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51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这种事情对于康熙来说简直就是百里无一害,而对朝中百官来说却并不是如此了,这些人都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弘晖的折子一出,他们就立刻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若是真按照这折子上来实施,只怕到时候不仅仅是地主豪绅们肉痛不已,甚至还铲除了不少官员们的摇钱树。

  弘晖要求查清各省地方的田亩多少,按照田亩来征收田税,而田税与人丁税不一样,田亩的多少几乎是稳定不变的,只要多侦查几次就能摸得一清二楚,而人口却是可以上报“夭折”从而贪下部分税银,这样一来日后地方官想要贪墨就不容易了。

  地方与京中一向都是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到年关的时候,地方官员进京述职的时候往往都会拜谒京官,送上冰炭银,所以弘晖这一招下来,其实是动了京中百官的利益“蛋糕”,但是朝中却无一人出言反对。

  并非是他们真的信服弘晖而不敢反驳,而是为弘晖抛出的利润所获,虽然每岁年关时那些地方官给了他们不少的孝敬,但是这与出海的利益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后者完全无风险,他们都是正正经经拿到分红利润的。而如今弘晖又说将商船派去更远更富有的美洲,光是听弘晖描述的那些金矿,朝官们就心中一片火热。

  不是他们贪财爱利,实在是弘晖给出的太多了,每次拿着那些分红利润回府时,他们都心惊胆战,有着这些银子,对家族未来百年大计都不用愁,就算家中不成器的不孝子弟好几个,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将家业败光。

  尝到过这样的好处后,他们哪里还舍得拒绝弘晖提出的让商船去美洲,更何况弘晖还提出搞商会,若是他们此时跳出来反对,不仅可能没有成功,反而有可能会得罪弘晖,到时候反而便宜了地方那些官员豪绅,让那些人凭借着商会占了这利益。

  因朝中百官出声者寥寥几人,弘晖想要改革摊丁入亩之事极其顺利,政令下派到地方时,不少官员与地主豪绅傻了眼,可他们也不敢闹,一方面是京中那边没闹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被弘晖抛出的商会给诱惑住。

  他们早就眼馋京中百官从出海上攫取的巨额利益,他们何尝不想分一杯羹,可惜那些京官们在此事上严防杜绝,让他们根本没有门路,只能想法子赶紧调回京中,说不准就能搭上门路了,哪里想到如今弘晖会主动对他们打开口子。

  虽然田税一事让他们肉疼不已,但是若能参与到出海当中,那也是受益不浅,其中利润可是远超过那些田税,顿时原本不情愿的地主豪绅们也都纷纷闭嘴,一时间这改革之事竟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反对者寥寥无几。

  那些百姓们可不知道这其间的弯弯绕绕,他们生活在最底层,对于那些出海之事根本就不关注,反而是这改革田税之事让他们激动不已,一开始告示贴在官府衙门前面时他们还有些看不懂,拉了书生来解释一遍才明白过来,以后土地多的就要多交税,土地少的交税,而那些没有土地的就不用交税!

  当场就不少百姓发出哗然之声,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尤其是那种家中有一大家子人口,偏偏只有几亩薄田度日的,更是当场喜极而泣,听了这消息后反复问了几遍立在一旁的士兵捕快们是否当真,得知书生并没有骗他们,立刻跌跌撞撞地往村子里跑,他们要赶紧回去将这种好事告诉大家。

  不仅是农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连那些书生们站在告示栏前面也是脸色复杂,自古变革之事就极其艰难,尤其是这种涉利颇广,更应该是阻挠者众多才是,没想到此事从头到尾竟如此轻松,等看到公文告示的时候,他们都有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一场猛,弘晖得到了康熙的批准,就立刻风风火火地将这事提上日程,首先要搞的是成立商会,因为商会就像是一根胡萝卜一样吊在众人眼前,只要将这事落实好,不管是京官还是那些地方官都会老老实实。

  成立商会并不难,关键在于各地方商会之间的利益划分,京官们对于要分地方官与豪绅们一杯羹之事耿耿于怀,他们不敢在田税改革上作梗,却打算在这商会上插上一脚,不能就这么让那些地方豪绅地主们就那么轻易拿到这些红利。

  况且如今朝廷有那么多的省份,各省之间却是富庶不尽相同,这分给他们的股份自然就更不能相同,京官们反对统一凭银子认股,若真如此来计算,以他们如今的身家便是将所有股份认购下来也未尝不可,既然那些地方官与豪绅要加入其中,那他们势必要压这些人一头,哪能与他们这些前人平起平坐。

  对于认股这些细节,弘晖并没有过多插手,其实这就是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对于那些实力差些的地区,就算能跟着一起入股拿分红,也是要被压一头的。

  康熙原本还有些担心,弘晖这些年弄出了不少发明创造,又是琉璃又是水泥的,后来还弄出的出海之事,每一样都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存在,他心里担心弘晖是否会凭借着手头的这些东西来拉拢朝臣,从而结党营私,为此故意多次试探,甚至还派出了不少耳目。

  没想到老四父子二人明明手头有着这么多的好东西,却仍然在京中人缘极差,康熙对胤禛是有些了解,这个儿子生了那张嘴一开口就容易得罪人,况且老四脾气暴躁易怒,又是爱憎分明的性子,凡是不入他眼的人根本就不会得到他的好脸色,哪怕有着一身不错才能,这朝中愿意与他结交之人也不多。

  根据探子来报,康熙得知胤禛如今仿佛迷上了耕作与礼佛,时常会跟着弘晖一起去庄子,有时竟然还亲自下地躬耕感受农人的不易,而礼佛之事也甚是明显,听闻他得闲了就会骑马去郊外的寺庙里与主持一起探讨佛法,若非是雍王府的两位格格此次都怀上了身孕,康熙都有些担心这个儿子是不是真的有遁入空门的打算。

  而弘晖这个孙子虽然聪明伶俐,性子也要比其父好,但在京中同样是人憎狗嫌,不少大臣提起弘晖那都是恨得牙痒痒,这让康熙很费解,原本他还担心胤禛与弘晖这父子俩会勾结朝臣,如今了解到情况后,得知这父子俩竟是势单力薄的一方,若非还有胤禟、胤誐几人,只怕老四父子倆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朝臣们的排挤,康熙不由陷入沉默。

  他有些愤愤不平,这些朝臣们未免太不识好歹,而且还不识货,不光是老四还是弘晖,在他眼里都是极好的,尤其是弘晖,多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啊,小小年龄就为朝中办了不少差事,这些大臣们居然还不喜欢?

  康熙决定以后还是对老四一家好一点,老四父子俩怪不容易的。

  这两年太子虽然复立了,但是却越发比不上以前,康熙心里很不满,明明他给了太子这么大的恩典,自古哪有被废了还能重立的太子,偏生他就给了胤礽这个殊荣,可是太子却辜负他的心意,这两年越发犯浑,而令康熙不满的还有胤禩,原先在复立太子时,他就晓得朝中不少大臣居然属意胤禩当储君,当时康熙就为此事恼怒过,却并没有太过上心。

  胤禩这孩子自幼聪慧,康熙对这个儿子还是有几分喜爱的,而且上次也是他自己让朝臣们举荐的,虽然人选非他心中所属,但是老八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康熙当时气消了后就复立了其贝勒之位,但终究心里留了一根刺,在上回大封时就没有加封老八。

  没想到这几年老八在朝中势力越发庞大,根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康熙隐隐心惊,明明老八手底也没多少银子,胤禩甚至没有参与入股出海,手里哪来那么多银子笼络朝臣呢?还是说此子天生善于蛊惑人心,才能令朝中大半朝臣都成了他的簇拥?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令康熙心里忌惮不已,等翻过年到了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就任命隆科多为步军统领,直接掌握着京师警卫武力。

  这步军统领其实就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虽然只是正二品的官阶,但却掌管着内城九座城门的门禁,不仅如此,而且还肩负着巡夜、救禁令、缉捕、等职能,是名副其实的清朝皇室禁军统领,若非是康熙的亲信,绝无可能接任这样的职位。

  九门步军巡捕营差不多有着三万的兵力,而这就是京师主要兵力,隆科多被任命后,立马就成了京中炙热可热的红人,康熙能将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他,可见皇上心里对隆科多的信重,哪怕平时众人对隆科多的荒唐行事多么鄙夷,此刻却纷纷与其交好,而皇室阿哥们对其就更加殷勤了。

  可惜隆科多犯浑不是一日两日,不管是谁上门拉拢,都被他直接给撅了回去,就算是朝中颇受欢迎的八贤王胤禩也同样没从他这儿讨得好处,隆科多不傻,他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人以前对自己的态度,如今得势了他才不管对方是何身份,压根不给别人面子,反正他有皇上撑腰呢。

  弘晖深深怀疑康熙是不是就是看中了隆科多这样的性子,才放心将这京中的兵力都交给了隆科多,这样就不怕隆科多会与哪一个皇子阿哥结交了,不过这个京中红人与他们雍王府关系颇为巧妙,在之前隆科多与他阿玛关系可是颇近,也不知如今成了步军统领了是否会转变态度。

  隆科多与胤禛关系颇近还是得益于已经过世的孝懿仁皇后,胤禛作为孝懿仁皇后的养子,逢年过节都要去佟佳府上拜会,而隆科多就算再怎么犯浑,按照辈分勉强也是胤禛的舅舅,故而胤禛从未对其出过恶言,相比这也是隆科多亲近这个便宜大侄子的原因。

  八贝勒府曾与隆科多有过龃龉,当初为了一面琉璃镜,隆科多的小妾李四儿狠狠地坑了一把郭络罗氏,对此郭络罗氏怀恨在心,在太子被一废的时候,胤禩在朝中呼声极高,郭络罗氏原本以为自己的八爷是要入主东宫的,提前就将私仇给报了,狠狠整治了这个李四儿,哪里想到今日竟又要风水轮流转。

  胤禩原本就忌惮隆科多与胤祯关系近,后来郭络罗氏又多次与隆科多小妾交恶,他就更担心这隆科多会公报私仇。

  如今皇阿玛年龄大了,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发生一点意外,而隆科多掌握着京师三万兵力,这些人手就已经足够能控制住京中的形势,所以拉拢到隆科多到阵营这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可惜不管胤禩几番示好,隆科多对其态度都不见转变,但胤禩并没有气馁,不管隆科多出言多么不逊,他仍然是一副笑面春风模样,待隆科多的态度一如既往友善,而这些全都被康熙瞧着眼里,康熙看向老八的眼神越发晦暗。

  若非胤禩心里有所图谋,又怎会对隆科多这般讨好?

  ……

  ……

  弘晖没有插手外面的波潮暗涌,如今夺嫡越发白日化,外面的那些人一个个都不好惹,弘晖可不觉得自己会是这些政客的对手,就连他阿玛都蛰伏起来,弘晖自然不会这时跳出来,若是妨碍了他阿玛的大事,到时候岂不是坑害了整个王府的人,他就安安心心地搞自己经济建设,对政治上的事情半点都不过问。

  原本弘晖打算就一直这样低调下去,绝对不惹事,没想到却收到了一封从直郡王府寄出来的信。

  其实说是直郡王府已经不合适了,自从胤褆被夺取爵位,原先直郡王府大门上的牌匾就已经被摘了,但胤褆一大家子仍然被圈在里面。

  因为巫蛊之事,甚至胤褆上书请求斩杀胤礽之事,让康熙彻底地厌恶了这个大儿子,自从胤褆被废了后,就不曾派人去过问,原先的直郡王府已经成了人人避讳的地方,生怕与其沾了联系就会惹的皇上厌弃,偏生弘晖在这时收到了一封信。

  陈福恨不得将送信的小太监喷死,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怎么可以将这样的信递到阿哥面前,万一他们阿哥一时想岔了,岂不是坑害了他们阿哥吗?

  陈福见弘晖接过那封信后,就一直沉默不语,心里一突,也不知这信上究竟写了什么东西,按照他的想法,反正那些人都已经被皇上贬为庶人了,就没必要再与他们有牵涉,不管是写了何事,权当没看见便是。

  其实弘晖收到的这封信是弘昱写的,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弘昱的时候,那是在胤禟的搬迁宴上,那日他还被弘昱与弘皙为难一番,当时对这两个堂兄生了恼意,但后来与弘昱又有多次交集,已经能做到和谐共处一室了。

  弘昱作为胤褆的嫡长子,初遇时那般傲慢恶劣,当时相处几次却发现这人倒没他想得那般可恶,反而有几分可怜,年幼便丧母,就算生来富贵,却年少就受父牵连被圈禁起来,再也不能出府。

  弘昱特地让人给他捎信,那必定是有所求,弘晖打开信封匆匆一览,面色复杂,信上所求之事对他所言倒并不复杂,只是他没想到会是如此罢了。

  自从胤褆倒台,这京中就没人关注,他好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竟不知道弘昱的四姐在前几天殁了。

  弘昱有四个同母的姐姐,其中两人被康熙嫁去草原,还有两人因胤褆当日的求情而被康熙允诺留在京中,而弘昱的四姐便是留在京中之人,可惜没等到她出嫁,胤褆就已经被圈禁起来,好在康熙早就为她赐过婚,去岁二月嫁与骑尉佐领孙承恩,今岁二月就殁了。

  出嫁不过一年人就没了,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人为,还是她体弱所致。

  弘昱写来的书信极尽哀伤,弘晖记得他当初只身一人带着护卫到琉璃工坊,扬言要为姐姐们买下琉璃镜当作嫁妆,如今四姐已殁,弘昱半点未提要弘晖帮其查明死因,只是恳求弘晖帮忙照料同样留在京中的二姐。

  弘晖看着手里的书信心里非常难过,他还记得大格格曾说着自己羡慕胤褆家的四位格格,她们是福晋嫡出的格格,又受到太后的宠爱,风光一时,一直养在深闺,因着胤褆夺嫡失败,如今连去世都无人过问,当初疼爱过她们的太后,可曾派人去她们夫家探望过呢?

  弘晖扫了一眼满脸担心的陈福,收敛了一下心绪,淡淡道,“放心,我心里都有数,此事你不必过问。”

第60章 二合一

  弘昱特地托人给他带信, 就是为了让弘晖帮忙照顾自己已经出嫁的姐姐,其实弘晖觉得此事没有必要瞒着康熙,若是弘昱直接将信递到康熙面前, 许是效果会更好些。

  如今人们都认为康熙已经彻底厌弃了胤褆, 故而对胤褆一脉都避之不及, 弘晖虽然不知康熙如今心中是如何想的,但却晓得若胤褆的这位四格格当真是受折辱轻慢而死,康熙是不会坐视不管,关键是要让上面知晓这件事。

  康熙虽然将胤褆的爵位削去, 贬为庶人圈禁, 但是从未少过胤褆那一家子的吃喝,甚至就连府上几位格格都是正常婚假, 嫁妆物品都是由内务府备好的,可见她们作为宗室格格的身份并没有变, 但是世人捧高踩低, 眼见胤褆失势,难免不会动些手脚, 不管是内务府发放下的东西,还是对待出嫁格格们的态度, 肯定都会比以前差很多。

  以弘晖如今的身份, 其实只要找上那几位格格出嫁的夫家,上门敲打一番就够了, 用不着多么麻烦, 但是弘晖将陈福打发下去后, 还是准备进宫去见康熙,想要将这事摆到明面上来。

  乾清宫中,康熙翻阅着案前的奏折, 听闻弘晖进宫觐见时,面上没有露出惊讶,而是露出几分笑来,梁九功抬头觑了一眼皇上,赔笑道,“这弘晖阿哥当真孝顺恭敬,时常进宫给皇上您请安……”

  康熙横了他一眼,意味不明道,“你这老家伙是越发不坦诚了,明知道弘晖是为何入宫,还在朕这里耍花腔。”

  梁九功闻言,连忙作势告罪求饶,“皇上恕罪,皇上英明神武,奴才的这点小把戏哪里能瞒得过您,还请饶了奴才这么一回吧……”

  对梁九功进行敲打过后,又见他连哭带唱做戏一番,康熙这才轻拿轻放,慢悠悠道,“让弘晖近来吧,朕倒要看看他今日要说些什么。”

  自从他把老大那一脉给圈禁起来后,就一直没有再提起过,而不管是这朝中百官,还是他那几个好儿子,都不曾在他面前提过胤褆,时间久了,康熙对这个大儿子都有些淡忘了,不仅是对他这个人,甚至就连他之前犯的那些事,如今再想起只觉得心情复杂,却没有之前那么气恼。

  康熙最忌讳的一点,便是胤褆用巫蛊之术谋害太子,老大既然可以因与太子不对付而使巫蛊之术,那么有朝一日看自己这个皇阿玛不顺眼了,是不是也会这个邪术用在他身上?

  只要这般一想,康熙就对这个儿子心里恼怒盛几分,而他明明将这老大一大家子的人都给圈禁起来了,还让隆科多秘密监视,没想到那府邸居然还能传出书信,一想到这儿,康熙的脸色就晦暗起来,等到弘晖进殿时,压根不能从康熙的脸上窥探出皇上此刻究竟是何心情,就老老实实地请过安后进行汇报。

  “……那弘昱堂哥给孙儿写来的信上,是想要让孙儿多照看一下大伯家的二堂姐,但孙儿以为,皇法玛作为天下英主,此事必须得向你禀报才行……”

  康熙淡淡扫了一眼跪在殿前的弘晖,语气听不出喜怒,“胤褆使巫蛊之术,又有谋害太子之心,简直就是乱臣贼子,你觉得朕还要为他女儿做主?”

  “孙儿对朝事并不了解,对大伯所行所为不敢加以点评,但是那几位堂姐皆是宗室格格,身份贵重,又得太后娘娘的喜爱,知书达理,并未做过什么错事,虽然大伯已经被圈禁起来,无法为她们做主,但是弘晖与皇法玛却还是她们的娘家人,如今四堂姐芳年早逝,咱们作为娘家人若是坐视不理……”

  弘晖这次仅从亲情方面出发,论起亲疏来,这位四格格是他的堂姐,也是康熙的嫡亲的孙女,他们就是她最亲的娘家人,本该为她做主。哪怕是在乡里的一个小宗亲氏族,族中也会出现叛逆犯事的族人,但是他们的亲人家眷却不该卷入其中,还是该受到宗族的庇护。

  而康熙作为皇上,他早已经将自己的子孙们都当作臣下奴才,若是犯了事就会严厉处罚,但其实他不仅仅是一个君主,还是天下最大的家长,便是出于人伦亲疏,此时也该为这四格格出头。

  康熙盯着跪在地上的弘晖,没听他为胤褆辩解半句,更没有置疑自己对胤褆的处罚,反而是谈起亲戚人伦来,康熙眼底的猜忌逐渐消散,听着弘晖说了这么多,他原本还有些恼怒的心情,已经被复杂酸涩所填补。

  “讲了好一会儿的话,也该累了吧,梁九功,赐座!”

  梁九功连忙带着小太监搬上来一张绣凳,然后又听到皇上赐茶的命令,忙不迭地去茶水房让宫女上茶,而弘晖却是不骄不躁,不管是刚进来的时候,还是如今被赐座赐茶的,都是一副宠辱不惊,也没有半点惊慌。

  康熙暗赞了一句这个孙儿,眼里很是宽慰,如今朝中不管是那些百官朝臣,还是他的那些儿子们,哪个不盯着他座下的龙椅,他们只当他是一个帝王,想从他这儿谋求利益,但是弘晖却是将他当做一个祖父,当作一个该为小辈出头的长辈,而这点在康熙看来是难得可贵。

  可见这孩子是打心眼里就亲近他的,若不然也不会在收到弘昱的书信后,就立刻想到来请求他,这种直白而又孺慕的眼神让康熙心头暖烘烘的,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与弘晖就像是民间寻常的祖孙一样。

  本该如此,若是受到了委屈就直接与他说便是,何必要在他眼皮子里底下搞那些小动作呢,康熙心底想起一人而不满,看着眼前的弘晖就越发顺眼,直接道,“虽然胤褆大逆不道,但是他的那几位格格都是宗室格格,若真是被人轻慢,朕会为它们做主的。”

  有了康熙这么一句话,弘晖就放心了,他乖巧地在康熙面前应声。

  这朝中之人其实都是跟着康熙的态度行事,只要康熙表态,那些人就根本不敢怠慢。

  弘晖将这事告诉康熙后,并没有就完全不管了,那个四堂姐如今已经殁了,其中是否有隐情自有康熙去调查,而他则是要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另一位二堂姐身上,弘晖觉得逢年过节的都可以让府上送去一些礼品,省得她夫家以为这二堂姐身后没人了,除此之外,也要让太医时不时上门请脉,多调养调养身子。

  还可以让大格格过去将人邀请出府赴宴,大格格与胤褆家的二格格是自幼相识,她们之间情分可比弘晖要深得多,况且弘晖作为男子,就算是堂姐弟的关系,也不便走得太近。

  不过这四格格之事也给弘晖敲了一记醒钟,他知道前些年他阿玛就已经为大格格向康熙请旨,想要将她留在这京中。

  四爷这些年颇受重用,而子嗣却一直不丰,就这么一个女儿,康熙便点头同意了这件事,弘晖觉得光将大格格留在京中还是远不够,应该要提前将婚配人选物色起来,最好将对方家庭环境多观察一下,若是为人不厚道,也好及时更换人选才是。

  等弘晖忧心忡忡找上胤禛时,将自己心里对大格格未来婚配之事说出,得到的却是四爷一个沉默反应。

  胤禛盯着眼前这个少年老成的儿子,这小子整天忙活这儿忙活那儿的,如今竟然连自己姐姐的婚事都开始管上了,这让胤禛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多余,怎么儿子比他这个当爹的还要积极?

  弘晖见他阿玛一点反应都没有,顿时有些着急,“阿玛你可别不当一回事,这女子若嫁错人家,那就是吃亏一辈子,必须在一开始时就要选好人选……”

  眼看他就要喋喋不休讲出一堆,胤禛赶紧伸手制止,“好了好了,这事我早就有打算,不劳你操心了……”

  “有人选了?”弘晖好奇探头,“阿玛你选的是哪家的小子?”赶紧说出来,好让他去打探清楚。

  看他两眼瞠圆,显然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模样,胤禛没好气道,“自然是你母家表哥,怎么,难道你对他还不放心?”

  弘晖一听是母家表哥,就立马将他那几个舅舅的儿子都扒拉出来,最后数了一遍后才不敢置信地望着四爷,“阿玛,难不成是德伍?”

  若是按年龄来看,也就德伍最合适了,恰好与大格格是同岁,但是德伍作为他的伴读,在王府里待了好几年,他也没瞧出大格格与德伍有擦出火花的样子啊。

  胤禛一脸淡定,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抿下一口才瞟向弘晖,道,“这个德伍可是你大姐姐亲自选的。”

  所以就别打什么歪主意了,胤禛对这个人选很满意,大格格是李氏所生,而李氏还生了好几个儿子,若是能将大格格嫁到福晋的娘家,这对弘晖也是极好的事情,虽然他们姐弟之间关系一向亲近,但这么一来,就不仅仅是亲近,甚至还是利益相依,以后让弘昀、弘时几人也可为弘晖当助力。

  而且德伍又在王府里当伴读,可谓是在四爷眼皮子底下长大,胤禛对这个人选也比较放心,不怕女儿会在他手上受委屈。

  弘晖却是一脸纠结,他之前半点都没察觉出大格格对德伍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思,怎么会选这个德伍当夫婿呢,从四爷书房里出来后,他就径直奔向了大格格的住处。

  对于弘晖此时才知道自己的夫婿人选,大格格很是不满意,“大弟弟你整日忙活着别人家的事情,居然连我这个亲姐姐的婚事都给忘了……”

  弘晖这时才不听她的抱怨,而是赶紧拉着她坐下,紧紧盯着大格格,“大姐姐你与我说实话,你当真是喜欢德伍表兄?”

  不是弘晖埋汰德伍,只是这家伙平时太虎了些,虽然人品不错,但是有着长相白净斯文又多智善谋的乌智作对比,他这个亲表哥明显就是“关系户”,是凭借着福晋这层关系才能进府当伴读,而乌拉那拉府上这些年越发没落,自从他外祖费扬古过世后,几个舅舅的才能都不出众,目前德伍在王府当伴读,除了在武术课上表现出彩,在读书上也不是很有天赋。

  甚至论其心眼来,德伍可能还不是大格格的对手,时常被大格格欺负得不敢吭声,大格格又怎么会选这样的一个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