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116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六娘点头应是,她又对范嬷嬷道:“你把凝雪丸拿来吧,我要服上一颗。”她现在走出去,不少人夸她年轻貌美,但是王敏行还是纳了妾侍,虽然还是对她很尊敬,可她知晓,她三十岁的人了,外表再年轻,也没办法跟真正年轻的小姑娘相提并论。

  当然,她其实也不必要真的为了美貌如此,毕竟儿女都有了,自己现在还是三品大员的夫人。

  但是这凝雪丸一吃就容易吃上瘾,每次服用后,肌肤赛雪,不似同年纪的人脸上斑纹纵横,这就是她能胜过旁人的地方。甚至她前次去看了妙娘一眼,她的肤色比妙娘还要出众,这也难怪,她现在是官夫人养尊处优,不像妙娘听说跟程晏主在山上。

  范嬷嬷劝道:“夫人,您这又何必呢?您忘了上次您都晕倒了。”

  “不必说了,就吃一丸药就够了,你是知道过几日是巡抚夫人的宴席,我不能丢了老爷的脸。”

  范嬷嬷只好住嘴,她是知道自家这位夫人的,也许是因以前活的太提心吊胆,害怕被别人抓住把柄,以至于现在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尽善尽美。

  说起来还是没什么安全感,现在老爷升官了,四处难免要送女人什么的,老爷虽然不是那等沾花惹草之人,但是到了他这个地位已经不需要去求谁,多的是送上门来的人,夫人也只能咬着牙安置了。

  还好,老爷对夫人很是敬重。

  正说着,又听闻云家来了,六娘皱眉:“我今日不想见客,先让她们回去吧。”

  她早就和云家疏远了,也不知道她们还来做什么。

  范嬷嬷出去打发了云夫人,云夫人面上带着笑意,上了轿子却是阴云密布,你儿子有什么了不得的,还不是连个秀才都没中。

  这云夫人也不气馁,很快用钱开道,巡抚夫人收了云莲为义女,平日里还常常让云莲陪着她,这让和她一墙之隔的六娘很生气,她觉得云莲这是故意住在她们隔壁,是冲着她儿子来的。

  她是严防死防,甚至打主意把儿子送去书院,就是不想被她捷足先登。

  哪里知道云莲压根就不是冲着六娘长子来的,就门第而言,云家现在家中也有进士,钱财更是傲然,哪里为了六娘长子如何。巡抚久来江宁,想往上升,当然想寻求一强援,王敏行的恩师秦劭,现在高居庙堂,正要想如何攀关系时,见到了云莲。

  这是瞌睡碰到了枕头。

  巡抚夫人当然不会跟云莲说如何,只是知道这云家一直想结成一门好亲事,故而从云家那里拿了两万里,包她女儿能许一门好亲事,这钱当然是给巡抚打点用的,之后又认了云莲做干女儿,抬高她的身份。

  “莲姐儿,你的字写的极好。”

  云莲谦逊道:“多谢义母夸奖,女儿还仍需努力呢。”

  “嗯,你这样就听好了,哦,对了,你明年及笄吧?”巡抚夫人似乎无意问起来。

  云莲笑着点头。

  又听巡抚夫人笑道:“今日我们大人请隔壁的王大人用膳,听闻他从师于书法大家,你之才学不逊男子,若能让他指点一二,受益无穷啊。”

  云莲闻言,面上大喜。

  巡抚夫人暗中去安排了,她可是听说了王敏行的夫人身体不是太好,而王敏行也不过不惑之年,续娶一位正值青春,又年貌出众,甚至陪嫁甚多者,又有什么不好呢。

  **

  在守制这一年,程晏继续指点儿子读书,他自己到现在都是手不释卷,因此言传身教,倦哥儿麟哥儿几乎都是有闲工夫就看书,从来不会闲着,在他们看来读书就已经是在歇息了。

  到了书院休沐之时,蔡雍也会前来程府,江南才子多,程家又属翘楚,他和士子们切磋一二,简直是最酣畅之乐事了。

  妙娘在家也极尽可能的歇息,她始终认为一个人你吃再多的补品,用再贵的护肤品,都不如睡一觉来的扎实,因此,只要有空,她就睡着。

  当然,随着罗氏的故去,宗房费氏也没几天好活了,更不必提三房的三老爷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

  一年守制很快就守完了,此时,西北发生叛乱,黄河发了大水,更不必提西北本生就发生了大旱,不过短短三年的功夫,程晏替国库攒下的那些银钱,全部用光,甚至老库太仓银都支出了不少。

  甚至皇帝亲政,都因为暂时没有多余的钱,准备推迟一年举行,这让妙娘听了都是觉得好笑,但同时又忧心忡忡,朝廷不稳,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当然,她此时很清楚,朝廷到底是要用人的,这个关头,看到程晏很快就能启用了。

  正想着,却听顾成家的进来道:“太太,范嬷嬷来了。”

  范嬷嬷?那不是六娘身边的人么?

  妙娘请她进来,范嬷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求姨太太救救我们夫人吧。”

  “哦,六娘如何了?”她和六娘关系不算太好,但此时,王敏行升官,她都是三品官夫人了,有什么不好的,怕是正春风得意着呢。

  范嬷嬷就道:“我们夫人今年晕倒了一次,本以为只是往常晕厥而已,不曾想却沉疴至今,我们夫人还很年轻啊,拜托您救救我们夫人吧。”

  妙娘疑惑:“我又不是大夫,如何治病呢?你要去找大夫才成啊。”

  这就是完全不帮忙了,范嬷嬷再恳求一二,见妙娘依旧不动如山,只好失望而归。

  此时,六娘已经病的不成样子了,她才刚过三十,孩子都还没养成,即便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也实在是不甘心。

  见范嬷嬷无功而返,六娘悲哀道:“本想托付孩子给妙娘,没想到她居然如此狠心。”

  “夫人,都是那妙娘那小贱人捣鬼……”

  六娘却眯着眼睛看她:“说吧,那云家给了你多少银两?让你背叛于我。”

  范嬷嬷大惊失色,磕头连连道冤枉,六娘却冷笑连连:“我千日防贼,本还怕她看中我的儿媳,没曾想,人家看中的是我的位置。哼,你这帮凶日后也不得好死。”

  她说完,猛地咳嗽,却见范嬷嬷也没有那忠心耿耿的样子,反而笑道:“夫人,这和云姑娘有什么关系,说起来还不是老爷自己主动,况且,那凝雪丸是您要服用的,燕窝也是极好的血燕,您那般仔细查过,药材可都没问题啊。”

  六娘哈哈大笑:“我……我知道了,凝雪丸是聚血,而血燕虽然本身食材没问题,可两种却相克……”

  “云莲若无此心,何必住在我们隔壁,分明就是她有意为之。”

  范嬷嬷鄙夷道:“夫人,当年顾妙娘大着肚子,您不是也看着顾家送药材,您自个儿不也是住到程家去了么?有什么分别。”

第179章 新任宰相夫人

  端午节时,妙娘一家人都返回了书院,倦哥儿麟哥儿回到书院可甭提多开心了,至于馨姐儿就让她和四房昼表哥的女儿一起在女学读书,由二舅母照看,妙娘也放心。

  男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圈子,姑娘家也应该如是,只是以前妙娘不想让罗氏照看馨姐儿才一直把女儿带在身边。

  但没有馨姐儿在身边,妙娘也无需每日专门花费功夫教导女儿了,现在有专门的人教导,她就能看看话本子,还能研究美食,今天她就把食堂的陶嫂子叫来,让她做几种粽子,有甜口的枣泥馅儿,还有清水棕,更有蛋黄肉粽,绿豆咸粽,红豆粽等等,其口味之多,别说学子们了,就是书院各先生们都目不暇接。

  程添是金陵书院的名誉山长,现在罗氏过世,程晏当然也接老爷子在山上养老,他老人家每日都是在老师窗口吃菜,几乎都不到家里吃了。

  “粽子跟我一样来一个吧。”老爷子霸气道。

  他老人家都想尝尝,却被身边伺候的仆人道:“老太爷,这糯米可不好克化,咱们老爷太太都说了,可不能让您吃多。”

  “啰嗦。”

  仆人见程添不为所动,急的不得了,但见程添道:“你这老货,我就尝一口,其余的你带回去给他们分着吃就是了。”

  老仆这才放心。

  清水粽是程添小时候吃到大的,他正欲品尝时,但见鲜肉粽好像更香,不由得尝了起来,到老仆阻止时,一整颗鲜肉粽都吃下去了,吃完还回味无穷。

  好在此下一个颗的时候,程晏来了,程添作正人君子状,目不斜视,看的程晏在肚子里都笑疼了。因为有程晏来,程添就不敢多吃了,倒不是说他怕儿子,而是儿子他们也是真心为了他好。

  他程添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

  程晏尝了一颗剥好的清水粽,有些迟疑的对程添道:“当今天下烽火四起,儿子虽有大志,也有为社稷鞠躬尽瘁之心,但是新政却经不起任何反复了,否则国亡也就是一时的事情。爹爹有什么见教呢?”

  “那就看为政者的决心了,若他没有决心,这江山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但江山改朝换代,受苦的还是百姓。若不是如此,他们又岂会想到你。晏儿,大丈夫处世不仅要工于谋国也要善于谋身,你要对朝廷有贡献外,还得对你妻子儿女负责,这样方才称为大丈夫。”

  程添捏须,他虽然精神头看起来好,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不知道还能陪在儿子身边几天,作为一名致仕的朝廷命官,他理应劝儿子国事为重,但是作为父亲,他更希望儿子能过的好,既然为国家,也要看顾好家人。

  程晏深以为然。

  因为他们都知道,现在这般,皇上怕是要召见她了。

  与此同时,之前传闻病重的六娘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据说是王敏行请了整个南直隶的神医,替她治病,还散尽家财,等六娘医好了,他则辞官带六娘回山西老家养病,听的把一众女人都感动了。

  妙娘也讶异道:“真是没想到王大人这般痴情。”

  连程晏可能都没法为了她不做官,还特意陪六娘养病。

  蔡雍却道:“师母,您有所不知,根据最新邸报,秦劭已经下野,且被言官攻击很惨,宋先时还被人称为奸相,说朝廷就是被他们搞乱了的。此次廷推,共四十八人,就有四十六人选山长入阁,这个时候王敏行这样的人怕是察觉这湖水未动早有微澜了,他这番做派,怕是在自保。况且,王夫人和您也是堂姐妹关系,若有王夫人在,想必我们先生到时候即便清算也不会太狠。”

  明明蔡雍才来江宁没多久,但是凡事打听的清清楚楚的,此人若非成英雄,倒也是一时枭雄,妙娘心中暗道。

  却说六娘身体能下床之后,她宛若新生一般,家中正在收拾行李,她的长子就不解道:“娘,您的身体已经大好了,既然如此,爹爹为何还要我们回山西?儿子从未去过山西,不想去。”

  六娘在心底讽刺一笑,她是真的没想到自己这条命居然是妙娘救的,就因为她和妙娘是堂姐妹,王敏行才延请名医为她治病。若是没有这层关系呢……

  她恐怕早就做了冤魂了。

  六娘扶着儿子的肩膀道:“无事,回去山西后,你也要好好读书。这世上什么人有,都不如自己有。还有,日后为官,需向你姨夫程晏学,为国为民,不要独善其身,只为了做官而做官。”

  她不再年轻了,又几乎死掉,即便现在活着,可害了大病的她大概寿数肯定不长,不知道何时就撒手人寰了。以前她总盼望着王敏行做高官,她跟着也能享福,如今她恨不得当年嫁个普通的士子活着贫苦一点儿的,反而过的更好,一个人,权势富贵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品。

  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似乎也太晚了些。

  就像五娘,她脾气大,什么都做不好,但选的曹澄人品够好,这么多年,一如往昔。

  抑或者是像三娘,虽然和丈夫关系一般,家族也无人依靠,但她人品够好,真诚待每一个人,也注重家族关系,就像之前程晏下野,全天下人都怕被程晏牵连,她却来信给自己说看在妙娘的份儿上,让王敏行在江宁多照拂程家,大家都是一家人。

  现在程晏起复,想也不必想,就凭三娘的为人,妙娘也会对三姐更好。

  她在姐妹中从无比较之心,为人是真厚道,不似她,待人总看重他人利益,存着不平之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只是时运不济。

  如今想来,若是她不贪图云家富贵,也就不会引狼入室。

  再有那王敏行,刚进门时,她自以为自己手段了得,能拢住王敏行的同时,把王敏行那刺儿头女儿嫁了出去,并让她一直不能翻身,自以为自己做的是天衣无缝,如今向来却觉得天真。

  他王敏行对亡妻生的女儿都这般不在意,足以说明他是个凉薄之人,她还自以为会为她改变。

  之后,待长子取得功名,女儿许配人家之后,她便遁入空门,收养了很多被遗弃的女婴,最后尼姑庵里被强盗纵火,她为了救出女婴,自己身死。妙娘那时还想起六娘之所以收养遗弃女婴,大概也是因为她从小就是被遗弃的吧。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程晏已经收到起复圣旨,辞了三次,皇帝依旧派人请他入阁,原本应该入阁是三辅东阁大学士的,后来辞官到第八次时,直接提到次辅。

  妙娘这个新任宰相夫人,也要跟随程晏再度进京了。

第180章 北上

  临走之前,她接到六娘送来的一封信,妙娘看了,把信递给了程晏,程晏打开冷哼了一声:“我就知道这些人会下埋伏的,他们不希望我再回京。”

  原来六娘信上让她们一切都要小心,据说有很多人是不想让程晏回去的,这些人兴许来接程晏的锦衣卫内部都有内鬼,多的她不说了,反正是让他们一切小心。

  妙娘叹道:“这朝廷啊,连王敏行这般的人都看出朝不保夕来,他们现在居然还在用这种手段打压忠臣。”

  “这天下亡不会是外边打过来亡的,要烂都是从内里开始烂。我本以为林寒哲会是我的替手,想着即便我不在朝野,他还可以抵挡一时,哪里知道他是如此的不中用。”程晏颇有些扼腕。

  其实《科举送我上青天》这本小说着重点还是在林寒哲中科举的路程,以及频繁打脸大人物,官家子弟都被他收作小弟,这本书对于真正国家困局好像都没有说到,大多数读者也和她一样,主要看看作者打怪,还有每个人最后都会折服于林寒哲的才智。这辈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到来,程晏活了下来,程晏比林寒哲反而更为出色。

  “力挽狂澜之人,谁敢拦着。”妙娘安慰程晏。

  程晏笑道:“我也不怕这些宵小,既然我答应去,就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挟制。”

  这才是程晏,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