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41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如果他请朋友去家里玩,那家里就不是空荡荡的了。

  “妹妹,走,我们去玩小火车。小强,我们一块玩。”

  他都没待陆同志反应过来,直接拎起书包,兴冲冲地在前面带路,“我家有好多玩具呢,保准你们喜欢玩。”

  祝强同学正处于好玩的年纪,一听有玩具玩,直接兴高采烈地跟着跑:“好啊好啊,是什么玩具啊?”

  祝嫂子傻眼了,赶紧追着喊:“你作业写了没有啊?”

  卢小明立刻拿出了学霸的风采:“阿姨你放心,我会盯着他写作业的,妹妹们先玩。”

  两只大豆丁带着两只小豆丁,就这么欢欢喜喜地往将军楼出发了。

  周秋萍跟在后面抹了把脸,好吧好吧,虽然把自家的两个姑娘给赔进去了,好歹把卢小明同学送出了自家的门啊。

  大人们当然不放心就让几个小孩玩,也跟着来到了将军楼。

  住在他家隔壁的老头看到这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还笑呵呵地跟卢小明打招呼:“小明,今天好热闹啊。”

  卢小明眉飞色舞,骄傲地宣布:“文爷爷,我今天请我的朋友一块来家里玩。”

  老头儿点点头:“那好啊,你们好好玩。”

  进了门,卢小明就迫不及待开放了自己的活动室:“妹妹,玩小火车!”

  祝强双眼放光,激动地往前冲,然后被他一把拽住了,一本正经地教育:“你作业还没写完,我们先写作业。”

  可怜的祝强同学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这人还来真的呀?

  他妈直接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不然呢?人家成绩为什么这么好?你也不想想看。好意思哦,马上就期末考试了,你非得让你娘老子脸上没光。”

  作为学渣的妈,她人生的低谷就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完全丢不起这个人。

  周秋萍也在旁边笑,劝说委屈的小学生:“先写作业吧,写完作业可以放心大胆地玩。”

  祝嫂子还得回去干活,她现在一分钟时间都不愿意耽误。儿子都这么大了,把人送过来就不错了。她还得看着他不成?

  周秋萍好办,拿出自己带的英语书,默默地背单词就好。

  陆同志在旁边看两个小丫头自娱自乐,等到写完作业的小学生加入到玩耍的队伍中时,他就感觉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

  “我先回去了啊,周经理,今晚就麻烦你了。”

  周秋萍却诧异地看着他,十分不赞同的模样:“你怎么能这样呢?领导不在,为领导解决后顾之忧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

  陆同志懵圈了,这一码归一码呀。卢小明同学不想待在家里,自己留着也没用啊。

  周秋萍皱起了眉毛,压低声音道:“现在局势这么紧张,你居然就直接丢下领导的孩子不管了。”

  陆同志委屈:“可我总不能去你家住吧,影响多不好。”

  周秋萍认真道:“谁说去我家住?我家多大点的地方?鸽子笼一样,天热不嫌憋得慌吗?”

  “可小明同学不想去他爷爷家。”

  他当然可以强行把孩子送过去,但他也心疼着孩子呀。作为警卫员,他虽然不是卢家的保姆,但卢家的情况他多少还是知道些的。

  周秋萍摇头:“不用送走,就住在自己家。你听我说完,小明是害怕孤单,所以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呆着。找个小朋友陪他,他就不怕了。”

  周秋萍笑着询问祝强:“要不你今晚就跟小明一块睡吧。”

  祝强立刻双眼放光,欢喜得都快跳起来了:“真的吗?可以吗?”

  孩子的喜好都相当直接,喜欢吃好的,穿漂亮的,住舒服的,完完全全可以体现出人类的本能。

  祝家房子的格局和周家一样,比起大部分城市居民,可以说是宽敞的了。

  但祝家住着祖孙三代人,奶奶肯定得单独一个房间。剩下的一间屋住着一家三口,随便现在爸爸没回家,一个小男生跟着妈妈住,同样不自在。况且他家哪里比得上将军楼敞亮啊。

  周秋萍笑道:“你问问卢小明同学可不可以。”

  卢小明也玩得开心的很,拼命点头:“当然可以,我的床很大的,我们可以一起睡。”

  他特别羡慕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同学,他们说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睡在一张床上时,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他很小就一个人住一间房了,他感觉很孤单。

  祝强先眉开眼笑,然后又愁眉苦脸:“我妈肯定不同意了,我妈会说我捣蛋的。”

  卢小明急了:“不会的,我跟阿姨讲,你才不会捣蛋呢。”

  周秋萍笑道:“没事儿,我打个电话回去问问。”

  祝家没装电话机,到周家来接的。听说两个孩子玩疯了,舍不得分开,她倒没眷恋儿子,就强调让他不许捣乱。

  周秋萍笑道:“你放心好了,陆同志也在呢,他们不会真上房揭瓦的。”

  卢小明也强调:“我们不捣乱,我们肯定好好睡觉,明天上学不迟到。”

  大人总算松口,放纵了两个小崽子。

  这小家伙亢奋死了,抱在一起又蹦又跳。

  卢小明还替妹妹安排:“你们可以睡这间房,这间客房也是干净的。”

  周秋萍抱起已经玩困了的小女儿,笑着打招呼道别:“妹妹就不陪你们了,你俩赶紧洗澡,早点睡觉。睡不够的话,会不长个子的。”

  小男生对个子都特别执着,一听威胁到身高问题,立刻要去洗澡。

  刚好祝嫂子过来给儿子送干净衣服,索性让他们脱了脏衣服带回家自己洗。

  回去的路上,她帮周秋萍抱玩累了的大女儿,突然间羡慕地叹了口气:“什么时候也能住上这种楼房哦。”

  她其实也怕人家会笑她家为了拍卢部长的马屁,让自己儿子硬往卢小明身边凑,还恬不知耻地硬赖在人家。

  可儿子是那么的兴奋,他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她这个当妈的没能耐,不能为孩子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她不能连梦都不让孩子做。

  周秋萍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正常情况下,除非祝嫂子生意做大了或者回乡盖楼房,否则往后几十年,估计也不可能住上像将军楼一样的楼房。

  她安慰邻居:“你别这么想,小孩子的友谊是最纯粹的。他们想不到那么多。再说,小明也需要小强的陪伴啊。你看他家爹妈都不在,孩子孤单单的一个人,怪可怜的。”

  祝嫂子好奇:“他妈去哪儿了?老不见人。”

  周秋萍含糊其辞:“好像出差了,估计得去几天。”

  祝嫂子开始抱怨:“这学校也真是的,也不看看人家的情况,这时候安排她出什么差呀?”

  周秋萍只能打马虎眼:“那也没办法,工作需要嘛。”

  两人到了家门口,周高氏过来开门,从祝嫂子手里接过大孙女儿,跟人道谢。

  等到关了房门,她才转述电话:“红乡供销社打电话过来了,要三台卡拉OK机还要30台彩电。”

  周秋萍放下女儿,追问道:“他们也有私人买?我是说卡拉OK机。”

  “不是,是他们镇上的厂要,政府也要。”老太太吐槽了一句,“厂里要也就算了,人家要接待客户。政府要这个干什么?光想着吃喝玩乐。”

  周秋萍开玩笑道:“人家不也同样有接待任务。再说了,下班放松一下,也正常。你高兴才对,三台卡拉OK机,都是600块的分红呢。”

  周高氏高兴起来,跟着她展望未来:“一个供销社来三台,147个供销社就是……”

  得,老太太算不过来了。

  没等周秋萍没大没小地嘲笑她,她自己去找了计算器,嗖嗖按下,然后得意洋洋地宣布:“差不多88,000呢,多好啊。还有彩电,这一台台的卖出去……”

  说到后面她突然间想起来,“那咱国库券还能再买下去啊,哪有这么多钱?”

  周秋萍笑道:“我又没打算光靠国库券。”

  周高氏惊讶:“你不靠国库券,你怎么降价啊?你不降价人家怎么会买?”

  周秋萍朝母亲眨了下眼睛:“山人自有妙计,我当然有我的办法。”

  其实依靠国库券的方法,她还是在王主任先提出让他购买板桥信用社的国库券时,突然间想到的。

  在此之前,在她要求15%的提成时,她就已经想好要怎么通过降价卖彩电了。

  毕竟李元霸还有三板斧呢,她总不能靠着一招鲜吃遍天。

第219章 二手货才好卖(捉虫)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 周秋萍就消耗掉了5000台彩电。

  就跟板桥供销社的情况差不多,当顾客发现乡下的家电比城里更便宜时,他们根本不在乎销售地点究竟是商场还是供销社。

  反正拿到的货都一样, 全是正规厂商生产的, 怕什么?

  摸着良心说,在大家电的销售上, 城镇居民的购买力要远远超过农村。从县城开始, 然后是市区,陆陆续续有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知道供销社有便宜彩电卖,得到消息的人都过来买货了。

  当知道可以使用国库券时,他们更高兴。因为现在黑市收88年的国库券,普遍只有6折到6.5折, 运气不好的话, 被工商局的人逮到了, 那可要血本无归的。

  现在光明正大地到供销社买彩电,不要太开心哦。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 这些供销社所在的乡镇信用社的国库券基本上销售一空。

  甚至有些人一开始并没有购买电视机的打算, 但感觉有便宜不占是傻瓜, 所以也积极投身到低买高卖的行业中去,抱着便宜了近200块的彩电回家。

  如此一来,周秋萍经手的彩电是卖得快, 但与此同时,她手上的1000多万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她原本还以为能撑到7月份, 事实证明, 还是她低估了城乡居民的购买力。

  现在, 她只能提前启动备选方案, 不收国库券了,只收现金,还是按照2812块5毛的价格对外销售。

  王主任吓了一跳,他那边卖得最快,打电话催货也最积极。可国家不允许降价啊,因为去年物价闯关的风波,国家特别强调维持物价的稳定。

  之前用国库券打擦边球也就算了,反正大家心里有数。

  现在如果明目张胆地降价,怕是有人会气不过,去告状的。

  周秋萍笑了:“国家规定新货当然不能降价,但从来没说过二手货不能降价吧?”

  “啊?二手货?”王主任毫不犹豫地拒绝,“那可不行,大家有新彩电不买,买什么二手货呀?”

  在七八十年代,二手货市场相当的火爆。

  因为物资匮乏,很多东西都需要票证才能购买。你没票的话要么去黑市高价买票,要么就去二手寄卖店碰运气。什么手表、电视机、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如果刚好碰上有人寄卖,那你就是撞大运了。

  王主任自己当年就曾经花过20块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了一年之后,又在二手寄卖店以20块钱又卖了出去。

  但那前提是物资匮乏,大家没办法买到新品。

  周秋萍笑道:“二手货怎么就不新了呢?我从厂里买出来,放在你们供销寄卖,它们就旧了吗?”

  王主任感觉头顶上咔嚓一声响,说不清楚究竟是天雷滚滚还是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