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48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原本还是个白净文弱的胤祉,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再回京,已经从原来的白净斯文变成了如今的黝黑结实,就算胤祉是皇子阿哥,平时可以偷偷懒,但是也要隔三差五地往河道工地上跑,京城外不仅日头毒辣,就连道路都不是很好走,等胤祉回了京,众人才发现他如今变化有多大,这么长时间的风吹雨晒加四处跑动,如今瞧着倒是像一个黑壮的武夫,半点看不出以前的文弱俊雅。

  胤祉觉得这京中的变化更大,他原先是太子阵营的人,哪晓得只不过是在京外待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回京后不仅太子没了,直郡王被厌弃,如今居然连老八都被关押起来,胤祉一头雾水,他不过是出京数月而已,怎么京中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动呢。

  但是回了京的胤祉可并不安分,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五日,诚郡王胤祉上奏揭发直郡王胤褆用巫蛊之术谋害太子,康熙大怒,立刻派人严查此事,结果发现居然是真的有此事,而且还与先前那方士张明德有关。

  那张明德在八贝勒被关押前就已经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如今却又被查出竟然与胤褆谋划太子有关,这让康熙又惊又怒,这巫蛊之术一直是禁忌,为历代君王所忌讳,便是康熙对此也深恶痛绝,而胤褆居然真的利用巫蛊魇镇太子,康熙在见到证词后,当场就派人将胤褆严加看守,等过了数日,又下令革去胤褆的郡王爵位,将其幽禁在原先直郡王府的高墙内。

  在胤褆被圈禁后,康熙对废太子胤礽明显态度好转起来,时常会去咸福宫探望,不仅如此,康熙多次提到自己梦到孝庄太皇太后与孝昭仁皇后,却见她们神情不虞,自此康熙对废太子胤礽的态度越发好了起来,甚至连胤禩那儿的境遇也好了起来,过了几日后,康熙便恢复了胤禩原先的贝勒爵位,也从关押的地方回到自己的贝勒府了。

  看起来胤礽与胤禩都已经相安无事了,甚至就连原先受牵连的胤祥都被放了出来,只有胤褆被革去爵位圈禁起来。

  在胤褆被圈禁起来后,康熙开始时常召见胤礽,不仅如此,在与朝臣的言谈中,竟也流露出几分复立之言。

  雍王府,书房里。

  胤禛盯着棋盘上的黑白棋子,迟迟没有做出下一步选择。

  若是在以前,他必然会听从皇阿玛的意思,推举胤礽为太子,但是经过此次的“一废”之后,胤禛知道自己对那个位置也是有想法的,若是忍着本心而去推选他人,又如何甘心。

  明明皇阿玛都已经废了太子,却还想要再复立一次,这相当于是给了其他人希望,最后发现只是空欢喜一场而已。

  戴铎将雍郡王的心思看在眼里,轻笑一声,捻起一枚白棋放在棋盘上,原本尚有选择的黑子一下子竟陷入了死局。

  “其实王爷完全是多虑了,即便皇上复立太子,情谊也不比以前……”

  胤禛抬眼,对上戴铎的眼神,手指微动,心念一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如今看起来康熙与胤礽的关系已经重修于好了,但其实猜忌仍然存在,甚至胤礽经历过一次被废,即便此次被复立,只怕也比不上以前的威信与地位了。

  而对胤禛而言,其实也没别的选择,既然皇上有了这样的心思,即便是他心中不愿,也无可奈何,还不如选择暂且蛰伏。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集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在诸多阿哥中选一人推举为皇储。原本康熙以为朝臣们定然会推举胤礽为太子,没想到事态发展却跟他所想的根本不一样。以佟国维、阿灵阿为首的朝臣们都选择了胤禩,只有胤禛等少数人选择了胤礽,这让康熙非常恼怒。

  明明他暗示的意味已经这么明显了,众人却还是选择了胤禩,康熙忍了忍,再接下来几日又多次提到胤礽先前不过是被魇震而病了,如今这一阵子调养得益,病情差不多好转,可以重新立为太子了。等到康熙四十八年正月的时候,他再次问起朝臣们对皇储人选的推举,没想到众人依旧一致选择了胤禩。

  康熙没想到胤禩居然在朝中呼声如此之高,这令他非常忌惮,如今这些朝臣都能为了胤禩违逆他,这一点对康熙而言简直就是不能容忍,此次他直接重则了为首的佟国维、马齐等人,甚至还将马齐拘禁并交给胤禩来看押,这一招可谓是抽刀见血,原先还呼声颇高的“八爷党”顿时沉寂下来。

  等到三月份时,胤礽被顺理成章地再次立为太子,对此众人心情颇为复杂,就算是胤禛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此刻也是心绪难平,果真是如戴铎所料那样,既然皇阿玛选定了二哥为太子,就不容更改,他们根本就无力反抗。

  不过这次胤禛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收获,康熙在重立胤礽为太子后,还加封了诸皇子,他与胤祉、胤祺都被加封为亲王,胤祐与胤誐则为郡王,而胤禟与胤祯以及十二皇子胤裪则是封为贝子,唯独八阿哥与十三阿哥没有得到加封。

  胤禛拧眉,皇阿玛以前明明对十三颇为信重,但是此次十三因太子之事受到牵连后,皇阿玛待他明显不如以前,虽然此次被放了出来,但是在大封的时候却漏掉了他。而老八也同样没有获得加封,对此胤禛颇为在意。

  皇阿玛为何不加封老八?他想起先前佟国维等人推选胤禩之事,胤禛怀疑皇阿玛没有加封老八很有可能与此事有关。

  其实胤禛与胤禩年龄差距不大,这些年都同样受到康熙重用,不过论其人缘关系来,胤禛却远比不上胤禩的游刃有余,但此次胤禩未获封之事给胤祯敲了一记警钟。

  看来老八那好人缘也不一定尽是好事,如今明显是遭到皇阿玛的忌惮,胤禛决定还是要蛰伏起来。

  弘晖对眼下朝中的事情不太了解,但是也知道他阿玛被封为亲王是好事,至少证明康熙如今是重视信任他阿玛的,若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殊荣,只不过他只关注了一眼,就继续去忙碌着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为胤祯上回为胤禩求情而被康熙打了板子,这对一向好面子的他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且弘晖得知德妃后来果真是教训了胤祯一顿,对此他则是乐滋滋的,但没想到胤祯因为心情太低落而罢工了。

  如今胤祯可不仅仅是管理着水泥坊,还有水泥加工坊呢,他这一罢工就直接害惨了弘晖,本来他就忙着那公租房的建筑事情,如今又要暂时接手管理两个工坊,整个人都快忙成陀螺了,弘晖心里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去德妃面前告状,如今连个打下手的人都没有,只好从庄子上抽调一些人手来。

  反正他庄子上的人都是经过调、教的,身上技能颇为广泛,而这管理工坊也并非是难事,等熟练了以后就会很轻松。

  等有人接手后,弘晖就将全副心思都花在了公租房上,弘晖考虑到入京为官的“新人口”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颇有家资,另一种是囊中羞涩的,故而设计了两种房型。

  对于前者,弘晖设计出来的房子有些类似于公寓楼,不过却只有三层楼,每层楼又分为四个房型,从一室一厅到三室两厅皆有,其中价位也是各有不同。而对于后者而言,则是安排上了独栋小院,但是与京中人们如今常见的几进制的院子不同,弘晖安排的是小楼房,倒像是后世自带院子的别墅,因为这样能更节省空间,可以在差不多的土地上安排上更多的房子,住进更多的人口。

  对于那些颇有家资的人来说,他们不差银子,家里人口也多,自然是要安排多个房间,那独栋别墅就很适合他们,但是对于囊中羞涩的官员人来说,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妻室都不敢带到京中来,而是安置在老家。

  这京中处处都是需要开销,家里多一个人那就是多一份开销,并不是所有的朝臣都是非常有钱的,那些新登科的进士们,很多一开始都是从翰林院典薄做起。

  那翰林院本就是清苦的地方,油水极少,而典薄又只是一个九品小官,能拿到手的俸禄连养活自己都够呛,没有点家资,哪里养得活其他人。

  为此,弘晖特地给这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公寓住户安排上了特殊服务,给他们的房子安装上了厕所,用陶器烧制出来的管道,埋在建筑里,用橡胶对管道进行接口,每次如厕完后,直接冲水就可以将污秽冲走,可谓非常方便。

第55章 短小一章

  对于京中那些小官而言, 住进这样的公寓楼可就方便多了,不仅房租便宜,还不用花银子解决夜香的事情, 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这批公寓房的窗户全都是用上了琉璃, 屋里十分明亮。

  对此不少人都有些意见,因为只有公寓安装了这种可排水的厕所,那些租价更贵的别墅小院子却是没有的,这让打算租小院子的人都不乐意, 明明他们都花上了更多的银子了, 怎么反而待遇还比不上那些穷乡僻里出来的人?

  对于旁人的质疑,弘晖振振有词, 他给公寓那边安排上厕所,不就是考虑到那边的住户经济紧张嘛, 有了这冲水厕所, 可不仅是解决了倒夜香的钱,对于没有仆妇小厮照料的小官来说, 生活上也方便不少。

  至于那些能买下独栋小院子的人家,难道还差那么几个钱去倒夜香?更是不缺仆从伺候了, 因此, 弘晖觉得没必要将资源浪费在他们身上。

  弘晖为了给公寓楼里安装上冲水马桶,可是特地挖了一条底下排水道, 将公寓里的污水都集中排放到城外, 在城外建了污水处理的地方, 但是以如今的物力与资源来看,若是将小院那边也安装上冲水马桶,会造成排水系统压力太大。所以就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先给公寓那边供上,然后再一点点普及推广开。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弘晖手里头的这些工程才完工,这时京中的人们才能彻底了解到他造出来的这些房子是如何模样,不少进去参观的人看完后都十分羡慕,弘晖造出来的这些房子虽然看上去空间有些小,但是内里却另有乾坤,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装修风格与他们如今时兴的截然不同,却又给人一种简明大方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京中小官,等他们见到这样的房子时,更是激动地满腔欢喜,京中居大不易,他们先前差不多都只是租赁一个小院,可不是一个完整的小院,而是其中的一间屋子,这样的住处不仅环境简陋,离皇城所在方向也甚远,每日出门处理政务都要走上好远。

  而且他们虽然只是低微小官,但也都是寒窗苦读上来的,颇有几分文人风骨,可惜眼下住在那巷子里的小院中,每日听到的都是妇人们说着鸡毛蒜皮之事,可谓是苦不言堪,如今有了弘晖整出的这公寓房,以后就大不一样了。

  弘晖这些公租房就是特意弄出来租给京中生活窘迫的官员,所以不管是公寓楼,还是那些独栋的小院,里面住的全都是朝廷中的官员,弘晖划出的这一片区域一时成了京中文气最甚的地方,出入此处的可都是正经进士出身,也正因为如此,附近一带百姓对此处甚是推崇。

  弘晖是将公租房安排在了外城,不仅是因为外城地价便宜且可以开发的地方更大,想要埋管也更方便,通向城外的污水处理处路程更短,节约成本。

  弘晖弄出的这公租房让内城的那些达官显贵们颇为发酸,他们原先也想入手一两套来住一阵子,没想到弘晖压根就不卖个他们,此事还是得到皇上许可的,即便他们有足够的银子,也不能买下那些公租房,这让他们有些挫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小官小吏们一个个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

  比起京中官员对着公租房的追捧,弘晖的反应则冷淡得多,甚至他对自己如今弄出的这公租房相当不满意,一方面是楼层太矮,所需占地比他原先设想的超出许多,其次便是这房子连个自来水都没装上,幸亏住在公寓楼的那些小官小吏们一个个的都不会自己洗衣做饭,若不然还要下楼挑水上去用,弘晖对这一点耿耿于怀,当下便想将自来水给折腾出来。

  其实自来水原理并不难,只要找到合适的水源,像是井水、江河、湖水等,一定要对水源进行沉淀过滤处理,然后就可以供给给城市了。一般情况蓄水的清水池的水位比较高,这样就会具有势能,从而产生水压,在压力的作用下将自来水送到城中各家各户。

  根据这个原理,弘晖可以建一个水塔,只要修建的水塔比城中所有建筑楼层都要高,然后在水塔里蓄水,就可以根据水压原理将自来水输送到城里,但是弘晖考虑到这样一来,将江河中的水运往水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如今连公寓楼也就安排了三层,若是想要建造出更高的水塔还是有些难度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弄出加压泵,他们如今确实没有电力,但是可以利用蒸汽嘛,效率是低了些,但总要比建水塔来得容易。

  弘晖这里打定主意要造出一个蒸汽动力的加压泵来,但其实连个实验室都没有,蒸汽机更是没影子的事情,可弘晖却半点不急。

  自从康熙四十六年在庄子上建了一个专门教授现代科学的学校后,这几年弘晖就定期往那学校里输送生源,而且他还特地挑的都是工匠家庭出身的孩子。

  本朝的工匠制度是沿用了前朝旧制,世人眼里匠户身份最卑贱,而且身为匠户,他们世代都不能专业脱籍,不能做官①。这些工匠们世代相传,手里掌握着熟稔的技术,但却受尽世人的鄙夷,一般都是那些大户人家的世仆,弘晖将他们的孩子选来进学校,无异于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出路,那些被选中的孩子个个都对弘晖感恩戴德,恨不得立刻就学有所成来报答阿哥的知遇之恩。

  他们只有习得本事,做出阿哥想要的东西,才能有更好的前程,才能让家里的人都过得更好。·

  弘晖选中他们,其实也是看中这些孩子身上的天赋,西方的工业革命一开始也是爆发于工匠之中,那些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工匠们在他们所熟悉的向来都是所向披靡,他们想要弄出新的创造与发明比常人更要简单些。

  弘晖认为他们自己的工匠并输于西方,甚至可能会更优秀,不少匠人都是世代相传有着数百年的传承,若是能将这些人都利用好,说不准能开发出更大的潜能。

  事实正如他所想那样,被他选出的那批工匠少年在学校里表现得远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出色,对一些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比常人要快几分,甚至因为他们从小接触匠活,动手能力也比旁人要优秀许多。

  就在弘晖打定主意要挑出一批优秀的学员来研发蒸汽机时,胤禄从宫里出来找他,兴冲冲道,“弘晖,皇阿玛让我去修《数理精蕴》……”

  胤禄眼里亮晶晶,望着弘晖的眼神充满了喜悦,如今他已经十六了,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娶了福晋,也到了入朝办差的岁数,但是胤禄没想到自己能接到这样的差事。

  他自小就喜欢西洋的数理,先前还多次与弘晖一起探讨过,如今能去修《数理精蕴》,对他说根本算不得是办差,而是一件喜事,他记得弘晖也是颇擅其道,不由开口劝道,“弘晖,要不我去与皇阿玛请求,让他批准你也来修此书吧……”

  说是让胤禄修书,但到时候朝廷肯定会给他安排一个班底,而非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胤禄来做,若是让弘晖加入其中也同样如此,很多事情可以交给底下的人去做,并不会耽误弘晖平时要办的其他事情。

  胤禄是全心全意为弘晖打算,等这《数理精蕴修好后》,皇阿玛定会让人刊印然后发放至全国各地,到时候他与弘晖的名字都会被刊印在上面,这可是一种荣耀,而且也能在那些文人心中扬扬名,树些好听的名声。

  弘晖却是摇摇头拒绝,眼见胤禄有些着急,弘晖冲着他眨了两下眼睛,“既然这差事是皇法玛交给你的,你便好生办差,你去修那《数理精蕴》,而我嘛,也有别的书要修……”

  胤禄一脸好奇,“你也要修书?你修的是什么书,怎么之前都没怎么听你讲起过……”

  “《物理精蕴》。”

  胤禄:“?”他怀疑是自己听岔了,怎么弘晖所要修的书与他的听起来那么相像,当真不是在糊弄他吗?

  “物理是何物,我怎么先前从未听过?”

  “物理嘛……自然就是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则,”弘晖没有解释太多,“反正等我那书修好了,你自然就能看到了。”

  弘晖对胤禄还是抱着几分期待,既然这个十六叔在数学上颇有天赋,那说不准在物理上也颇有天赋呢,说起来自己与胤禟、胤誐、胤祯都有过合作,而与胤禄不过才最初的那一次出海,若是胤禄真的在物理上有颇高天赋,那就成了一个不错的人选。

  胤禄压根就没想到,弘晖已经开始谋划着要如何将他拉入到阵营里干苦差,而是单纯地追着弘晖打听物理的事情,结果却是被对方一遍遍的忽悠。

  弘晖与胤禄玩闹了一会儿便消停下来,他有些遗憾,如今胤禄都已经十六了,可不像以前那般好哄骗,不过是逗了几下就被识破了,只能意犹未尽地停止下来,而等王府的太监赶来时,弘晖的好心情顿时没了。

  在康熙四十九年冬的时候,康熙派四爷出京办差,如今他阿玛那边来人回京报信,四爷在京外染上了时疫,眼下情况危急,需要王府派人去照顾。

第56章 二合一

  所谓时疫, 其实就是中医上的一种概念,通常是一种感染病,可能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甚至可能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而染上时疫的人通常都会有发热征兆。

  弘晖收到消息的时候, 心里就一“咯噔”,他不知道若是按照原先的轨迹发展,四爷是否也会染上这时疫,但是他却知道这时疫的可怕性, 染上时疫的人不仅仅只是发热而已, 甚至是有丧命的危险,既然他阿玛那里都已经将消息送回了京城, 那肯定就不只是他们王府里能得到消息,说不定皇宫里的人也同样已经知晓。

  若非情况严重, 那边的人怎会这样兴师动众。

  雍亲王染上了时疫这一消息瞬间在京中传开, 朝臣们心底颇为微妙,在如今这种关头, 雍亲王居然病了,谁知这是不是一场意外。

  太子自从康熙四十八年复立后, 地位却远不如以前, 皇上不仅复立了太子,还一连大封了一批皇子, 其中颇为显眼的就是这雍亲王, 雍亲王不仅年龄居长, 排行靠前,而且自身也颇有才能,这些年越发受到皇上的重用, 若不然此次皇上也不会派他外出办差。

  只是皇上也没想让雍亲王涉险,明明雍亲王所去的地方之前都没传出有疫症,怎么偏偏就让雍亲王染上了呢?

  不仅是朝臣们心里嘀咕起来,就连康熙心里都将自己那些不省心儿子猜忌了一遍,既然今日他们敢对老四下手,那是不是意味着有朝一日也敢对他下手呢?

  康熙雷霆大怒,立马下令要严查雍亲王为何会染上时疫,不仅苛责了胤禛身边伺候的人,还指派去了一批太医,要求他们定要将雍亲王全须全尾地带回京师,否则就要唯他们是问。

  雍亲王后院里,乌拉那拉氏将四爷所有的侍妾都召到正院里,将胤禛如今在京外病重的消息告诉她们。

  后院的女人们消息落后,哪怕胤禛染上时疫的消息在外面已经传遍,她们也不曾耳闻,而这也是因为乌拉那拉氏治家严谨,此刻这些女人们骤然听闻这样的噩耗,差点没回过神,等得知四爷居然是染上了时疫后,更是方寸大乱。

  那时疫可是会要人命的,但凡沾上了这东西那还能好吗?

  有些胆子小的侍妾,当场就哭出声,也不知她们是在为四爷难过,还是为自己的前程命运痛苦。

  当一个人哭起来,这种难过的情绪很快就散发开,不一会儿正院里就哭倒一片,一声听着比一声悲切,若是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这府上是有了白事,乌拉那拉氏拉长了一张脸,“统统闭嘴,如今王爷还好好的呢,你们若是再敢号丧,本福晋现在就让你们佛堂跪着给王爷祈福……”

  乌拉那拉氏这一发威,那些女人们立刻收了声,如今王爷在外面出了事,她们心里就更畏惧福晋,若是福晋存心想要在四爷不在府里的时候整治她们,那她们连诉苦的地方都寻不到。

  乌拉那拉氏看着底下断断续续抽噎的人,眼里颇为嫌弃,她在一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也是有慌过神,如今弘晖还没娶福晋呢,若是此时王爷发生不测,那肯定会对弘晖的前程不利,而且这一大家子的人都失去了依靠,谁知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可是很快乌拉那拉氏就镇静下来,正是因为四爷在外面出事了,所以他就更不能慌乱了,不管这下四爷能不能好,她都必须坐镇大后方,不能再让王府里出一点乱子,给四爷与弘晖免去后顾之忧。

  看着眼前站着的莺莺燕燕,乌拉那拉氏扫视了一遍才开口,“如今王爷那里需要有人照料,我打算派去一两个人,你们若是能将王爷照顾好,本福晋与王爷到时候必定会重赏……”

  四爷出京办差,身边只带了太监,那些人怎么能照顾得细致,而这些侍妾们是惯常伺候四爷的,对王爷的喜好也颇为了解,让她们过去,乌拉那拉氏心里也能放心些,而她的话方才说出口,就见原先还哭哭啼啼的女人们瞬间都垂下头去,一个个都静默不出声。

  她们自然知道若是能将王爷照顾好,肯定能得到上面的封赏,到时候估计不仅仅是王爷与福晋会赏赐,估计连宫里的娘娘也会赏赐她们,可是王爷染上的可是时疫啊,那是会过人的,就算有奖赏,那也得有命拿才是。

  乌拉那拉氏目光平静,眼前的状况她早先就已经预料到了,眼神径直望向站在前面的李氏,“李氏,王爷以往待你不薄……”

  “福晋,妾身还要照料弘时他们呢,当真是脱不开身……”李氏急忙推脱,看向乌拉那拉氏的眼神充满警惕,生怕福晋此次公报私仇,故意将她派去四爷那里就是为了害她。

  福晋嘴角微勾,弘时去年就已经搬到外院去读书了,哪里还要李氏照料的,不过都是借口罢了,她忽然有些替四爷寒心,早些年李氏有多受宠爱,她全都瞧在眼里,那些赏赐如流水般抬进东大院,若不然以李氏的家底如何能在王府里过得这么滋润,这些年王爷虽然待东大院冷淡了,但是却也从没少了李氏东西,甚至为了那三个孩子,还时常去东大院那里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