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令 第864章

作者:姒锦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不必如此严肃。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个帝星它,它再怎么动,也是在咱们兄弟二人之间动,又没有动去外人家里,怕什么呢?”

  觉远:“……”

第870章 骨肉兄弟

  觉远耷拉的眼睑飞快地颤动着,情绪复杂地看看赵胤,再看看赵炔。

  他的存在,仿佛有些多余。

  可他是个老实和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他的师父道常要实诚许多,素来是有一说一的性子,根本就没有道常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所以,“业障未清、紫微异动、帝星示警”确实是他的真实看法。

  现如今,内殿里兄友弟恭,其乐融融,这些异数看起来就像一个笑话。

  难不成是老天爷在逗他?

  “陛下……贫僧尚有一言……”

  老和尚颤歪歪的声音刚出口,就被赵炔摆摆手略过去了。

  “大师,朕让御膳房备了斋饭,有什么,等吃完再说。”

  觉远:……

  吃饭竟比江山社稷更为紧要?

  皇帝说的斋饭,是为觉远一人备下的。

  同一个屋子,不同的炕桌,老和尚的面前是清汤寡水的斋饭,一片绿叶如飘萍,外加两块白豆腐,但是皇帝和赵胤面前的就是美酒佳肴,精致饮食了。

  若非觉远修练多年,只怕单看这餐饭就得破功。

  皇帝朝赵胤举杯,见他一动不动,随即又放下来,轻声一叹。

  “朝野内外的流言,确实是朕有意为之。朕存了封王的想法,看看上上下下都有什么反应,不过封地就藩嘛……”他微微阖眼,看了一眼觉远。

  “大师认为天有异动,想是命数重回轨迹……让阿胤最好远处就藩,以免冲撞紫微,引发纷争。”

  赵胤眯了眯眼,没有说话,觉远却觉得脊背泛寒。

  “贫僧之言,也并非己心。贫僧也不愿大都督远去千山万水,只是天道有轮回,乾坤有定数。明光郡主本非常人,更非大都督良配。有她夹于天道缝隙之间,必将引发煞气干戈,危及我朝江山社稷。大都督和明光郡主既放不下情孽,那远走避祸,不失为一条坦途。”

  赵胤看着他,目光冷冷的,仍然不说话。

  觉远脑门凉飕飕的,清了清嗓子,才又道:

  “贫僧对天起誓,以上字字句句绝无半点私心,否则……”

  “大师!”皇帝打断觉远的话,笑道:“朕与阿胤自是明白你的苦心。此事,你也无须多想。这天下是赵家的天下,这江山是赵家的江山,我与阿胤一母同胞,骨肉兄弟,有什么纷争是一杯酒一顿饭不能解决的?若是不能,那便再来一顿。”

  他举杯,又一次敬赵胤。

  “来。阿胤,喝。”

  “谢陛下。”

  赵胤端起酒杯,碰了碰嘴唇。

  “又同我客气。”皇帝不悦地看他一眼,微微沉声:“封王之事,听我的。就藩之事。听你的。如何?”

  之前赵胤并不愿意恢复身份,对此十分固执,赵炔以为要费好一番口舌才能说服他。

  不料,赵胤闻声,只淡淡点一下头,便应了。

  “好。”

  光启帝大喜。

  “阿胤这是同意了?诶,这真是一桩大喜事。父皇留下的空白血经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陛下。”赵胤突然起身,打断了他的话,然后看着光启帝眉开眼笑的脸,冷肃道:“臣请就藩,远离京师。”

  光启帝的笑容僵了僵,看着他。

  “阿胤为何……”

  赵胤看一眼同样吃惊的觉远。

  “微臣以为大师之言,不无道理。阿拾确非常人,臣也确实放不下情孽,既如此,离开京师,换一条坦途,也无不可。”

  殿内突然寂静。

  觉远的手指再次转动起了佛珠。

  光启帝的眼睛微微眯了眯,看了赵胤良久,目光复杂而柔和。

  许久,他才是一叹。

  “你决定了?”

  赵胤轻嗯一声,说道:“先帝一生自负,若非信及道常法师的国运推演,也不会出此下策。先帝信,臣与陛下,也应当尽信。”

  打从赵胤小时候起,他就是先帝的头号信徒,先帝言,他必依,先帝令,他必从。赵胤从没有违抗过先帝的任何一条命令。以前是,现在也是。

  赵胤拱了拱手,“臣愿远走他乡,换社稷一个安稳。”

  “阿胤……”

  光启帝突然有些心堵。

  “你大可不必如此。”

  “臣心意已决,望陛下恩准。”

  光启帝很久没有说话。

  殿内安静得一丝风也没有。

  沉寂中,却听觉远突然一叹。

  “贫僧记得,先师圆寂前曾叮嘱先帝,切不可感情用事,对小皇子可以怜爱、可以恩宠,可以给予万贯家财,却万万不可给兵、给势、给权。否则,宿命难逆,恐怕最终仍旧要走上兵戈相向的地步……”

  皇帝问:“先帝如何说?”

  觉远倏而一笑,宝相端庄,满腔感慨。

  “先帝说,他相信他的儿子,绝非庸才,不会去自寻绝路。”

  绝路?这话让赵炔怔忡了一下。

  是指他,还是指赵胤?

  随即,赵炔又释然。

  无论指的是谁,足以证明父皇对他的信任。以江山社稷相托,也相信他不会对骨肉兄弟赶尽杀绝。

  赵胤看一眼觉远:“那道常法师又是如何回答的?”

  觉远念了一句法号,摇摇头,“先师什么都没有再说。这些年来,贫僧眼看先帝将小皇子亲自带在身边管教,不仅给权给势,还给兵,甚至以十天干相托,时常觉得唏嘘。不过,眼看小皇子长大成人,并未有负先帝所托,也不枉先师以肉祭法一场……贫僧也是宽慰。”

  光启帝长长一叹。

  “长辈为我等操碎了心,我等必将不负。”

  ……

  大雪还在下,纷纷扬扬,将天地裹了一层银装。

  光启二十四年的年节,就这样过去了。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喜事接二连三。

  其一喜,定国公府嫡小姐陈红玉“比文招亲”,终于觅得良人。不远千里前来大晏联姻的哲布亲王,也完成了李太后的夙愿,喜得佳人。没有人知道那一场招亲比试里,哲布亲王究竟是靠什么惊世绝艳的答案获得诚国公嫡小姐芳心的,坊间传闻也各有不同。

  有人说二人早有首尾,比文招亲只是一个幌子罢了,定国公府把他们都耍了。也有人说,陈红玉就是看中了哲布,无论哲布答的是什么,入幕之宾必然是他。当然,也有人说这些人就是输不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无论如何,一桩甚嚣尘上的姻缘落下帷幕。

第871章 封王,落下帷幕

  第二喜,诚国公府喜得嫡孙,小公爷升职做了父亲,走路都带关风,年节后回到军中,整个人也是意气风发,有心人发生,这位令诚国公头痛的小公子,成熟了、也稳重了。

  玉姬产子,狄人族长老前来恭贺。

  据说,原是准备了十辆驴车的礼物而来,一听说生的不是尊贵的酋女,而是个赔钱货,长老的老脸当场垮下去一半,驴车也拉回去了一半。

  其三,便是令整个大晏朝野,乃至全天下震憾的封王一事了。

  ……

  光启二十四年正月十七。

  雪后初霁,冰雪融化,光秃秃的树枝有鸟儿欢快地啼唱。

  这一天是年节后的第一天大朝,光启帝在奉天殿召见群臣商议国事。

  诚国公陈宗昶当庭请旨: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使赵胤自小受先帝教哺,如同亲生,数年来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尤以光启二十二年抗击兀良汗巴图来犯、青山镇粉碎邪教图谋,二十三年连破四夷馆藏尸案,狼头刺、双生鼓等多起大案,疫症时期更是兼任抗疫指挥,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银钱死最少的人,阻击了疫情,让大晏百姓免于灾难,可谓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大为封赏。

  陈宗昶一提议,其余几个早已得到授意的人,也纷纷附议。

  自从张普一觉倒台,白马扶舟受伤后养伤不出,整个朝堂没有人能与赵胤抗衡。

  更何况,陈宗昶和龙椅上坐着的那位,打小就好得穿一条裤子,陈宗昶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这个除了打仗从来不过问朝中官员任免和勾心斗角那些倾轧之事的国公爷,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这个。

  众臣心里明镜儿似的。

  一看有人带头,其他人等唯恐表忠太慢,抢着出例为赵胤头冠添功加赏。

  光启帝端坐殿上,见状大为满意。

  “众爱卿皆是国之柱石,今日纷纷上奏为东定侯请功,朕自是不敢怠慢……”

  明明就是他想给赵胤封赏,偏生要赖到臣公们身上,好像是听从了谏言似的。

  陈宗昶默默翻了眼睛,光启帝扫他一眼,面无表情地沉思着,掌心扶住龙椅的扶手,摩挲片刻,目光在大殿的臣子们脸上扫来扫去,揪着眉头,仿佛思考了许久一般,突然捋须一笑。

  “自古明君善从谏,朕也当效法先圣,听从众意,任人唯贤。如此,那便敕封东定侯为锦城王,赐封地锦城。望愿从今以后,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立不世之功!”

  奉天殿一片哗然。

  都知道皇帝要封赏赵胤,谁敢相信居然给他封了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