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48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大批货,原来早就预料到了,我还有的学呢。”

  “活到老学到老。”林屿顺口回答,做生意嘛,学就是了。

  春霞姐匆匆点头,吃完面后斗志昂扬,跑起重新把铺子开张。

  林屿估计香膏店也没生意,还是休息了下午后才开张的。

  第二天满城的话题都在议论龙舟赛,有人议论龙舟,有人议论□□,而夫人姑娘之间讨论最厉害的,当然是花神们。

  美丽的东西,人人都喜欢,妆容可以模仿,香膏可以买同款,绢花也一样。

  他们的香膏铺,适时推出牡丹花神同款,只有两套,后面还会适时推出其余的同款。

  这种绢花必定得在隆重场合,全幅披挂才好看,但是,架不住颜值高啊,才挂出去第一天,就被

  两个富商家的夫人,用高价买走,比平时价格高出十倍。

  胡婆婆数着银子,都不敢相信。

  “有钱真是烧得慌啊。”她感叹着。

  “哪里是烧得慌,这是物以稀为贵,市面上至于咱们做得出来,而且不会轻易撞款,富商夫人有钱,当然喜欢独一无的东西。”林屿说着说着想起了什么,“对了,我还得给匣子上刻一个编号,只当是限量版。”

  手工限量版,绝对不复刻。

  “限量版?那不是每一个都不相同?你怕是要累死我。”胡婆婆怪道:“就算一个能赚多少钱,我也不干这活儿。”

  “嗳,这可不是每个绢花都要重新设计的意思,比如牡丹花,可以点缀金粉,银粉,露珠,珍珠,每朵绢花都不相同,那不就是不重复的限量版吗?”要论歪主意,林屿多得很。

  狡猾!相当的狡猾,难怪人家说无商不奸呢!胡婆婆目瞪口呆,好吧,她现在也是奸商中的一员了。

  真香。

  这样一波限量发售的绢花,迅速的给绢花铺子打响了名气,绢花精美自带想起,还用匣子在上面雕刻了“玉香雪”三个大字,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林屿发现因为他偶然的操作,玉香雪几乎成了高端发饰的代名词,加上限量发售,身家一跃而上。

  名气打了出去,如果金州商场要来,肯定会打听消息,采购的事情就成了五成。

  林屿按捺住焦虑,一边让希希设计成套的绢花,一边等候码头的大船。当初采购的消息是四月中旬听到的,三个月后就是七月中旬,还有两个月来得及。

  上次的花神发髻是希希设计的,广受好评后,希希有点遗憾自己没有记录下来,林屿就给她出了个主意,既然中意,不如把画稿跟成品图都收拢到一起,像画集一样按照顺序装订起来。

  希希眼前一亮,回屋去收拢了一堆纸,统统放在书桌上。

  林屿耐心得按照顺序整理好,还让希希最好在右下角标注上,日期跟第几版,方便自己回顾。

  毕竟他还是有些强迫症在身上的,不写清楚不舒服。

  希希拿着笔小心的备注,林屿负责穿孔装订。也不知道装了多少个孔,手都麻了,让他十分的想要开溜。

  天呐,来个人解救他吧!

  正想着呢,村长溜达着过来串门,眨了眨眼睛,林屿灵机一动,“蘑菇的事怎么样了?”

  “我就是为了这事来的。”村长看着林屿前后忙活,没好意思打搅,加上地里活多要浇水,就忍住了没开口。

  “那大哥去看看吧。”希希十分的善解人意,催着林屿出门。林屿顺势放在锥子,跑去看村长搭建的蘑菇房。

  村长一路上絮絮叨叨的,“麦草上长了一层白毛,黏糊糊的,我听你的没敢上手去摸,揭开看了看又盖了回去。”

  “那最好,免得弄污了菌丝,那些白毛都是菌丝,在长一长就是蘑菇了。”林屿盘算着,既然到这个程度,距离蘑菇也不远了。

  他们到村长家,村长先把人带到后院的草屋,按照林屿的说法,不透光但是透气,每天需要浇水,又不能让水分停留太久,麦草下另有竹席透水,还要经常开窗透气。蘑菇生长需要氧气,所以透气也是必须的。

  他们采集的菌丝,都是去年长出过蘑菇,林屿吃过没问题的,才会拿来做菌种。

  但蘑菇房里味道不好闻,带着麦草沤水的腐烂味。林屿秉着呼吸,去揭开了麦草,果然杆子上缠绕着白色的丝状物,看上去怪恶心的。但定睛细看,就会发现上面还有颗粒大小的凸起物,像个小耳朵一样。

  成了!蘑菇长出来了!

  林屿喜不自胜,把麦秆上的小点指给村长看,村长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真的长了出来,乐的开了花。

  “成了成了!”压在他肩膀上的担子啊,总算轻了一半,也算是看到希望了。

  “我告诉别人去!”村长扭头就想走,被林屿拉住:“大伯伯别急,这才刚刚出苗,长不长成,长成什么样还未可知,等到了收获那天再宣布也不迟。”

  “好好好,刚才是我急糊涂了,麦子刚出苗,哪有到处嚷嚷的道理。”村长做了一个闭嘴的姿势,小心把麦草盖回去,他准备严格按照时辰,换气浇水。

  村长把林屿送走后,美滋滋的回屋去休息,心里盘算着,等种出蘑菇来卖了钱,先扩大规模,一

  口气种个百八十斤,二百文一斤就是二十两,差不多是家里两年结余的银子,那还不美的上天啊?

  至于那不听劝的,先晾他们一晾,谁让他们居然敢质疑他的决定?哼哼哼...

  窗外传来村长两个儿女对话的声音,似乎正在讨论蘑菇的事。

  “爹是不是魔怔了?照顾那些麦草,比地里的庄稼还要精心。”这是大儿子。

  “我瞧着也是,天天看个不停,以前还偶尔带带孙子,现在连孙子都不带了。”这是二女儿。

  “要是最后失败了,爹得失落成什么样子啊....”大儿子充满忧郁,“不会一蹶不振吧?”

  呸,你才一蹶不振!村长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到大儿子脑袋上,当着他面什么都不说,居然背后觉得他老爹傻了,真是个混账儿子。

  村长当时就想,把蘑菇的最新进展说出来,话在嘴边,又冷静下来。打脸肯定得当面打才响亮,

  还要摆出确凿证据,现在说,万一他们不信呢?还是等着收获那天再说。

  想到这里,村长平心静气的收回想踹人的脚,等待一个月后。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蘑菇也从颗粒大的小点逐渐变大,就跟吹气一样,一天一个样。估计很快就能成熟。

  林屿也留神了两家餐馆,他们的需求足够消化这些蘑菇,甚至还嫌不够。现在的菜色本来也偏少,常见的菜色吃腻了,换个口味多好?

  在收获的期待中,蘑菇逐渐长成了。第一顿当然要自己吃,村长激动的摘下第一批,还分给林屿一半。

  这点量就够一人吃两筷子的,但总归是辛苦劳动的果实,林屿当即做成了炒蘑菇。

  作者有话说:

  村长他们种植用的菌丝,都是事先查验过的,并不是纯纯的野生。

  野菇虽然鲜美,但是一辈子只能吃一次喔!

第六十六章

  要说人工培育的蘑菇, 比起风味来,的确稍逊一筹,没有那么鲜美可口。大概是缺少了树林里的环境?总觉得口味不算绝佳。

  但在现在, 缺乏新菜品的时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口味的缺陷也不是不能接受。

  然后,蘑菇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 差不多每天都能摘上一回, 如果遇上吃不完的,村长就会特意摘到篮子里, 大摇大摆的送去三叔家。

  路上只要有人问,他就刻意举起篮子,得意的摇晃,“刚种出来的蘑菇,送点给我兄弟尝尝。”然后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快不快乐?简直快乐的能上天!

  等到产量稳定下来, 林屿就带着蘑菇去找饭馆跟商家, 跟他们商量供货, 酒楼验看过货品后,爽快的给出八十文的价格。

  因为这些是湿蘑菇,就不像干蘑菇更能卖上价。

  林屿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把价格抬高到了一百, 他总不能折腾一顿, 自己一分钱不赚吧?当然要抽成了。

  回去之后, 林屿把今天卖掉的铜钱交给村长, 也把抽成的事情说了, 村长连连点头, “应该应该的,这法子还是你出的,抽二十文还少了呢!”

  村长诚恳的说:“我又不是那些混不吝的,一点不知道感恩,要不是小屿你出主意,我还拿不到钱呢,现在有的赚还挑三拣四,就该挨天打雷劈了。”

  别人都是把价格往下谈,只有村长拼命往上抬,两人纠缠了半个时辰,终于商量好五五分账,林屿也算是技术入股。

  村长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林屿一看就不是池中物,等到发达后哪里还攀得上关系,不如趁现在打下基础,以后有好事不是还想着村长吗?

  捏着荷包里的几百文铜钱,村长心满意足。紧接着,他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试着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种蘑菇也算是成功了,但是小屿,其他人也想过来种,都挤到我门口来问了,该不该答应?”

  林屿诧异:“这怎么能答应?现在只是初步试验成功,蘑菇的品质也不稳定,万一哪天又突变了?菌丝的品质也是,现在还没有培育菌丝的手段....”菌丝还是从腐泥里挖的,这一步最关键,当初他还把菌丝分别移种到其余的腐土里,就是先看看能不能成功。

  “喔!那就先不急,不急。”村长转过身去,心想这官腔打的,比他这个老村长还厉害!听起来还怪有道理,让人找不到反驳的方向。

  “大伯伯,以后早晚会让大家都种上蘑菇的,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小打小闹的,就算卖也只能赚个零花钱。”林屿继续叮嘱道,“大伯伯,你继续种,记下需要多少水怎么培育,还有看看能种到几月份。”蘑菇的生长会受到温度影响,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啊。

  “好的,我记下了。”跟林屿说完,村长把荷包揣进兜里,背着手在村里溜达。然后就溜达到了村子的西口,隔着篱笆喊人,“小翠,小翠!”

  小翠正在院子里洗衣裳,闻言把手在围裙上一擦,连忙要过来开门,“大伯伯,你怎么来了?”

  “我给你送钱过来。”村长从怀里数出铜钱,来,“今天你带了一斤的蘑菇过来,一共卖了五十文,钱你先拿着。”

  “这,这么多啊?”小翠背过手去,“我不能拿....”

  村长硬塞了过去,“市场上就是这个价格,有什么不能拿的?麦草不是你辛辛苦苦切的?水不是你费劲泡的?该拿就拿着。”他觑了觑院子里,大人没动静,又小声说:“明天还是老地方,你提着篮子来找我。”

  “好的大伯伯。”小翠小心收起铜钱,塞进荷包里。

  “哎,这就对了。”村长欣慰的看着小翠,爹娘不上心,总要为自己打算,总不能眼巴巴的饿死?小翠至少不傻,还知道自己赚钱。

  村长交完钱就离开了。

  *

  天气越来越炎热,太阳照的人根本不想出门,到处都是明晃晃的阳光。

  林屿顺势在家歇着,顺便清理账本。

  豆干生意受了冲击停业了一段时间,收入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但是挂面铺子不减反增,收入远超同期,直接翻了一倍,全部加起来,就有五十多两。

  这还不算完,香膏铺子走的是高价路线,也赚了二十多,加上新成立的副牌“玉香雪”高端绢花,分成之后也有三十多两,等于他半年赚了一百多两。

  这速度,难道别人都想开铺子,赚钱速度太快。

  但一想到那次“拍卖会”上挥金如土的商人们,还有舍得花十两银子买绢花的商家夫人的,他又觉得自己好穷。

  赚钱不歇,奋斗不止。

  林屿鼓起了斗志,准备继续投入新一轮的奋斗中。

  今天他过来巡视香膏铺子,蓉蓉过来接待,林屿摆手让她先去接待客人,自己坐着观察情况。

  来买香膏的妇人还算多,毕竟现在天气炎热,原来的滋润型就太油腻,正好换成了清爽款。

  现在柜台上就有一个夫人正在拿捏不定,不知道该买什么。

  蓉蓉热情的拿出柜台里事先准备的试用装,用干净白布在小挖耳勺上仔细擦拭,然后挖了一小块在那位夫人的手背上,“您先试试,看看哪一种更适合您的肤质。”

  那位夫人颇有几分惊讶,“你们这里还能试用吗?”

  “当然可以试用,瞧您说的。一罐子香膏买回去,至少也要用一个月,万一用着不舒服呢?用不完又拆封了退不掉,不是浪费您的银子吗?”蓉蓉看着老板在,表现的格外卖力,把背诵过的话术统统说出来,还分别给夫人的两手涂抹了两种香膏,让她亲自感受。