自我的人, 只有宫妃迁就他的份儿,没有他迁就宫妃的份儿。

  若是遇到有闲情逸致的时候,在乾隆正稀罕的宫妃面前, 他兴许愿意放下身段儿来好好哄一哄对方, 但安贵人显然不在这个范畴之中。

  几日前安贵人来找乾隆撒娇, 请乾隆将馝齐香给她的时候,乾隆就对安贵人颇为不满了,如今安贵人又哭哭啼啼地来找他,自然让他心生厌恶。

  乾隆坐回书桌前, 正准备让吴书来给他沏一杯静心凝神的茶来, 好让他消消火气,却看到摆在桌案上的一本厚厚的英文书, 顿时想起安贵人来找他之前芃芃向他“请教”的话题,整个人都僵了僵。早知道他该耐着性子多与安贵人周旋一阵子才是, 他怎么就这么想不开, 提前回来了呢?

  这下可好了,他离开的时间太短, 芃芃肯定还没有忘记刚才的那个话题,准备接着跟他聊呢!

  芃芃撑着脑袋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似是准备接着与他探讨这个话题:“汗阿玛, 这书介绍了英吉利几代王朝的发展史,被太傅出过题目的查理一世就在其中, 要不咱们好好儿研读研读吧, 兴许能获得更多启发呢?”

  乾隆清咳了几声, 面上的神色有些不自然,试图转移自家小闺女的注意力:“芃芃,这么厚一本书, 你是怎么搬过来的?”这书这么厚厚一本,自家闺女却是小胳膊小腿儿的,乾隆简直难以想象自家闺女是怎么把它一点一点搬过来的。

  “你若是想让朕看这本书,告诉朕这本书在哪儿就好,何须亲自把它搬到朕的桌案上来?”他闺女要是不把这书搬来,兴许他还可以轻省一些,可眼下芃芃都把这书摆在他跟前了,他似乎不看也得看了……

  他虽然也学了些英文,但让他去看这些晦涩难懂的东西,真是要了他的老命啊!

  乾隆面儿上稳如泰山,心中已经开始不住皱眉,思量着该从哪儿找几个精通英文的人给他翻译翻译了。

  芃芃似是看穿了乾隆的想法,笑吟吟地道:“汗阿玛不用担心,有吴公公的徒弟小顺子帮我呢,我只是给他指了个位置,他就帮我把书给搬了过来,我没费什么劲儿。”

  说着,她又瞄了一眼眼前的书,开始给乾隆戴高帽子:“这书虽说晦涩难懂,但汗阿玛英明神武,聪慧过人,非常人所能及,想来吃透这书对于汗阿玛来说不成问题。”

  乾隆不着痕迹地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在闺女充满期待的目光之中,实在难以说出一个“不”字:“芃芃,你似是对英吉利……很是推崇?”

  乾隆在芃芃的建议之下同时与英吉利、法兰西和西班牙通商,也在这接触的过程之中了解到,英吉利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只是欧洲大陆上一个不起眼的弹丸小国。单只看其与法兰西在“七年战争”之中能够不落下风,便可知其实力不俗,况且还有大清近年从英吉利购回的“望远镜”,使得钦天监对于天象的观测比以往更加精准,也更让满朝文武和百姓们信服,那“珍妮纺纱机”和“织布机”,也在悄然改变着底层老百姓们的生活,又有那从英吉利购回的农具,使得侍候田地变得更加方便,从西洋引进的高产作物也进入了试种环节,在一些地区已经见了成效……

  虽然由于时日尚短,这些改变还很微小,但一直关注着这一切的乾隆自然不会察觉不到。

  然而,乾隆受康熙影响甚深,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法兰西才是欧洲的中心,并将法兰西凌驾于欧洲其余国家之上,这个念头,一时半会儿要让乾隆摘了,是很难的。乾隆有此一问,芃芃倒也不觉得惊讶。

  “汗阿玛虽一直以来对英吉利不甚在意,但看看咱们从英吉利买回来的那些东西吧,接下来的数十年中,英吉利的崛起势不可挡,就连法兰西,只怕也得暂时避其锋芒。”

  芃芃的话语并非空穴来风。

  眼下由英吉利与普鲁士所组成的同盟与法兰西、奥地利、俄国等国所组成的同盟看似势均力敌,实则胜利已经开始向英吉利与普鲁士一方无限倾斜。

  在战争之初,英法两国的战役之中,是法兰西占据了上风。但很快,英吉利设计拉拢了普鲁士,并利用普鲁士与奥地利等国的对立关系,以及这些国家对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的影响,将法兰西拖入大陆战局之中。

  说是盟友,但实际上,英国也只不过将普鲁士当做了牵制与消耗法兰西兵力的一枚棋子,在普鲁士以一敌多、战局不利之时,英国不曾出兵相助,而在普鲁士几度逆转战局之时,英国又奖励般地为普鲁士送去大量金钱以资助战局。因为随后几年一直在“划水”,英国的实力保存得很好,普鲁士与法兰西等国则是消耗巨大,在战争结束时,法兰西濒临破产,普鲁士一片焦土,奥地利等国也是损失惨重,唯有英国保留了最为完整的实力,自此进入蓬勃发展状态。

  想想这次的战役的结果,芃芃都觉得,有时候真正的厉害,不在于你在战场上有多勇猛,而在于你有多能苟。怂一点没什么,划划水也没什么,能保持最大的战力并撑到最后,就是最大的胜利。

  “看样子,你对英吉利的评价很高。”乾隆看着摆放在桌案上的书籍,陷入了沉思。

  “也不算很高,我只是实话实说。近些年来咱们大清也高价卖了不少物资给欧洲各国,对于他们的财政状况,想必您也有一定的了解吧?”芃芃问。

  乾隆点了点头,他虽没有刻意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但毕竟是涉及到物资的大宗交易。对于交易体量,他心中也大概有数。起初时一些国家给钱很是痛快,到了后来,便间或有拖延的情况发生,从这些细节之中,也可侧面看出该国财政状况的变化。

  想想那些数据,乾隆对芃芃所说的话,当即便信了大半。

  “看样子,你的那些功课没白做,对欧洲各国多一些了解,果然是有用的。如今,咱们既然知道英吉利势头好,看样子,接下来,该多与其接触接触才是。最近火器班刚刚研制出了一批新的火器,威力不俗,你说,朕要不要将这些火器拿去卖给英吉利?”

  欧洲大陆的战局再怎么混乱,终究也与乾隆无关。

  作为大清皇帝,他只考虑大清能够从已知的情报之中得到多少好处。

  这些年,乾隆赚英国人的钱赚上了瘾,而武器价格向来不便宜,在他看来,若是能够狠狠从英国人身上赚一笔,同时又向这未来的欧洲霸主卖个好,是一举两得之事。

  但他的提议很快便被芃芃否决了。

  “汗阿玛可知,英吉利与法兰西此番,是为何而开战?”

  乾隆看着他书房中悬挂的地图:“朕恍惚听说,是为了争夺领土?”

  “是为了争夺领土,但不是为了争夺彼此国家的领地,而是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芃芃看了一眼乾隆迷茫的神色,很快又改口道:“或者您也可以理解为附属国,但不同于咱们大清对附属国管控的宽松,这些国家对附属国有着绝对掌控权。”

  芃芃伸出小手,在美洲和东印度的一些领地上画了个圈:“法兰西人掌控着这些地方,而英吉利想要从法兰西的手中将这些利益给夺去过来。汗阿玛,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乾隆盯着被芃芃圈出来的地方,皱眉不语。

  美洲倒也罢了,离大清甚远,但印度却与大清同属一个大陆,如今让欧洲人给占据了……这让乾隆心中升起了危机感。

  乾隆陡然明白了芃芃想要表达的意思。

  今日英吉利人与法兰西人能够打印度的主意,明日会不会把主意打到大清头上来?对于这些西洋国家,是既要与他们相处,又要防着他们一手,不可让他们摸清大清的底细。

  若是搁在从前,有人告诉乾隆,欧洲那些国家有朝一日兴许会对大清构成威胁,乾隆定会不屑一顾,但随着他对欧洲各国的了解加深,他便不会再轻易这么想了。

  ——法兰西本土才多大,被其掌控着的殖民地又有多大?

  事实证明,当这些欧洲国家想要将国土面积数倍于它的国家“吞”下,是可以做到的。

  思及此处,乾隆的心中渐渐升起了危机感:“这明白了。看样子,这火器班的推陈革新,还得持续进行。对外,咱们还是稍许藏拙吧。”

  说完这话,他看了看特意被芃芃挑出来的书籍,一阵扶额。看样子,这些书,他是不想看也得看了。

  芃芃用力地点了点头:“汗阿玛英明。”

  虽说距离历史上欧洲各国侵吞亚洲大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若是能够给乾隆一些压力和危机感,总是好的。省得乾隆平了大小金川、准噶尔以及大小和卓之后,便开始膨胀起来。

第144章 一更

  接下来的日子中, 乾隆肉眼可见的开始忙碌了起来。

  倒不是说他之前不忙,只是之前在新疆战事结束之后,他还时不时临幸后宫, 然而现在, 他又恢复了十日中只有两三日踏足后宫的日子, 这两三日中,有一二日是固定给容嫔的,余下的妃嫔们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够抢到剩下的那一天。

  嘉妃去小书房给乾隆送汤羹时, 亲眼看见乾隆一边捧着本厚厚的英文书在读, 一边捧着本字典在翻,那认真钻研的架势, 当真是好久不曾见过了。嘉妃敢说,乾隆就连批阅奏折时, 都不曾这么认真过。

  在发现嘉妃的到来后, 乾隆只抬头看了她一眼,对她道:“辛苦爱妃了, 把东西放下吧。”而后就低下头,继续开始啃那本英文书。

  嘉妃早已容颜衰减, 虽保养得宜, 但到底不如年轻时那般水灵鲜嫩、光彩照人,自然无法吸乾隆的目光, 更何况, 乾隆知道她近日频频来自己跟前献殷勤所为何事——无非就是金家与珂里叶特家那些事。乾隆对这种别有目的的来访态度冷淡,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嘉妃的到来也并非全无用处,至少乾隆在调查金家之时留了几分心, 不让人故意污蔑金家,若是珂里叶特家的参奏有不实之处,被乾隆发现后,乾隆会对珂里叶特家的人问责。即便是金家当真有那犯了律例的人,乾隆也看在嘉妃的面儿上,从轻处罚了。

  由此可知,招式不嫌老,管用就好。

  愉妃虽一向以“淡泊名利、不争宠、不夺权”自我标榜,但嘉妃的所作所为,以及金家与珂里叶特家对恃的现状,也的的确确让愉妃产生了紧张之情。

  嘉妃打着关心乾隆身子的名义,时常来小书房给乾隆送些点心汤羹什么的,愉妃自然不会走与她一样的路子。愉妃颇懂得如何投乾隆所好,她见乾隆最近在费心研读英文书籍,悄悄儿地将那英文书籍的名字给硬记了下来,回去之后询问五阿哥那些单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得知乾隆正在研读英吉利史后,愉妃不动声色地派人出宫,采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翻译好的书籍开始研读,借着请教之名偶尔来与乾隆进行探讨,并伺机将这些书籍借给乾隆,帮助乾隆更好地理解那本未曾被人翻译过的英文书籍内容。

  如此,哪怕乾隆并不喜欢愉妃,也不得不看在愉妃给他帮了不少忙的份儿上,而对愉妃态度好上了些许。

  愉妃在暗自得意的同时,心中也十分感慨,五公主对乾隆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

  旁人或许不知道乾隆为何会突然开始苦心研读英吉利史书,愉妃却知道,这多半与五公主脱不了关系。乾隆的诸多儿女之中,只有五公主对与西洋相关的物事最为热衷,也只有五公主能够改变乾隆的想法。

  一想到这,愉妃的心情就有几分不佳。

  却在此时,她听到乾隆问她:“爱妃果然聪慧过人,爱妃的娘家亦是神通广大,朕都未能找到的书籍,爱妃的娘家竟一连找到了好几本,还送入了宫中。看样子,朕将爱妃的父兄放在如今的位置上,实在是屈才。”

  乾隆口中虽说着称赞的话语,语气却是不咸不淡,甚至带着淡淡的警告和猜忌。

  嘉妃这些日子以来的一系列反击,虽未能直接给愉妃和珂里叶特家定罪,但显然也让乾隆对愉妃和珂里叶特家生出了怀疑之心。而珂里叶特家此番给愉妃送书之事,也让乾隆怀疑愉妃与珂里叶特家平日里是否相互传递宫内外的消息、互通有无。

  毕竟,愉妃拿来这些书籍的时机,也未免太巧了些。

  愉妃闻言,心知若是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便会为自己和自己的娘家埋下无尽祸根,她一面交际脑汁思忖着该如何打消乾隆的怀疑,一面道:“臣妾一介深宫妇人,哪里懂得朝堂上之事?只是臣妾相信皇上知人善用,若臣妾的父兄果真可堪大用,想必也不会这么多年来也只能做到而今的位置了。”

  “臣妾的父兄别无长处,唯有对皇上的忠心勉强算是优点。父兄在得知皇上大力倡导西学之后,便紧跟皇上的步伐,设法淘了些西洋书籍来翻看学习。今次能成功为皇上排忧解难,也实属赶巧了。”

  乾隆听了愉妃的话,淡淡“嗯”了一声:“既然你父兄寻来的书籍帮了朕的忙,朕也该好生奖赏一下他们才是。来人,传朕口谕,愉妃之父献书有功,赏赐玉如意一柄,纹银百两。”

  尽管赏赐不算丰厚,但寻常臣子能得乾隆赏赐,便已算是一种极大的荣耀了。更何况,愉妃无宠已久,珂里叶特家也是许久没有接过乾隆的赏赐了。

  愉妃闻言,赶忙面带笑容地道:“臣妾替臣妾的阿玛谢皇上恩典。”

  离开乾隆的宫殿后,愉妃面上的笑容立时便淡了下来。

  她身边儿的心腹宫女察言观色,不解道:“皇上特意命人赏赐了咱们老爷,是一件好事啊,咱们老爷此番也算是有惊无险,得了福祉了,娘娘您何故不悦?”

  愉妃微阖妙目:“你觉得,皇上赏赐阿玛,是一件好事?本宫不这么觉得。皇上他此番虽然表面上信了本宫的话,但实际上,心中已对本宫和本宫的阿玛起疑。若是阿玛因为得了皇上的赏赐而自得起来,只怕要大事不妙。你速速派人出宫去给阿玛递个话,让阿玛在收到皇上的赏赐之后,言行举止要愈发小心谨慎,不可轻易被人抓住把柄。”

  心腹宫女闻言,虽觉得自家主子谨慎过了头,还是轻声应是。

  这么些年来,愉妃能在宫中屹立不倒,凭借的就是她的这份谨慎。心腹宫女想,兴许,自家主子的判断是正确的。

  如果说愉妃与嘉妃来看乾隆之时,好歹还有几分眼色,不会做出令乾隆反感之事的话,安贵人就属于没有眼色的那一类了。其实在怀孕之前,她也不是这般没有眼色的,否则也不会得了乾隆的宠爱,可惜在怀孕之后,她情绪起伏开始变大,半点儿委屈也受不得。

  因数日前她向乾隆哭诉有人在她的熏香中动了手脚无果,近日她来找乾隆之时,面儿上不免带了几分出来。她见乾隆不爱搭理她,只一心放在那本厚厚的英文书上,甚至还搔首弄姿,意欲与书抢夺乾隆的注意力,此等举动,自然深为乾隆所恶。

  乾隆毫不客气地对安贵人下了逐客令:“日后,你若无事,便不要再轻易往小书房来了。你一来,朕这书半个时辰也翻不动一页。”

  安贵人委委屈屈地离开了,芃芃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摇头晃脑地对乾隆道:“贵人孰与书美?答曰,贵人何能及书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着,她笑吟吟道:“如今,汗阿玛是越发内秀了,只怕明儿个就要传出汗阿玛爱书籍不爱美人之语。”

  乾隆闻言,捏了捏她的脸蛋,恨恨道:“这都是谁害的,若不是因为某个小混蛋,朕何至于埋头苦读?你倒好,竟还仿《战国策》及宋真宗《励学》之语来埋汰朕!”

  芃芃赶忙左躲右闪:“是女儿之过,汗阿玛宽宏大量,饶恕女儿吧。”

  “这不行,朕不宽宏也不大量,定要好生罚一罚你,心头才算舒畅。”乾隆故作凶恶状。

  “哦,那敢问汗阿玛,准备怎么惩罚女儿呢?”芃芃挑了挑眉,有恃无恐。

  乾隆憋了半天,道:“就罚你这几日陪朕一起读书吧!”

  “好啊!”芃芃答应得很快。

  即便是不陪着乾隆,她也是要读书的,这个要求对于她而言,压根儿就算不上什么惩罚。

  只是最近,芃芃课余时间要陪着乾隆,怕是又没有时间陪福康安了,但愿那小祖宗不要生气。

  芃芃想着,若是福康安实在生气了哄不好,就让乾隆哄去,反正本来也是他造成的。

  福康安父兄在外地为乾隆鞠躬尽瘁回不来,本就十分寂寥,偏生乾隆又把他的小伙伴给夺走了,他的愤怒之情,可想而知。

  素来对乾隆十分恭敬的小奶猫,第一次朝着乾隆亮出了爪子,倒是让乾隆感到颇为稀罕。

  “罢了,罢了,是朕的不是,朕不该忽略了你。既然你觉得一个人温习功课很是寂寞,便来陪朕与芃芃一起吧。”

  于是乎,父女之间的情谊交流,变成了“三人行”,外界关于乾隆将福康安视若亲子之言也是甚嚣尘上。

  与乾隆一道读书,连乾隆的诸位儿子都没有这种待遇呢,却让福康安得了,这等荣宠也为福康安身上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然而“三人行”的时间并不长久,十日后,乾隆带着一众妃嫔阿哥们前往木兰围场进行秋狩,与蒙古王公们交流感情,在木兰秋狩结束后,他会带着身边的人返回紫禁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