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34章

作者:金面佛 标签: 年代文 复仇虐渣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这时候开什么大会呀?大家肚子都吃不饱了,开大会的唯一目的大概就是给大家画饼,让大家相信厂里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面包是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同样的套路,国内千禧年前后,国营工厂天天上演。局外人没吃过猪肉都看过猪跑。

  果不其然,他们抵达会场外的时候,里面厂长正在表态,他已经找过上级单位领导,领导表示一定马上开会研究讨论想办法给大家筹钱,先把工资的问题解决了。

  可惜这一年时光已经磨光了大家的耐心,政府和上级领导的公信力急剧下降,工人们个个情绪激动,非得逼着厂长给出准话:“不要说尽快,请给我们具体的时间。”

  周秋萍听了翻译转过来的话,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她推开大礼堂的门,就在门口表态:“不用等,今天就可以发工资。我是你们工厂的客户,我愿意用现金结货款,今天就给大家发了工资。”

  翻译赶紧扯起嗓子,将他的意思转达过去。

  会场发出了哗然声。站在讲台上的厂长也满脸茫然,似乎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业务经理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对方居然会直接朝工人喊话。他还以为她就是想磨着厂长答应呢。

  周秋萍没这个耐心,自从意识到私有化证券很可能是个骗局之后,她对这片土地上的官员已经丧失了信心。

  与其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她更加愿意和工人直接对话:“我听说了你们的困难,虽然这件事很不可思议,但我愿意尽自己所能,跟大家共度难关。之前,我在你们工厂订过船,成品我非常满意。现在,我希望能够和你们长期合作,所以我把货款一次性全打过来。”

  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儿。因为不管是造船还是造飞机,整体费用太高,大家都会选择分期付款,还有好多是从银行贷款。

  她挥着手,就像女英雄卓娅一样,态度坚决:“就是现在支付,全厂2万工人的工资,今年剩下的工资,我都支付,甚至包括奖金也没问题。我只需要大家能够造出高质量的大船,我需要的轮船。”

  会场响起了欢呼,有人还把手做成喇叭状,朝她喊:“乌拉!”

  周秋萍转过身,冲着厂长微笑:“不知道这大概是多少条船的货款?”

  台下已经有工人迫不及待地替她解答:“10艘,是10艘亿吨轮船,20亿卢布。”

  周秋萍在脑海中飞快算账,现在不是锱铢必较的时候,她必须得抢时间。

  于是她相当痛快地答应:“OK,那就是10艘船,我现在就可以签合同开支票,然后你们可以去取钱发工资。我的订单要求很急,我希望你们马上动工,越快越好,如果在1992年年底之前就能交货的话,到时候我还会再下10艘船订单。”

  大家又开始叫唤,要求她直接下20艘船的订单,这样大家就可以提前拿到半年工资。

  如此一来,他们可以跑赢通货膨胀,提前把钱变成生活必需品。

  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闹,最后周秋萍开出的支票达到了50亿卢布。

  她简直成了整个造船厂的英雄,谁看到她都对她微笑,认为她是值得信赖的客户。

  周秋萍却不敢放松,一再叮嘱造船厂的船长:“你们尽快购买原材料,我怕后面涨价,会耽误我订单的工期。”

  好不容易得到了对方的保证,她都不敢葛优躺,而是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站。

  黑海造船厂够有名吧,但实际上在舒维埃时期,它只是第五大造船厂。前面还排着4位呢。

  周老板要一家家地跑下去,尽可能消耗掉手上的卢布。

  除了造船厂之外,飞机厂她也跑,绝对是扫货模式。

  朱莉跟着老板东奔西跑,愈发觉得:“我觉得跟大陆的工厂挺像的,尤其是思维模式。”

  她知道老板的光辉事迹。

  当初在江州时,老板和另一位华人富商争抢闹市区的旺铺门面。

  对方轻松搞定了餐饮公司的老总,这事儿都已经板上钉钉了,老板愣是从饭店职工入手,让大家自发组织起来跟公司对抗,愣是逼着主管单位餐饮公司不得不退让,把饭店租给了自己老板。

  现在,她的举动好像有异曲同工之处。

  周秋萍笑了笑:“这很正常,大家的利益点不一样。工厂的管理者对上负责,上级决定了他能否升迁是否能坐稳这个位置,他着重考虑的当然是上面的想法。上级希望他们创汇,所以工厂坚持让我们拿美金出来。而工人不一样,工人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自己能不能吃上饭。美不美金没那么重要,他们能拿在手上生活的是卢布。毕竟他们自己都不关心自己的话,谁会管他们呢?”

  朱莉又追着问:“而我听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好多工人为了不耽误生产,甚至会把病假条藏起来,坚决不离开工作岗位。”

  她看到的却完全不一样了。

  一直给他们充当翻译的留学生在旁边脱口而出:“你说的是五六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大家是真正的工厂的主人。我们可以忍受苦忍受穷,但我们无法忍受引以为豪的平等是谎言。”

  他的目光转到了周秋萍脸上,带着点期盼,“周老板,像捷克那样的改革方式才能让大家真正成为国家财富的主人吧。我们应该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周秋萍摇头:“我只是个商人,国家大事不是我能考虑的,我也不清楚捷克到底具体是怎样改革。但你们说的那个基金会管理模式我认为很悬。我搞过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机构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逐热钱,收割红利走人,并不在意企业的真正经营状况。不知道你听说过国内的炒股没有,大概有点类似于这个模式。”

  留学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近乎于喃喃自语:“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改革前我们是一种负帕累托过程,只要走出这种状态,不管怎么做都是帕累托过程。”

  老板和秘书都听傻了,啥怕不怕的,翻译你能不能不要这么高深?

  留学生露出了歉疚的神:“抱歉,这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负帕累托过程就是一个人人受损,只是程度高低而已。放在我们国家,改革前,公社制度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但没有像东欧和苏联这些国家一样,给予他们相应的福利。像苏联,农民拥有有保障的工资,而东欧国家,比方说波兰在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民公费医疗还有退休度假制度。我们没有,当然这跟我们当时农民还处于被积累状态有关,工业完全不可能反哺农业。所以只要这个负帕累托过程消失,农民的生活状况肯定就能变好。放在工业上,之前一直搞运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当开始有序化之后,工厂情况也跟着变好。而是这种向好的状态是之前苏联和东欧都经历过的,待我们过了这个红利期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会不会走上老路?”

  这信息输出实在太多了,搞得周秋萍都愧疚。肯定是她平常爱叨叨叨,以至于让留学生都产生了误解,以为她是什么搞经济研究的专家呢。

  她只能摇头:“我不知道,这是官员应该考虑的事。在其位,谋其政。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搞经营,依法纳税缴费,不克扣员工的薪水。最多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

  任何企业家除非真走上政坛,否则任何把自己政治家化的行为都会完蛋。

  她就是想太多了,太贪心了,1,500亿的卢布差点砸手里。

  现在,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把钱收回来,好好享受时代的红利。

  她要去弄地了,盖商场盖写字楼,手持物业收租金。买轮船买飞机,然后租出去。趁着国内急需飞机,国内外航运市场回暖的大好时光,好好挣钱。

  唯一心塞的是她急着把手上的卢布花掉,而且眼下国有银行也缺现金,她不方便继续抵押贷款,否则她肯定还要薅卢布的羊毛。

  算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一把她不算大赚,但也没亏。

  这是细水长流的生意。

  周秋萍风风火火跑来跑去,天天心惊胆战,生怕自己碰上黑-手党。

  好在她的保镖团队很给力,瞧着就是硬点子。所以她一圈跑完了,居然没碰上什么暴力事件。

  到11月份时,就不是她自己东奔西跑地出去找供货商,而是别人主动找上门了。

  除了飞机轮船之外,还有好多卡车,原先是军用的,但转民用也没任何问题。

  由于现在俄-罗斯军费紧张,很多部队都没办法维持生存。加上苏联时代他们生产了太多的武器装备,所以卖掉对他们来说真没什么心理负担。

  碰上她这种掏真金白银的大财主,大家都很欢迎。

  他们甚至直接把周老板带到武器库,让她自己看上什么就要什么。都卖,统一大甩卖。

  周秋萍彻底傻眼了,她哪里懂这些。她必须得义正言辞地强调,她就是个商人,她只想买进能够挣钱的玩意儿。

  小陆他们却眼睛都看直了,简直不知道拿什么好。

  解体之后,这些国家卖军火不稀奇。甚至一个罐头就能弄一支AK,真正的白菜价。

  但毕竟都是小规模私底下的行为,到这种直接敞开了武器库的状态,他都是头回见。

  小陆同志赶紧通知领导连夜飞过来,然后就没周秋萍的事儿了。

  她就是那个霸道总裁,除了付钱还是付钱。

  反正最后她能看到的东西,也只有卡车了。

  朱莉感觉特别神奇:“老板,你这是海陆空一网打尽啊。”

  周秋萍自己一看,跟着乐了,哟,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她哪一样都不缺啊。

  行了,知足了,人生就得知足常乐。

  90年代大卡车也是宝贝呢,因为铁路建设跟不上,公路运输占了大头,所以这时候开大卡车很挣钱。

  可惜不等周秋萍开心走人,银行那边传来消息,麻烦大了,客户挤兑存款,都是俄-罗斯的客户,他们要求把自己的卢布赶紧取出来。

  但是这些钱,已经基本上被她大手笔的花了呀。

第500章 想取多少取多少

  李主任他们急得够呛。

  因为业务的特殊性, 所以他们这个银行备用的卢布很少。不敢多放啊,一天天的贬值,俄-罗斯老百姓自己都想换成外币。

  但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外面突然间传出风声, 说外国银行把俄-罗斯人的卢布都骗走了。他们买光了俄-罗斯的财产,然后将一片废墟丢给俄-罗斯人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流言说的就是事实。

  倘若放在其他时候, 这说法没多少市场。毕竟存钱存哪儿不是存,外国银行服务周到,给的利息也高,大家当然青睐。

  而可以直接兑换外币的中资银行更是他们的大爱。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啊。这一届的金融改革就是大写的神经病,发大水的时候比谁都发的厉害,说不印钱, 还真TM的不印钱。

  老百姓去银行取钱都得排队, 而且还要限额。

  大家害怕卢布继续暴跌, 但更害怕这些印了字的纸直接消失。

  挤兑狂潮之所以首先从中资银行开始,责任还在周秋萍头上。

  她手笔太大了, 她这么接二连三地买飞机买轮船买卡车, 怎么可能不被记者盯上?就是卖方工厂也要好好宣传啊。

  自己接了大订单, 做了大生意,而且还拿到了全额货款。证明啥呀?证明自家工厂实力雄厚,经营有方, 未来无限可期。

  这本来是好事,谁都欢迎阔气的客户。

  但两件事被有心人挑起来一碰, 那就成大问题了。

  你为啥出手这么阔绰?因为花的不是你自个的钱, 你是从俄-罗斯老百姓手里骗的钱。

  那我们肯定不能继续当大傻子, 我们必须得挽救自己的财产。

  怎么办?当然是赶紧去银行把钱取回来了。

  李主任一开始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头的银行虽然主要办存款业务, 但做生意的人为了方便找零也会过来取用一些零钱,或者是小笔的生活费。

  等到1亿卢布都快被取光,门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的时候,李主任才后知后觉发现出大事儿了。

  作为老银行人,他太明白挤兑究竟有多可怕了。这些人甚至等不及去中国的银行取人民币,而是用最快的速度过来取他们的卢布。

  李主任急得够呛:“周老板,我们这边现金撑不住,你可得赶紧想想办法。”

  妈呀,这也太寸了。

  本来大家还愁这么多卢布砸在手里会变成废纸,谁知道能碰上这种事呢?

  果然是红旗落下了,什么妖魔鬼怪都现行了。

  周秋萍哪有招啊?她当初费尽心思开银行,不就是想搜刮卢布搞私有化证券吗。

  事实证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现在就是报应来的时候了。

  但周老板毕竟是资本家啊,资本家在维护自己的利益面前是绝不会心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