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回城娇宠媳 第91章

作者:雨中花慢 标签: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不, 知道姜淑兰要去江市探亲, 巴巴得赶过来了。

  “顾野真有出息, 咱们整个县像他这样有出息的都少。”堂兄奉承道。

  “你想说什么, 不要绕圈子, 直接说吧。”姜淑兰完全多说废话。

  “淑兰, 能不能跟顾野说说姜盛当兵的事儿,姜盛一直都想当兵,你说他身体倍儿棒,怎么就没挑上呢,这不合理啊。顾野现在是团长,肯定有能力把姜盛弄进部队。”堂兄说。

  姜淑兰语气凉凉:“大哥,这事你就别提了,没挑上就是不合格呗,人家部队不要,顾野干预不了征兵。”

  换成她亲哥,也不会来提这种事,堂兄脸就这么大。

  堂兄自然不会放弃,开始打亲情牌,还举了个例子,说哪家谁谁出息了,一大家子跟着沾光。

  姜淑兰毫不客气地回怼:“我都在自力更生,不会沾儿子的光。”

  堂兄不甘心,讪笑几声后说:“那让姜盛学开车呢,到时候让他给顾野开车,我看人家给首长开车的都混得特别好。顾野那么有出息,总得提携下家里的弟弟。”

  姜淑兰皱着眉头:“大哥,你别嫌我说话不好听,顾野没法给你们开后门,你们找他走后门就是害他。你们看看那些给人开后门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他刚从前线回来没两年,这些事儿你们就别提了,再提别怪我没好脸。”

  几句话怼得堂兄脸色僵硬,讷讷说不出话来。

  那段时间心理脆弱,有个风吹草动都一惊一乍的,有人图她的房跟钱她就觉得憋屈。

  虽然儿子不在身边,可现在她很有底气,随便可以怼回去就觉得畅快。

  她把木盆里洗衣服用过的水往院子里一泼,冷着脸说:“我要干活了,带上你的酒走吧。”

  村里任何人都不知道顾野在江市的家世,否则堂兄巴结得会更厉害。

  这样的亲戚,面子上维持得过去就维持,不行的话当断则断。

  不管是谁来找她,她都是这个态度,反正不能影响到顾野。

  堂兄闹了个大没脸,讪讪地拎着两瓶酒走了。

  没一会儿,姜麦走进院子,说“姑姑,这是我爸让给表兄家带的火腿。”

  姜淑兰的亲大哥住在同村,两家住得不远,兄长有一儿一女,儿子有出息,他跟人学过电工,凭电工技术前些年被保送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在县里水电站工作,已经成家生了俩娃。

  闺女就是姜麦,二十出头,还没对象。

  姜淑兰看了一眼那只有点年头的猪腿,说:“哪来的?你们家留着吃,挺沉的,我就不带了。”

  姜麦说:“我爸特意去山里人家买来的,在人家屋檐下挂了好几年了。”

  姜淑兰进屋,从抽屉拿了十五块钱,再走出屋,说:“这钱你拿着,火腿我就收下了。”

  姜麦赶紧推辞:“这是我爸让拿的,你给我钱干啥?我回去没法交代。”

  姜淑兰说:“你拿着吧,不拿着我这火腿也不要。”

  姜麦只好把钱收下。

  姜麦的婚事不太顺利,她自己条件不好不坏,上过初中,在乡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生产队还计算公分的时候一个月十块工资,一天十个公分,包产到户后一个月三十多块钱工资。

  几年前原本有个正在谈的对象,是县城人,在粮站上班,家里条件也不错。

  本来都谈婚论嫁,结果顾野“牺牲”的消息传回来,对方马上不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黄了。

  他们这才知道对方是觉得她表哥是副团长,才跟她谈对象,说不定原本是想借顾野捞点好处。

  好笑的是,那在粮站上班的青年之后又谈几个对象没成,知道顾野回来又被提拔之后又找上门来,被姜家骂了一顿回绝这门亲事。

  从此以后,媒人给姜麦介绍的对象不是条件差姜麦看不上,就是条件太好姜麦觉得自己配不上,又担心人家因为她表哥对姜家有所企图,就这样,姜麦的婚事耽搁下来。

  姜淑兰跟姜麦说了喂养鸡鸭鹅跟给兰花浇水的事儿。

  “这些花都怎么浇水,记住了吗?”姜淑兰问。

  她想在江市呆不了多长时间,即使这些花没养好,等她回来也能救回来。

  姜麦晃了晃手中的本子说:“我都记住了。”

  这些花要隔几天浇水,每种花浇多少水,姜淑兰都细细告诉她了,她一下记不住,只能都写在本子上。

  “花我浇,鸡鸭鹅我妈来喂,姑姑你就放心吧。”姜麦说。

  姜淑兰给了姜麦一把大门钥匙,让她进来喂鸡鸭跟浇花用。

  她收拾好东西,锁好门,拎着沉重的行李坐上村里去县城的牛车,牛车刚要走,姜麦她爸来了,说:“我也去趟县城。”

  担心姜淑兰带的东西太多不方便,姜大哥特意也去趟县城买农具,顺便帮她拎东西。

  等下了牛车,俩人走着去长途汽车站,姜大哥两手都提着行李说:“路上别跟不认识的人说话,现在这年头骗子多,还有拍花的,你要找人问路就找公安。”

  姜淑兰说:“我知道,坐上火车就好了,下火车他们来接。”

  两人到了长途汽车站,买票找到车后,姜大哥把一部分行李放大巴行李舱,另外的行李姜淑兰拎着上了车。

  “大哥,回去吧。”姜淑兰站在车上说。

  等姜大哥走后,姜淑兰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

  坐两个小时长途汽车到地级市,姜淑兰再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到江市。

  她买的卧铺票,卧铺票好买,临时就有票。坐票车厢人挤人,还有很多人站着,但卧铺车厢还有很多空床铺。这是她第三次坐火车出门,距离前两次出门时间已经久远,第一次是去顾国安所在部队探亲,第二次就是顾国安牺牲的时候去部队。

  想起这两次外出,姜淑兰不胜唏嘘。

  晚饭她吃自己带的烧饼,刚接了茶缸热水回来,发现对铺把她放在床底下的兰花拉了出来,正在仔细看。

  对铺满脸堆笑:“大姐,你这兰花自己种的?”

  姜淑兰觉得对方随便动人家东西非常没礼貌,她把一大把根部用土包好又用稻草捆起来的兰花重新放回床底,冷淡回答:“是。”

  那人拿出一块电子表说:“大姐,我这有电子表,新的,要不我拿电子表跟你换两棵兰花?”

  姜淑兰马上警惕起来,说:“我不换。”

  不过就是一些兰花而已,需要用电子表换?

  要是对铺跟她聊得好的话,送给他兰花都行,可俩人都没说过几句话,一上来就翻看人家的兰花,还要拿电子表换,谁会跟他换?

  而且她知道这人说不定是倒卖电子表的倒爷,干得是非法勾当。

  姜淑兰吃着晚饭,不再跟那人说话。

  她家祖上就种兰花,建国前还有人喜欢兰花,一些好品种还能卖掉,现在没人花钱买,她就随便养,有熟悉的人来要她都是赠送。

  好在路程并不远,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站,因为对铺要换兰花的事儿,姜淑兰也没睡好,第二天早上起床,检票员过来换票说马上到站。

  姜淑兰收拾东西准备下车,对铺又说:“大姐,你的兰花卖不,要不我花点钱跟你买两棵?”

  姜淑兰看出他想要兰花了,不过她看这人没诚意,不想跟他打交道,于是说:“不卖。”

  之后姜淑兰一直警惕着,直到火车进站。

  她下车出站,到出站口就听见一声稚嫩的童音:“奶奶。”

  苏颜一家四口已经等了半个小时。

  前前骑坐在顾野肩膀上,他说这样看得远,奶奶一出站他就能看到。

  果然前前第一个看到姜淑兰。

  顾野把他放到地上,俩娃立刻张开手臂飞奔过去,大声喊奶奶。

  姜淑兰蹲下来,把行李放在手边,伸开双臂迎接俩娃,把俩娃都搂在怀里。

  看到俩孩子,她感觉世界都亮堂了。

  “奶奶,我想你了。”朵朵开心地说。

  姜淑兰把朵朵抱起来说:“都这么沉了,看着长大不少。”

  她又抱了下前前,然后牵着他俩的手。

  俩娃想要帮奶奶拎东西,他们试了一下,压根就拎不起来,使劲的动作倒挺可爱。

  顾野大步走过去,她把手里的东西都接过来,他说:“妈,你这带的什么,真沉。”

  姜淑兰说:“我怕你们这的土养兰花不爱活,就带了点土。”

  苏颜向那只竹笼看过去,缝隙里能看出是“村霸”大鹅,婆婆可真不嫌沉。

  顾野左手拎着兰花跟用蛇皮带着装着的火腿,右手拎竹筐跟油桶,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苏颜把姜淑兰的随身行李接过来,说:“妈,这一路累了吧。”

  姜淑兰说:“这算啥,不累。”

  姜淑兰看一家人穿着体面,气色都不错,孙子孙女都长得胖乎,觉得很欣慰。

  那段时间苏颜脸色都是蜡黄色,整个人像是被霜打过一样蔫吧,现在看苏颜皮肤白里透粉,笑意盈盈的模样,她放心了。

  儿子一家过得应该很不错。

  四人一块往火车站外走。

  “妈,自己坐火车能行吧。”苏颜问。

  “咋不行,我买的卧铺票,宽敞。就是对铺那人想要我的兰花,又是拿电子表换又是拿钱买的,我要看着他是好人送他都行,我看他奇怪就没理他。”姜淑兰说。

  到停车场,把姜淑兰的东西放在吉普车后备箱,苏颜坐副驾位置,祖孙三人坐在后排,车子朝郊区营地方向驶去。

  到了苏颜他们家,看到这个满是有花有菜、有葡萄藤有秋千的小院,姜淑兰彻底放心了,他们这是日子过得舒心,才会把院子打理得跟花园一样。

  到家第一件事,先是把村霸大鹅放出来。

  等姜淑兰把鹅嘴上系着的布拿掉,大鹅得到自由,顶着一双豆豆眼,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扇着翅膀满院跑。

  前前央求着:“妈,我们把鹅养起来吧。”

  苏颜说:“鹅太凶了,它这么大我们养不熟,管不住的话会啄人的。”

  朵朵说:“那还是吃掉算了。”

  姜淑兰麻利地把大鹅逮起来,先扣到竹筐下,说:“中午简单吃点,晚上给你们炖鹅吃。”

  逮完鹅,她就想马上把兰花栽种上。

  苏颜指着窗根下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个花盆说:“妈,就栽在这些花盆里。”

  顾野把兰花拎到窗下,又把菜籽油提到厨房。

  苏颜把姜淑兰的行李接过来,里面有前前、朵朵的两件棉袄,她把棉袄先放到前前屋,姜淑兰的行李放到客房。

  然后她拿了几个小板凳让前前、朵朵跟奶奶一起栽花,又倒了杯白开水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