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37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挨个儿的给搅弄,从老太爷到他自己, 当这柔软甘甜的麦芽糖入口一瞬间,便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哪怕是天生不爱糖的姜二爷。

  “这糖怎么做出来的?”

  老太爷震惊的问他,不光是老太爷, 在场的各位都将目光放在赵平安身上。

  赵平安早就打好了腹稿,他表示一开始也没有头绪,琢磨了几日也没有进展,因着此事日想夜想做梦也想。

  前几日做梦, 他梦到有个白胡子老头儿指点迷津, 就赶忙拿炭笔记下来, 本来以为是做梦呢,没曾想早上醒来的时候那张纸皱皱巴巴的就在床头摆着。

  照着这个法子, 果真叫他做了出来……

  这个理由他想了许久,利用了世人迷信加梦境这种虚而又玄的方式, 硬生生给唬弄过去了, 由不得他们不信。

  不然, 谁会相信困扰了在座的各位几十代人的制糖工艺真的被个五岁孩子给琢磨出来了, 几人先是震惊, 而后又沉醉于麦芽糖的绵软口感。

  姜鱼墨:“好吃”

  姜大爷姜二爷:“这个,能卖”

  老太太:自从大师傅走后,只有这麦芽糖最得她心了。

  眼见着半盆的麦芽糖,还剩了不少,姜鱼墨偷偷又伸了把手,一群人当作没看到, 待到她第三次要伸手,赵平悦才去制止。

  “你要是以后长一口黑烂坏牙,就别指望我给你零花钱。”

  姜鱼墨忙捂着嘴,连连保证:“我不吃了,不长坏牙。”

  姜家两位爷赶忙问他这麦芽糖的做法,赵平安刚要开口,老太太便说话了。

  “他把秘方告诉你们,你两个可要记得给他分成,别糊弄孩子。”

  “知道了娘”

  于是赵平安便以这个制糖法子换了姜家麦芽糖这一项的三成分成。

  在小麦的出芽率上,姜家人这个地主阶级做的一定是比他要好的,接下来的几天,姜海和姜河没几日便经过实验试出了制作麦芽糖粮食的比例以及一些更加细节的操作。

  “大哥,制这麦芽糖的工艺确实简单,可这产量还是太低,四斤粮食能出一斤糖……还不算上人工,粗粗一算,都快赶上蔗糖的价儿了。”

  姜河一脸正色的开口。

  他没说的是,蔗糖泡水的甜味可比麦芽糖要重,原本还指望着能靠着这工艺能给姜家混一个御赐的招牌顺便谋个差事做做,但若是这种情况,还不如买蔗糖。

  再者说,这天下间还有好多人吃不饱饭呢!这种情况下还要去耗费四倍的粮食,再加上劳民伤财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按产出的糖量来算,还是蔗糖更合适,麦芽糖不免显得有些鸡肋了。

  姜河的想法之前便跟他哥说过,兄弟一条心,姜海当然知道他弟弟在想什么。

  “别的你就甭想了,地多金贵,粮食多金贵,哪能这么浪费,咱挣点小钱得了,人得学会知足。

  不说有一点你说得对,这个制麦芽糖的工艺还是太简单了,要我说,这法子还得保密,能守多久守多久。

  就跟糕点似的正常卖就行你去粮油店买糖都是散称,一买就是按斤两来算,少说也得花个几十文钱。

  咱们这个按个算,一根棍子搅搅就是一两文钱到手,贵点就贵点,这东西又不能常吃,一文两文的那还不无所谓,放心吧!总会有人愿意买账。”

  姜河一脸佩服,忍不住给他哥鼓掌。

  “还是大哥想的周全,小弟佩服。”

  “这些我不说你也能想明白,早晚的事罢了,日后你经的事多了就容易看得透了。”

  “嗯”

  这些事情都由姜家两兄弟操心,赵平安自然是不用管。

  腊月二十,麦芽糖正式在姜家铺子出售,赵平安给他们建议,让货郎们走街串巷进行兜售传播得更广。

  不仅如此,姜二爷觉得麦芽糖最好是改个名儿,这配料本来就简单,一但用了麦芽糖这个名儿就不一样了,太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

  好在他家是开粮店的,原料上并不会引人注意。

  因为这糖卖之前得搅一搅,便叫搅搅糖。

  于是,在赵平安他们放假的前两日,书院门口忽然涌现了不少挎着货箱的小贩,口中喊着“搅搅糖一文钱一串,又香又甜”开始贩卖搅搅糖。

  不少年龄小的学生听着吆喝想着也不贵就会来一串,小贩接了钱,拿两根棍子左右开弓,片刻间,一根搅搅糖新鲜出炉,糖多搅一搅,包了空气就会显得糖更大些。

  来买糖的基本上都是书院的学子,小贩们口中夸着“看你长得一脸福相“或是“瞧你日后必能高中“,惹得来买糖的主顾们欢欢喜喜的来欢欢喜喜的走。

  小贩们人又客气,说话又好听,孩子们也愿意下次光临。

  他们拿着糖必是得拿两根棍子先搅一搅,玩一会儿才吃,或是边吃边玩儿,旁人瞧着稀奇也会问一嘴玩的是什么,无形之中又是一波宣传。

  没多久的时间,搅搅糖便在整个县里出了名儿。

  临过年,又赶上今年丰收,孩子们手里也有钱,年底年初那段时间,总有货郎走街串巷,村里也是常去的,拿钱买搅搅糖的孩子就更多了。

  于是,今年的姜家的陈粮,不但没亏损,反而挣了不少,而做搅搅糖剩下的粮食,则是通通喂了鸡和猪,还让牲畜增了不少肥膘。

  赵平安拿着姜家给的十两银子陷入沉思,这还只是一个县城近几日创造的利润。

  当然,毕竟过年嘛!和平时肯定是有不同。

  日后,搅搅糖若是打出名气了,那挣的钱……

  赵平安抿了抿嘴,心里忍不住的雀跃,怎么办?想想就很爽。

  糖在这一世果然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抗拒的存在,没过几日便有临县的商人上门拜访想进行合作,这些事宜赵平安懒得插手。

  生意经什么的姜家两位叔父比他清楚,他又不懂这个,只管坐等收钱就行,多了少了无所谓,姜家又养了他这许多年,本就是一家人了。

  钱对他来讲远没有亲情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讲,只要他赵平安不败家,他爹娘留给他的遗产都够他用一辈子的,况且他脑子里能挣钱的法子多,不怕没钱花。

  糖吃多了当然是会坏牙的,眼瞅着姜鱼墨就到了坏牙的年级,偏这些时日他吃的糖又多。

  姜鱼墨捂着还在流血的嘴,拿着那颗被搅搅糖粘下来的牙齿犯了愁。

  “媳妇儿,真要扔啊!”

  “当然要扔,不仅要扔,还要扔的高高的。”

  “可是我还想着让首饰店的工匠给这颗牙钻个孔给你挂脖子上……”

  一听这话,赵平悦抽了抽嘴角,语气更加坚决了。

  “扔”

  她只听说过狗牙挂脖子上能辟邪,而且越长越好,挂颗人牙算怎么一回事,留着纪念?

  那大可不必。

  眼看着没有回旋的余地,姜鱼墨只好一伸胳膊丢了出去,俩孩子伸着脖子张着嘴往天上瞅。

  “扔哪去了”

  “甭管扔哪,你还指望着能捡回……咳咳。”

  话没说完,她登时觉得有什么东西掉嗓子眼儿里了,本能的咽了口唾沫,等反应过来才知道是啥。

  赵平悦一脸委屈的说道:“姜,鱼,墨,你扔我嘴里了。”

  “媳妇儿你没事吧,快吐出来。”

  “晚了,咽下去了”她苦着脸说道。

  “媳妇儿你放心,我刚才有洗干净,我每天都有刷牙。”

  赵平悦表示非常无语,那是刷不刷牙的事儿吗?肚子里藏了颗牙,换谁谁不怕。

  “别说这个了,先去找娘……”

  于是,安静了没多久的姜家又是一团乱。

  牙根毕竟是带尖的,老太太听说吃韭菜好使,便让厨房做了清炒韭菜来,不能切不能嚼,说是能缠住那颗牙免得伤了肠子。

  那一日,赵平悦连吃了三顿共计三碗的清炒韭菜,姜鱼墨哭着吃了顿竹板炒肉丝。

  至于怎么出来的嘛!欸嘿嘿嘿……嘿嘿。

  正月初七又称“人胜日”“人庆”

  《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意思是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这一日家里是要摊煎饼的的,神奇的是老太太并不会摊煎饼,每年煎饼怎么摊都是姜二太太来动手,赵平安想起了他爱吃的煎饼卷小葱蘸酱,还有山东的菜煎饼。

  本来是想去厨房吱一声,可惜今儿厨房里的人是二太太,家里他最不熟的便是她了。

  贪嘴又不好开口,赵平安只好在门外转来转去。

  “平安,你在这做什么?”姜鱼林看着在厨房门口左瞧右瞧的赵平安疑惑道。

  赵平安吓了一跳,忙说:“没干什么。”

  姜鱼林:“没干什么你在这鬼鬼祟祟的?”

  赵平安:“我就是想吃个菜煎饼怎么就成鬼鬼祟祟了。”

第四十二章 菜煎饼

  姜鱼林疑惑:“菜煎饼又是何物?”

  他只得解释:“就是在两张做好的煎饼中间加上豆腐蔬菜萝卜鸡蛋之类的菜再拌上调料煎一煎, 熟了就行……”

  “那我叫娘给你做一张去”

  赵平安一脸感激:“谢谢你,姜鱼林。”

  姜鱼林看着他的表情,很是不解, 他娘有这么可怕吗?

  她娘平日虽不如大太太一般天生一张笑脸,可为人却是极接地气, 哪有这么可怕,想着便走进了厨房。

  “娘”姜鱼林喊道。

  正在鏊子上烙煎饼的二太太抬头, 瞧见她儿子来了,一脸惊讶:“鱼林你怎的来厨房了。”

  君子远庖厨,姜家男子都是大男子主义,从不进厨房, 姜鱼林确实是稀客。

  “我在书上看到有种煎饼叫菜煎饼, 还写了做法, 就是在两张做好的煎饼中间加上豆腐蔬菜萝卜鸡蛋之类的菜再拌上调料煎一煎,煎到熟为止, 娘,我想吃”

  姜鱼林撒谎眼都不带眨的, 直接把他的原话拿过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