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81章

作者:木子金三 标签: 励志人生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张氏惊了:“什么时候?”

  秦遇想说御街夸官那天,但话到嘴边变成了:“寺庙。”

  “秀生哥也知道,当时意外碰到的,聊了两句,我发现言姑娘很有才情,对各地风俗人情很感兴趣,所以今天才送她游记。”

  张氏恍然大悟,她就说她素来机灵体贴的儿子,怎么忽然变笨了,原来是有内里缘由。

  两人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张氏忽然道:“你说你之前跟言姑娘在寺庙里遇见?”

  秦遇迟疑着点头。

  张氏没注意那么多,只看到儿子点头,然后猛的拍手:“哎呀,这不是天定的缘分吗。”

  张氏欢喜坏了,跟儿子道:“娘帮你打听,到时候找媒人替你说亲。”

  秦遇叹气:“娘,言姑娘那边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也是喔。”张氏懊恼:“娘怎么没跟人约个时间呢。”

  很快她又打起精神:“不过不怕,改天娘出门转转,总能碰到的。”

  秦遇看着他娘在那里思索,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想起了他跟言书交谈的情景。

  另一边,言家。

  丫鬟伺候着自家姑娘沐浴,然后拿干的布巾给姑娘擦头发。

  “姑娘……”

  言书:“怎么了?”

  “您真的看好那位秦大人了吗?”

  言书:“嗯。”

  “可是……”丫鬟纠结道:“秦家的家底还是薄了些。”

  “人好就够了。”言书淡淡道。

  她闭上眼,靠在榻上,一副不想多说的样子,丫鬟只好闭上嘴,言父是正四品的太仆寺少卿,掌马政,算有实权的。按理说,身为太仆寺少卿之女,找个门当户对的官家子弟,没有问题。

  只是言书母亲去世,她爹另娶,继母又生了两子一女,皆为嫡出,她的身份属实有点尴尬。

  不过她继母对她还行,日常所用从未苛待,但到底隔了一层,两人亲近不起来,再加上父亲繁忙,言书比同龄人更快懂事独立。

  她分析过自身处境,也设想过几种未来。之前说了几个不错的官家子弟,可最后都不了了之。

  倒不是对方嫌弃言书,而是言书自己没感觉。

  当然了,对外不能这么说,她想借口都费了一番心思。

  那个时候,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毛病,自古嫁娶合适就行,哪管那么多喜不喜欢。

  可终究差了点意思。

  她今岁十八,再不定下来就遭人笑话了,这是她跟继母商量的,从今科进士中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如果还是没有,就听继母安排。

  第一次碰见秦遇救人,是个意外。虽然觉得对方的行为太冒险了,可谁又会真的讨厌一个心怀仁善的人呢。

  再加上秦遇相貌也合她的喜好,她起了点意思,就让人去打听了。

  秦遇的过往,有点出乎她的意料,但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后来秦遇被钦点为探花郎,她也跟着去看了,她始终觉得自己对秦遇停留在欣赏阶段而已。

  可那天人山人海,无数少女为其欢呼,倾心,言书回过神来时,已经把自己的香囊投了出去,她心里慌的厉害,但面上还要装出镇定样子。

  回去后,她翻来覆去想了想,最后发觉她对秦遇有些感觉,至少不抵触,决定再接触一下。

  聊诗赋聊风俗,只能说两人确实能交流。但是秦遇面对她时,那种青涩热烈又克制的表现,才让她真的心动。

  而秦秀生到来,秦遇大大方方向她介绍秦秀生,说秦秀生是秦遇的族兄,她对秦遇的感官更好了些。

  不说其他,就接触来看,秦遇是个坦荡的君子。

  不过,男女成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言书还要接触一下秦遇的母亲张氏。

  那天偷张氏钱袋子的是附近的乞儿,就算送官府,也就关几天。她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跟张氏见面。

  她本来是想,待张氏去铺子买东西时,她装作巧合出现。就像她去寺庙“巧遇”秦遇一样。

  马车里,张氏自认为从她嘴里套了话,却不知不知不觉间也泄露了许多。

  就像众人猜测的那样,张氏一个寡母,对儿子的确十分依赖。可是秦遇的做法跟那些寡母的儿子不一样。

  秦遇从小就展现了独立的一面,但是手段又很柔和,能够让母亲接受。张氏说起过往,有无奈但也有欣慰。

  言书暗暗心惊,深觉秦遇早慧,理智又克制。

  一般来说,人们会觉得理智的人,需要一个热情带点幼稚的伴侣,称之为互补。

  言书以前也信这话,但接触过这种类型,最后只觉得心累。

  她觉得秦遇就很好,从秦遇对他娘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在孝顺母亲的同时,保持着边界感,不愚孝。又能察觉身边人的情绪,及时给出定心丸。

  对于从小就未与人亲厚过的言书来说,这一点有非一般的吸引力。

  而且秦遇在翰林院的事情,她也有耳闻,以前还觉得秦遇太过磊落,容易吃亏。谁想人家心中自有成算。

第86章 成婚

  张氏有心,言书有意,很快她们又接触了,张氏试探着提了一下,主要是问问秦遇在言书眼里是什么样子。

  言书当然是捡着好听话说,把秦遇夸了一通。而且还适当的把张氏捧了捧,说有这么好的母亲,才能养出那样优秀的儿子。

  张氏笑的见眉不见眼,心想,这念过书,明了理的女子就是不一样,言书连夸人都比一般人动听。

  张氏见言书这般夸奖她儿子,心里又更稳了些,然后左右看看,见没有外人,就小声暗示了一下说亲之事。

  言书垂下眼,一脸羞涩模样。

  张氏心里就有数了,“改日我寻个黄道吉日,带媒人上门可好。”

  言书轻轻点了点头。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张氏回去跟儿子说,秦遇还有些懵:“这么快?”

  “不快了。”张氏道:“当初我嫁给你爹,成亲前也就见过两面呢。”

  提到亡夫,张氏如今心里也没有什么波澜。

  她见儿子不语,疑惑道:“你不高兴吗,难道你不喜欢言姑娘?”

  张氏不禁坐直了身体,事情到了这一步,儿子改口说不喜欢言姑娘,她就成罪人了。

  秦遇哭笑不得:“没有,我…我心里是喜欢的。只是”张氏:“只是什么?”

  秦遇别开脸:“没什么,就这样吧。”

  张氏哼了一声,“言姑娘是个好姑娘,你不要错过了。”

  秦遇去翰林院当差,张氏就寻媒人去言家提亲。

  言书提前跟家里人通过气,也跟她父亲好好聊过,所以张氏上门的时候,言家很是礼遇。

  张氏受宠若惊,她猜到言姑娘家境不一般,但真到了言家,还是被惊到了。但言家人客气的态度,又让她很受用。

  两家都有意,再加上秦遇和言书年龄都有些大了,所以亲事流程都要快些。

  秦遇跟太仆寺少卿嫡女定亲的消息传开,翰林院的人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秦编修,你可真讨人喜欢。”

  “怎么就没有官家小姐看上我呢。”

  立刻有人啐道:“那你得先长成秦编修那样,然后再去买一座院子。”

  话落,响起一阵哀嚎:“太难了,两种都太难了。”

  张和笑盈盈过来,拍了拍秦遇的肩膀:“恭喜啊。”

  秦遇也笑道:“张兄的喜在我之前啊。”

  没多久,李丕和张和都分别与未婚妻成亲,秦遇平时跟两人关系还行,自然也去了,随礼还算丰厚,他娘知道时,一阵肉痛。

  张氏碎碎念:“咱们镇上就不会随这么多。”

  当然念叨归念叨,她又不是真的傻,知道镇上跟京城不同。

  只不过还是觉得这京城人,是真不把钱当钱。

  秦遇的积蓄不停缩水,想到之后他跟言书的婚事,言书好歹也是四品文官的嫡女,如果他和言书的婚事办的太寒碜,以后别人都会笑话言书。

  秦遇不想如此,他只是略微设想一下那种情景,就很不舒服。

  可是钱从哪里赚?翰林院的月俸只勉强够他们开销,有时候还要用苏大哥给他的臭豆腐分成补贴,攒下来的钱在普通百姓看来还行,但是在京城行走就不够了。

  不说其他,就说同僚之间,人情往来总少不了吧。秦遇跟林教习之间是少数,他又不是独行侠,一般聚会叫上他,他要出面的。

  人家请了他,他总不能不回请吧。

  还有,翰林院里没成亲的成亲了,得去贺喜。成亲了的,生了孩子,更要去贺喜。再是某某搬了新家,还是要去贺喜。各种由头,全看别人想不想的出来。

  不一定这样就跟人拉近关系了,只是维持个面子情,希望别人别背后捅刀就可以了。

  秦遇还算好的,他科举出头后,开销主要在他身上,然后才是家里,而且都是日常嚼用,并不怎么花钱。

  像那些家里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尤其哥哥弟弟也参加科举了,一大家子人都指着出头了的那个帮扶。

  他们翰林院里,外人瞧着都清贵,谁能想到翰林院里还有人到处找同僚借钱,才能维持基本的体面呢。

  张氏跟他说过重新做豆腐生意,秦遇不愿意。他把他娘接到京城是来享福的,不是让他娘继续干活贴补他的。

  不过他娘不做豆腐,其他人未必不可以。

  秦遇叫来了秦一安和秦小山,跟他们说了自身的处境,虽说秦一安和秦小山跟来照顾他,但也是为了学东西。所以,月银并不高。自然,秦遇要包他们吃住。

  现在秦遇想了想,平时他根本用不到几个人干什么,只是传话跑腿儿或者其他杂事。

  说直白点,秦遇和他娘在京城势单力薄,需要人照应。

  “现在就是看你们跟着秀生学东西,我得空指点你们一下,然后过几年,你们回乡科举。”

  “还是你们一边学习,一边在京城做些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