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专治不服 第844章

作者:睡醒就饿 标签: 女配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顾棠其实对油田也挺感兴趣的,不过这个时候采访油田的人不少,她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11月初,顾棠收拾东西,出差去了。

  这个年代的出行不太方便,火车还是绿皮车,前头什么字母都没有,平均速度也就60公里每小时,有的站点一挺就是半个小时,一路晃晃悠悠两天才到了矿区。

  好在是冬天,不至于太难过。

  到了矿区,顾棠的待遇稍微好了一点。

  顾大志找的是他们上游的钢铁厂,还是让孙书记出面去说的,钢铁厂虽然不是书记给矿区打电话,但是打电话的是书记的第一秘书。

  强调了好多遍这是自己人。

  顾棠没来之前,她计划的重点是放在合理开发、减少浪费和保护环境上的,这也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发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点,同时也跟她的最主要目的: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有关。

  但是往矿区这么一走,顾棠又加了个重点:安全生产跟劳动保护。

  基本上来说,下矿两年左右就开始咳嗽,五年以上的肺部肯定有毛病。

  顾棠在矿区采访了4天,来回路上4天,等回到家里的时候,西海市已经下雪了。

  等到周二,她的新报道再次发表。

  这次就跟以前的技术革新产业转型不太一样了,题目是《煤矿开采中的安全生产跟劳动保护》。

  当然她也没忘了技术革新,不过这次写的技术革新全都是基于劳动保护方面的。

  比方从干式作业变成湿式作业,定期的安全检查跟个人防护和体检,最后她还写了一条,由第三方机构组成的监管部门跟培训部门。

  这篇报道很快就被《矿业报》转载了,不管能起到多大作用,她是尽力了。

  不过等到周末吃饭的时候,顾一隆又在那里逼逼,“你信不信,这些人就是死在矿里,他们也不会像你说的,什么定期检查,离开粉尘环境,你这是断人家的财路,你没听人说过吗,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你这个人,就是太脱离实际了,想得是好——怎么说的来着?脱离实际,乌托邦。”

  顾棠这次动真格的了,“等你死了,我一定把你糊上墙!”

  顾一隆愣住了,他没听懂顾棠想说什么,但是死还是听懂了的,“你咒我死,我——”

  “免得人家说你烂泥扶不上墙!”

  这么一发作,顾一隆的确是安生了,但是他心里给顾棠点颜色看看的想法是越来越迫切了。

  他甚至都不想在继续跟高喜俊拉关系了。

  高喜俊好歹还是大学生呢,他这个妹妹,就该找个40岁不识字还有儿有女的老鳏夫狠狠地治一治她!

  但是这种人别说顾棠看不上了,顾大志也不可能答应。

  所以顾一隆只能继续捏着鼻子,去鼓励高喜俊了。

  高喜俊靠着拖延这个诀窍,已经在顾一隆家里吃了四次饭了。

  请客吃饭还有求于人,伙食是不错的,高喜俊吃得挺开心,而且还有个18岁的顾宜香会害羞而且又期盼地叫他小姑父,这就更让人满足了。

  这天吃饭,顾二兴也在,喝了两口酒,他又给出了个主意,“不行你就再找一个,你是大学生你怕什么?她现在端着,等你想找别人了,那就是她后悔了,到时候她得来求你。”

  顾二兴还是第一次来,兴致勃勃地出主意,但是顾一隆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他道:“我说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该付出点行动了吧?我前前后后给你出了多少主意了,行就行,不行我给我妹妹介绍新人。”

  高喜俊知道他是必须得干点什么了,他故作诚恳道:“其实我还是喜欢她的,就是……最近在厂子受人排挤,低不下头。”

  “咳,这就不是什么事儿!等你跟她结婚了,有我们家老头子在,当初排挤你的,还得回来请你吃饭,给你赔罪!”

  今天桌上有酒,加上顾棠眼看着越混越好,报道是一篇接一篇的被转载,顾家兄弟两个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

  一边觉得她能有今天,全都是因为老头子花了钱给她上学,一边又觉得要是这钱花在他们身上,他们也行。

  最后还要安慰自己,她就是这么有出息,一个月也就跟他们似的,不到四百块。

  总之几天下来,人都快分裂了。

  等吃完饭,顾家兄弟两个毫无悬念地喝高了。

  白月一脸抱歉地看着高喜俊,道:“你看他们两个,都这么大的人了,一点节制都没有——香香!来送送你小姑父,我得照顾你爸跟你小叔。”

  顾宜香心不甘情不愿从屋里出来,小声道:“我快期末考试了……”

  “正好让你小姑父给你讲讲作文。”白月拉着她把她往门口推,“再说也不能一天到晚光知道学习啊,出去缓缓脑子,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门啪的一声关上,顾宜香小心看了高喜俊一眼。

  两人的视线对上,高喜俊道:“外头冷,你别下去了,你等五分钟回去,就说送过了。”

  高喜俊这一套,在原主面前是不起效果的,原主这人比较理性,跟矫情两个字是绝缘的大,是顾宜香不是。

  她想起饭桌上她爸跟她二叔几次三番逼人家,她故作轻松一笑,欢快地先往下走了,“小姑父,我妈让我送你去车站呢。”

  顾宜香下了没两个台阶,高喜俊就跟了上来,然后小声道:“你妈妈让你送我……你就不想送送我吗?”

  顾宜香心咚咚咚跳了起来,脚下一个踉跄就要往下摔,高喜俊立即把人拉住了。

  “楼道里黑,你小心点,我走在前头。”

  就一个三层楼的楼梯,楼道里还有窗户,生生让他们走出了地道战的紧张。

  出了楼门口,顾宜香用力一挣,终于是把手挣脱了出来。

  就这么一小会儿,她全身上下都开始冒汗了,“小、小姑父,你——”

  “你别叫我小姑父。”高喜俊轻声道:“我已经做不了你小姑父了。”

  顾宜香的心又开始咚咚咚乱跳,她无力地问:“为什么……”

  “你真的不知道吗?香香,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高喜俊说完,大步往前走,“你别送我了,香香,你还小。我马上就25了。”

  这都不是暗示了,这是明示。

  顾宜香站在原地愣了五分钟,又在雪地里站了五分钟,让冷空气把脸上的潮红冻成苍白,才回到了家里。

  小姑父说他喜欢她……小姑父说想跟她在一起。

  顾宜香做梦都能笑醒。

  在家里休息了一个礼拜之后,顾棠再次坐上了火车,这次是往北方的粮食种植基地去。

  这次就更远了,光路上一个来回就得6天,回到家里之后,没两天就要元旦了。

  顾大志去厂子还没回来,家里就成佳惠一个人在,正做晚饭。

  “诶呦,你这是带了多少东西回来?”成佳惠伸手去接顾棠的大编织袋,第一下都没提动,然后她就看着顾棠轻松自如提着袋子放到了沙发边上。

  “那边物产特别丰富。”顾棠洗了手,开始一件件从编织袋里头掏东西。

  “人参,别看小,是五十年的野山参呢。”先是红布包的人参,“你们自己留着喝,这东西药性强,一次就小须须剪一点就行。”

  “乖乖。你等我去拿个盒子装起来。”成佳惠火急火燎去找东西了,最后还是拿了有一年有人送给顾大志的酒盒子放了进去。

  下来是个大包袱,成佳惠还在说:“买什么床单啊,咱们家——”

  顾棠把包袱抖开了,“这是给你买的貂皮大衣。”

  成佳惠都笑得合不拢嘴了,“诶呦,你说你买这个干什么呀,好好的出差,多浪费钱啊,留着自己花多好,我都这么大年纪了,穿这个也不合适。”

  顾棠把大衣穿在了她身上,成佳惠平常话不多的,今天能一口气说这么多,可见她的心情。

  “先说啊,这不是特别贵的那种,要是用整张的水貂皮,那得往两万去了。我是专门找的人,你摸摸,这里头有缝合的痕迹,是碎料拼的,才两千多。”

  成佳惠双手拉着衣服,一边说太暖和太热,就是不往下脱。

  “两千多也贵呀,你才工作多久?一个月就三百出头,你是真的舍得。”

  顾棠笑了一声,“赚钱是干嘛的?就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呀,再说这几篇报道都有奖金,出差报社还有补贴,而且我也算小名气了,还有润笔费呢,再说当年爸爸给我出国的钱还剩了点呢。”

  两人正说着话,顾大志进门了,他先一眼看见女儿回来了,然后就看见裹着貂皮大衣的成佳惠,他眼睛一瞪,然后笑了起来,“什么叫老来俏,我是见到了。”

  “我妈可不老。”

  当着顾大志的面,成佳惠稍微矜持了一下,道:“过年穿。”

  顾大志也就坐在了客厅里,咳了两声,道:“这衣服不少钱吧?”

  老两口都在一起40多年了,成佳惠特别直白地说,“她还买了根野山参呢。你给你爸带了什么?赶紧拿出来,别叫你爸等着了。”

  顾棠又从编织袋里拿出个帽子来,“专门给爸买的帽子,也是貂皮的,保暖挡风,多带两年,你耳朵上的冻疮就该好了。”

  顾大志一样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天麻、蒜蓉红肠、松花鸡腿肠。”

  “这一包是干货,榛蘑,就是小鸡炖蘑菇里的蘑菇,还有木耳和各种蘑菇。”

  “这是坚果,榛子和松子。我本来还想带点别的,不过怕给衣服染上味儿,下回咱们一起去。”

  “你这是出差?”顾大志看了看她巨大的编织袋,再看看从里头掏出来的东西,“当倒爷的也没你这么能抗啊。”

  成佳惠笑了起来,道:“赶紧把东西收好,咱们留着慢慢吃,我棠棠辛辛苦苦背回来的东西,不给他们吃。”

  他们指的是谁不言而喻,顾大志也没什么异议,他直接带着他的挡风遮雨防寒保暖大帽子出去厂里显摆了。

  顾二兴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晚上他照例给他哥家里打了个电话,“你妹妹回来了,给老头子买了个大帽子,他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说是耳朵上的冻疮两年就能好。哥,不是我说,咱爸耳朵上的冻疮是为了你才冻出来的,你可被人家比下去了。”

  “怎么就是为了我?”顾一隆皮笑肉不笑道:“我觉得是为了你,当年是为了给你要一个去中专的名额,他才四处奔波的。”

  电话那头顾二兴顿了顿,道:“其实更有可能是为了顾棠啊。”

  这下兄弟两个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顾棠这次回来,写了两篇报道,一篇依旧在第二版,是写的现代化农场和机械化操作对粮食产量的提升,最后照例是一点点警示。

  比方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还有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其实除了她第一次写的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三篇报道,接下来的几篇在普通读者中的讨论度都不太高。

  但是这次回来的第二篇文章,讨论度就直接爆表了,连报社的电话都给打爆了。

  当年这片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前后经历三四十年,几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篇报道发表在副刊,顾棠采访了本地的居民,还有决心留下来建设粮仓的知青们。

  这篇报道的题目叫《从荒地到良田,你想回来看看吗?》,与其说是报道,不如说是一篇召集令。

  “费山泉,当年你偷喝我们家的酒,如今酿酒我学会了,你要不要回来尝一尝我的手艺?管够!”

  “舒兴宁,今年大豆亩产773斤,就是当年咱们一起开的田,我抓了一把留下来了,你要是回来,我给你做你最喜欢的吃的猪蹄炖黄豆。”

  “庞丹丹,这是你当年摔下来的树,额头上还给破了个口子,十年过去,树没变,我记忆里的你也没变。”

  “虞老师,这是你当年留给我的钢笔,我考上大学了,我请你吃我爸捕的鱼,冰湖冬捕的第一条鱼,我们现在还没吃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