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20章

作者:木子金三 标签: 励志人生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天子笑道:“你以前的先生,无缘无故教你这个作甚。”

  说到这个,霍英脸色微红,眼神也有点飘忽,这样反常的神态,把其他人的好奇心都吊了起来。

  霍英小声道:“因为小民以前贪玩,学东西许久记不住,就对先生说,小民读书没有天赋,然后先生就给小民说了类似的话。”

  “先生说,人再努力,也不能像苍鹰一样在天空飞翔。可是人却可以努力跑,全力跳,时间久了,同样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风景。”

  顿了顿,他声音大了些:“先生还说,让小民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全力去实现,其他的,尽力就好。人短短一世,也不必太苛待自己。”

  私心来说,霍英现在愿意在读书上面下功夫,但让他如同练武那般,把同样的心思花在做文章上,他是做不到的。

  天子眸光闪了闪,半晌没有言语。

  凛冽的寒风打在身上,泛着凉意,但是吹不灭少年人的火气。

  天子由衷道:“你那先生倒是个妙人。”忽然,天子顿了顿,偏头问王宽:“朕依稀记得,英哥儿的先生是探花郎来着。”

  王宽笑道:“回皇上,正是秦探花。”

  天子恍然大悟,他也记起了当初霍大来找他,特意跟他说明情况,说请了探花郎给霍英做先生。

  没多久,天子离去,皇长孙和两个伴读也被送回了东宫。路上的时候,皇长孙看着旁边的霍英,欲言又止。

  霍英感觉到了,抬眸:“殿下有何吩咐。”

  皇长孙声音还是如以往,只是话中内容透露出一点心绪:“你以前的先生,待你真好,难怪你那般喜欢他。”

  李少师博学多才,认真教导他们,可是比起他,李少师明显更偏向父亲。毕竟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师……

  而他只是皇长孙,也就占了一个【长】的名头。

  除了母亲,没有人真心待他好。霍英的先生对霍英说的那些话,若非真心爱护霍英,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霍英想起秦遇,脸上有了笑容,“我早说过,先生最好的。便是论学问,先生也不会逊色于李少师。”

  这话太大胆,蒋名低着头,不敢吭声。

  皇长孙没有像以前那样,略过这个话题,而是道:“你以前的先生有才华,本殿是信的,但你说那位先生的才华,不逊色于李少师,本殿确实持怀疑态度。毕竟本殿从未见过那位先生的文章。”

  霍英一下子蹙眉,“先生作的文章寻来有些难度,但我有先生的手稿,等回去后我拿给你看。”

  蒋名耳朵动了动,他也很好奇。等他们回到东宫以后,霍英从他的书箱里拿出了秦遇特意给他编写的注释本。

  皇长孙翻了几页,就发现这注释本的内容贴合他们现在学的文章。除了经义理解,还有延伸出来的经典,似乎是怕人无聊,中间还扦插了小故事,但细看会发现,小故事里涵盖了一些地方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甚至还有律法,天象和算学,足见编写之人的用心良苦。

  而每一个字的行距,间距都是有规律的,工整有序说的便是如此了,看得人赏心悦目。

  皇长孙心中感慨,他不知道这位先生才华如何,但从现在的体会来说,这位先生的教学是比李少师好许多了。他偷偷想,然而还莫名心虚。

  皇长孙以后再回忆今日的心情时,都忍不住笑话自己自欺欺人,一个讲各地的地理,风俗,律法还有各种经典信手拈来的人,怎么会没有才华呢。

  但此时,皇长孙深觉心中所想,便是本心。

  如果秦遇知道皇长孙的想法,就能明白,这不就是被身边人强行安利,然后心里逆反了嘛。但是摆在面前的手稿又不错,就勉勉强强认可一点点儿。

  这天的事情,好像就这么过去了,众人都忙着自己的学业,公事。

  而像秦遇之前猜想的那样,今年冬天太冷,好些地方受了灾,大雪压倒了房屋,砸死了人。北边地区,好多牛羊冻死,草原部落没有足够的食物,边关又起了摩擦。

  京城一时间涌入了许多流民,户部和兵部以及巡逻官兵忙的团团转。朝堂上为了赈灾的银两吵翻了天。

  等赈灾银两确定,又就主领赈灾官员产生了分歧,百官推荐的人选不一,最后不知谁在人群中提了一句,何不让太子殿下亲行,以安民心。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齐刷刷看向龙椅上的天子。对于一国储君来说,在百姓受灾时,亲自带人赈灾,无疑能鼓舞士气,收拢民心。

  三位阁老对视一眼,陆续出列:“皇上,臣认为太子亲行赈灾,乃利国利民的好事。”

  “皇上,徐阁老所言甚是。”

  “皇上……”

  百官此时也道:“皇上,微臣附议。”

  之前天子越过太子,给皇长孙找伴读的事,让他们有些不安。此时民间受灾,太子出面,能大大提高太子的威望。

  天子看着玉阶之下,金銮殿上俯首的诸臣,面色严肃,许久,他才开口:“既如此,就依众卿所奏。”

  太子全权负责赈灾事宜,而除了太子外,天子还点了不少文武将随行,其中李丕和张和也在。

  张和收到消息的时候,人都麻了,这马上就要大过年了,却让他跟着太子外出办事,他一个芝麻官,能干什么啊。

  他跑回家问外祖父,大学士笑盈盈道:“皇上说你和司微有急智,关键时刻能为太子出谋划策。”

  说白了,就是干的幕僚的活儿。

  张和:………

  大学士宽慰道:“你若是做的好,等你回京,自然会论功行赏。”

  张和脸色变换,非常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人。当然,他也只能想想。

  倒不是他没有同情心,百姓受灾,他也难受,让他捐钱捐物,他没话说。

  可是朝廷那么多能人,随便挑一个官员都比他好,他就会写写文章,能帮的上什么忙啊。

  张和依依不舍的跟妻儿告别,带上行囊,跟上大部队匆匆走了。

  事情发生的太快,张和都没来得及跟秦遇说,只是去了一封信。

  秦遇在家里刚要看信,秦小山突然跑进来,激动又忐忑:“遇哥,宫里来人传旨了。”

  “什么?”秦遇放下信,从书房出来,叫上家人在花厅接旨。

  这次来宣旨的是一位陌生公公,撇开一些文绉绉的用词,大意就是说,秦遇做事肯干,不怕艰辛,特擢升秦遇为侍读学士,即日起,回翰林院当值,编纂丛书。

  “秦大人,领旨吧。”

  秦遇心神一敛,双手高举过头顶,接住圣旨:“臣秦遇,谢主隆恩。”

第124章 应对之法

  远在千里外的戚兰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书信,他在书房里的桌案后坐下,才郑重的打开:“展信佳,见字如晤……”

  戚夫人端着茶点来时,看到了门口的小厮。

  “大人在忙吗?”

  小厮点头。

  戚夫人犹豫着是否离去,此时里面传来一道男声:“是夫人吗?进来吧。”

  小厮恭敬的打开书房门,戚夫人让丫鬟在外面侯着,她独自端着茶点进去。

  “夫君,你在看什么?”

  “随之给我的信。”

  戚夫人把茶点放下,才过去看,她先是被那手字惊艳了,“一段时日不见,秦大人的字好像又精进了。”

  戚兰笑道:“可不是,为夫每回一见,也是很有压力。”

  “秦大人说了什么?”

  “随之问我们此地可安好,可有冻着,送来了不少保暖的用品,其中还有一件狐狸毛带帽斗篷。”

  斗篷是灰色的,内敛大气,男女皆可用。

  戚夫人微惊,随后叹道:“秦大人真是有心了。”

  “是啊。”戚兰呼出口气,“随之这人重情义,他无家世可靠,只能自己在京城打拼,日子应该也不宽裕,还给我寄这般贵重物品。”

  戚夫人宽慰道:“夫君与秦大人之间的感情,又岂是一般物品可比拟。”

  她转移话题:“秦大人近来可好?”

  说到这个,戚兰高兴了些:“随之在信上结尾提了一句,说他升为翰林侍读了。”

  戚夫人眸子都睁大了些:“翰林侍读?”

  “对。”戚兰一副与有荣焉之态,“就知道他是个厉害的。”

  戚夫人深以为然,以秦遇的家境,若非自身有实力,怎么能短短两三年就接连升官。可是这官升的,是不是也太快了,总让人觉得不安。

  不过看夫君欢喜的样子,戚夫人还是压下了这个想法,免得扫兴。

  事实上,秦遇对于此次升官,也是懵的。像秦遇这么快的升官速度,尤其背后还没有庞大的家世护着,肯定会引起其他官员的议论。

  但是这段日子,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太子亲行赈灾之事吸引了,尤其李阁老的孙子和徐大学士的外孙也被塞进了行伍中。

  百官想着,皇上约摸还是最看重太子,才会把青年才俊放到太子身边帮衬。

  谁还会注意一个小小的秦遇,稍微引起一点涟漪的,也就是吏部验封司和翰林院了。

  员外郎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意外,想了想,迅速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出去。

  而秦遇那厢重回翰林后,就被指派了编纂丛书的活儿,这活儿说难也难。首先编纂丛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很多书,经过人为的整理,编成一套书籍。

  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四库全书,就属于丛书,前后耗费了十年功夫,由纪昀主导编纂。也是最大的一部丛书。

  当然了,天子把秦遇重新调回翰林,肯定不是想让人费十年功夫去磨这一套丛书。而且以秦遇现在的能力,阅历,和职位,这么大工程的活儿,秦遇还不能胜任。但是小型的丛书编纂却是可以的。

  秦遇粗略扫了一下他要干的活儿,涵括经,史方面的书籍,主要是要求主导编纂的人,阅读量大,而且同时还要对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的,和独特的理解,等丛书编纂好之后,天子和百官都会阅览。

  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可以借此扬名。如果是绣花枕头,那可就是丢人丢到全成朝了。

  文人损起人来,那可是一点脏话都不带,还字字钻心刺肺,叫你以后再无脸面见人。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说不定会当即找根绳子上吊了。

  秦遇压力极大,他就知道,突如其来的升官,肯定有“坑”等着他。能不能跨过去,就看他的本事了。

  因为任务重,这个年,秦遇都是匆匆过了。人情来往送礼之事,都由言书打理。

  只是了了和空空看到爹爹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伤心的不得了,哭嚎的嗓子都哑了,张氏和言书又心疼又急,可是秦遇在做正事,不好打扰,只能变着法儿哄两个孩子,奈何收效甚微。

  秦遇也心疼,后来想想,散值后就把相关书籍带回家,两个孩子还小,他们只要能看到秦遇,嗅到秦遇身上的气味就不闹了。

  秦遇就在书房里坐着看书,怀里抱孩子。这会儿他看完了一本大儒的注释,合上书,一低头就发现空空睁着大眼睛盯着他。

  父子俩四目相对,空空欢喜的拍手手,“伊呀~咿呀~”的叫。

  秦遇爱的不行,实在没忍住,低头亲亲小孩儿的额头,然后又用袖子给擦擦。

  小孩儿皮肤嫩,不能亲太多了。他一直都很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