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狗血的一家 第36章

作者:穆幕 标签: 穿越重生

  “确实年轻时应该是一副小白脸的长相。”沈华也伸出手跟着摸摸妹妹的脑袋,“和大哥自然是不好比的,估摸着年轻的时候应该和咱爹差不多吧,别看咱爹现在一脸粗糙,仔细看五官还是非常精致的,估摸着年少的时候还是个嫩生生的漂亮小公子。”

  “……没注意。”沈清鸾被两个哥哥揉地晃来晃去,也不耽误表达自己对沈爹的不重视。

  “咳咳咳。”沈风清了清喉咙,引起弟弟妹妹的注意,“你们有没有觉得唐寨主的女儿有些面善?”

  沈华和沈清鸾同时一愣,两人同时皱眉回想,半响后摇了摇头。

  一来是他们并没有盯着人家小姑娘仔细看,甚至沈清鸾一个人的脸没有仔细看,二来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五官还没有完全张开,脸上还画着妆容,妆容还这么浓,能看出来才奇怪吧。

  “大哥觉得她像谁?”沈华好奇的问,“是不是上辈子的谁?”

  “……想不起来,就是第一眼感觉有些面善,不过也可能是错觉。”沈风自然也没有盯着人家小姑娘看,只是拐过去的一眼,有哪一个瞬间似乎有些眼熟,但真要他说像谁也说不出来,“应该是错觉。”他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很自信的,既然对不上那就是看错了,或者纯粹是巧合。

  “行吧。”沈华一脸兴趣缺缺的准备回房睡觉了,人都走到门口了突然想到什么双眼一亮,转过头又进门对着沈风道,“大哥你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上辈子这场疯马车祸也发生了,但是没有人救唐寨主母女,所以她们母女可能出事了,然后这个周珉就上位成了主事?”

  沈清鸾听到自家二哥的话也跟着转了回来,很自然地坐到了小茶炉边上拿出一把瓜子开始嗑。

  “我刚才就在想这件事情。”沈风点头,“最大的可能就是唐寨主死了或者重伤不能主事,小寨主年幼也可能受了伤。”

  “后宫干政啊!”沈华忍不住鼓掌,“挟天子以令诸侯,好手段,这样就说得通了。”

  “旧朝皇室血脉。”沈清鸾吧嗒磕了一个瓜子,扔出主要焦点。

  如果没有这个皇室血脉,造的哪门子反?好好的谁跟你造反?

  “这确实是个问题。”沈风想起周珉一顿饭都细心照看的儿子周冬,都是唐寨主的孩子,“说不通。”

  玉龙寨也好,周珉也好,似乎都和旧朝皇室扯不上关系,更何况旧朝皇室死的死伤的伤,旧朝末帝自己就是捡漏上位的,可想而知皇室血脉正统这个说法有多离谱,难道是旧朝末帝之前的皇室血脉?

  “算了,这些都不重要,若是我们猜测的不错,那么玉龙寨的反叛就不会再起了。”沈风沉吟了一下,找出了纸笔,“我让你们大嫂关注一下这个周珉,若是一切都是意外和巧合那自然无碍,若是处心积虑的圈套,那就留不得了。”

  沈风的意思是怕前日街上的疯马不是意外。

  “真可怕,我以后一定要做个有良心的小白脸。”沈华拍了拍胸口,脑中已经上演了几百集凤凰男与富婆姐姐的恩怨情仇。

  沈清鸾点点头。

  沈风……沈风把嗑瓜子的弟弟妹妹赶出了他自己的房间。

  七日之后沈家兄妹终于回到了家,而此时已经腊月二十七了,谢家麒麟儿谢砚订亲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京都,在京都沸沸扬扬传了几天之后,终于有人把消息悄悄透给了三公主。

  三公主当然不信,双眼发红的跑去问自己的母妃吉淑妃,吉淑妃也是刚刚听说,正好晚上皇帝过来吉淑妃就对着皇帝泪眼朦胧的哭诉:“陛下,这谢家何曾将您的话放在心上,京都凡是有耳朵的人都知道,您想让谢家尚公主,结果转头谢砚就订亲了,我儿金枝玉叶莫不是还会辱没了他谢家麒麟儿?”

  “爱妃莫哭,这事儿朕也是才听说,正让人去查,若是谢家无理朕自然要他们付出代价。”只是再是付代价也不能让谢家怎么样,毕竟他又没有下明旨,“你也不要多想,朕本来就更看好韩家,他们家的小子一直长在京都,什么性子我们更清楚,不是更好吗?”

  “……陛下说的是。”什么更好?韩家看着是不错,说起来也是旧朝传承下来的世家大族,但真正发达就是这二十年的时间,哪里比得上谢家这种几百年的顶级世家。

  世家大族和世家大族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吉淑妃憋屈的厉害,但还不能说,家里已经警告过她好几次了,只能装出一副笑脸,仿佛真的被皇帝说服了。

  皇帝安抚好了吉淑妃,用了晚饭,心里也不舒坦,不想对着吉淑妃一张不懂掩饰的愁眉苦脸,说了几句就走了,转道进了新进宫的年轻小妃子宫里。

  本来就憋屈的吉淑妃再听这个消息更是气得发抖,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做了皇帝的女人,就拦不住也不能拦着皇帝宠幸其他女人。

  她倒是想闹,但她每次闹腾陛下就要好几日不理她,家里也颇多怨言。

  而且这后宫每过几年就会进一茬嫩生生的小姑娘,她们这些老人只会越来越老,而新人永远都有更新的人。

  她就是要闹,也闹不过来。

  和年轻有活力的妃子闹腾了一晚,皇帝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更别说武将出身本来就身强体壮,人七十岁老将还能领兵作战,更别说他才六十,依旧龙精虎猛。

  皇帝早上的心情还算不错,尽管谢家的事情确实让他有些恼怒。

  “陛下,按您的吩咐昨日连夜差人去查了谢家的事情,今早宫门刚开,消息就送进来了。”大总管在皇帝身边轻声说道。

  “哦?怎么说。”皇帝整了整袖口,走在前面,到了该上朝的时候了。

  “徐统领说,谢家订的这门亲事是为了报恩。”大总管心里是不信的。

  “报恩?”皇帝也不太信。

  “等早朝过后你让徐寿等着给我详细说说。”皇帝吩咐完就大步向前,大总管立刻对着边上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让人去通知徐统领。

  年关将至,除了关注北方可能会出现的大雪灾害,朝堂里主要的焦点就是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互殴,没什么新意,皇帝一般都是各打一顿然后各扶一把。

  等到热热闹闹的早朝结束了,皇帝见了徐寿。

  徐寿把查到的事情一一回禀,但时间有限实在查不到具体。

  反正就是谢家的那位大名士被沈家救了,然后出于报恩,谢家就和沈家订下了婚约,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知好歹。”皇帝冷哼一声,“罢了,既然谢家是为了报恩,那朕也不能强拆了人家知恩图报的美谈。”皇帝只能这样说,难不成还大大咧咧说,人谢家看不上他的公主?

  皇室不要面子的吗?

  气抖冷!

  皇帝肯定是不怎么待见谢家的,但是人家借口完美,台阶给的也不错,在不能撕破脸的情况下皇帝也只能暂且按耐下来,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

  吉淑妃母女气得要死,皇后和太子却是喜气洋洋:“你看看谢家多狠,情愿娶个村姑也不愿意跟着你三弟掺合,也就你父皇的那个心肝宝贝母子三个,还觉得自己炙手可热烈火烹油,真真是一家子的蠢货。”

  相比吉淑妃皇后可拎得清多了,也是因为她端庄大气,是个明白人,所以当初明明两家地位相当,陛下也更喜爱吉淑妃,最后却立了她当皇后。

  俗话说得好,爹熊熊一个,娘蠢蠢一窝,脑子糊涂的吉淑妃怎么可能生得出聪明的儿子。

  要知道陛下的原配就是个能帮着他运筹帷幄的厉害女人,看看人家长公主多受陛下和朝臣喜欢,要不是长公主的女儿芳华郡主和太子差着辈分,她都想把人聘进来当太子妃,可惜了。

  不过长公主的夫家小姑也还算可以,最重要的是和长公主搭上关系。

  只要长公主在,她儿子的太子之位就稳稳当当的,也就那母子三人看不清楚一天到晚上蹿下跳,看着腻歪。

  “母后小心隔墙有耳。”太子倒是看着沉稳,只是整个人有些阴郁,“既然无事我就先回去了。”

  “回吧。”皇后点头,还不忘叮嘱一句,“少进别人的屋,你父皇是个什么性子你知道,你的长子若不是从太子妃的肚子里爬出来,还不如没有。”

  “儿臣明白。”父皇越是敬重怀念逝去的原配嫡出就越是注重正统和规矩。

  原配嫡出四个字是他们母子的依仗,也同样是他们母子的不甘。

第四十八章

  去年过年的时候小闺女还傻兮兮要容氏帮着洗澡换衣服, 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张罗,虽然丈夫和两个儿子都能做事情,但总没有女子那么细心。

  今年大着肚子容氏反而万事不操心了, 家里家外杨嫂和刘嫂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每次看到杨嫂安排家里的事情, 再询问她的时候,容氏也要忍不住感概命运,当真是神奇。

  这兜兜转转的, 曾经给她培养的内宅大管事, 最后又回到了她身边。

  沈家院子前棚子放下一半,院子里亮堂又挡风,厨房的两张桌子被搬了出来并排放在院子里, 沈清鸾拿着剪刀站在一边裁红纸, 沈风沈华一左一右站在桌子的两边, 一个写对联,一个写大大小小的福字和横幅。

  堂屋里堆满了山下人家拿来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农户家里自己产出的农家物产,手里紧巴一点的送来的就是各种冬菜,腌菜,菜干,稍好一点的送一上鸡蛋红糖, 家中相对富裕的送的腊肉,咸鱼, 还有活的老母鸡。

  这些东西大半是过来沈家启蒙的孩子家里送的年节礼,还有小半是村里人拿过来请沈家兄弟俩给写春联的。

  给的也不多, 一副春联两三个鸡蛋, 几把菜, 还有自己做的豆腐,二合面馒头,一兜炒豆子都可以,沈家也不挑,也有带了红纸过来了,拿了对联剩下的红纸就给留下了。

  不过虽然看着一个人给的不多,但是连着两三天除了饭时都有人过来,人多的时候还在院子里排起了队。

  收到的东西也就堆了起来。

  往年沈家供着两个读书郎,小闺女还要吃药,日子不算苦但确实也不富裕,村里人送的东西让沈家不但可以好好过一个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补贴一点。

  但今年不同了,家里最大的开销没有了,反而还有不少进项,他们自己就置办了不少年货,村里人送的东西就变得太多了,并且很多像是馒头包子这种,哪怕是冬日里放的时间长了也不好。

  等到二十九的下午一家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吧东西理一理然后舍出去,谢谢老天让小闺女清醒过来,也为容氏肚子里还没有出生的双胞胎祈福。

  当然这种事情最先惠及的肯定是清凉镇附近的村民,赶着时间理了东西还放了不少对联福字,用马车直接拉到了镇长家里。

  镇长自己就在和两个儿子盘点东西,每年过冬那些孤寡老弱病中的人家,镇长都要去送一些东西,也没有多少,就是一个心意,这附近就那么几个姓氏,随便扯扯大家都是亲戚。

  镇长送这些东西一来是做一些功德,二来也是给自己刷政绩,三来嘛也是收买人心。

  每年镇长送温暖的时候还有镇上的商家富户掺一脚,倒也不是别的,就是要一个好名声,修桥铺路弄不起,过年了舍出去几袋子粗粮就能让自家在周边十里八乡赚个好名声,有啥不好的。

  沈家这一马车的东西来得正好,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都是实在的,能让人吃饱的,红薯豆子粗粮还有做好的馒头包子,镇长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不让过来送东西的沈天赐和车夫回去,就拉着一起照着自己拟的名单去送东西。

  做了好事就要留名,让人知道感谢,心里嘴里念叨着,明年才会有更多的人效仿。

  杨嫂和刘嫂之后又理出来一堆,打算等主家回来再拉出去。

  这一车也是已经商量好的,也不送到别处,就送到落霞城北边十里处的一座寺庙里。

  这座寺庙一年都要布施好几次,落霞城里不少富户贵人不愿意自己麻烦设粥摊送东西,就直接把东西送到寺庙里,在送上一些香火钱,寺里的和尚就会帮着在城里城外布施,每一次布施还会抄经供奉,这些经书后面还有布施的人家名字。

  这些经书会随着布施送出去,也把这些名字一起散布出去,很得城里富户贵人的心意。

  沈家东西都整理好了,结果镇长家的孙子跑来说人被镇长拉着一起走了,那怎么办?

  就在沈风打算用驴车将东西送过去的时候,谢家送年节礼的马车过来,谢忠看见院子里堆的东西一问,立刻拍胸脯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谢家也要往寺庙里送东西,等等他把这些东西拉回去,送寺庙的时候一起就行了。

  容氏一听自然愿意,这样可就省事多了,大过年的不好留人下来吃完饭,又已经过了午饭,谢忠几个也赶着要回城,于是招呼杨嫂和刘嫂两个人把自家过年做的点心卤肉这类的吃食装了满满一盒让谢忠带回去。

  谢家送来的年礼里有不少点心果干这类小吃,沈家自家也买了做了,所以也没有打算留着慢慢吃的意思,就直接让杨嫂整理一下,把这些不好放的东西拿出来随意放在堂屋,想吃自己拿就行。

  沈华和沈清鸾这对吃货自然是这些小吃的消耗大户,也不知道之前的午饭吃去哪儿了,兄妹俩搬了一堆小吃窝在沈清鸾西房的南屋。

  这里之前是杨嫂祖孙和刘嫂的住处,前几日她们搬到了厨房南边新盖的那间厢房去了,这间屋子就空了出来,容氏让村子里的木匠打了一个大门的大柜子,柜子好几层里面还有好些抽屉,专门用来放家里贵重的东西。

  平日里柜门锁着,从上到下盖着一块粗布,再顶上放着家里不用的罐子筐子,一点不显眼。

  这间屋子不算大,这个大柜子一放就放不下其他东西了,这间房的炕是和沈清鸾里面的连在一起的,平日里也不能放其他什么东西,就被沈华和沈清鸾兄妹俩占领了。

  “这里以后可以当起居室,这个冬天我就在这儿读书了。”沈华比起铺了皮毛的竹榻,还是铺了褥子的火炕更加舒适,“话说回来,为什么我和大哥的房间没有炕?”

  一家子一大一小两张炕,怎么他和大哥就没有呢?

  “我们小时候就是睡这里的。”沈风进来正好听到弟弟的疑问,知道他对于十岁前的记忆很模糊,于是开口解释,“那时候爷爷睡在堂屋后头,我们兄弟俩谁在西屋后头,爹娘带着妹妹睡前头,东屋是第二年才盖的,本来就是盖了给我们两个大一些分房的时候睡的,炕也打算是要搬进去之前在盘的……对,你应该忘记了,是你自己吵着要睡床的,嫌炕太硬。”

  呃……作为一个上辈子生活没有炕地方的人,想要床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这里冬天还没有上辈子冷,要床不要炕还真可能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说起来刚恢复记忆,意识到自己穿越并弄清楚自家大概位置气候的沈华,在这个家里第一件不理解的事情就是,家里居然有炕!

  十岁那年的冬天沈华又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对冬天烧炕的好奇,害怕是也不知道会冷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他习不习惯。

  结果:就这?

  就这也值得盘炕?

  不过后来想想又觉得很正常,这又不是上辈子有很多取暖手段的现代,这个时代只要有心人愿意推广,火炕在南方流行起来其实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