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81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这个儿子,可以说是傅恒膝下几个儿子之中最像他的人,日后,他在战场上的成就或许会在傅恒其他几个儿子之上。

  福隆安虽然总是喜欢与弟弟吵吵嘴,别个苗头什么的,但他也不是个心胸狭隘之人。

  眼看着弟弟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丝毫没有自己第一次随军出征时的窘迫,且弟弟对沙俄的气候环境如此了解,在抵达边境的途中还提出了极为有用的建议,让大军避免了一场自然灾害,福隆安虽说有些不甘心弟弟赶上了自己,但心中也还是为弟弟成长到如今这一步而骄傲的。

  福康安与士兵们站在比武台上相互切磋武艺,福隆安则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福灵安见了,不由打趣道:“怎么,眼看着当初在你手底下过不了几招的小不点逐渐追了上来,心情是不是很复杂?”

  “大哥也有类似的心情吧。”福隆安才不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想。

  作为兄长的威严岌岌可危啊。

  “那是自然。所以,咱们也要加倍努力啊,可别轻易让弟弟给超过去了。”福灵安揉了揉福隆安的脑袋。

  福隆安赶忙躲过,闷闷地道:“大哥,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揉我的脑袋了。”

  他如今大小也是个将领了,若是让他手底下带的兵看到了,他还要不要面子了啊?

  福灵安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再大,你也是我的弟弟,只要你是我弟弟,揉你的头就是我作为兄长的权力。”

  与此同时,与士兵们比划完的福康安收了武器开始往自己营帐所在的方向走去。

  这次随军出征的机会,是他主动争取来的。

  眼看着善保在朝堂之上开始崭露头角,福康安自然也不甘寂寞。

  从前在学堂中时,福康安便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善保若是在功课上胜了他,他就定要在骑射上追回来。

  更何况,善保还屡屡有意无意地与福康安抢夺芃芃的注意力,这更让福康安对善保敌意满满。

  随着年岁渐长,看到过自家兄长与嫂子之间的恩爱模样的福康安,对自己的心思已经渐渐明了。

  除了那位伴随着他一路成长、给予他无数支持和帮助的小公主之外,他的眼中再也看不进其他的人。

  福康安虽然知晓乾隆对自己颇为看好,但同样的,善保这种风度翩翩、八面玲珑的清隽少年也是乾隆所喜欢的那一款。日前乾隆对善保的称赞更是引起了福康安的警惕之心。

  若是他不能有所建树,如何能让乾隆松口将他最为珍爱的女儿许给自己?

  在出发之前,福康安的心思无疑是浮躁的。

  好在,大军出行的前一晚,他心心念念的姑娘亲自找了过来,将她在寺庙之中为他求来的护身符塞到了他的手中,并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她等他凯旋。

  福康安接过了那个护身符,脑海中纷杂的声音,忽然就尽数消散了。

  他的脑海中只充斥着“赢”这个念头。

  福康安取出那护身符,不知想到什么,忽的裂开嘴,露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傻乎乎的笑容。

  然后,他就被早已埋伏在一旁的大哥、二哥给袭击了。

  只见二哥福隆安的爪子毫不留情地伸到他的头上,将他打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给揉成一团,行使着自己作为兄长的“权力”,大哥福灵安则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面上挂着浅浅的笑容,似乎对于弟弟们的打闹颇为无奈。

第192章 一更

  清军气势汹汹而来, 但在真正靠近俄军的驻扎地时,却是愈发低调了起来,分兵几路悄悄儿地接近了俄军所在。

  一直以来, 或者是因为对清军的轻视也好, 或者是因为整体战略需求也好, 俄军在中俄边境处部署的人手颇为有限,在康熙时期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就是凭着人数优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傅恒带领的大军在与中俄边境守军汇合之后, 兵分几路趁夜偷袭了俄方军营。

  有数倍于俄军的人手, 有先进的枪支弹药等武器,再加上找准了时机, 大清方面以闪电般的速度结束了与俄军的第一场交锋。

  而这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派来支援边境的人才走到一半。

  等到援军接近边境之时, 傅恒已带着人攻上了库页岛, 在稍作休整之后,他们设下陷阱, 等着前来支援的俄军自投罗网。

  与此同时,收到大清书信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几乎是在中俄开战的消息一传来的时候, 土耳其方面就命战舰悄悄地接近了亚速,伺机偷袭亚速要塞。

  土耳其与大清一样, 都是不可小觑的对手, 与其中任何一方面开战都得全力以赴。土耳其方面倒是想看看, 遇到这种二选一的情况,那位女沙皇会如何做出取舍,是舍弃亚速要塞, 还是舍弃沙俄在中俄边境处的利益。

  倘若女沙皇不自量力选择双线作战,那么土耳其就与大清相互配合,拖垮沙俄,如若女沙皇选择放弃中俄边境的纠纷,全力以赴与土耳其作战,土耳其方面也不是毫无准备——女沙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实行拉拢贵族和大地主的政策,此举得到了贵族们的支持,但也激化了她本人与底层农民的矛盾。只要土耳其方面派人在沙俄农民之中稍加撩拨,引发农民反叛,也能够让女沙皇头疼一下。

  再加上,女沙皇的丈夫彼得三世虽然只当了半年皇帝,但他手底下还是有一批前任沙皇留给他的拥趸的,彼得三世离世之后,这批势力虽然遭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打压,但还是有一部分留了下来,这些人对女沙皇的痛恨甚至超过了多年以来的老对手。

  在必要之时,土耳其方面可以给这些残余势力一些援助,支持他们给叶卡捷琳娜二世闹闹事,水搅得越浑浊,女沙皇越头疼,对于他们来说便越是有利。

  ……

  女沙皇在收到战报之时,气得将桌案上的文件都扫到了地上。

  她本是打着速战速决的主意,先以闪电战结束与大清方面的战争,用沙俄先进的火器与强大的兵力打得大清不敢再对中俄边境线的问题有任何异议,而后调回这批士兵,支援亚速,以应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

  结果,闪电战是做到了,可惜是大清一方对俄方成功发动的闪电战,不仅将原本驻扎在中俄边境处的守军彻底击溃,连女沙皇特意调派到边境处增援的俄军也因为中了清军的陷阱,兵器对清军势力预估严重不足而损失惨重。

  女沙皇还记得,那名从边境处快马加鞭赶回莫斯科报信的士兵一脸惊惧地告诉她,清军也拥有大批先进的火器,威力不逊于沙俄的火器,且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沙俄时,她的不敢置信。

  清军不是一向视火器为“奇技淫巧”,对火器不屑一顾吗?怎么会突然开始重视火器,并生产了大批量的火器?

  因为往年清军有限的火器多是从沙俄购入的,女沙皇自认对大清的火器水准很是了解,然而这封战报却让她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证明,在沙俄攻城略地,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他们的老对头、老邻居也一改往日的陋习,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了起来。而沙俄方面,居然还在用老眼光看待他们,丝毫没有发现这一点……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接受了这个现实以后,重重叹了口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疏忽。

  她是有野心不假,但并不愚蠢,不至于为看不清自身,为自己的失误千方百计找理由。

  若是她能在与土耳其开战之余,多分一些注意力给这个老邻居,或是在老邻居胆敢扣押沙俄使臣之时,好好派人去打探打探老邻居的实力,现在也不至于这般被动。

  然而如今,说什么都迟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已经到了必须做出取舍的关头。

  她看了看与沙俄接壤的大清,又看了看与沙俄隔海相望的老对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目光逐渐坚定了下来。

  继续与大清死磕,可能会陷入到双线作战的窘境之中,两边都讨不到什么好处,况且,眼下,清军刚刚取得了胜利,正是势头最盛的时候,反观己方大军气势低迷,对清军又缺乏足够的了解,若是继续与清军死磕,搞不好女沙皇派去的那支俄军都会折在中俄边境。

  反倒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些年持续与沙俄作战,俄军对他们的实力以及战术风格都颇为了解和适应,再加上土耳其在与沙俄作战之时屡战屡败,更是给予了俄军击溃他们的信心。舍中俄边境而取土耳其,是目前来看最为明智的抉择。

  从两场战役的重要程度上来说,建立出海口、扩大海上话语权也比一块陆地的纠纷重要得多。

  当然,这并不代表女沙皇就完全放弃了库页岛以及中俄边境处的那些土地,她只是因为分身乏术,而暂时将这些土地交予大清代为保管。等到她腾出手来,迟早会夺回属于她的东西。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领地意识极强的人,她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做出取舍唯一的问题就是,或许会受到一些顽固派的诟病。

  这会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带来一些小麻烦,但动摇不了她的根基。

  ……

  在与清军僵持了大半个月之后,沙俄终于撤军了。

  精神一直维持着高度紧张状态的福隆安见那些身上印有双头鹰标志的人撤走,终于松了口气,跟着傅恒一起回到堡垒之中。

  这数日以来,清军与沙俄援军一共发生过三次激烈的冲突,俄方援军没能从清军手上讨到任何好处,清军也只是有限的对沙俄援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并没有要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的意思,倒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一般。

  这一度让福隆安感到十分困惑。

  福隆安知道,“与沙俄周旋”是自己的弟弟提出的建议,但他不明白,这等婆婆妈妈的行事风格,为何会从自己那一向好斗的弟弟口中说出,更不明白自己一向作战勇猛的阿玛为何会同意了这条建议。

  但是看着如今的局势,福隆安倒是渐渐琢磨出一些味儿来。保不齐自家阿玛和弟弟早就知道沙俄迟早要退军,所以只与沙俄周旋,不与沙俄硬怼。

  毕竟,他们手上有火器,沙俄手上的火器也不差,若是把沙俄大军逼急了,双方的损失一定会无限扩大。

  倒不如像现在这般,拖着沙俄的军队,沙俄方面撑不下去了,自己就把人给撤走了。大清既完成了此次战役之中乾隆所下达的指令,又减少了己方的伤亡,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己方的实力,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大胜仗。

  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家阿玛和弟弟是怎么知道,中俄双方一旦相持不下,沙俄一定会撤军的?

  福隆安没好意思去问自家阿玛,便去堵了自家弟弟。

  福康安没好气地将一份皇家报刊摔在了他的面前,指着皇家报刊上的一则新闻道:“在问我之前,你好歹关注关注这些最新消息啊。”

  只见这则新闻上在报导国外大事之时,还顺带着提了一句土耳其军舰接近亚速港口,土、俄之间矛盾冲突再度升级。

  福隆安见状这才恍然大悟,他对着福康安颇为头疼地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哥我领兵打仗还行,一看到这些个密密麻麻的小字儿就感到头疼。再者,这天寒地冻的,谁有耐心跟你似的,捧着每日的报刊仔仔细细看过去呢?”

  福康安白了他哥一眼:“别为自己的懒散找借口。在战时,任何渠道的情报来源都是十分重要的。唯有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才能在战场之中取得先机。”

  福隆安不爱看这些,难不成福康安就爱看这些吗?显然不是。

  但有些东西不得不看。

  傅恒听到福康安的话,颇为赞同:“充分利用任何能够利用的情报与资源,为己方带来有利局面,不愧是我傅恒的儿子。只是,你到底实战经验少,不可因为一次两次的胜利就骄傲自满,日后,你若是再踏上战场,还得如这次一般,随时抱着一颗警惕与理智之心,你可明白?”

  多少人少年之时得意,后来反倒成就平平,傅恒不希望自家儿子也走上这般“高开低走”之路。在表扬福康安之时,他也不忘出言训诫一二。

  福康安心知傅恒是在为自己好,他点点头:“儿子明白,阿玛放心,儿子绝不会辜负阿玛的一番苦心。”

  傅恒点了点头,又看向自家的次子:“你在某些方面,也该好生向你弟弟学习才是。若是你只想在为父或者其他将军手底下做一方将领,那你大可不必如你弟弟这般操心,只管等着主将来拿主意即可。但若是你有大志向,你就得明白,仅仅满足现状,是不行的。”

  福隆安听了傅恒的话,陷入了沉默之中。良久后,他也开口道:“阿玛,儿子明白了。”

第193章 一更

  沙俄方面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有多恼火暂且不提, 京城方面,却是喜气洋洋,上上下下都换上了只有在节庆日子里才会有的装饰。

  沙皇的议和书已经递交到乾隆的案头, 书信中写明, 她本人愿意遵循先人与大清所签订的合约, 至于沙俄侵占大清领土之事……一切都是误会,沙俄永远是大清忠实的朋友。

  话说得很动听,却想将沙俄这次的败仗给含混过去,只字不提赔偿之事。

  按照沙俄与大清打交道的经验来说, 大清素日里是最崇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且对其他国家天然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态度。只要沙俄捧一捧大清,并表现出甘拜下风的态度来, 大清自然也不好意思再与沙俄计较什么。

  若是按照乾隆往日里的脾性,指不定还真会如此, 但是随着乾隆对其余国家的了解与日俱增, 他自然也明白,沙俄并不像他想象中那般只是个弹丸小国, 而是个在国土面积上足以与大清媲美的庞然大物,这意味着, 大清可以向战败的沙俄索取高昂的赔偿金, 而不必担心被人指责“欺压弱小”。

  虽说这一次,沙俄在大清的进攻之下看似没有还手之力, 但乾隆并没有因此而轻视沙俄军队。

  他明白, 沙俄在战力上, 其实并不弱于大清,此番这么快就败于大清之手,一是因为轻视大清的战力, 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突然袭击。倘若大清面对的是全力以赴的沙俄,结果究竟如何,还不好说。

  大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毕竟不像沙俄那般重视火器,虽说这些年火器研制水平逐渐赶了上来,实际上还是比沙俄差一线。但大清人力物力又胜过沙俄一筹,若是双方认真开打,极有可能变为一场持久战。

  大清如果因为一场战争的胜利就沾沾自喜,小觑了沙俄的实力,那么下一回,品尝败北苦楚的,指不定就轮到大清了。

  对于底下那些马屁精的吹捧,乾隆选择听从芃芃的建议,只听一半儿,图个乐呵便是。真往心里去,就大可不必了。

  由于善保在接待英使与俄使期间表现出众,且又进修过西学,对沙俄颇为了解,懂得一定的俄语,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交际能力极强,很有与人谈判周旋的技巧,乾隆决定认命善保为负责与沙俄谈判的官员。

  善保的任务是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与沙俄签订新合约,确认双方领土范围。从前属于大清的,如今自然还属于大清,从前待定的区域,也该归大清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