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127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谢姐姐跟谢姐姐你们也进来啊!”楚楚喊着,招呼人进堂屋坐着。

  谢怡然跟沈明玉互相颔首示意,也跟着进了堂屋。

  康平外出去吉庆超市,带领他们组织恢复生产,康安留在家中帮忙,看见妹妹们回来,连忙过去迎接。

  不过两个妹妹最关心的还是水灾期间的经历,为了以防他们两串供,还要分开坐来提问,免得他们隐瞒。

  林屿又是感动又是好笑,其实水灾中他们真没碰到什么危险,顶多也就是惊吓,能有什么问题嘛!他老老实实的说出来,对于楚楚的问题知无不言。

  楚楚反复问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终于咬着唇说:“吓死我了大哥。”

  她握住林屿的说,“大哥能想象我听到水灾的消息又多恐慌吗?脑子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坏消息,担心你们没吃没喝,没地方求援,又恨自己当时没在,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你们身边来。”

  林屿反手握住楚楚的两手,“可是大哥很庆幸你们身在外地啊!我知道你们留在安全的地方,还有可靠的人照看,不会出问题。如果留在村子,还要时时刻刻担忧,你们好好的,我反而能全心全意的自救,不是吗?”

  “唉!”楚楚长长叹气,大概这就是互相担心吧。

  问完最关心的问题,叙过别情,接下来楚楚跟希希坚决不肯走,而是要留下重建,林屿劝不动后只能同意,私下他悄悄了解二人的学业进度,确保不会耽误。

  希希如果已经是声名鹊起的新兴画家,上次的绣画她花了很多心思,精益求精,果然是一举成名。订画的人送给长辈后,长辈万分欢喜,特意留在正堂里供来往的宾客欣赏,更是进一步让希希名气扩大。

  但是沈东篱并不满意,他觉得希希的潜力还能进一步打磨,也是带着希希去欣赏翠山日出,为了最完美的角度一连在山上待了十来天,这才耽误了消息来往。

  至于楚楚这边,姚夫人也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是带了一些优秀学生出去游学,开拓见识。

  出了水灾的事,于是她们都停下手里的事,连忙让人先回来,至于学业,暂时不急。

  林屿了解到这点,也就让妹妹安心待着,其实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她们想尽心也可以。

  谢怡然把人送到之后,也开始关心自家的产业来,如今口脂在京城销售的特别好,价格高昂,如果贸然断货,怕是要被人踩踏门槛啊。

  “这点不用担心,在水灾之前我就囤了一大批原材料,基本没有破坏,等再过些时日就能恢复生产。”说到这个林屿都庆幸自己当初图省事囤的货,反而给自己省了一大笔银钱。

  谢怡然安心了。

  沈明玉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她曾经见证过下河村的辉煌,那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花田,也有她出力,现在完全被毁了,处处凋零破败,让人分外落寞。

  但是,下河村的村民并不气馁,正在积极的恢复自救,就连挖淤泥也是带着笑,还有人起头唱山歌,调子都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王村长看到林屿过来,连忙问有什么事情,林屿让他尽快把酿酒作坊的工具清理干净,不日会有外地采购的蜂蜜送来,继续酿酒。

  “好嘞!没问题!”王村长立刻答应。

  “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沈明玉不解,“什么都没有了。”

  “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愁眉苦脸没用啊!倒不如喜笑颜开,说不定好运气就会上门呢?”

第一百八十三章

  沈明玉看着这些劳碌的村民, 似乎领悟到属于他们的快乐。

  “沈姑娘是担心这边的作坊吗?没关系,现在已经在修整了,正在恢复生产。”林屿指着面前的空地说, 那里已经有人在翻开土地,敲松土块,准备重新把一些花苗种上,开花是来不及, 但是补充一点绿化没问题, 也不会显得空荡荡难看。

  而土地种久了,土壤会板结, 肥力也会流失,所以需要定期挖开,然后施肥,村民们还苦中作乐的说,被淤泥泡过的土壤还省了肥料呢!

  看到林屿过来,他们连忙停下锄头, 恭恭敬敬的喊着林老板, 同时殷切的问林屿有没有什么需要。林屿摆手让他们自己忙自己的, 然后走到下一个地方,再重复上一个步骤。

  沈明玉好奇的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尊敬你?”

  林屿打着哈哈, “上次水灾时, 他们接受了一点帮助, 所以对我有些感激。”

  可是我觉得不止如此唉!沈明玉有些狐疑, 但她没有追问, 只是默默记下。

  他们二人在下河村转悠了一趟, 然后又重新回去, 住了下来。

  刚回去时,从村口远远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有一队穿红着绿,衣着齐整的人,敲着锣鼓到了村口,正在四处询问着:“请问林春霞住在什么地方?”

  被他们逮住的正好是何大婶,何大婶倒吸着冷气,结结巴巴的说,“你们找春,春霞干什么?”

  她有点想追根问底,又害怕得罪了这群人。

  林屿快步上前,看清了这群人带头的,是上次在城门口跟他说话的衙役大哥,于是很自然的挺身而出,代替何大婶:“这边请。”

  何大婶扯了扯林屿的衣袖,林屿低声说他们是衙门的人,何大婶这才点头,还是不放心跟了上去。

  一行人敲敲打打,朝着春霞姐的院子去了,老远她就听到了动静,看着林屿跟着,心知不是坏事,于是大方的敞开大门,平心静气的等着。

  果然,衙役们到了门前,掀开红布,露出一块牌匾来,上面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积善之家,印章落款是章闻之。

  林屿猜测这就是章县令的本名,笔迹也有些像。

  牌匾一露出来,刚才凑热闹跟来的何大婶先是一个惊呼,然后人群里就炸了,惊呼声议论声如同沸水,压都压不下去。

  “天呐!这是什么东西?”

  “是衙门送来的牌匾吗?”

  “上面写的什么字?”

  林屿慢慢回答,“嗯,是衙门送来的,应该是县令大人亲笔。”

  这是一种殊荣,代表着县令的表彰,据林屿所知,章县令之前没有送过类似的东西,春霞姐是第一个,应该是为了奖励这次粮食的事吧。

  听到他的回答后,人群再次炸锅,羡慕眼红惊讶和佩服的眼神齐齐透向春霞姐,如果挂上这个牌匾,简直能吹牛吹三辈子!可以当做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

  就算见过不少大场面,春霞姐也激动的找不着北,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春霞爹娘更是一副喘不上气几欲晕倒的样子,全靠秋菊跟冬梅扶着。

  “还是请几个大哥进去坐一坐,喝口茶。”林屿只能主动过去招呼人,十几个衙役把堂屋挤的满满当当,也不迟疑,询问过春霞姐后,帮忙把牌匾挂在堂屋的正中央,让所有进门的人都能看见。

  好在这时春霞终于反应过来,给丈夫使个颜色让他回屋准备红包,同时跟衙役们闲扯家常,其余的村民只能聚在院墙外面,发出羡慕的声音。

  林屿跟那个衙役大哥搭话,看到他们还抬着一块牌匾,心里有了底,“这是?”

  “等会儿还有一户要送。”衙役回答的很爽快。

  那八成就是三叔的牌匾,这个惊喜还是等他亲自揭晓吧。

  在春霞家消耗了两刻钟,拿到红包后,衙役们一挥手,径直离开,只留下惊喜激动交加的春霞家人。

  暂且不提他们有多激动,同样的场景还在三叔家上演,林青山本来听说村里热闹起来,但空不下手里的活,慢了两步,于是眼睁睁瞧着衙役同样来了他家院子。

  林青山激动的嗓子都变了调,“爹,爹你快出来啊!”

  “激动什么,我不是说过要稳重吗?做事一定要不慌不乱....嗷嗷嗷!”三叔慢吞吞的从房间里出来,一看到敲锣打鼓还带着红布的队伍,自己也慌忙的大喊起来。

  “爹你不是说要稳重吗?”林青山弱弱的抱怨。

  这种时候哪里还稳重的起来,还能正常接待衙役就不错了。

  林屿瞧了一会儿,确定没什么问题这才离开。

  他走了几步才发现沈明玉一直跟在后面,连忙歉意解释,他还以为沈姑娘已经回去了。

  沈明玉笑笑:“我走到一半听到有热闹可瞧,当然过去看看。”同时听到村民议论,这才知道原来这两户人家捐献了一大笔粮食,这才有了如今的殊荣,看家境,他们也不是特别富裕,竟然也舍得?

  沈明玉觉得自己脑中有什么东西松了松,理解不了,但是很感动。

  送牌匾的事情热闹了一整天,消息也发酵很快,差不多才几天过去,整个县城都传遍了,稍微近些的三亲六戚纷纷上门来看热闹,羡慕的声音不绝于耳,为了接待好这些人,据秋菊说,家里的烧水壶就没听过,光是瓜子壳每天都要扫出七八斤。

  “但这种事还是越多越好嘛!”秋菊得意的说。

  何货郎来过一趟,说目前几个县城经销商的绢花都断了货,他正是受人托付,过来催货。

  “你们什么时候恢复生产啊?”他眼巴巴的。

  “急也急不来嘛!快了快了。”林屿回答的非常敷衍。

  因为做绢花的原材料大部分都被泡坏了,重新购置需要时间,再说墙壁和工作台还有一些用坏的,索性停一段时间,重新维护,还新开了一些窗户用来通风透气,又花了半个月。

  好容易可以开工,林屿把簪娘们叫了回来,本来还担心她们长期不做手生了,没想到个个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开启了加班模式,劝都劝不走。林屿一催,她们就振振有词的说,要把之前耽误的工期补回来,赚更多的钱补贴家用。要不是自己赚的更多,林屿都快信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规定了每天加班不能超过一个时辰,这才把这些热情高昂的簪娘劝到回家。

  不过就算如此,产量也是每每创新高,很快就攒出一批新货来。

  因为断货,原先的存货纷纷涨价,经销商们还小赚一笔,重新上市的绢花受到热烈的欢迎。

  最赚钱的还是口脂,本来价格就高,水灾后原材料还涨价了,光是林屿囤积的那批原材料,就平白赚了三分之一,把他的损失全都弥补了。

  作坊重新走上正轨后,林屿还没松口气,章县令又给他整了个新活。

  “商会会长?”林屿惊讶反问,“让我去当?”

  “对啊,非你莫属。”章县令说的非常理所当然,一点没觉得让林屿这样的小年轻,去管一群白胡子老头又什么不妥。

  做生意的人多了,其实就会慢慢抱团,一是互通信息,二是资源互换,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遇到危机时能抱的比蚌壳还紧,但碰到利益时也会互相拉踩争抢,手段层出不穷。

  “难道你担心商会的人不听你的?没关系,袁望也在里头,另外有几个自己人,你们联手,基本没人打得过。”章县令安慰着。

  不,我是觉得麻烦,既然是别人建立的商会,想必老油条很多,早就把控着重要职位,一呼百应,他们利益一致,林屿就是再多几个帮手,也未必能让他们听话,再说了,有那闲工夫,自己建立一个商会不好吗?

  林屿试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比起掌控旧的,他更愿意建立新的。

  “可是,真的可以吗?会不会很困难?”

  “不,不会困难的。”林屿微笑,“能进那个商会的,都是最顶尖的商户,但组成一整个商业体系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有街口巷尾的各位商人啊。大商人再厉害也只能开三五家店铺,剩下的可是数都数不清。”

  章县令沉默,该死他觉得自己被说服了,只好表示自己不反对,反正渠道还留在那里,如果还想进商会,依旧能进去。

  林屿在章县令面前夸下海口,但其实他也早就想过这些事情,小商户的确小,产品也多数都是自家生产,残次不齐,如果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势必在目前的基础再提高一截。

  就像金州的布料,玩具以及日用品的作坊,每家会有五成的商品相似,品质跟价格都一模一样,买谁家都行,剩下五成就是各家特色,作为差异化的选择,客户可以按需挑选。

  结果这么一平均,其实每家的生意都不错,并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状态。

第一百八十四章

  林屿心里有了大概计划, 便回去跟家人们一商量,他们也赞成这个计划。

  “那些老油条们,肯定不会轻易的让出手中权柄, 其实大哥的想法更好。”康安露出一个微笑来,“我们不如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保证他们连抱怨都说不出来。”

  楚楚打了个寒噤,她怎么觉得一段时间不见, 五哥进化了?但出的主意倒是挺有意思的。

  “不过你们两打算什么时候回去啊?”这一待就是半个月, 谢姑娘跟沈姑娘都回去了呢,这两还没有挪窝的意思。

  “大哥是不是嫌弃我们烦啊?”楚楚假装抹泪, “嘤嘤嘤。”

  “哭的太假了,戏收一收。”林屿扶额,“我是关心你们的学业,不要半途而废好吧?”

  希希犹豫后回答:“我没问题,沈先生说生活处处是学问,让我多出去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