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42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说到这里,郑文华就说:“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流程。下面才是我们这场大比武的重头戏。原先大比武只是比拼技能,但从来没有比拼过产品,最多就是安全运转多少小时无故障,但比赛时间有限,不可能比这个。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

  谁料话音一落,江建中插了句:“既然何顾问来了,不如让何顾问给说说吧!”

  郑文华不由瞪了江建中一眼。

  这东西,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何熙一个新来的,她是技术过硬又不是履历丰富,怎么知道的?

  郑文华立刻就想换话题,哪里想到,何熙居然接了:“那我就说说。”

  这会儿,连江建中都意外了,所有人不由竖耳倾听,看看何熙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郑文华也捏了一把汗,生怕何熙这第一把火没点着。

  何熙将众人目光尽收眼底,直接亮出了架势——她把自己的笔记本摊开了。

  她的笔记本其实是老支书给她的,又大又厚上面还写着“优秀党员”四个字,是老支书存了好久的东西,瞧见她天天用作业纸写写画画,就回家掏箱底给她了。

  现在,这本陈旧的厚厚的笔记本打开,居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钢笔字。

  都是技术员,自然知道这是真下功夫了,一时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何熙也没卖官司,直接说了:“机器的比拼只有四点,节油、排放、噪音和外观。”

  这四条一出,几乎立刻,底下嗡的一声就讨论起来。

  实在是除了节油,这会儿其他三点没人在意的。

  江建中就直接说了:“节油还好说,毕竟耗油量大浪费。可是排放噪音外观,是不是要求有点高了。要这么比,咱们国家的拖拉机都不合格。”

  于桂芬也符合:“是啊,路上看看,都一个样,突突突的黑乎乎的。没必要吧。”

  何熙反问了一句:“那你忘了,我们这是为引进拖拉机生产线找个落地厂家吗?你们也见过国外的机器,是什么样?”

  这么一提,倒是所有人都思考起来了。

  “漂亮!”江建中脱口而出,“每个零件都恰到好处,不像我们傻大黑粗。”

  “舒服。就譬如这驾驶室,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没有驾驶室呢,人家外国的驾驶室里面都有空调了。”

  “的确噪音小,我去农场里调研,进口的机器没多大声音反而马力还足,我们的声音震天响,轰隆隆的,跟打雷似的。”

  “至于排放更不用说了,我们的机器用用就成黑的了,都是燃烧不充分黑烟熏的。人家的机器红的黄的还是那个色。”

  大家七嘴八舌硬是聊起来了,本来都不同意的,可越说越觉得何熙说得对。

  何熙这会儿又给了个比方:“这引进就好像买来个天鹅带着大家往天上飞,要是来了也变成了鸭子,那就白费了。如果所有人都是鸭子,那是没办法。如果里面有一只天鹅呢?!”

  “即便这只天鹅本身条件差点,恐怕也没人能拒绝吧。”

  大家都不是傻子,能坐在这里的,就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可是,这会儿因为国力不强,起始点太低,大家只能先解决需求,所以很少往精品化去做。

  没有环境,自然不会有意识。

  可这不代表我们的精英们没有判断力,何熙这么一说,不少人都点了头。

  于桂芬还表扬何熙呢:“这事儿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可都觉得没必要改,你这角度找的真好,醍醐灌顶啊!”

  郑文华也高兴的不得了,别人还会嫉贤妒能,他是巴不得何熙放光彩呢。在他看,国家因为有了何熙这样年轻人,才能越发强大啊。

  刚刚他是怕何熙第一把火点不着,这会儿他是一点都不怕了,干脆坐在原地,瞧着这群人“围攻”何熙。

  最活跃的江建中首先发言:“何顾问,你说的的确在理,可是我们条件有限,就像是这个节油,就是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调整供油提前角之类的,但是问题还是存在,你有什么办法?”

  郑文华就瞧见何熙从自己的黑色小背包里,抽出了两张纸,放在了桌子上。

  何熙解释说:“其实节油和排放是一个问题,我放一起说。燃烧不充分,势必会耗油量增加。T185系列的拖拉机都有这个问题,表面原因是使用的时候超负荷运转,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限油装置。一旦超负荷,转速降低,就开始加大油门,然后缺氧燃烧,导致燃烧不充分。”

  “我觉得可以加上限油器,这个小零件是安装在喷油泵上的,当加到最大油门的时候,会与喷油泵上的调速杠杆碰撞,使其不能超量加油,最终达到限油的目的。这种方法大概可以使黑烟少70%,节油也可以达到35%。你可以看看。”

  说着她将那两张纸递了出去。

  江建中连走两步,将何熙那两页纸拿在手里,就没空说什么了,低头认真看了起来,大家一瞧他这样,显然是何熙所言不假。

  如果刚刚是大家想考考何熙,这会儿就是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问问了。

  立时又有个大个子问了一句:“那噪音呢!”

  郑文华小声介绍了一下:“他叫胡敏,江大毕业的。”

  何熙点点头,“胡老师好!我的确有个小想法。”

  说着,何熙又低下了头,从她的小黑包里,抽出了两张纸。

  不少人都随着她的动作,盯住了何熙的小黑包:这包就是普通女同志的布包,看起来也不鼓囊,怎么有这么多宝贝啊。

  何熙将纸放在了桌子上,笑眯眯地说:“噪音问题其实比较复杂。有进排气噪音,缸体内气体燃烧发出的噪音,还有机器运转的时候发出的噪音。每个解决的方法都不一样。”

  “如果是进排气噪音,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音器,这个需要加大投入,据我所知,南湖机械研究院已经研制出了一款高效消音器,可以更换。”

  “如果是缸体燃烧,就是刚刚说的限油器可以解决,这就避免了超大油量导致的燃烧不充分发出的噪音。”

  “至于拖拉机开起来各个部件之间摩擦声音,则需要减少共振。这就需要装配的时候,有经验的师傅进行调整。还有,我们在进行外观改进的时候,可以加入消声材料,当然,这会加大成本,需要再研究。”

  何熙侃侃而谈,简直就跟浑身冒光一样。

  如果刚刚大家还带着点质疑,那么现在,已经全部折服了。

  郑文华都有点想笑了,随后开始的,就是整个技术科大提问,称呼从何顾问到何老师,反正是有多客气就多客气,有多尊敬就多尊敬。

  这哪里是第一把火,这是第一高射炮,震天响的那种。

  郑文华一面替何熙高兴,替海州厂高兴,一面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何熙那个小黑包:这丫头是做了多少的准备啊。

  倒是办公室里,干事小林匆匆敲门进来。

  王川华问了句:“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邬大河坐在那儿还没回车间呢,“技术科那帮人,都是死脑筋,何熙这么年轻,肯定要考她?她这么年轻,那九封信还真不一定是她写的,就算是她写的,她一个小丫头也不可能对付十几个大学生?”

  说完,邬大河就问:“对吧小林?”

  小林看了邬大河一眼,慎重措辞:“好像还行,她好像挺厉害的,我听不大懂,可是满屋子的人都挺激动的,我听着都叫她何老师呢。”

  邬大河直接来了句:“不能吧!”

  王川华也停下了写字的手,冲着邬大河说:“你回去布置吧。”

  这场会,从下午两点一直开到了晚上七点。原本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可何熙是真累的不得了,郑文华是硬生生叫停了:“晚上消化消化,把组分出来,一一攻克。”

  何熙这才松了口气,这年头的技术员真是很厉害,她一边要回答,一边还得提醒着自己说出的东西别超前。

  如果再不停下来,她也是顶不住了。

  会议结束了,何熙就赶忙站起来,准备回招待所了。

  哪里想到,这群人可真是没底线,尤其是江建中,还问呢:“何老师,你那小黑包还有什么我们没问着的资料没拿出来吗?一起拿出来,我们影印研究一下。”

  何熙都乐了,冲他们来了句:“空了。脑袋都空了。”

  如果说下午是严肃的学术讨论,这会儿何熙总算显露出小姑娘的性子了,一屋子里的人都笑了,于桂芬也乐呵呵地说:“行了,这些就够你们忙活一晚上的了。”

  不过她扭头又一句:“真没了?再掏掏呗?”

  大家更乐了。

  于桂芬本来要送何熙去招待所的,结果一开门隔壁销售科的门也开了,史佳林还没走,露出头说:“我送何顾问吧。”

  于桂芬正心心念念限油器呢,就把何熙交给了史佳林。

  何熙挺累的,不愿意说话,史佳林也没多问,一路上陪着她到了招待所门口,才将兜里的保温桶拿出来:“没吃饭吧,别吃饼干了,我打了饭菜,还是热的,吃这个吧。”

  何熙也没客气,谢了就拿着上楼去了。

  她这会儿其实真没胃口,这胃在何国强家留下的病根,一不按点吃饭就胀得上,一点都不饿。不过为了养胃,她回去还是把饭盒打开了。

  没想到居然是小米粥,何熙暖暖的喝了一碗,胃里就舒服起来了。

  她不得不承认:史佳林是真细心,她平日里吃饭挺正常的,居然能看出来她胃不好,准备的东西都这么合适。

  不过,脑子累的厉害,何熙想了想就睡着了,却不知道,这一晚上,好多人忙了通宵。

  技术科。

  何熙的观点和提供的技术,简直让所有人如获至宝。

  如果按着何熙的改造,即便他们拿不下TS1号,厂里的T185也会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T185。

  这简直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将T185做成了一台精致的机器。

  复印着,就有人忍不住站在原地看起来,还是旁边人提醒:“哎,印完了,赶快翻面。”

  他还有点恋恋不舍放下,一边翻面一边说:“你说何顾问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又有技术又有想法,这可不是书本上能教的,这是天才吧。也没问她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这是个好问题。

  大家都很感兴趣,不过有人说了:“她没提学历,可能是学历不够。”

  “不该啊,她哪里像没学历,你说她是教授我都信的。”

  “我记得销售那边有人说,她是江城厂出来的。按理说,没学历有本事,咱们厂里也不是没有,都会以工代干重用的,怎么跑出来了。”

  “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说江城厂挺乱的。哎,你们知道吗?原先来过咱们厂的那位何国强副厂长出事了。我听我在部里的同学说,他当年在乡下娶了个老婆,结果搭上了方海震,就离婚另娶了,现在的孩子都是没离婚时怀上的。”

  这个八卦一出,倒是让大家对于何熙关注少了一些。

  毕竟技术震撼远不如狗血剧情让人惊讶万分。

  一时间,不少人都忍不住问:“真的吗?”“你怎么知道?”“当厂长真没戏啦?”“他怎么好意思在江城厂混啊?”“我看他人模狗样的?”

  还是郑文华咳嗽了一声,大家都安静下来。

  这一晚上,也就这点八卦热闹了一下,剩下的都是在各种讨论中进行。

  郑文华按着何熙的布置,直接分为了三组,一组节能减排,一组改进外观,一组负责产品维修和改进。

  技术科的灯亮了整夜。

  而在京城,也有人的灯亮了整夜,就是何国强。

  他一天前来的京城,那天听到办公室主任给厂长许燕胜定了车票,他就准备破釜沉舟再试一次。

  他想主持江城厂参加这场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

  他现在在部领导眼里印象很差,他就是学这个,干这个行当的,部委就是天了。他换不了行当,就得改变他们的想法。

  而最近部领导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场大比武。

  首先,江城厂是不差,但是还有阳城厂,还有康州厂,并不是肯定能赢的。如果他带队赢了,会证明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