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38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而了解,本来就是热爱的第一步啊。

  有馆主们的支持,这个私人博物馆的申请就通过的特别快。想想也是,反正是不花钱的地方。

  有了博物馆的招牌,周秋萍就理直气壮地去找区政府申请公交路线了。

  没想到这比跑博物馆的手续还简单。区政府的负责人还挺奇怪, 不明白她为什么不直接过来申请站点。

  区里很重视东方大厦啊, 早就说了, 一定会全力配合。

  就是你打算盖多少层啊?三十几层太矮了,不如多盖点儿。像人家羊城的国际大厦, 63层, 多气派呀。

  你要是盖个64层, 不是更吉利吗?八八六十四,发上加发。

  周秋萍可不接这茬。

  64层楼,老天爷啊, 你□□层楼要花多少钱吗?嘴巴上下一张,说来就来, 写字楼盖好之前都是一只巨大的吞金兽。

  她现在遍地开花, 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 可不敢再随随便便坑自己。

  盖楼这种事最害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 说烂尾就烂尾了,后面麻烦多了去。

  然而领导却非常热情,一直在积极地游说:“多盖几层好啊,你看现在拿地也不容易,这么好这么大的地块,轻易到不了手的。盖矮了以后很吃亏的,你盖个中国第一高楼,说出去都好听。趁着现在刚动工,赶紧多盖些。”

  周秋萍本来想说一开始就没按照那么高来设计,随便加楼层容易出事儿。结果领导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她再张口就来,就是存心打领导的脸。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顺顺当当地生存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得罪领导。因为很多事情的可与不可,真的就是人家嘴巴张一张的事。

  于是周秋萍做出了为难的神色,支支吾吾道:“实不相瞒,虽然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风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这栋楼从设计的时候开始,我们特地从香港请了大师过来看,每点都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动。”

  领导觉得不可思议,好好的楼,哪有这么多事。这里以前又不是坟场,而是部队的兵营,天生正气凛然,风水肯定好。

  朱莉在旁边操着不甚流利的普通话:“这不一样的,有的风水是特别招财。”

  领导没话说了,人家过来搞投资本来就是为了钱。什么家国情怀之类的,听听就好,千里从商不为财为什么呀。

  好在他虽然遗憾,但也不至于在这种事上使绊子,最后还算爽利地答应了规划公交车站的事,承诺尽快办好。

  周秋萍这才暗自松口气,笑容满面地跟领导道谢,又主动表态:“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想来海城看看有没有机会投资。如果有合适的地块,他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然而好地段难寻,领导都强调要找机会。一旦有合适的,他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周秋萍和她的朋友过来参加投标。

  三人离开区政府,上车时,彭阳小声叨叨了一句:“我也觉得楼有点矮了,多盖点的话,上面还可以多住人。”

  他这趟在深圳待的时间长,就觉得人家深圳的房地产发展很好。最起码的一点,不至于你拿着钱买不到房。海城的房地产业,落后了。

  朱莉忍无可忍:“楼都已经规划好了,这是能够随便添加的吗?多盖10层楼,打的地基都不一样。”

  周秋萍也摇头:“暂且不考虑,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现在已经是1991年的9月下旬,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是苏联老大哥解体。

  到那个时候,需要大笔掏钱的事情更多。她不能让资金全部卡死。否则到时候有再好的东西,手上没钞票,她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些她当然不好跟两人解释。

  彭阳只觉得老板的胆量真的很奇怪,有的时候大胆的要命,一笔笔往里面投钱,眼睛都不眨一下。有的时候却又缩手缩脚的,谨慎的不得了。

  不过钱不是从他兜里出来,掏钞票的人才能当家作主。

  车子还没开上大路,周秋萍的大哥大就响了,卢振军直接让她找个固定电话,他再打过来,因为怕半个小时讲不完事情,大哥大直接没电了。

  周秋萍又一次深深的感受到正儿八经的现代手机是多么的重要,这个大哥大真的跟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

  她打了公用电话过去,卢振军又打回头,可算说上正经事了:“飞机已经定下来了,一架是东欧的,结算方法跟以前一样,不过要把夏装改成冬装。另外他们要求食物当中方便面比例可以增加。”

  要不是他们真的都爱吃方便面,纯粹是因为吃起来方便。剧变后的东欧国家,经济震荡在所难免,燃料也是重要的生活支出。开水泡一泡就能吃的方便面,对他们来说相当实用。

  周秋萍痛快答应:“我会尽力而为的。”

  这事儿简单,从动心思购买第二架飞机开始,她就已经在做准备工作。订单一确定,她这边便能组装发货。

  进入1991,全国生产方便面的厂家更多了。

  有一袋一袋装的,看上去相当高级的方便面。也有一大袋装很多面饼,平均下来一块面饼只有一毛钱的便宜货。当然,或者调味包就非常简单了,基本上就是盐。

  周秋萍是务实主义者。对方要求尽可能多的方便面,她当然会发货大包装。

  她只奇怪:“还有一架飞机怎么回事,干嘛分开来说?”

  其实部队多买一架的话,他们应该也不会反对,只要不让他们真金白银掏出钱来,有东西换就行。

  卢振军却嘶了口气,直接否认:“这个不是给部队的,是大家伙,客机,能坐300多个人。你之前不是要给民航搞飞机吗?刚好我到苏联来办点事儿,他们这边有飞机要卖,我就看上了。”

  周秋萍瞬间羡慕的不要不要的,立刻开口询问:“那咱们有这种退役飞机吗?300多个人了,可以开个大餐厅了。”

  卢振军哭笑不得:“人家是80年代才开始服役的,现在就退役了,也太不把钱当钱了吧。你问问看,他们要不要?飞机的大概情况我给你传真过去。你们好好商量一下吧。他这边总共有三架同样的飞机。”

  三架飞机呀,那可真是大买卖,实在让人心动。

  周秋萍赶紧跑回贸易公司,资料已经传真过来。

  她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言简意赅:有飞机,速来。

  这飞机大,载客量多,是图154的两倍还多。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过来谈谈,争取尽快敲定合同。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原先一直表现出对飞机要求十分迫切的航空公司现在居然相当保守。他们眼下不想买飞机,他们倾向于湿租飞机。

  什么叫湿租呢?就是连飞机带机组人员一并租了,拿过来就能用。

  之前一直跟她对接的航空公司的副总十分歉意:“真对不起,周老板,我们现在是穷家破业,手头实在紧,买不起只能租。要不您看这样,如果您买了这飞机,我们先租一年看看到底好不好用,然后再决定要不要长租。行吗?你放心,我也是从部队转业的,我们航空公司的信誉绝对不会比部队差。”

  周秋萍叫直接气乐了。

  这些货!这是看她跟部队交易,觉得花1/3的价钱把飞机租到退役,很划算吧。

  “对呀,所以部队给了我一块地作为差价。要不你们航空公司也划一块地给我吧。”

  这个已经超出了副总的能力范围之外,他只能苦笑:“我们是认真的,租金按照每飞一小时2200美金算,我们很有诚意的。”

  周秋萍无语至极,你有诚意有个屁用,一架飞机六千多万,你现在让我上哪儿找钱买去?

  她倒是很想效仿那位罐头换飞机的前辈。

  但那位同志之所以能够操作成功,是因为川航最终打了货款啊。他真正赚钱的部分不在交易佣金,而是利用大量廉价的积压轻工业品赚取的差价。

  这桩交易的总金额是2.4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9亿多,他从中赚取了大约1亿。

  如果川航不打货款,那这笔交易根本做不起来。

  为什么他的利润率比不上周秋萍从东欧倒腾飞机?理由相当简单。

  东欧已经剧变了,国家陷入了震荡当中,飞机厂只能优先考虑大家吃饭穿衣的问题,什么利润之类的根本顾不上了,近乎于半卖半送。

  而此时此刻的苏联,虽然问题一大堆,而且经过了八幺九事件,大大削弱了苏共的力量,但它还是个联合体国家。在那场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之前,所有人都不敢想象它真的会解体。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人卖飞机即便是便宜卖打折卖,也不是当成废铜烂铁卖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商品。

  这就是有没有强大的国家政权作为依靠造成的直接差距啊。饥荒年代,两只金耳环就换几个粗面馒头,改成其他时候,谁敢想?

  如果能选择的话,周秋萍当然愿意从东欧国家弄便宜货。但悲催的是,这些国家都不具备苏联制造飞机的实力啊。

  能做出大型客机的国家,本来就屈指有数。

  她这边还在挣扎着舍不得挂电话。那头民航的副总就直接给她兜底了:“我实话实说吧,现在大趋势就是租飞机。要是能买的话,领导也倾向于找哪位南德集团的老总做中人啊。你们东方贸易是从东欧给部队弄了架运输机过来,但东欧跟苏联的情况又不一样。论起和老毛子打交道的经验,肯定是人家更厉害。马上川航的飞机就要到手了,大家都等着看呢。”

  周秋萍哑口无言,对方说的是大实话啊,她总不好信口雌黄,随意诋毁同行。而且她知道这事真的成功了,还以“罐头换飞机”之名,在中国贸易史上书写了一段浓墨重彩的传奇。

  副总诱惑周秋萍:“其实你租给我们也不吃亏。我们飞机每年差不多要飞1500小时,一小时2200美金,一年下来光租金就要给你300多万美金,你很赚的嘞。”

  周秋萍直接反驳:“1000小时,民航单机每年平均飞行时间是1000小时。而且这还是货运和客运的平均数,而货运比客运量更大。”

  副总打着哈哈:“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现在客运量要是没上来,我们会想方设法租飞机吗?真的,周总,你好好考虑下,这笔买卖不吃亏的。”

  周秋萍没有一口回绝,只说再想想就挂了电话。

  李立军在旁边听完了全场电话,特别警觉地强烈:“老板,我们没这么多钱的。就是用东西换,也得给人打货款啊,不然没人给我们发货的。”

  再便宜的东西积少成多,也是吓死人的大数字。

  她可千万别走火入魔,到时候把钱都砸进飞机里了,飞机又脱不了手,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周秋萍摆摆手:“我想一想,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民航缺飞机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现在民航想要蓬勃发展,没飞机解决不了问题。这家不买,不代表其他家没兴趣。

  重生以来,周秋萍打过交道的航空公司只有两家。

  一家是今年夏天搞空姐选拔赛时,来往次数多,渐渐熟悉的。

  另外一家没这么熟,但打交道的经历更早。那会儿她从乌鲁木齐飞出来,跟人家乘务长套磁,后来香满集在乌鲁木齐开店,还是人家航空公司的老师帮忙培训的服务员。

  周秋萍就干脆把电话打出了乌鲁木齐,主动推销飞机。

  现在的乌鲁木齐已经不是以前的乌鲁木齐了,它完全可以撑得起国际贸易城市的头衔,每天往来的客商数以万计。

  这么多人来来往往谈生意,光靠火车怎么行?实在太耽误时间了。新疆航空公司需要飞机,而且是大客机,一趟可以承载350多人的大客机。

  来吧,伊尔-86就是最合适的选择,比图154实惠多了,一趟就能运人家两趟的量。

  周秋萍主动推销:“要是你们担心缺少合格的飞行员,我这边认识不少退役的空军,他们都是飞了三十年的老飞行员,经验相当丰富,什么状况都见过。”

  可是她说了半天,接电话的人出去问了圈,掉头遗憾地告诉她:“我们的确有引进飞机的计划,但我们领导还在观望,如果川航引进飞机的计划成功的话,我们打算按照他们的路子来。”

  因为苏联方的第一家图154还没交付给川航,所以还未引起媒体的关注,老百姓也不知道这石破天惊的举动。但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这桩从前年就开始谈判的生意并不是秘密,民航好多人都在观望。

  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下,大家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几乎都愿意有样学样,这样能大大降低未知的风险。

  周秋萍只好苦笑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她挂了电话,苦苦冥想。飞机,她是不愿意放弃的。弄不到三架,弄个一架也是好的。

  但她没那么多钱啊。她手上是有大量深发展的股票,但深圳股市才刚刚暖了没多久,根本扛不住大额抛售。

  如果她这时候大笔出手股票,不仅仅是在打深圳市府政府的脸,更是要彻底臭了自己的名声。她会被深沪两地股民恨死的。

  但如果她不出手股票的话,她又能从哪儿搞钱?

  周秋萍一时间犹豫不决。要不要再等等?干脆等到苏联解体,经济彻底陷入困难,一堆人等着吃饭,逼的飞机厂不得不廉价出售飞机。

  可那时候如果被人捷足先登了怎么办?

  民用客机这种大家伙,除非是有人下订单,否则飞机场也不会随随便便就造啊,成本多高啊。

  实在不行,要不干脆卖了豫园的股票?可这是一支万元股,现在股价都没上1000,她就出手的话,那未免也太暴殄天物了。

  要不,那就把猴票卖掉吧。毕竟虽然投票的价格也会涨到1万块以上,可那已经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了。

  不比豫园,明年南巡谈话过后股价就能再度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