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45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嗨,一点小事而已。”夏荷大度摆手。

  “你真的不介意我开铺子吗?”春霞踌躇之后,终于还是问出口。

  夏荷扑哧一笑:“看来我今天不说清楚,妹妹你都要睡不着觉。”她指着旁边的米铺子说:“你看,整条街有三家米铺子,其中两家就是亲兄弟开的,照你这么看,算不算互相抢生意?”

  “呃.....”春霞姐无语,那肯定算啊。

  “其实呢,做生意肯定有竞争,哪有那么多独门生意?还不是你卖米我也卖米,撞上多正常,而你买原料我卖成品,根本不搭嘎,相反,还能互相提携,互相扩大生意面。”夏荷说完,拍了拍春霞的手,“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的性子什么样我清楚,与其是别人来卖,我还宁愿是你呢!”

  听得春霞姐心潮澎湃,说不出的感动,紧紧的握住夏荷的手。

  事后,林屿听到春霞姐转述,只觉得夏荷好厉害的生意头脑!说实话,夏荷讲的,都是真心话,两边难免形成一点碰撞,但她主动一剖白一退步,反而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下次再有什么好事,春霞姐肯定记得这个人情。

  而且,两边的确没什么竞争,夏荷的店铺开在靠近港口的地方,做的是挑夫生意,他们没有家口,省事最重要。而挂面铺子在居民区,都是一家人买回去吃,针对的客户完全不同。

  不过,看她也是个聪明人又有原则且爽快,以后真的有什么事情,林屿肯定会记得先找她。

  现在香膏铺子的客源趋于稳定,而做香膏的话,只要一月里做两批,也就足够使用,目前家里的五个人一起做,也还忙活的过来。

  反而是看铺子,每日要早起,傍晚要回来,一待就是一天,相当的无趣。林屿坚持了一个月,实在觉得浪费时间,想要雇个人看铺子。

  这个人选不好找,单独看铺子需要信得过的人,林屿思来想去,还是打算让春霞姐帮忙找个亲戚。

  “平常店里帮忙的伙计倒是不难找,可单独看铺子的,不好找,最好还是找两个人互相监督,也有个顾忌,你要是没人选,我倒是可以让我表姐来试试。”春霞姐犹豫着,还是说了出来。

  “好啊,叫人来试试。”只要不是特别拉胯的,林屿都觉得用了。

  春霞姐的表姐叫蓉蓉,看起来老实本分,林屿让她算了几笔账她也能记得清楚,当个看铺子的人也足够使了。

  而给蓉蓉开的工钱是一个月八百文,再加上月度奖金,如果本月销售量高,自然赚的多。

  这个工钱算是高的,而且活不累,蓉蓉千恩万谢的谢过表妹。

  “既然出来做事,该尽心就尽心,如果出了什么疏漏,我也保不住你。”春霞再次强调。

  “我懂的表妹,这情我记在心里,肯定是尽心尽力的。”

  “那就好,我堂弟他也不是苛刻人,只要你好好干,钱不说,还会教着你管账算账,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棒子加甜枣,虽然老套但有用,春霞姐把厉害关系都说明白,听得容容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开干。

  新员工还是需要教导半月才能上手,容容虽然老实,但也肯学,记不住的事情就拿本子写下来,店里的香膏又有标价签,她只要学着接待客人,让客人试用就行。

  只要教会她,林屿就能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一忙起来,他连练字都没时间,实在忙的晕头,连睡懒觉都没时间。

  今天终于空出时间来,林屿痛快睡了一回懒觉,天亮时候才起身,弟妹们留了早饭给他,已经出门该学习的学习,该做事的做事了。

  林屿洗漱后先去看花台里的芦荟,那可是他的摇钱树!

  芦荟又长出好几片新叶子,等到秋天就能用叶片做扦插,再慢慢繁殖,好养的很。

  林屿照顾完耐养的芦荟后,正说要出门溜达一圈,有个抽着旱烟的老爷爷,过来敲门。

  “林屿在家吗?是我,大伯伯。”

  大爷爷?林屿在脑袋里过了一圈,硬是没想起谁是大伯伯?村里人攀亲带故的,随便怎么都能扯上关系。

  “来了来了。”林屿去打开大门,吃了一惊,这不是林家村的村长吗?

  他是林三叔的大堂哥,跟三叔家关系倒是很好,平时没怎么跟林屿交流过,毕竟林屿是小辈嘛。

  但上次办宅基地的地契,林屿也跟他打过交道,总体来说还是个处事公道,让村民服气的人,不然也当不了这么久村长。

  他的村长位置可是在祠堂里,一户户人选出来的。

  “大伯伯,有事让堂哥他们跑一趟就行,怎么还劳动您专门来一次。”林屿把人往屋里请,“快坐快坐,我去倒茶。”把面子团的妥妥帖帖的。

  林村长心里舒坦,跟小辈低头的那点不甘心也就消散了。

  林屿去厨房端来大麦茶,林村长已经组织好语言,“其实这话说起来也很不应该的,但我还是村长一天,就得替村里人着想,事情也就不得不做,如果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小屿你也直说。”

  “那您先说。”林屿并没有马上答应。

  “是这样的,你看你忙活生意,也招了不少咱们村的妇人去做工,又不远又能补贴家用,大伙其实很感激你的,毕竟以前也没这种机会,大家都说,让我上门当个代表感谢你。”

  “哪里哪里,都是我该做的,本乡本土的,不照顾自己人还照顾外人呐?”林屿没有被吹捧吹晕脑袋,知道重头戏还没说出来。

  “对啊对啊,”林村长忙点头,“妇女们都出来做事了,大老爷们也不能落后啊,有什么事情是他们能干的吗?”

  他看出林屿的迟疑,又补充:“绝对没有强迫的意思,我也晓得赚钱不容易,只是想说,下次有什么机会,优先考虑他们。”

  “大伯伯这么说我也就放心了,我虽招了婶婶嫂子们做事,也有她们手巧的缘故,都不是粗活累活,需要一定的技巧,要说适合男人的,我还真没头绪,一下子想不出。”林屿先把预防针打好。

  林村长神情一黯。

  “但是,大伯伯好容易开一次口,我总得想想办法才行,且容我几日,等想出办法来,自然回去告诉大伯伯的。”

  得了口信,林村长心里也算是有数了,不管怎么说,他也来过一回,尽到义务就行。

  那些个耸眉臊眼的胆小鬼,自从春霞跟老三挣钱后,眼红的很,恨不得是自家赚钱。

  但再看看林大关缩脖子的样子,提到林屿就猛摇头,又不敢跑去找林屿说。

  最后呢,只好来怂恿村长,毕竟也担着名头,村长他不得不走一趟。

  林屿也看了出来,村长打着成与不成,都跟村长没关系的主意,对于是不是真的能提供就业岗位,并不在意。

  而对于林屿来说,如果能提供岗位,那也是他吃肉别人喝汤的份儿,所以,出个主意倒也无妨。

  作者有话说:

  发现有小天使问过叔伯称呼的问题,我知道有些地方是比父亲大的叫伯伯,比父亲小的叫叔叔。

  但咕咕本地的习惯是,同辈兄弟中老大叫大伯,其余的就是二叔三叔四叔依次排开,并不根据父亲的年龄来。

  3月想努力多更新~嘻嘻嘻。

第六十二章

  村长说完正事, 又扯了一会儿家常,这才终于告辞离开。

  他回到自己家里,屁股还没坐热, 儿子还冒出脑袋来,“爹,事情谈的这么样?”

  看到自己没出息的儿子,村长就气不打一起来, 冷眼看着儿子殷切的给亲爹倒茶, 上烟丝,伺候的周周到到, 村长这才开口说话:“事情我说了,但能不能成就是另外一回事。”

  “怎么能这样呢?!咱们好赖也是同宗同族的,有好事咋不想着我们呢?”

  “我看是单单想着你吧?咋尽想美事呢!”

  “我也没有光想着我自己,村里的男人谁不盼着多赚钱?一年忙活到头也就糊口,碰上生病或者嫁娶,还得倒欠钱, 这日子不好过啊。”

  这个倒是, 家家户户都没有余钱, 能把日子勉强过走,已经谢天谢地了。村长吐出白烟,之前事不关己的心态淡了些, 还是得紧着问一问。

  “不过呢, 我也看得出来林屿是个知恩图报的, 老三以前帮过他, 春霞也帮衬过, 他心里有一笔账, 碰到好事就先找他们, 咱们没什么交情,他能答应都是看在老三的面上,你可别乱说话得罪人。”

  村长儿子不服气,“小辈而已,我得罪什么?”

  村长斜眼看他,“既然是小辈,你咋不敢自己去说这事呢?还要老头子出面?要不然我就不管这事了,你看着办吧。”

  “别别别,爹我错了!”村长儿子连忙认怂。

  “哼!”村长背着手,也不搭理这倒霉儿子,还是跑去问老三吧!说不定现在豆腐店缺人手哩!

  村长晃晃悠悠跑去三叔家里时,也算是遇到冲突现场,三叔的两个儿子出门置办东西,只剩老两口和儿媳妇。

  而另外一伙人堵在门口,吵吵嚷嚷的,似乎在让三叔出来见人。那伙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正热闹。

  “吵什么吵!你们是什么人?跑到我们林家村来撒野了?是不是活腻歪了?”村长气愤的拨开人群,挤到前面去。

  众人虽然不知道这老头是谁,但只看他理直气壮的模样,心里也猜到是个人物。

  他们让开一条路来,三叔如蒙大赦:“大哥,你来的正好!这伙子人都欺负到家里了,我今天跟他们没完!家里孩子都被吓哭了!”

  最小的绣金跟石蛋,眼里含着两泡泪要哭不哭的,可怜极了。

  村长看着心里也冒火,这不是拿着他的面子往地下踩吗?以后谁还会尊敬他这个村长?他气势汹汹的瞪着来闹事的人群,努力辨认到底是哪个村子的。终于被他逮住一个熟面孔,村长眯着眼睛:“你们不是下河村的吗?看来我得去找你们村长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是不是想打架啊!”

  两个村子挨得近,以前抢水划分地界时就有过摩擦,反正是谁也不让谁,两村的青壮都全力出击组织过械斗,干的天昏地暗,各有输赢。但这次道理在林村长这边,他是一点都不怂。

  怂了以后还怎么当村长!

  两边人一触即发,互不相让,眼看就要打起来时,从人群后面钻出个人来,目瞪口呆的:“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

  他就是上个茅房的功夫,怎么就快打起来了?

  “你是......”三叔眯着眼睛,“你不是豆腐王三兄弟家的老大吗?怎么,不服气?”

  生意做不成功,就跑来砸摊子?

  王老大只见乱哄哄的一团,心里暗暗叫苦,他是来求饶的不是来示威的,搞成这样,别人还当他脑子犯浑呢!

  没奈何,王老大只能先对着三叔拱手,“叔,这事肯定是有误会,肯定是误会,我怎么可能大老远跑来闹事呢?”

  王老大拉走自己的发小,发小失声喊着:“什么?你是来卖做豆腐的工具的?”

  王老大绝望了,这下大家都听到了,他还怎么下台?他破罐破摔的说:“对啊!我就是来卖工具的!”

  如果这事私下商量,还有讲价的余地,他服个软低个头,还能把家里欠的债还掉。现在...能卖掉就算不错了。

  当初王家三兄弟搞降价,刚搞了半个月心里就后悔了,别人做豆腐是赚钱,他们是亏钱,还越亏越多。本来就是指望把豆干铺子弄垮,自己再慢慢把生意招揽回来,结果人家避开他们,跑去县城开店了。

  还闹什么闹?人家丝毫没有损失,反而是王家裤子都亏掉了,大豆都是赊的,现在买卖人挤在他们门口,等着让他们给豆子钱。

  没奈何,他们只能卖掉家当,先把欠债补上。

  想来想去,能出个高价的也只有林家三叔这边。

  听明白了前因后果,三叔翘了翘嘴角。这王家人觉得他是冤大头不成?被人对付了,还要巴巴的送上去帮忙?他又不是犯贱!

  三叔不咸不淡,话说的冠冕堂皇,自家的店铺规模小,根本用不着第二套工具,所以还是散了吧散了。

  王老大心知理亏,还闹了一回乌龙,只能怏怏的回去了。听说后来,还跟自己的发小吵了一架。

  王家的豆腐工具当初花了真金白银置办的,想要卖个好价并不难。但他们三兄弟一心想把债务一口气还完,于是对出价的人总是百般挑剔,久而久之,就再也没人买,只能白放着。

  他们想要重新把豆腐生意做起来,还是那句话,能用一文钱买到的,为啥要花三文?周围人都不愿意买。无奈之下,工具以平时一半的价格卖掉。王家三兄弟收拢心思,开始种田还债。

  后来,三叔托了人转了两遍手,把工具买了回来,不胜唏嘘。

  “好好的家业,就这么被三个败家子搞散了,终究还是他们心不齐的缘故。”三叔对着底下的儿子,“前车之鉴啊。”

  “爹,我们都懂的,兄弟齐心才能旺家。”三兄弟齐齐回答,以前看到家里有银子后升起的几分小心思都散了。

  毕竟在古代,人多力量大,单打独斗的始终不成气候。就拿装修铺子来说,有人帮忙做事肯定比一个人忙活好。

  这边还是有条不紊的筹备开业,林屿的时间空下来后,每隔几天去香膏铺子一躺,看看销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