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90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本次乡试中举人员有三十八名,园子也够长够大,所以宴会用的是长桌,把寻常用的桌子拼成长龙,再铺上红布即可。

  王大人品级高,自然是坐上首,他坐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拉着赵平安一起坐,让其余暗中观察的人还有些心惊。

  但王大人可以如此肆意,赵平安却不能,这是乱了主次,“我还是先去别的地方坐吧,我坐这里不合规矩。”

  王大人按住他的肩膀:“无妨,你先坐这陪我说说话,等他们来了再换,不妨事。”

  “那行吧!”王大人都这么说了,赵平安还能说什么,只能依从。

第九十六章 国子监招生

  坐王大人身旁果然还是太扎眼, 但王大人待赵平安亲近却也是真的,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瞧得出来,他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 又给赵平安也倒一杯,弄得他还有些受宠若惊。

  “多谢王大人”

  “顺手的事儿, 别太紧张,平安, 你新写的那篇《白蛇传说》方长送来给我看了,水漫金山那处写的极好。”

  赵平安哪敢认,他可写不出这剧情,别扭的解释道:“那不是我想出来的, 是别人讲给我听然后我编撰出来的。”

  王大人挑眉:“就算不是, 那前两篇总是吧!”

  赵平安不知所措的挠挠头:“那两篇确实是……”

  王大人一瞪眼:“那不就得了”, 说到这,他还有些感慨:“写话本子这东西果然还是靠天分, 靠脑子,你说的这情节我就写不出来, 只能写些个寻常剧情。”

  听到这, 赵平安有些好奇:“大人之前写过哪本?”

  王大人淡淡说道:“哦!《七侠下剑宗》, 你看过吗?”

  赵平安“……”

  那可真是巧了, 他来这里看的第一本就是这《七侠下剑宗》, 这算是缘分吗?

  他俩聊了不长时间,诸位考官便开始入场,本次的主考官是有两人,王大人来了以后,其他的考官得了消息也都匆匆赶来,纷纷就坐, 都是按照排名来坐,姜鱼林也不例外。

  不过赵平安不在此列,因为受邀来的客人不止他一人,还有一些当地的乡绅,他拿的帖子跟这些人是一样的,自然要与当地乡绅坐在一处。

  如此,今日这宴会的排列位置便是两名主考官做上首,再就是副考官们,再往下就是受邀而来的本地乡绅,最后才是举子们。

  与乡绅们坐在一处,赵平安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一个没有功名的十岁孩子,坐在此处太招人眼,只好全程低着头装作自己不存在的样子。他在心里打定主意,今日说什么都不能冒头。

  不过事与愿违,人呐!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除了王大人一位主考官以外,还有一位姓郑的考官。

  郑大人与王大人小声说道:“这孩子是谁请来的?”

  王大人开口,一点也没见不好意思,直言道:“我请来的”,如此,郑大人才没说什么。

  他们声音不大,却还是被人听了去,赵平安顿时有些不尴不尬,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其余人也是如此。

  尴尬虽是有的,但举子们也不敢看他的笑话,都只顾着低头吃菜。

  开玩笑……他们羡慕都来不及,谈何笑话?

  他们没赵平安这个运道,能以举子身份做坐在此处已是光荣,谁还敢在挑拣些什么呢?

  副考官中的蒋大人见赵平安还有些眼熟,一时间竟没想起在哪里见过,等看见举子中的姜鱼林才想起来,竟是昨日见过的那对兄弟。

  原来这少年还是今年的新晋举子,就连这小童也不一般,若是如此,那他家闺女说不定还真能得偿所愿,在这件事上,蒋大人还需要重新思量一番。

  这顿饭,赵平安吃的坐立不安,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宴会上几番敬酒,他都是以茶水代替。但好酒好菜也不如他在客栈吃碗面条来的舒心。

  这举子宴不止是规矩多,话他都不敢多说,生怕连累了姜鱼林,好在举子们大多也都是一个想法,都是人精了,也都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只管埋头吃饭,很快便酒足饭饱。

  人吃饱了就容易闲,尤其他们这桌都是乡绅,不比这些新晋的举子们。赵平安刚放下筷子,便听跟他坐一桌儿的一位仁兄朝另一人喊道:“宋兄,你那扇子借我瞧瞧。”

  被喊的姓宋的那人拿起搁在桌边的那把扇子,问道:“你说这把?”

  那人不住的点头:“对对对,就是这吧,你摇扇的时候我就看见了,就是不好开口。”

  听他二人说话的语气不像是陌生,应当很是熟稔,姓宋的那位公子便把这扇子递给了他,那人也不客气的接了。

  赵平安有些好奇,也抬头去看,正好一开始说话的那人便是坐在他对面,他把这扇面儿一打开,透过光能够看出这扇子一面是字,一面是图。

  那人先是看了字,而后又看了图,这字离得远,赵平安看不清,而这图……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白蛇传说中的那条白蛇吗?

  他当时也就是顺口提了一句,没想到方长这动作还真是快。

  宋公子见他仔细端详了那把扇子,他自己则是端着杯酒小口小口地咂摸,在家中时,他爹轻易不让他碰这些东西,也就是今日宴会在场的都是大咖,躲不掉。

  而此时,赵平安才认出,这人不就是七夕那日的扮演织女的宋小公子吗?

  不怪他眼拙,扮作织女那次,他本就是男扮女装,脸上还涂了东西,赵平安能认出来已是不容易了。

  宋小公子他爹在这郡上,生意做得算是不小,况且宋小公子本人就是前两年的举子,还是亚元。自然是有资格参加这举子宴。而一开始喊他的那人,他父亲是在郡上当官儿的,不过不是文官,他俩年龄相仿,打小便与宋小公子认识。

  整个桌上,要么就是之前考取过功名的学子要么就是当地官宦人家的子嗣,非富即贵,只有一个赵平安,身份平平,只不过没人在意这些。

  “你这扇子是哪里得来的?”

  “老书铺新推出的,买一本《诡事怪谈》再加二十文钱便能换一把这扇子。”

  “这书我也买了,怎么没瞧见?”

  宋小公子瞪了他一眼:“都说了是新推出的,我刚买到手。”

  赵平安合计着自己交稿也没两日,方长是如何将这扇子做了出来?唯一的可能便是那日听他说完这故事的大概剧情,然后回去自己弄了篇简章又画了图,先试试水,除此之外,没别的解释

  不过一说起这《诡事怪谈》,在座的各位倒是有了话题,都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你们说的是那本吓人的话本子吗?”

  “不错”

  “我看过,虽然有些吓人,但不得不说一句,写得真好。”

  “我也看过……”

  听旁人提起都是夸赞,说的赵平安更不敢抬头了,坐在上首的王大人见他这副模样还有些想笑。

  郑大人问他因何笑得这么开心?王大人摆摆手糊弄了过去,他是知道轻重的,可不敢将赵平安便是这诡事奇谈的撰写者这件事情透露出去,便只憋着笑,回道:“没什么……”

  他这哪里像是没什么的样子?郑大人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不只是他,蒋大人也顺着看了过去,顺着线找到了赵平安。

  果然是那小童的原因

  郑大人就不明白了,刚刚他也在看着,那边虽是有动静,但那孩子明明什么也没做,如何就能引得王大人青眼?

  他虽是与王大人品级相同,但他二人出身不同,王大人本就出自高门显贵世家大族。而他一介寒门,靠着政绩一点点爬上来,才爬到主考官的位置,此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比王大人早登科多年,同样都是中了进士慢慢熬资历,又坐到相同的品级。王大人今年也只四十出头,而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五十多多了,这便是有背景和没背景的区别。

  虽说如今他也是人前显贵,但若是当初他也有人帮扶……定会比现在走得更远、更长。

  相识多年,他知道,王大人是个不看重身份的。

  这孩子,比他运气好。

  下午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便是这选入国子监生的名单公布。

  国子监的学子皆被成为监生,而监生又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恩监。

  若是以举人身份入国子监那便是举监;依靠父祖的官位取得入学资格的则是荫监;有钱人家捐钱也能进,但耗费的银两最低也是千两起步,这类人通常是奔着结交一些达官贵人去的,叫例监。

  还有两类情况,一是恩监,一是贡监,恩监是皇家有喜事特别开恩招进来的;而贡监则是各郡县贡献给皇上的优秀学子,一般是取县试前三甲的秀才。

  因着学子们来源广泛,学力也不大相同,这就导致了国子监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派别明显。从举人到秀才,再到没有功名的荫生,几大派系的监生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尤其是有好些个荫生,仗着自己的家世背景,最能挑事儿……

  每回国子监的招生都是没准儿,有时三五个,有时候一个都不招,今年特别放宽了条件,在每个郡里接收十名,三十岁以下的举人,可入国子监深造。

  姜鱼林的乡试排名在十几名,原本是够不上的,不过他最占优势的一点就是年龄小。但从三十岁以下挑选,光靠今年的举人数量还是不够,所以他们便邀请了前两年中了的举人们过来。

  能够入国子监读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这国子监从不向平民招收学子,要么家里有钱,要么家里有权,要么就是自己身上有真本事……

  总归就一个字:难。

  本次入选国子监名单中,不光是有姜鱼林,另还有宋小公子以及其余八名举人。

  赵平安着实没有想到,姜鱼林此次科考不仅取得了举人功名,还拿到了去国子监进修的录取通知书,自然是替他高兴。

  超了年龄的举子不免有些可惜,但超过就是超过,考官那里都是有记录的,造不得假。

  吃过午饭,考官们便就离开,留他们举子们在此处说话,熟悉熟悉,培养感情,他们若是在,学子们大多要收敛,什么都不敢说,谈何熟悉?不如回去休息。

  等今日这举子宴结束,没两日,他们便启程要回去,日子初步是定在了八月二十九。

  他们此行带的东西不少,前几日便给家里寄去了信,说是月底回去,还提了一番姜鱼林中举的事情。事实上,县里也会有告示来进行通知,哪怕他们不说,家里也已经知道了结果。

  还有两日多的时间,他们倒是不急着收拾,趁着这个时间,赵平安将王大人写的《七侠下剑宗》又掏了出来,上回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

  此次细细读下来才发觉,考官就是考官,这文章写的就是好。字里行间用词考究,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故事太平,没什么新意,想来,王大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

  说到思路,赵平安脑子里倒是有不少,有好些都是他自己不敢写怕写坏了的。其中便有这《窦娥冤》,这一篇里头旁的剧情倒是平平淡淡,唯独这中间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大旱三年这三处最是激动人心。

  赵平安在纸上构思了半天,将这大纲写了一份出来,他可是听说了,王大人是从京都过来的,此时讨好王大人对姜鱼林绝对是有好处的。毕竟姜鱼林之后还要去国子监念书,若是没人照应,院中荫监来的监生欺负他怎么办?

  要知道国子监里达官贵人的孩子不在少数,提前给他找棵大树,若是真有事情,还能把把王大人搬出来撑撑场面。

  毕竟王大人是管理学政这一块儿的官员,术业有专攻,压制那些国子监的学生还是够的。那些监生们就算猖狂,也不敢在学政头上造次,况且姜鱼林又不是个爱惹事的,但做好两手准备总是有用的。

  只是这件事还是要麻烦王大人,赵平安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旁的王大人也看不上,不如就送他一份《窦娥冤》的大纲!

  这篇经典让王大人来写,也不算辱没,想到此处,赵平安觉得自己真是太机智了,他怎么就这么机智呢!

  伏在桌案上,赵平安的嘴咧的像个瓢衩子。

第九十七章 你介不介意多个爹

  举子宴是到傍晚才结束, 回去以后,赵平安便开始着手准备这《窦娥冤》的大纲。

  此前他写的那几个短篇都没有用过大纲,这还是他头一回写, 不免有些别扭,也没经验, 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正文。

  伏在案上,看着眼前刚写就的文章, 赵平安心说:不行,他送的是大纲,可不是正文,还是得改。

  于是这个晚上别地啥也没干, 就光顾着改大纲了, 直到心中满意才算完成。

  预计着这两日便要回去, 赵平安便顺手把桌子收拾了收拾,正好翻出他之前写的那篇考前准备, 这段时间事儿多,都要给他忙忘了还有这回事。

  这篇还是姜鱼林让他写的, 赵平安也不跟他客气, 拿着这考前准备他就去了姜鱼林的屋。

  “这个应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