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71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在朝中官员为准噶尔部献俘并觐见一事做准备时, 突然收到了来自乾隆的命令。命令的内容让人很是奇怪,乾隆要求负责京城布防的人员,在阿睦尔撒抵京之时, 增加一倍不止的巡逻兵力。

  虽然乾隆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但嗅觉稍微敏锐些的人, 都意识到,只怕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在大朝会结束之后,乾隆特意把身边儿一些亲近的臣子留了下来,包括傅恒、和敬的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等人在内, 君臣之间的谈话内容究竟是什么, 无人得知。不少大臣们都开始往这几个人的府上走动,明里暗里朝他们打探消息, 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富察府上,在送走又一批打探的人后, 傅恒神色严肃地对福灵安道:“皇上与咱们说的那番话, 出得他口,入得你我之耳, 万万不可再向他人提及。”

  倘若乾隆说的是真的,那么, 他们必要待阿睦尔撒抵京假意觐见之时, 将阿睦尔撒一网打尽,在此之前, 不能走露半点儿消息, 否则就会令阿睦尔撒有所警觉。倘若乾隆得到的这个消息并不准确, 那么,就更不能让朝中其他臣子知道了,以免影响乾隆的威望。

  “阿玛放心, 儿子明白!在额娘和两个弟弟跟前,儿子也绝不会透露出一星半点儿内容来!”

  “嗯!”傅恒拍了拍福灵安的肩膀,他的儿子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朝廷命官了。在这一方面,他对他很是放心。

  与此同时,在固伦和敬公主府中,和敬与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对话也在进行之中。

  若是依照傅恒的性格,这等机密之事,是绝对不会向身边儿人提及半分的,但色布腾巴勒珠尔性子却有些大大咧咧的,不像傅恒那般谨慎。因此,在和敬向色布腾巴勒珠尔询问时,色布腾巴勒珠尔便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和敬。

  末了,色布腾巴勒珠尔又道:“也不知皇上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今日皇上提起此事时,连负责情报方面工作的那位大人都是一脸懵。不过,在我看来,皇上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就阿睦尔撒那个怂包样,皇上出兵与达瓦齐交战时,他便忙不迭地跟着皇上里应外合,一起攻打达瓦齐,如今达瓦齐没了,他又生怕皇上会把他也算作乱臣贼子,颠颠儿地跑到京城中来向皇上表忠心,就他那胆小如鼠的样子,多半是不敢反叛的。”

  和敬闻言,却不这么认为:“汗阿玛既然特意交代你了,你按照汗阿玛的意思来行事就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坏了汗阿玛的大事!”和敬自认对乾隆还是有几分了解的,倘若乾隆没有一定的把握,也不会召集底下的几名心腹大臣,特意将此事嘱咐一遍。她这额驸倒好,得了旁人求之不得的荣耀,偏偏还不当回事儿!

  且和敬就是对前朝之事再不精通,也明白准噶尔归降对于大清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这事儿要是没出岔子倒也罢了,要是在她家额驸这儿出了岔子,只怕他们府上的处境就要不妙了。

  为此,和敬特意给色布腾巴勒珠尔上了一通思想教育课。

  “你且记住了,阿睦尔撒此人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当初他拥立达瓦齐坐上了汗位,可在汗阿玛讨伐达瓦齐之时,又是他,亲自在达瓦齐背后捅了一刀。此等两面三刀的小人,你万万不可因为他外在的表现,就对他放松警惕。”

  好在色布腾巴勒珠尔有时候虽然心大得没边儿,对于妻子的话,却能听得进去,况且,作为一个直爽缺心眼儿的人,他也的确最讨厌那等心眼儿多得跟马蜂窝一样的人。因此,在和敬对他进行了一番耳提命面之后,他很快便在和敬跟前指天发誓,他一定会好好完成乾隆交代给他的任务,绝对不会误了大事。

  和敬这才点了点头,稍稍松了口气。

  外人都说,和敬的额驸这般有本事,且又与和敬感情这般好,女人之中,似和敬这般有福分的人,着实不多了。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和敬心中,她的额驸有时候像个大儿子一样,时时让她操着心,唯恐他什么时候行将踏错,和敬也是挺心累的。

  除了乾隆之外,皇后也有了一些行动,借着她的额娘承恩公夫人进宫来给她请安的机会,她将这个信息告知了自家额娘。在芃芃的梦中,皇后的阿玛承恩公可是在这件事中受了不轻的伤,承恩公都一把年纪了,皇后自然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自家阿玛受这份罪。

  皇后在承恩公夫人耳边小声说道:“额娘别管我这消息是怎么来的,您只管转告阿玛就是。”

  “臣妇明白。”承恩公夫人亦是小小声答道:“宫中禁止向宫外传递消息,娘娘冒险告知臣妇,亦是担了不小的风险的,臣妇自然不会怀疑娘娘的话。娘娘放心,臣妇一定将娘娘的话如实带到。”

  ……

  小十二发现,自家阿玛、额娘与妹妹,有事情瞒着自己!

  他们表现得非常明显,乾隆最近越来越忙碌了,几乎连后宫都鲜少踏足,自家额娘也没有心思逗弄自己,让自己得了空便道她跟前背书给她腹中的孩子听了,反而时不时就露出忧心忡忡的表情。还有自家妹妹也是,这些年嘴里总是神神叨叨、嘀嘀咕咕的,有时候一从睡梦中醒来,就吩咐身边的宫女太监为她找纸笔,她则提着笔匆匆在纸上写下了一些信息。

  有情况!

  小十二与芃芃自幼一道长大,谁还不知道谁啊!芃芃向来心宽,若是无事,怎么会突然整个人换了一种画风呢?

  他真的对那天他没有听到的那场对话很在意啊!为什么不让他听,为什么要把他赶走QAQ!

  小十二托着腮帮子,小小的脸上满是严肃的表情。若是不知道的人见了,只怕还以为他在想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呢。其实吧,他内心已经开始嘤嘤嘤了。

  哎,果然还是饭吃少了,他要是能够一口气长大,是不是额娘和妹妹就不会什么事都瞒着他了?虽说小十二是哥哥,在与芃芃相处时,他却总觉得自己被芃芃当成了弟弟一般。

  这可不行,他得尽快长大,好重振自己身为长兄的威严!

  不知不觉思绪就开始跑远了的小十二一想到这儿,不由狠狠挖了一口饭,朝着自己嘴中塞去,然后,就被噎着了。

  “咳咳咳,咳咳咳!”

  芃芃见状,也顾不上手上正忙着的活计了,赶忙过来给小十二拍背,拍完背,又为小十二拿来了一杯水。

  “吃得这么急做什么,又没有人跟你抢。”

  小十二瞪了芃芃一眼,也不知是那呛到喉咙里的饭还没咽下去,还是被芃芃这番话给郁闷到了,总之,他的脸越来越红了,咳嗽也越发厉害。

  “好啦好啦,不说你了,你快点儿缓过来!”

  今天的芃芃也在忧国(准噶尔)忧民(小十二)呢。

  芃芃看着小十二面前的碗,担忧地发现,她哥似乎准备横向发展,而且还是一口气横向发展。

  这可不行,芃芃想,得找额娘跟小十二谈谈心,告诉他,胖子在本朝是没有前途的。至少乾隆和诸位朝臣们可不是那等以胖为美的人!

  ……銥誮

  阿睦尔撒的部队很快便押着俘虏抵达了外城七门之一的永定门。

  此次来京,他带了一万人马,这是一个不多不少的数字。若是带来的人马少了,队伍武力值不够,又这么长途跋涉大老远地跑来京城,中途很容易被有心人伏击,且也不利于他的计划。若是带来的人马超过这个数,又容易引起乾隆的忌惮。

  可以说,阿睦尔撒带了这么些人来,正好踩在了乾隆的底线之内。

  因为阿睦尔撒在乾隆跟前表现得一贯谄媚谦卑,上到乾隆,下到官员,原本应该都是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的。按照阿睦尔撒所想,他带来的人手,应该是畅通无阻才是。

  然而这次,他才刚带着他的一万人马并一些死忠于达瓦齐的俘虏来到外城,就被要求留下一半的人马。

  这让阿睦尔撒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然而,在外门将领的催促之下,为了表明自己对大清的忠心,阿睦尔撒还是照做了。

  好在在进入内城之时,阿睦尔撒的部队没有受到任何阻拦,这让他感到稍稍安心。想来在外城处限制军队的人数,是惯例吧。五千人虽说少了些,但由于他这次来,带的都是精兵,能够一打三,也够用了。

  阿睦尔撒千里迢迢地压着俘虏过来献给乾隆,按理来说,朝廷应该让他和他的稍作休息,然后再举行献俘仪式,并好生褒奖阿睦尔撒一番。毕竟,在此次平叛的过程中,阿睦尔撒也算是功臣了。若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倒戈,只怕乾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够拿下达瓦齐汗。

  然而,乾隆当时有多感念阿睦尔撒的“深明大义”,如今就对他有多忌惮。

  倒也不完全是因为芃芃的那个梦,但芃芃的那个梦,的确给乾隆提了个醒。

  若是乾隆不往这方面想,也就罢了,一旦想到了阿睦尔撒有反叛的可能性,再联想到他数月前对达瓦齐汗的背叛,乾隆就不由如鲠在喉。

  没有一个主君,会希望底下的人是反骨仔,也没有一个主君,会对一个背叛旧主的臣子报以十分的信任。更何况,达瓦齐汗曾经是阿睦尔撒拥立上去的。

  连自己亲自拥立的主君,都能说背叛就背叛。乾隆难不成还能指望阿睦尔撒对自己抱有多少忠诚?

  在种种考量之下,这次的献俘仪式进行是十分匆忙,定在了阿睦尔撒入京的次日。

  这也就意味着,阿睦尔撒和他那五千精兵,几乎连饭都不能好好吃上一顿,就得直面乾隆一行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睦尔撒与他的部下难免会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按照原计划那般行事。

  好在阿睦尔撒派出去的人使了重金之后,从乾隆身边儿的近臣处得到了消息,乾隆只是太过期待能够尽快看到献俘的那一幕,好让文人赶在万寿之前为他吟诗作赋、歌功颂德。

  知道这些后,阿睦尔撒手底下的人对乾隆,反倒生出了一些鄙夷之心来。

  “这大清皇帝好大喜功,现在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足为虑!我们这次趁着他最得意的时候动手,一定可以逼得他割让城池,亲口承认咱们亲王为新任准噶尔大汗!”

  “假如大清皇帝实在不听话,就把他杀了!听说,大清皇帝现在有好几个儿子,但有资格成为太子的,却一个也没有。只要皇帝一死,他底下的儿子们肯定谁也不服谁,互相争权夺位,到时候,就是咱们趁机发展势力的好时机!”

  这时,忽然有人来报:“大清皇帝称赞亲王劳苦功高,特特赐下了不少美酒,还送了几个美人来犒劳亲王。”

  闻言,阿睦尔撒和他的心腹对乾隆越发瞧不上眼了,认为乾隆肯定被他们蒙在鼓里,不知道他们起了反意。否则,哪里会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呢?

  阿睦尔撒在乾隆跟前做小伏低了几年,自认为已经把乾隆的性子给摸头了。对于此时乾隆又是赏酒又是赐美人的,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

  “酒让人查一查,若是没有问题,就拿去给将士们分了吧,但是只许他们浅尝辄止,不许他们喝得烂醉。还有那些美人,你们若是有看得上眼的,就带去分了吧。”大军跟随阿睦尔撒打了那么久的仗,然后又是长途奔袭,得给他们一点甜头,才能让他们更有干劲儿。

  闻言,阿睦尔撒都露出了你知我知的笑容。

  很快,献俘那一日就来临了。

  当日,阿睦尔撒与他收下的人仔细检查了身上的武器。

  为了让乾隆和朝廷官员放松警惕,准噶尔部众不可能大咧咧地将武器带在身上,他们便想尽法子,或是将武器藏在甲胄之中,或是将武器藏在头盔之下,而阿睦尔撒本人则决定将淬了毒的匕首藏在靴子里。他会借着靠近乾隆、向乾隆行礼的时机挟持或是刺杀乾隆。

  然而,在他刚刚靠近乾隆的时候,心中就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来。

  只见乾隆身边忽然冒出来一队禁卫军,在阿睦尔撒弯下身向乾隆行礼时,竟蜂拥而上,将他直接捆了起来!

  阿睦尔撒身边的其他将领们也没能幸免,都被突然冒出来的禁卫军和城防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五花大绑。

  阿睦尔撒又惊又怒:“皇上,臣特意远道而来,为您献上叛党。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这样对待臣和臣的下属!难道说,臣当初选择投靠您,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局吗?”

  不得不说,阿睦尔撒的言辞还是很有煽动力的。

  如果不是提前得知了他有可能图谋不轨,只怕乾隆都要相信,他是真正的忠臣了。

  乾隆看着他的禁卫军和城防军从阿睦尔撒靴子里掏出来的匕首,以及从阿睦尔撒身边其他几名下属身上搜出来的武器,不由冷笑道:“看看这些东西吧!你们若是一心忠于朕、忠于朝廷,又怎么会在接近朕时,偷偷藏了这么多的伤人利器?”说着,乾隆一拳重重捶在了桌面上:“朕看,你们怕是早有反意!”

  周围的文武百官们见状,也是一片哗然。

  这么多的蒙古将士,在靠近圣驾时竟偷偷藏了那么多的利器,哪怕说他们没有图谋不轨之意,都没有人会相信。幸好乾隆提前得到了信息,当场将阿睦尔撒带来的人全部控制了起来。否则这次,只怕乾隆和他们这帮大臣都要身陷险境。

  而率先得知了消息的几位大臣,比如傅恒,比如布腾巴勒珠尔,比如皇后的父亲承恩公,对此都颇为感慨。他们原本对于这个消息,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然而没有想到,竟然完全被说中了,前两者自然对乾隆尊崇更甚;承恩公则是重新评估起了自家小外孙女的能量。倘若自家小外孙女当真如此受上天厚爱,连这样的大事也能够提前梦到,那也难怪皇上会将她放在手掌心里头宠着,一日比一日更爱她。

  乾隆明白,这是一个极好的震慑群臣,同时也是震慑如阿睦尔撒一般图谋不轨的地方土皇帝的机会。

  在命人将阿睦尔撒等人五花大绑后,乾隆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你们是不是奇怪,你们的行动明明那么隐蔽,朕究竟是怎么得知这一切的?实话告诉你们,在你们入京之前,便给朕的固伦和晏公主托梦,将你们入京后原本的计划全部告知了公主。朕乃上天之子,得上天眷顾,公主乃祥瑞化身,自会助朕逢凶化吉,你们的计谋,你们那卑劣的野心,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听到这儿,一头雾水的文武百官总算是明白了乾隆的消息来源。

  没有想到啊,谁能想到,在几年之后,前朝的官员们都快要忘记“祥瑞公主”的名头之时,五公主竟会在这样的场合下,以这样的形式再一次大大的出一回风头呢?

  这些官员们都是十分识趣的人物,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面儿上他们都对乾隆和芃芃都推崇备至,赞美之词不要钱地往外蹦。

  本朝官员皆知,后宫不可干政,公主不可干政。

  但因为芃芃这一次的“预言”,日后,她在朝臣们心中,必将占据一个特殊的地位。

  以至于后来,朝中有些难以抉择的大事,竟有人建议乾隆去问一问公主有没有得到什么来自上苍的指使,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

  因为最近刚刚做了跟准噶尔有关的梦,这让芃芃有些在意。

  于是芃芃特意拉着小十二东奔西走,又是啃书,又是请教夫子的,开始了认真刻苦的读书生涯。值得一提的是,芃芃这么拉着小十二废寝忘食地研究历史,导致太傅高度赞扬小十二,认为小十二是因为准噶尔部入京献俘一事,而生出了更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如果说,小十二平时的努力程度在太傅心中有个九分,那么在芃芃的影响之下状似打了鸡血的小十二,在太傅心中的努力程度就有十二分。

  太傅不仅希望小十二能够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的劲头,也希望其他的阿哥们向小十二学习。

  对此,小十二真的很想苦笑着告诉太傅,太傅真的是太高看他了。他可以长期保持认真学习的状态,但激情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一直保持着呢?

  这阵子,若不是总是被妹妹使唤得团团转,小十二恐怕还会继续做一条努力的咸鱼= =。

  小十二在上书房中,与小十的关系比较要好,小八和小十一这对同母所出的兄弟则时常抱团。

  可自打小十二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之后,贪玩的小十就总是用一种看待叛徒的眼神看待他,隐隐有要叛出他们二人转小团体的意思。

  总之,在付出了不少精力,且体验了一把头悬梁、锥刺股的感受之后,芃芃与小十二终于把准噶尔的背景给捋清楚了。

  对清朝历史稍感兴趣的人都知道,准噶尔跟大清的纠纷,从康熙那一辈就开始了,康熙是打了噶尔丹又打策妄阿拉布坦,终究没能彻底把准噶尔给打服。但其实,再往前追溯,准噶尔与中国的渊源却并非仅限于此。准噶尔乃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一,而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的前身则是瓦刺汗国。

  明英宗时发生的那场土木堡之变,正是瓦刺部落的也先挑起的,这场战役,导致了明英宗被俘、明朝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瓦刺壮大。这也是自元顺帝逃回漠北、北元一分为二成为瓦刺与鞑靼①之后,蒙方在与朝廷的对战中,取得的最大的胜果之一。

  瓦刺汗国的领导者和奠定者,正是也先,然而,在也先被刺身亡之后,瓦刺陷入了分裂和内战之中,成了后来的蒙古四大部落(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四大部落名义上的首领是具有黄金家族血脉的和硕特②。

  从明朝到清朝,从瓦刺到准噶尔,部分蒙人与朝廷的争端,始终没有停歇过。哪怕是暂时屈服于朝廷,因为朝廷强大的武力值而低头,也从来不曾真正地臣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