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46章

作者:骨生迷 标签: 科举 美食 穿越重生

  系统直接说自己要下线了,让沈翠有事儿再喊他。

  【干啥去啊?没你在脑子里聊天,我多无聊!】

  系统没好气地说:【读书去!先把宿主说的那什么《版权法》读一百遍!】

  啧,还挺会阴阳怪气!

第四十七章 (捉虫)

  沈翠现在是半天用来完成任务,半天休息的状态。

  系统下线之后,她也没了人聊天,悠闲归悠闲,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到了快晚上的时候,系统突然自己弹了出来,声音里隐带着兴奋。端方的男神音莫名多了几分少年感。

  【我查阅了宿主所在位面的相关条款,‘发表权和使用权的保护期分别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五十年’。著书之人和出题人距离作者所在的位面,绝对不止五十年了!】

  居然还真老老实实地去恶补蓝星法律知识了!

  沈翠不由弯了弯唇,复又强忍住笑意,面色不改地“哦”了一声,【那他们的东西,到了我那个时代,肯定是不受法律保护,成了公用的了。】

  【没错。】

  【可我们现在又不在我那个时代,得按着这个朝代的时间线啊。你确定那些作古的出题人,距离现在去世都有五十年了?要不你查查?】

  题库是系统用类似大数据的技术生成的,去查哪道题是参考具体哪位出题人出过的题,那位出题人距今又去世多少年,其庞大的工作量所需能量巨大,无异于大海捞针。

  系统连语塞的步骤都跳过了,没打招呼就直接下线了,看来是真的被她气狠了。

  留下沈翠坐在躺椅上笑得眉眼弯弯。

  晚饭时分,周氏过来送饭,卫恕却起身告辞,说今日不在这里留宿,下个月再过来。

  今天一套题做下来,他感悟颇多。

  像之前他看到出自《论语·泰伯》的那一题。

  圣人称赞尧的功绩彪炳,那么下头答的,就该先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细数一下尧的功绩。再从尧的事迹中转换视角,歌颂一下本朝皇帝的丰功伟绩。

  最后也该表表忠心,立下宏志,辅佐当今开创一个不输于尧那时的开明盛世。

  这题虽然言之有物,但学子的惯性思维大都是这般,卫恕和卫奚的作答就相差无几。

  反而是穆二胖,虽然他的试题和卫家兄弟俩的大多都不相同。

  但《论语》他也在学了,更听过劳不语讲过尧的故事,所以这道卫家兄弟俩的第一题,也出现了他的试卷上,成为了最难的压轴大题。

  他没正经写过卷子,辞藻文饰不能和卫家兄弟相比。

  但也正因为答题答的少,他思路没有固定,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只想到了尧舜禹的神话典故,说尧在位时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一统诸族,更禅位于有重视孝道的舜,为了天下苍生,全然没有一点私心。

  但只要是人,就该有私心,更何况尧有十个儿子。

  十根手指伸出来且有长短呢,十个儿子里挑不出一个可堪造化的?

  且尧的长子丹朱,更是发明了围棋的棋圣。

  时人常把棋盘类比沙场,一个能发明围棋的人,自然是心思缜密,智计无双。

  难道当不得一代帝王?何至于皇权旁落到外人手上。

  这所谓禅让,倒是耐人寻味。

  于是他答案的主旨就变成了帝王在治理天下之时,同样也需记得皇家无小事,扶持培养皇嗣,同样是国家大事。

  科举考试本就没有固定答案,主要看上位者的喜恶。但穆二胖半只脚才踏进科举一路,都开始操心国家立储的事儿了,委实令人啼笑皆非。

  谈论这种事儿别说区区学子,就是当朝重臣,都得慎之又慎。

  好在一屋子的几人都是自家人,卫恕虽算不上,但卫奚和穆二胖是师兄弟,荣辱与共,卫恕为着亲弟弟,不可能宣扬出去。

  劳不语也看过之后,让沈翠把他的考卷烧了,也没批评他,转头给他们说起《竹书纪年》里的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的这一说法并非孤证,同一时期,《韩非子·说疑》中也有类似记载……”

  于是光从这一道题发散开来,劳不语就讲了快一个时辰。

  卫恕做题的时候感触不深,等听过穆二胖的答题方向,劳不语的讲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

  他想的是另一个方面——

  相传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其母去世后,其父续娶,继母为人狡诈阴狠,一直想害舜,更蛊惑了舜的父亲,一起偏疼小儿子,而苛待舜。

  但即便如此,舜依旧能够遵从孝道,爱护弟弟,孝敬父母,美名传播天下。

  后来舜被举荐上去,靠的也是这个好名声。

  舜固然也是一代明君,但若是照着《竹书纪年》和《韩非子·说疑》来看,舜的皇位来路不正。

  一个能让皇权更迭、且美化为禅让的人,幼时真的能那般纯善吗?

  且舜的经历,也恰好和穆云川的经历颇为相似。

  不知为何,卫恕的心更乱了。

  所以他没留下用饭,怀着心事回了城里。

  更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穆云川的学舍外头。

  也很是凑巧,他刚过来,穆云川起身开窗透气,两人打了个照面。

  自打县试放榜的隔天,两人简单地聊过几句后,就没怎么再见面了。

  穆云川一心扑在后头的府试上,而卫恕则因为对他生出一股莫名复杂的情绪,而选择不去打扰他。

  两人熟稔非常,自然不用寒暄,穆云川便直接询问他:“去看过令弟了?他可还好?”

  卫恕应了一声,“能吃能睡,看着比从前在家时还丰腴了一些。”

  说是这么说,但卫恕若有所思的表情还是直接说明他心中藏着事儿。

  上次穆云川不欲多探究,但连着两次,卫恕去过水云村后回来就心事重重的,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打开了门,请卫恕进去。

  书院的学子大多爱去藏书楼看书,那里烛火通明且更为安静,所以学舍里头只有穆云川一人。

  “我看你心中似乎有事,不妨说与我听。”穆云川不动神色地打量他,“看我能不能为你出谋划策。”

  到底是多年的好友,卫恕犹豫了半晌,还是愿意分享自己的心事给他知道。

  可话到嘴边,他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不能直接问穆云川是不是没把他当至交好友,所以待他和待旁人一样?

  亦不能问他是否对沈氏心怀怨怼,那般大度不计较,只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所以话到嘴边,他眉头紧锁,越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可是我母亲做了什么过分的事?阿恕顾忌到我,所以不好开口?”

  这话倒是问的卫恕愣了愣。

  尽管今天关于穆云川的思考,确实来自考卷上的一道题。

  但试题是沈氏“买”的,卷子是穆二胖写的,评讲是劳不语评的,而关于舜和穆云川的联想,更是他自己发散了思路想到的。

  沈氏再厉害,还能一下子控制这么多人的思想?

  那她也不会让那种宣扬她恶毒刻薄的传言传到外头了。

  想到此处,卫恕的疑问又多了一层——穆云川从不说继母坏话,穆家人口又简单,并不多和村里人来往,此时又不像在旧时族群那样生活,大多都是管自家的事儿还来不及,那么关于她的那些传闻,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

  卫恕捏了捏发痛的眉心,否认道:“不是,穆夫人对卫奚极好,我虽和她不合,但她待我也十分客气。一切都和之前无甚区别。今日确实有些烦心事,但也不是为她,是劳夫子给卫奚讲题,我在那儿听了一耳朵,有些地方想不通。”

  “原是这样。若是学业上的问题,不妨等明天请教山长。”

  卫恕跟着点头,眼神落到旁边摊开的书本上,便很有眼力见儿得站起身告辞。

  穆云川起身送他,等卫恕走了,穆云川依旧坐下看书。

  半晌后,他慢吞吞地翻过一页书,手指在书本上轻轻点着。

  前头卫恕称呼沈氏,那是一口一个‘你那继母’,称呼劳不语,则会直呼其名。可见其对两人都颇有些看不上。

  但不过去了水云村第二趟,如今卫恕再提起他们,则变味了‘穆夫人’和‘劳夫子’。

  尽管只是称谓上的一点变化,却可见卫恕是对他们二人大大改观了。

  卫恕聪明正直,嫉恶如仇,并不是花言巧语或者小小手段就能糊弄的人,能让他这么快转变态度,也不知道是谁的功劳。

  不过卫恕不是会撒谎的人,沈氏应该确实是还和之前一样安守本分,并未做什么过分之事。

  他目前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于是便不再分心,专心看起书来。

  …………

  三月底,穆云川动身前往府城参加府试。

  周氏跟卫恕打听到了他出发的消息,再请示了沈翠,提前一天便进了城。

  周氏自然是不方便进书院的,便请人代为传话,请穆云川到书院门口说话。

  她到了大概两刻钟,穆云川不徐不疾地从里头出了来。

  两人已经算得上许久未见,周氏的面容和打扮都和过去一样,称不上十分的好看,但却让人十分舒服。

  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现在被读书的氛围熏陶,周氏的眼中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神采。

  穆云川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两人碰上了面,周氏便对他露出一个笑,“婆母前头告诉我,她给了你三两银子,但府城里头吃住都要银钱。我也不知道具体要多少,夫君就把这些都带上。”

  说着话,她就拿出一个钱袋子。

  那是她这段时间为人缝补浆洗积攒下来的所有银钱,因为没来得及全部兑换,所以是一些小银锞子和铜钱,装了沉甸甸的一兜子。

  再看她那一双手,尽管已经到了春日,手上的冻疮却依旧没消去,手背和手指都红肿不堪。

  察觉到穆云川的目光落在自己手上,周氏略有些赧然地把荷包放在他手上,而后把袖子往前拉了拉,把双手都遮盖住。

  穆云川抿了抿唇,声音里难得地多了几分真情,“我身上银钱还有一些。你在家……”

  “我在家很好,有吃有住,人还胖了不少,真用不上银钱。”怕穆云川拒绝,周氏破天荒在他面前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