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84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况且自家主子在宫中虽有一定根基,但做事终究还是不比皇后娘娘便利。

  “我自有主张,你先去将此事调查清楚就是。”芃芃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她素来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与人为善,可是倘若有人定要犯到她头上来,她也绝不会手软。

  豆绿还未回来,乾隆派来宣读赐婚旨意的人却到了,不是旁人,正是乾隆身边儿的第一得意人吴书来。

  公主所的人呼啦啦跪了一地。

  在听吴书来宣读完圣旨后,人人脸上都露出了喜意。

第197章 一更

  “恭喜主子, 贺喜主子,富察家三少爷出身、人品、模样、学识都没得挑,且对您素有情谊, 有他做您的额驸, 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松兰面满笑容地道。

  偶尔出宫帮着芃芃处理宫外事务的松枝亦开口道:“公主如今在宫外做的事儿, 在咱们看来是顶好的事儿,可若是遇上那等思想古板、顽固不化之人,只怕难以接受公主的所作所为,就是嘴上不说, 心里头只怕也会有些意见。如今公主被指给了富察大人, 咱们也可算是能够松上一口气儿了。至少富察大人能够理解主子的想法,会支持主子。”

  有句话松枝没有说——富察大人还亲自给自家公主打过下手呢。

  自芃芃拓展宫外“业务”后, 她身边儿的人手便渐渐不够用了。为此,红菱与红杏特意调-教了松兰、松露、松枝、松碧等四名宫女来为芃芃分忧。豆绿与豆芸的主要职责是将芃芃给伺候好, 松兰四人除松兰主要负责为芃芃做针线活、松露管着小厨房那摊子事外, 余下两个是时常要往宫外跑的,四松各有所长, 如今除了豆绿与豆芸外,芃芃最为倚重的便是她们。

  起初四松只是三等宫女, 然而自红菱与红杏两个出宫后, 豆绿与豆芸顶了她们的位置,松兰等人也顺势被晋为了二等宫女。

  吴书来才刚宣完旨, 一行人便围上来道贺了。

  芃芃闻言, 面儿上浮现出些许笑意, 便是得知有人暗中作梗,也无法破坏她的好心情。

  这时候,她才知道, 自己对于这件事,竟是这般期待。

  她抿着唇笑了笑,对松兰道:“难为你想出这些说辞了,平日里你最是局葫芦嘴儿,没想到你竟也会有这般伶牙俐齿的时候。且放心吧,赏赐少不了你的。”

  芃芃微微侧目,看向一旁的吴书来:“不过,本宫得先谢过辛苦来传信儿的吴公公,才轮得到你。”

  豆芸闻言,不必芃芃开口提醒,便上前给吴书来递了个荷包:“这是我们公主赏的,请公公喝茶,辛苦公公跑这一趟,特意来告诉我们公主这个好消息了。”

  吴书来闻言,面上堆满了笑容:“多谢五公主。奴才说句僭越的话,五公主也算是奴才看着长大的,如今五公主有了好归宿,奴才也为五公主感到高兴。只是,有些小人见公主好,容易起歪心思,公主这些日子,还得多留心呐。”

  作为乾隆身边儿的近臣,吴书来给芃芃的提示,芃芃自然不敢不当回事。

  芃芃原本就对此事有所猜测,如今吴书来的话,也算是印证了她的猜想。她征询地看向吴书来,却见吴书来悄悄儿地曲着手指,朝着芃芃比了个“十二”的手势。

  芃芃顿时了然,面儿上虽笑意不减,一颗心却是渐渐沉了下来。

  待送走了前来宣旨的吴书来后,西三所又迎来了不少人。

  宫中有头有脸的宫妃们在得知乾隆亲自为芃芃与福康安指婚之事后,纷纷派了身边儿得脸的宫女太监来道贺,务必要让乾隆看到她们这些庶母对五公主的一片“慈爱之心”,这个送支钗环镯子,那个送个花瓶布匹,芃芃的住所很快便被摆的满满当当。

  等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到访的人时,已接近落匙时分。

  豆绿将来者们送来的东西一一清点完毕,对着芃芃低声道:“除却舒妃娘娘、婉妃娘娘与嘉妃娘娘送的礼较为贵重之外,其余娘娘小主们送来的东西都较为寻常。”

  舒妃与婉妃都与皇后交好,芃芃得了赐婚旨意,她们送来备上厚礼并不让人感到惊奇。

  只是素与翊坤宫关系平平的嘉妃也送来了厚礼,倒让人捉摸不透了。

  芃芃垂眸问道:“嘉妃送了什么过来?”

  “回主子话,是一副十二扇宝华屏风,这屏风是紫檀木制的,每一幅屏风上都有名家画作。嘉妃娘娘说,这是公主前些日子为八阿哥仗义出头的谢礼。”

  芃芃心里头摸不准嘉妃是真心还是假意,便对掌管着她库房钥匙的豆绿道:“先收起来吧。”

  横竖关系疏远的人送来的东西,她是不会用的。不管嘉妃是真心还是假意,她这昂贵的屏风,都只有呆在库房中吃灰的份儿。

  当晚,皇后将芃芃叫到身边儿,就着一旁的琉璃风灯仔细打量了一阵,见自家闺女不知何时,已从那小小一团,成长到如今这仙姿玉貌的模样,不由又是骄傲,又是酸涩。

  骄傲者,是自家闺女已出落得如此出众了,酸涩者,是自家闺女已许了人家,不可再久伴自己身旁。然而,终究谁家的闺女都有这么一遭,在心酸过后,皇后很快便调整好心态,将芃芃拉到身旁,将自己腕子上的一对儿四喜如意翡翠环戴到了芃芃的腕子上。

  这四喜如意翡翠环绿汪汪的,趁着芃芃白皙细腻的腕子,煞是好看。只是芃芃身量未足,腕子有些细,戴着显得大了些。

  “这对儿翡翠环是当初额娘入宝亲王府之时,你外祖父与外祖母给额娘的陪嫁,希望额娘出嫁后的日子能够过得如意顺畅。如今,额娘已是皇后,无甚可求,你既订了婚,额娘就把这对儿镯子给了你,只愿你外祖父与外祖母连带着额娘的祝福,能够庇佑你顺遂无忧。你如今年龄小,腕子细,这对儿翡翠镯暂且先放放,等过个几年,再拿出来戴,正正好。”

  芃芃知道这对儿翡翠镯是自家额娘的心爱之物,故而对其十分珍惜。

  她摸了摸手上还残留着皇后余温的镯子,对皇后道:“额娘放心,女儿会好好珍惜这对儿翡翠镯的,定不会辜负您和外祖父、外祖母的一番心意。”又安慰皇后道:“等往后女儿出了宫,就可以时不时去府上探望外祖父、外祖母了。额娘不能在二老跟前尽的孝,女儿替额娘尽。”

  皇后拍了拍芃芃的手:“好孩子,你能这样想,总算你外祖父、外祖母没白疼你一场。你如今虽定了人家,却是知根知底的福康安,富察家家风向来清正,福康安待你也算是有心,额娘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今日,额娘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芃芃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额娘请说。”

  “你是你汗阿玛钦封的固伦公主,日后便是嫁去富察家,也有自己的公主府,无需与一大家子同住一个屋檐下,日子自然不会难过。富察家都是知礼之人,与你相处时,也只有捧着你的份儿,但你万万不可因此而桀骜不逊,对公婆不敬。你若是因着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往后苦的还是你自己。”

  “女儿明白。额娘放心,女儿是什么样的人,额娘难道还不清楚么?”芃芃将脑袋搭在皇后的肩上,做足了依恋之态:“人敬女儿一尺,女儿敬人一丈。可若是有人想欺到女儿头上来,女儿也不是软柿子。”

  “你明白就好,额娘也不过是多嘱咐你一句罢了。”皇后摸了摸芃芃的脑袋:“再有,你外头那摊子事,如今你汗阿玛支持你,额娘也管不了你了。额娘只提醒你一句,在你为那些事儿操心之时,亦不可忽略了你的额驸。须知,这夫妻俩的日子,是双方共同经营出来的,你若是仗着福康安喜欢你便肆意挥霍这份情谊,是长久不了的。”

  芃芃恍悟,皇后这话翻译一下,不就是要注意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不要为了事业而忽略了家庭么?

  这话倒是提醒的很在理,上一世姑且不说,这一世她在空中成日无事,便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的,倒真有点儿向工作狂发展的趋势。

  芃芃掏个小本本,准备将皇后的话记下来。

  然后被皇后一把按住。

  只见皇后点了点她的脑袋:“光写在纸上有什么用?要记在心里头才行。额娘与你说正经事呢,你可别不当回事儿……”

  “知道了额娘,我这不都准备记笔记了么,您看,我可认真了。还有谁能比我更听您的话?”

  ……

  往日福康安还隔三差五跟芃芃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可自打他们订婚之后,也不知是不是乾隆有意要将他们给隔开,总之,芃芃已经有大半个月没见过福康安了。

  不过她这大半个月也没闲着,经过豆绿的不懈努力,好歹查出,乾隆的反常,是从临幸了嘉妃宫中的一名宫女而起的。

  当时嘉妃身边儿那名宫女对乾隆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豆绿很快便查出,嘉妃宫中曾短暂的在小范围内兴起“五公主下嫁富察家乃是强强联合”之语。

  表面儿上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可嘉妃宫中有人谈及五公主的婚事,本就是一件反常之事。

  芃芃有理由相信,正是这些流言影响了那名宫女,让那名宫女在乾隆耳边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这才导致那名宫女失了宠,乾隆也对皇后之女下嫁富察家一事生出了戒备之心。

  将此事关键点理清的芃芃嘴角噙着一抹冷笑,这宫中,还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198章 一更

  下人房中, 一名圆脸儿太监小苏子正替吴书来捶着腿,这些日子乾隆颇有些阴晴不定的,为了将这位主儿给伺候好, 吴书来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小苏子是吴书来收的义子, 见状也颇为心疼自己的义父, 趁着自家义父休沐之时,赶紧命人将好酒好菜端了上来,又亲自为吴书来捶背捏肩,颇为殷勤。

  “义父, 您说, 您给五公主的提示,五公主她能看得懂吗?”

  在伺候吴书来时, 小苏子也不忘为自己与吴书来未来的前程而操心。

  吴书来这些年中曾受过五公主恩惠。有一回他惹恼了乾隆,险些要挨板子, 他这把老骨头若是结结实实挨上几十板子, 哪里还有命在?然而彼时乾隆正在盛怒之中,也无人敢劝。后来, 还是五公主亲自将乾隆给安抚住了,又为吴书来求了情, 乾隆这才破例放过吴书来。

  自此之后, 吴书来便对芃芃存了一分感激之情,有意无意间便会给翊坤宫行些方便。小苏子作为吴书来的义子, 受自家义父影响, 自然也与翊坤宫打了不少交道。

  吴书来闻言, 淡淡道:“五公主心思最是灵透不过,我都能看出皇上最近不知因何缘故对十二阿哥愈发忌惮,她纵使一时不明白, 多想想也就明白了。将五公主定给富察家三少爷,本是早早就计划好的事,如今皇上突然转变了态度,这原因既然不是出在五公主与富察家三少爷身上,那自然只可能是出在十二阿哥身上。”

  似吴书来这种人精虽不知究竟是谁在乾隆跟前说了什么话,才引得乾隆变了态度,但乾隆近些日子对十二阿哥越发严苛,他却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乾隆年岁渐长,精力渐渐不如从前,十二阿哥、富察家三少爷及善保等一批人,却是刚刚成长起来,野心勃勃,朝气无限,再加上十二阿哥中宫嫡子的身份得到了前朝一些老学究的拥护,这等时候,若是有那有心人在乾隆耳边嘀咕几句,想要引起乾隆对十二阿哥的忌惮,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了。

  然而,在吴书来看来,乾隆这猜忌,也未免来得太早了些。

  要知道,十二阿哥才刚入朝不久,身边儿除了那批刻板守礼、叫嚣着立嫡立长之人外,还没有聚集什么人呢。

  小苏子没有吴书来这样的定力,听闻此言,脸色微微发白:“皇上果然忌惮十二阿哥至此,连五公主也不能挽回局势?咱们这些年与翊坤宫走得颇近,若是皇上果真对十二阿哥这般不喜,自然不可能将十二阿哥密立为储,往后,咱们会不会碍了……的眼……”说到这儿,小苏子的声音越发微弱低沉,就连他身边儿的吴书来,也得费些功夫,才能够听到他说的话。

  “这事儿就不需要你来操心了。我亲近翊坤宫,也不过是因为皇后与五公主人品端良,值得相较,且五公主又于我有恩。就是皇上问起来,这番话,我也没什么不可对人说的。甭管皇上对十二阿哥是个什么态度,往常咱们如何,往后咱们还是如何。其余的,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也不是咱们能操心的。”

  说着,吴书来扫向小苏子的眼神渐渐变得严厉起来。小苏子赶忙道:“义父放心,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

  西三所中,想通了事情关键的芃芃却不知该如何打消乾隆对永璂的猜忌之心。

  永璂年岁渐长,占据嫡子正统的名分,同胞妹妹有“祥瑞”之名,又将与权臣之子联姻,这样看来,乾隆会忌惮永璂,似乎也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乾隆的继任者是嘉庆。嘉庆生母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原配嫡妻喜塔腊氏虽是满洲大族,但因“被清□□与清太宗赋予守护永陵的重任,未能从龙入关①”,几代之后自然落魄了,故而嘉庆的母族与妻族无法给嘉庆提供什么助益,更别说是对皇权造成威胁。至于嘉庆存活下来的两个同胞姐姐,都嫁去蒙古和亲了,能够给嘉庆带来的助益自然也十分有限。

  正是因此,乾隆可以放心地表达他对嘉庆的重视,而不必担心自己的权柄会被嘉庆分走。

  四公主原本的夫婿该是福隆安,但乾隆在四公主嫁与福隆安之后,却将她的同胞兄弟六阿哥永瑢出继了,除了乾隆对六阿哥这个儿子感情平平之外,也未必没有平衡权术的想法在里头。

  芃芃想了想,乾隆对永璂的猜忌虽是被人挑起的,并非永璂做了什么挑战乾隆底线之事。但除非永璂主动向乾隆表明放弃皇位继承权,否则,怕是很难打消乾隆的这份猜忌。

  想到近些日子永璂与芃芃说,乾隆似乎对他愈发严厉了,芃芃心中略有些疲惫。

  她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也需要将这些心思和算计用在乾隆身上,然而,也是在这一刻,她才明白了,君父君父,为何君在前,父在后。

  “去,将咱们查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告诉十二哥吧。他如今也大了,往后的路究竟该如何走,还需他自个儿拿主意。若是他有那凌云之志,我这个做妹妹的自然会倾尽全力助他。若是他没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勇气直面汗阿玛对他的猜忌,那他还是趁早向汗阿玛表明心迹的好。”

  至于永璟,芃芃压根儿没考虑过他上位的可能性。

  对于这个好不容易保住的幼弟,不仅永璂与芃芃宠着,就连皇后也是颇为纵容,这导致永璟虽然自幼聪慧,却有些“不务正业”,还没从上书房中“毕业”呢,就今儿个嚷嚷着要学人家去搞发明,明儿个嚷嚷着要跟着姐姐去做慈善,后日嚷嚷着要学人家出海。

  一言以蔽之,心性还未定。

  不同于乾隆对永璂的严苛,他对永璟倒是颇为宠爱,但这种宠爱与器重毫无瓜葛,他对永璟个的态度,与寻常人家对待承欢膝下但不必继承家业的幺儿无疑。

  将豆绿派出去后,豆芸压低了声音问自家主子:“公主,若是十二阿哥有那凌云之志,您准备如何打消皇上对他的猜忌?”

  “这还不简单?他娶个出身大族但族中不掌权的福晋,我嫁个不会引起汗阿玛忌惮的人家,又或者,在我嫁给福康安之后,说服富察家一起韬光养晦,如此一来,总不至于再遭了汗阿玛的眼。”

  一母同胞的兄长对于芃芃而言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但要为了兄长的念头,便累得那才刚在战场崭露头角的福康安韬光养晦,芃芃总觉得,这对于福康安来说,并不公平。

  芃芃怔怔看着桌案上的一只匣子出神,那只匣子里,装着福康安特意命人给她打造的首饰,据说这首饰的原材料,是当时福康安随军出征之时,在沙俄得到的。

  若是一早便知道会遇到这样的局面,她会不会舍福康安而选择善保?

  她不知道。

  只是,一想到这种可能性,她的心中便空落落的。

  即便是和敬入宫为芃芃带来了福康安托她送给芃芃的新礼物,都没能让芃芃展颜。

  “你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何闷闷不乐的?”和敬惊讶地盯着自家妹妹的脸,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你不喜我那表弟,所以才这般不高兴?不应该啊,按照汗阿玛对你的疼宠程度,在指婚之前,是一定会询问你的意见的,若是你不愿意,汗阿玛难不成还能枉顾你的意愿?”

  “好了好了,是我自己的问题,你别瞎猜了。”有些话题,即便是亲如姐妹,芃芃也无法与和敬明言,便随口找了个理由:“近日天气炎热,胃口有些不大好,整个人便也没什么精神。待过一阵子,兴许就好了。”

  和敬对芃芃的话将信将疑,在她的脸上拧了一把,顺着她的意思岔开了话题:“既然不是对我那表弟不满,好歹给我个笑脸看看。我受人之托入宫给你送东西,回头还得跟人交差呢,总不好告诉他,你收了他的东西,还一脸不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