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824章

作者:三羊泰来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周书仁示意儿子侧耳过来,小声的道:“皇上拟定了交换粮食的折子,你先心里有个数,顺便这几日与各国使臣聊一聊探探底。”

  昌义心想打探消息他熟啊,政绩来了,“儿子一定办好。”

  “嗯,行了,你去忙吧,我也回去了。”

  昌义的确很忙,现在还接待着使臣,“好。”

  下了马车嘱咐车夫慢一些,天冷路滑小心些。

  周家,竹兰回府,李氏忙迎上来,“娘,老家姻亲的年礼提前送来了。”

  竹兰听出李氏语气里的迟疑,“有什么不对?”

  李氏道:“董老爷子去世,董家分了家,董家几房送来的年礼过于贵重了,好像比赛似的,远远超出了咱们府上定的礼单。”

  竹兰无语,董老爷子去世一周年都没过,“多了选出来派人送回去。”

  “三弟妹的脸面?”

  “这一次给了董家脸面,日后只会更得寸进尺,直接送回去免了日后的麻烦,哎,你三弟他们在蕲州顾不上老家,你帮着做主吧。”

  李氏肩膀沉了沉,婆婆将府内的事情全交给了她,她的担子沉了,“儿媳会处理好。”

  “嗯,我相信你。”

  李氏见婆婆疲惫,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扶着婆婆回去,等婆婆换了衣服休息,她才离开主院。

  李氏抬头看着天空,想着没看完的账册,天都不蓝了,“走吧,还有今年采买总账册要核对。”

  婆子殷勤的道:“您小心脚下。”

  这府内的下人最会见风使舵,周家几房相处得好,可在下人的心里,大房才是未来的主子,李氏又立了威,下人的奉承是难免的,还好周家公正严明,倒是没出什么乱子。

  晚上,周书仁回来说了交换的物资,竹兰小声的道:“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

  周书仁,“嗯?”

  “东北边境不是聚集了两国的百姓,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哪怕两国没心思,这些百姓迟早也是事。”

  “皇上不会允许两国百姓入境。”

  竹兰用手指点了茶水在桌子上画着,“你说在边境挖沟渠如何?又或是建城墙。”

  “建城墙难。”

  “那就挖沟渠,日后是边境的防线。”

  利用了劳动力,还消耗了劳动力,边境的异国百姓想闹都没力气,而朝廷需要付出的饿不死人的混合饼子。

  竹兰又道:“人饿极了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事不能我提,也不能容川去提。”

  “那你想让谁提出来?”

  周书仁也用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写了梁字,“既然在东北驻守过,他最合适。”

  竹兰竖着大拇指,“好人选。”

  周书仁需要好好谋划下,梁王缩在王府他见不到啊,所以还是绕不过容川,眯着眼睛,他要合计合计。

  几日后的蕲州,昌廉听着汇报,又看了看名单上的前三个村子,示意衙役下去,“大人您看?”

  知府大人,“派人暗地里去查查,本官不希望有弄虚作假的事情。”

  昌廉不觉得有假的,只是心里感慨,依照朝廷的办法救灾,村子和村子间的差距很大,以宗族为整体的村子效率最高,还能去帮其他的村子,这就是宗族的优势。

  而以杂姓存在的村子,哪怕一条心也比不过,还是上不了榜。

  昌廉是下乡走访过的,想了想道:“大人,您看不如将以宗族为整体的村子和杂姓村子分开排行?”

  知府大人反应过来,也感慨的很,前几名会得到奖励的救灾物资,有的村子急需,而有的宗族村子并不紧迫,“好,分两个名单。”

  昌廉笑着,“知府大人是为民的好官,百姓都称赞着您。”

  知府大人脸上有了笑模样,“我只求蕲州日后能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至于我的一些虚名不重要。”

  昌廉心道,嘴角不上翘会更有说服力。

  昌廉从府衙出来,溜达回了府门口,还没下马车就闻到了汤药味,下了马车一看,还有不少百姓端着碗排队,走到娘子身边,“最近几日辛苦你了。”

  董氏,“不辛苦。”

  昌廉问,“还有多少药材?”

  “没多少了,这些日子天天煎增强体质的汤药,家里的药材要空了。”

  昌廉,“没了也好。”

  董氏随着相公进宅子,“知府大人家没了药材,现在熬制的是姜汤。”

  “知府大人也不容易。”

  董氏却有些来气,“咱家为了不越过知府大人,没捐多少药材,知府娘子想要好名声设了药汤棚子,咱们府上也跟了,她自己有多少本事不知道,药材没了还上咱们府说酸话,听着就来气,怎么,还想让咱们府上送过去一些药材?”

  昌廉拍了拍娘子的肩膀,“好了,何必与她一般计较。”

  “如果不是知府大人是个好的,我懒得搭理她。”

  昌廉,“咱们没了药材就关了棚子,你也就不用听到酸话了。”

  “嗯。”

  京城,周书仁几位重臣陪同皇上一起接见各国使臣,周书仁觉得昌义也挺适合搞情报的,真探出不少底,各国使臣还不知道其中出了叛徒,一个个看完交换的物资折子,全都愤怒脸,嗯,有的人装的挺像。

  皇上无视了使臣的愤怒,指了指折子,“上面就是我国要换的东西,我国要选的东西不多,先换的先得粮食。”

  众使臣,“!!”

  这还不多?从贵重金属到禁止买卖的资源,上面罗列的十分详细,详细的让他们怀疑是不是清楚他们国家的存量。

  周书仁得到皇上的眼色,接话道:“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地广但耕种面积并不多,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快,我国也十分的缺粮食,本侯掌管户部万分不舍拿粮食出来,可谁让我国乃礼仪之邦,本侯咬牙筹了一些粮食,粮食真不多。”

第1556章 宅斗

  皇上赞许的看了周书仁,“去年我国因为粮食短缺也饿死了不少百姓,朕甚是心痛,今年全国节俭度日只为省粮食给百姓,正如周侯所言,我国能拿出的粮食不多。”

  所以先换先得,别犹豫了。

  周书仁摸着胡子,心里是激动的,为啥,因为十多个国家的使臣说的是汉语,这回都不用翻译了,可见这几年十分用心的学汉语。

  唯一让他不高兴的,各国使臣交谈的时候还是用自己国家的话。

  皇上稳坐钓鱼台,现在这年月,谁有粮,谁有绝对武器,谁就是老大,皇上不急,如果不是各国使臣一直催,他还想继续拖延一些时日。

  温老大人抑郁,皇上对周书仁太信任,还有君臣之间的默契让他感觉无力,他真不明白,满朝能人辈出,但两朝皇帝独独重视周书仁一人,不对,还有太子,太子跑户部特别勤快,勤快的他要到户部堵太子,想想就想吐血。

  太子得了父皇的暗示,上前一步,“众位大人,各国的百姓可等着粮食救命。”

  周书仁眼底讽刺,有的国家是为了百姓,有的则是为了权贵,换回去的粮食一层层的瓜分,到百姓的手里少之又少,百姓最后靠的依旧是自己。

  周书仁接了话,危言耸听了一把,“活着才有一切可能,真要是等到饿急的百姓暴动,怕是回国都难。”

  殿内都想看着周书仁,周书仁微微一笑,好像刚才危险言论不是他说的一样。

  皇上捏着掌心,他又想到了父皇的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安居皇权才能稳固,他不怕,有周书仁,皇权现在十分稳固。

  各国使臣雄赳赳想要争论的心被扎破了,瞬间失去了气势,有的人甚至十分的急迫,可见当权统治没少压迫奴役百姓。

  后面就顺利了,有一个带头,陆续的有人选了要换的物资,还有人需要想想出了宫。

  皇上不满意,“竟然用大米白面等细粮换煤炭,一个换矿产的都没有。”

  温老大人,“主动权在我朝手中,换煤炭只能是粗粮。”

  周书仁不插话了,后面的事让别人去讨论吧。

  梁王府,容川带着儿子来看梁王。

  梁王诧异极了,“你怎么回来?”

  这位幼年受过苦,现在将以前所缺的富贵全享受回来,他都要感慨容川运气好。

  容川,“我在府上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想出来走走,四哥也知道我去了草原,在草原发生了不少事,我本该去战场的人,到最后四哥去了,一直没机会听四哥讲战场,现在带着儿子过来听一听。”

  梁王没多想,虽然他不在京城,也知道草原分州的艰难,这位开了杀戒,回来还去寺庙修身来着,“你要是不觉得烦,我自然乐得讲。”

  泽儿笑眯眯的,“四伯侄儿给您倒茶。”

  梁王呦了一声,“我还能喝到秦王世子倒的茶,你其他几个伯伯一定嫉妒。”

  这位可是父皇疼爱的孙子,虽然都是皇孙,却因父皇的喜爱分了等级,他儿子很难见到父皇,哪怕家宴,父皇也不会注意。

  泽儿,“侄儿是小辈,小辈给长辈倒茶是应该的。”

  梁王心酸,这是父皇带在身边教导的孙子,父皇的心都给了嫡出。

  容川感觉到了四哥的情绪,没吭声,嫡庶本就针锋相对,他可不会去宽慰太假。

  梁王情绪很快就没了,讲了东北战场遇到的事情,“火炮威力巨大,如绞肉一般一炮带走许多生命,当时的场面很震撼。”

  用上火炮的时候,他也震惊了许久。

  梁王也是实在没人聊了,难得容川来看他,聊了许久,还说了不少感悟,“如果不是我身子骨不好,我一定要将东北建设好再回来。”

  容川只是笑笑,别做梦了,还想建设好,皇兄不会答应,“现在边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异国百姓,迟早是个事,还是早些解决的好,免得到时候闹起来。”

  顿了下继续道:“东北边境的两国有异动。”

  梁王一听,眯着眼睛,这个消息没传开,可见是秘密,皇上真信任嫡亲的兄弟啊,垂着眼帘道:“喝茶。”

  容川此行的目的达到了,笑着碰了下杯子。

  吴府,竹兰接到消息,来看宋澜,“孩子没事吧?”

  宋澜脸上的寒霜尽退,“老夫人,您来了,让您担心了。”

  竹兰手已经摸上了孩子的额头,这是吴鸣的小儿子,“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摔了。”

  宋澜拿帕子擦眼泪,“这孩子是个贪玩的,大冬天的也要出去,我就一会没看住,这孩子就从台阶上摔下去,还好知道护着头,又穿了您送来的厚实棉裤,没受伤受了惊吓。”

  竹兰这心蹦蹦的跳,她很喜欢吴鸣嫡出的小儿子,虎头虎脑的,这孩子来周府也勤快,这不一听到伤了她急忙过来,只是她到底不是吴鸣的娘,“这府内的事还要交给你。”

  宋澜心里窝火啊,她没将妾室放在眼里,哪怕是别人送给吴鸣的,她心里有儿子就行,妾室怀孕,她也没苛待过,没必要,她还是太仁慈了,“让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