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24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姜二太太刚要说话便结结实实的收到一个来自他婆婆的警告眼神,顿时不敢再言其他。

  二太太气急,她婆母也太袒护那赵家两姐弟了,却又不敢挑衅她婆母的权威,只能在心底暗暗生气。

  老太太开口问道:“是照着我的吩咐做的,怎么了。”

  姜二爷又咬了一口,正好吃到满满的肉馅,一口下肚才回道:“没怎么,还别说,挺好吃的”。

  “好吃吗?”

  二太太“???”这能好吃?

  老太太也有些不信,因为猪肉并不值钱,也就孩子喜欢所以才包了几个试水罢了,原本觉得难吃也无妨,总归没几个钱,不曾想他儿子还挺给面子。

  “好吃”

  姜二爷说的是实话,他最不爱那些甜腻的蜜枣粽,只不过他娘比较传统,端午必是要吃粽子的,比起蜜枣粽子,其实这个肉粽更合他的口味。

  此时,姜大太太也吃到一个肉粽,咬了几口咽下了才认真说道:“娘,确实好吃”。

  老太太也开始翻找肉粽,其他没吃到肉粽的姜老爷姜大爷和几个孩子也都一个接一个的吃粽子,也想尝尝这肉粽的滋味儿。

  陆续,便有人挨个吃到了肉粽,可怜的姜二爷,只吃了一个肉粽,接着吃了两个都是蜜枣的,他娘的粽子包的大,三个粽子撑得他肚子有些发涨。

  “老二,你都吃三个粽子了,莫要再吃了”老太太劝阻。

  “嗯,那娘你明早上再做些肉粽,别混了分不清。”

  “知道了!”

  臭小子,老娘还用你提醒,就你那架势,往常只吃一个粽子的,今天破天荒的吃了仨,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啊!

  不过这话她没说出口,还得给儿子留些颜面。

  此时的赵平安正生着闷气,叼着一只蜜枣粽子小口小口的啃着,嘴鼓得像个吹飞机。

  明明是他提议的做肉粽,他拿的肉馅,他哄的老太太,到头来却只有他一个肉粽没捡着,莫不是上辈子的扫帚星命这世又找上他了?

  他不信邪的又拆了一个粽子。

  日呦!又是个蜜枣的,赵平安真想把手里的粽子丢了,却碍于老太太节俭的风格,他没这个胆儿。

  姜鱼林好心夹过来一只剥好的肉粽,换走了他手里那只蜜枣的,一句话也没说。

  他之前说的那句诗出自《诗经·卫风·木瓜》,下一句便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他刚吃过一个肉粽了,赵平安却一个都没吃着,姜鱼林心想着,“报之以琼瑶”可不是这么报的。

  赵平安抬起头一脸感激的看着他:“姜鱼林,你是个好人。”

  姜鱼林看向他,嘴唇翻动,只有口型,没有声音,而那口型说的是。

  “叫哥”

  第二日便是端午,如姜二爷所愿,他又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肉粽,今儿早上,只有肉粽,没有蜜枣粽子。

  姜河边吃着粽子边开口:“大哥,你说这肉粽能不能拿去卖?”

  姜海咽下口中的食物,瞥了瞥他弟,认真说道:“你想啥呢?今儿都端午了,人家该买的东西都买完了,就算要卖也是得等明年”。

  “也是哦!今年确实是来不及了,不过娘也是的,早些年咋不包肉粽,害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蜜枣粽。”

  姜河忍不住偷偷抱怨两句。

  姜海震惊了,“老二,难道说你不喜欢蜜枣粽子?”

  姜二爷确实不太喜欢甜腻腻的粽子,年年端午也只是吃个新鲜意思意思罢了,顶多吃一个就不再吃了。

  “难道你喜欢?”姜河反问道。

  “喜欢啊!比起咸口儿的肉粽子来讲,我还是更喜欢甜口的蜜枣馅儿。”

  姜河抽了抽嘴角,说道:“那你可真幸福”。

  他可是因为她娘的传统,硬吃将近了三十年的蜜枣粽。

  姜海拍了拍他弟的肩,一脸悲痛:“这些年,苦了你了”

  姜河“……”干嘛这幅表情?好像他丧偶了似的。

  临近五月底,麦子熟了,到了收获的季节,又被称作麦忙,村里的学堂都是要放假让孩子们帮着家里抢收麦子的,也被称为麦忙假。

  原本忙着收麦的姜家门口骤然来了一个妇人,自称是赵平悦的外婆。

  她身后还跟着个十几岁的少年,那少年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高,很高。

  正常男儿高七尺,他起码接近八尺,瞧着这年龄似是还要再长。

  妇人身上只背了个包袱,少年身后却背了个大大的篓子,一直低着头,也不说话,瞧着也不像下人。

  姜大太太叫了赵平悦来问话,她只说不知,她娘以前跟她说过有什么亲戚上门都可以不管不问,她自是要听话的。

  姜大太太表示明白,便叫了人将那妇人轰了出去,不叫她进门,结果那妇人直接在姜家门口哭闹起来。

  妇人直接坐地上,大岔着腿,拍手叫苦,嗷嗷的大声哭喊:“可怜我老婆子一把年纪呦!自己的外孙女都嫌我老婆子脏臭,叫人把我轰出来,真是没天理哦!

  不敬长辈,没有礼法,我要去青天大老爷那去告你们。”

  有那好事者站在一旁看,便有那随波逐流的跟着有样学样,不一会儿便围了不少人。

  “你这妇人,姜家谁是你外孙女,可别是在这里满口胡诹。”

  “我外孙女是谁?可不就是那前两年刚嫁进他家做童养媳的赵家小姐嘛?”

  “那是你外孙女?”

  “怎么不是,有家谱为证,她娘赵李氏是我李家后人,喊我一声娘,我就是她姜赵氏的外婆,我身旁这位就是她小舅舅,她赵平悦的亲舅舅。今日便是青天大老爷在此处,我也是这原话。”

  从包袱里掏出一本李氏家谱,高高举起,她面带愁容语气却很坚定,中气十足。

  “我听说赵家的钱都是李家给的,你家这么有钱,来投奔她作甚。”

  妇人辩道:“这两年发生过什么事大家都是清楚的,若不是没活路了谁要来啊?瞧这孩子瘦的,只剩下个头儿了,原本还有八尺高,如今连八尺都不到了。”

  说到这,那高个儿的少年从身后的篓子里摸出一块陶土,先是在手里揉软了,而后开始顾自地揉捏,全然不管她娘说什么。慢慢的,手里的陶土一只小乌龟的造型开始呈现。

  妇人像是习惯了这少年的做派,接着说道:“家里若不是过不下去了,我必是不愿上门的。我丈夫走的早,给我留下这么一个幼子,脑子还有些毛病,可叫我这个老婆子怎么放心的下呦!”

  像是说到了伤心处,妇人竟真的掉下眼泪来。

  哭着哭着,旁边的少年递过来一块他新捏好的陶土,那是一只小乌龟,直立着身子,活灵活现的吹着喇叭,腰上还绑着一个腰鼓,那乌龟一只爪子放在喇叭上,一只摸着腰鼓。

  “呦!捏的还挺不错啊!一点都不像个傻子”

  妇人抽了抽嘴角,旁人不知道,她这个当娘的能不清楚吗?

  她儿子说她自吹自擂呢!

  “你们都是瞎了不成,没瞧见这孩子到现在一句话都不说,他娘坐了半天也没个表示,不是傻又是什么。我老婆子,如今只剩孤家寡人一个,唯一的孩子还有毛病,她赵家人不养我谁养我?”

  他们似乎也认同了这妇人的说法,若是姜家或是赵家是个穷苦家庭也就算了,可这两家偏偏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富户,家里几十仆人伺候,赡养外婆傻舅舅倒也说得过去。

  人群开始指指点点,担心此事闹大,姜家仆从也赶忙进去禀报,所以没多久便有人把妇人连同这个高个儿少年接了进去。

第二十八章 (下章入V) 乌龟王八 ……

  等进了偏厅坐下,妇人将那块捏好的“自吹自擂”的陶土还给他,让他自己放好,又小声跟这个高个儿少年说道:“阿文,你老实坐着,等会儿千万别乱说话,知道吗?”

  少年放下篓子,把那块新作品仔细放好,理都不理她娘。

  妇人威胁道:“你若是不应,下回别指望我给你买陶土。”

  听闻此言少年的动作顿了顿,过了许久才应了声:“知道了”

  那声音听着极粗,像是许久不曾说过话的感觉。

  外间儿母子俩等着人来,屋里姜大太太和赵平悦却急得团团转。

  吴嬷嬷出门忙事了,毕竟她赵家手上也是有地的,昨儿出门还说呢,这两日她都不能回来。

  这时候,赵平安溜达过来,见到他姐他姨急得团团转,便想着来问问怎么回事。

  按理说这事儿正常人都不会跟个孩子讲,不过赵平安不一样,毕竟他也快三岁了,一天天的跟个小大人似的,要不是这孩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小嘴叭叭的,或许家里都会觉得他是个小神童。

  赵平悦把大概情况跟他说了以后,就见赵平安做沉思状,她开口道:“平安,这事儿我都不清楚,更别说你了。”

  赵平安看了看他姐,心说:那你可就错了,这事儿除了吴嬷嬷,在场的各位就只有他最清楚了。

  “姐,我出去看看吧。”

  看样子人应该不是假的,他就想看看这两个长辈的人品怎么样再做决定,总不好往家里招俩祸患吧!

  赵平悦叮嘱道:“那你可别乱说话”

  “放心吧!”

  他晃晃悠悠的走到偏厅,装着一副大摇大摆的样子,屋里的妇人和少年正一边儿一个的坐在塌上。

  而那个自称是他外婆的妇人,拿了块糕点往自己嘴里塞不说,还一个劲儿的叫那个高个儿少年吃。

  《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一回 带板儿进贾府,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咳咳”

  赵平安装作啥也没看着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

  见有人来了,她面上也不带一丝愧色,先是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又给她儿子端了杯茶水叫他自己拿着喝。

  就算见到有个孩子过来了,他们也不说话,只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如此,赵平安只好无奈开口:“你就是那个自称是我外婆的人?”

  一听这话,那妇人才正眼看他,困惑的问道:“你是?”

  他挺了挺胸膛,理直气壮的说道:“赵家平安”

  “切!赵家都散了,还平安呢?”

  她摸了摸自己的鬓角,理了理碎头发,对于这个两三岁小娃娃的话,她实在是不敢苟同。

  赵平安“……”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没说两句话就被反将了一军,真是好样儿的。

  他这个继外婆还想不想进门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